練太極拳叫打太極拳,也稱為盤拳。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由於對拳的特性學習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太注重「練」、「打」、
「盤」,就是練拳多年和資深的太極拳師也沒有完全脫離練、打、盤。
太極拳的特性不能主動,也就是練拳時有動意,完全不理解拳的特性而過於主動。太極拳運動是全民健身的群眾體育運動,怎樣練都沒有錯。如果你要修煉太極拳功夫,練拳不能有隨意性,主動性,一定要遵拳理拳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如何練拳刻意去練,去打,去盤,主動則僵,意大定滯,有悖道家「中空道通」之理。
1、習拳明理
習拳須明理,首先,明拳理,明拳法,知道太極拳修煉方法,方法即是拳藝,行拳練功之次序為拳藝,以及太極陰陽變化之理。明白這些拳理拳法不會再有動意在先。拳之特性,其中最忌主動,也是常說的三大忌,即不可有動意;不可主動;不可妄動。
行拳循套路路線,順其自然行功。因為拳之路線由不同的環組成拳架子,你站的位置,實腳便是拳架子的中心點。中心點的上下、左右、前進、後退是一個圓形架子,看不見,卻摸的眷。看資深高手拳師盤拳,便能看到拳師周圍的拳架子。盤拳行功過程中,由於用意不用力,空松雙手輕扶拳架子盤拳,手似在空中飄浮,循拳架弧形線行功,到極限處,手自然返回。明此理後,盤拳能體味到太極拳的「味道」,有一種圓活趣味,妙在其中,玄在其中,奧在其中。這便是高文化品位的太極拳,這是太極拳的特性別於任何拳種的。如果動意大,主動,妄動就什麼品位也沒有了。
2、遵道而修
練太極拳一定要遵道而修,按照太極拳學的陰陽學說,循太極拳拳理拳法一動一式扎紮實實循序漸進,不要貪功求快囫圖吞棗做夾生飯,費時盲練。
所謂遵道而修是每個拳勢按陰陽變換一動一動練習,用意不用力在反覆練拳訓練中手上逐漸將拙力、本力退去,注意輕扶
「八方線」,輕扶不斷,斷了接上,要不忘輕扶。重心變轉,先減後加,陰陽變化要漸變,不可突變,不要主動,不要妄動;動意大,動意在先都是練家之大忌,習練者不可不悟。腳平松落地,不可力踩,不要小看局部拳法,都是大道。老子說:「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3、安舒中正
前文已經敘述過「中正安舒」,因為這是一種功法的內外雙修,有再重複的必要。有人認為身體正直便是中正安舒,這僅僅從外表,從身形看到了身形的中正,而更為重要的修煉是心神意念的安舒,先安舒才有外形上的中正。準確地說,這個功法應稱為安舒中正,沒有心、神、意、氣的安舒,不可能有身形上的中正。
身形中正是拳架結構的中定,從中定演示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拳的結構是大工程,是拳法中的上乘功夫,是修養高深的拳家研究的課題,對於初學者,需要知道這一拳法,在頭腦中要有拳結構的概念,在練拳時注意身形的中正,不要練半個身子拳,不要練歪邪拳。如果你悟到安舒中正的奧妙,再到周圍看拳友練拳,那歪邪半個身子拳多有顯現,這證明你的拳藝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