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拳莫主動,功至無息法自修

2020-10-05 太極療

練太極拳叫打太極拳,也稱為盤拳。初學太極拳的愛好者,由於對拳的特性學習認識不足,理解不夠,太注重「練」、「打」、

「盤」,就是練拳多年和資深的太極拳師也沒有完全脫離練、打、盤。

太極拳的特性不能主動,也就是練拳時有動意,完全不理解拳的特性而過於主動。太極拳運動是全民健身的群眾體育運動,怎樣練都沒有錯。如果你要修煉太極拳功夫,練拳不能有隨意性,主動性,一定要遵拳理拳法。老子的道「道法自然」,如何練拳刻意去練,去打,去盤,主動則僵,意大定滯,有悖道家「中空道通」之理。

1、習拳明理

習拳須明理,首先,明拳理,明拳法,知道太極拳修煉方法,方法即是拳藝,行拳練功之次序為拳藝,以及太極陰陽變化之理。明白這些拳理拳法不會再有動意在先。拳之特性,其中最忌主動,也是常說的三大忌,即不可有動意;不可主動;不可妄動。

行拳循套路路線,順其自然行功。因為拳之路線由不同的環組成拳架子,你站的位置,實腳便是拳架子的中心點。中心點的上下、左右、前進、後退是一個圓形架子,看不見,卻摸的眷。看資深高手拳師盤拳,便能看到拳師周圍的拳架子。盤拳行功過程中,由於用意不用力,空松雙手輕扶拳架子盤拳,手似在空中飄浮,循拳架弧形線行功,到極限處,手自然返回。明此理後,盤拳能體味到太極拳的「味道」,有一種圓活趣味,妙在其中,玄在其中,奧在其中。這便是高文化品位的太極拳,這是太極拳的特性別於任何拳種的。如果動意大,主動,妄動就什麼品位也沒有了。

2、遵道而修

練太極拳一定要遵道而修,按照太極拳學的陰陽學說,循太極拳拳理拳法一動一式扎紮實實循序漸進,不要貪功求快囫圖吞棗做夾生飯,費時盲練。

所謂遵道而修是每個拳勢按陰陽變換一動一動練習,用意不用力在反覆練拳訓練中手上逐漸將拙力、本力退去,注意輕扶

「八方線」,輕扶不斷,斷了接上,要不忘輕扶。重心變轉,先減後加,陰陽變化要漸變,不可突變,不要主動,不要妄動;動意大,動意在先都是練家之大忌,習練者不可不悟。腳平松落地,不可力踩,不要小看局部拳法,都是大道。老子說:「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3、安舒中正

前文已經敘述過「中正安舒」,因為這是一種功法的內外雙修,有再重複的必要。有人認為身體正直便是中正安舒,這僅僅從外表,從身形看到了身形的中正,而更為重要的修煉是心神意念的安舒,先安舒才有外形上的中正。準確地說,這個功法應稱為安舒中正,沒有心、神、意、氣的安舒,不可能有身形上的中正。

身形中正是拳架結構的中定,從中定演示出前進、後退、左顧、右盼。拳的結構是大工程,是拳法中的上乘功夫,是修養高深的拳家研究的課題,對於初學者,需要知道這一拳法,在頭腦中要有拳結構的概念,在練拳時注意身形的中正,不要練半個身子拳,不要練歪邪拳。如果你悟到安舒中正的奧妙,再到周圍看拳友練拳,那歪邪半個身子拳多有顯現,這證明你的拳藝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相關焦點

  • 丹法:胎息無息 三家相見
    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胎息」。「心息相依是真胎息。天然造化,非強制可至。」過去在氣功高潮時,曾有人高調教授所謂的「胎息法」。這些有為法門人為地搞來搞去,似是而非,怎麼也做不到「三家相見」,以後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
  • 練拳入門篇
    練拳六要, 明理,守靜,養正,象形,破困,有恆。 禪拳之法,在於身心俱修,踐行心意。練習拳法之時,明理最為關鍵,欲知禪拳生於廟堂服務於人類,非街頭雜耍,竄蹦跳躍之雜技也。所以習拳之人不能有在人前賣弄以彰顯自己之心。武功招式樸實無華,簡單實用,習練招式的同時乃應細細品味其中涵義而如何融入於自身。,反觀自我,蓋持靜則內無妄想,外無妄動,身心肅正,表裡一致。
  • 自修與人眾共修兩者有何差別?
    何謂自修?就是自己將心安住下來,獨自一人獨處一方而精進佛道是也。自修應具備何等條件?第一要正見為何要自修的動機與意義。第二自修內容要符合了義解脫法門。第三自修之人應具足有恆心毅力不拔之心,不達彼岸終不止休。第四有深信不移之心,截斷無明三毒。第五防止俱生我執懈怠心。第六拒絕不必要之攀緣心。
  • 深度揭秘「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功」不僅僅是「功夫」!
    「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是一句武術諺語。對「功」來說,我們有著不同的解釋! 「功」的三種解釋 一就是,練拳練武術,只有堅持,只有能夠吃得苦中苦,才能有功夫上身!
  • 七步塵技·龜息真定功
    武術界有「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的說法,燕市奇人馬禮堂更是一針見血道:「氣功和武術是一家,武術家之上乘者,都以練氣為真。
  • 南少林地術犬法鐵腿功
    南少林地術犬法鐵腿功,是少林地術犬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必修功法。古人云: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如果只重視腿技的訓練。而忽略了腿功的修煉,只能成為花架,先師地術門派著名武術家陳依九先生,早年以腿功著稱,被人們稱為「神腿九」和「鐵腳九師」修煉少林地術犬法鐵腿功最主要的是要有堅定的自信心和恆心。自信心是要相信自己通過刻苦的訓練能練成鐵腿功;恆心是指要持之以恆,長期堅持練功。不能急於求成,要科學地按由淺入深的原則,結合中草藥水來洗腿脛骨以達到消炎止痛的效果。
  • 【理論】練拳筆記:各種勁解\不懂勁白費功\八字秘訣
    孫先生自離休後,他每天教授弟子之餘還將自己多年練拳的心得筆記整理和修正,特別是自1998年以來,每天筆耕不輟,並將自己的練拳心得筆記整理付梓,每印一集就分發給每個弟子,供弟子們探討和練習,這使其弟子們受益匪淺,跟其練拳十年以上的弟子如楊志新(女)、石秀峰、劉復興、王寶生等多人都能散手聽、化、拿、發,應物自如。自1998年至今,孫先生的《筆記》已印發了三十五集。
  • 道家不傳之秘:睡功,看了試試可長壽
    附陳摶詩一首:「至人本無夢,欺夢乃遊仙;真人亦無睡,睡則浮雲煙。爐中長存藥,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裡,人間第一玄。」2、環陽睡這個功法是以茅山道士柏子老君之號而命名。柏子老君,姓李,號環陽,生平不詳。「睡功」的核心在於睡,以睡做功,以功為睡,充分利用了每個人都必須睡眠休息的生理特性。一般人平均每天睡眠 8 小時,一生中有 1/3 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這是多麼寶貴而充裕的時間呀!做為每一位煉功者,都應把握住這個大好時機,莫讓其白白浪費。二.睡功溯源(附師承)  蟄龍睡丹功,又叫做睡丹功,簡稱「睡功」。
  • 練拳:定勢練習如樁功,衝氣為和妙無窮
    太極拳的定勢乃為太極拳傳統的練法之一。吳圖南先生曾說:「定勢是吳家練習太極拳基本功的功架,其目的在於加強對於自身毅力、體質的修煉,使太極拳內功得到不斷的增長。」定勢的練法,要求每一個動作後保持姿勢不變、停一至六個息。
  • 全盤公開楊氏太極拳腳下「重心轉換」由淺入深的四步境界及其練法
    能把腳下的「重心轉換」練的從心所欲,太極拳之功自然大成。全盤公開楊式太極拳腳下「重心轉換」由淺入深的四步境界及其練法,其詳如下。二步、兩足掌心與地面之間產生「粘吸勁」,前腳掌如粘吸住地面,主動加勁把重心由後腳吸到前腳上,如此重心在兩腳之間轉換。此時,兩手與兩腳各佔一半主動,平分秋色。此時的腰間內勁開始向下通達於腳下,手與腳已有相通、相應之勁。
  • 一位習武多年前輩的練拳體悟,乾貨
    練拳貴在專一,專一則精熟,精熟而意味日出,心得無窮。練功夫疏不得,能得一刻便練一刻。練拳須用定力,定則靜,靜則生,不但靜中能靜,且在動中亦能靜。練拳必求心靜,心靜則神清,神清則氣合。運動先求松靜;松則靈,靈可氣血暢通;靜則凝,凝才發勁完整。故松靜是練拳之要訣,習武之道無他,求其專心而已。學拳性要頑鈍,不可取巧,取巧則粗心浮氣,只見俏皮,難得精髓矣。時時揣摩審察,此處神到則氣到,氣到則力堅。
  • 夏季正確的練拳方式
    隨著進入全年最熱的時段,練拳過程中有很多不同往日的感受,或者曾經看過的理論知識,經過實踐發現並不一樣。所以在這段特殊時期,有些問題還是需要注意的。今年格外炎熱,並且疫情沒有完全結束,先在這兒給各位拳友一些建議:氣溫高本身就容易影響空氣品質,再加上長時間戴口罩對呼吸系統不太好,所以儘量選擇室外且空氣好的地方練拳。剩下有關練拳時間、出汗、防護等問題,也是老生常談了,這次再回顧一遍。
  • 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從今天開始與朋友們分享太極拳內功修習秘訣——踵息法。 何謂太極拳踵息法?以「天人合一」理論學說,用踵息法,可體現飲地陰而再領氣上升,吸天陽而再沉氣下降,即以地精補氣血,為中和之大用也。 按傳統中醫學說,太極拳以經絡與陰陽、五行轉化,至發揮意識與呼吸相作用,以意引氣,以氣引形。按經絡行走方向,隨動作變化,虛實轉換升降開合等,最終達成意到氣相隨,氣到勁亦摧的效果。
  • 太極真功——「開合拉氣」
    開合拉氣,雖只一法,但法簡效宏,見微知著,通玄入奧,太極妙道盡存,窺一斑可知全豹,老少鹹宜,健武皆適,武練尚需文養,文練亦可武用,所謂「文以強身,武以禦敵」。 一、要領: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松胸實腹,提襠塞尾,氣沉丹田,頂膝坐胯,足心含空,五指微屈,虎口圓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