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法:胎息無息 三家相見

2021-02-06 岐伯有道
【免責聲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天地間只此一陰一陽,其本體則謂之道,其化機則謂之易,其神用則謂之丹。

「神馭炁氣歸竅內,三家相見結靈丹。」以胎息、黃婆為媒妁穿針引線撮合神炁氣三家而結靈丹。故而古人云:「胎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

古人又曰:「道在天地間,領悟在一息。」——「胎息」。

「心息相依是真胎息。天然造化,非強制可至。」過去在氣功高潮時,曾有人高調教授所謂的「胎息法」。這些有為法門人為地搞來搞去,似是而非,怎麼也做不到「三家相見」,以後便門庭冷落車馬稀了。

   

有位能同「神靈」對話的修持者,恭恭敬敬的站在老子塑像前,請示如何修持大道?老子的「神靈」答曰:「跟著我的足印走!」這就意味著「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道自然。」有為法門拐杖儘量少用——用後即丟!

息、胎息。小腹部以下丹田之間,不靠呼吸器官的往返作用,自然而然發生一種翕闢的現象,這便是「息」;或曰「胎息」;先天一炁之息。

南老說,修持者經過調息寧心,漸入靜定,起初感覺鼻孔的呼吸減弱到了微之又微的程度,而後肺部的呼吸近於停止,小腹內的「丹田」開始有了翕闢(收縮放鬆如呼吸)的作用,道家所謂的「胎息」或「內呼吸」,便是這種現象。再次而等到內臟各部分的氣機都充實以後,循食道而上達舌尖的一系自律神經,自然的松暢舒適,「丹田」的內呼吸也隨之由微弱而漸止於停止的情形。這時久已沉沒在腹部的「青春腺」又恢復了活動的作用,猶如童年時期無欲無情的牽連,便自能發生無比快感的「內觸妙樂」。生殖器官隨睪丸收縮的氣機,上循「任脈」而使舌尖自然上翹,封抵了小舌頭部分,自然地停止了呼吸。這就是「煉精化炁」初階的真正景象。

打坐時能先做到氣充滿下半身,繼而到四肢,而後鼻子沒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有時候鼻呼吸未完全停止,丹田卻在自呼自吸;在一段時間裡,兩個呼吸作用並存。

大多數修持者都感到,修煉到一定階段時,就會自動出現胎息。胎息起動時各有不同的現象,一般情況下大概有兩種:一是腹部大幅度的起伏內動;二是很輕微的跳動感,這種輕微的跳動有時不注意體會覺察不到,注意體會時,在肚臍和命門部位會自動的跳動,越細心體會感覺越明顯,再細心地體會,還會體會到肚臍與命門跳動帶動全身往裡進氣的感覺。

也可以試一試快速啟動胎息的法門:深吸一口氣,吸滿後閉住氣,兩眼微閉,從內直視下去,凝視並意守下丹田,此時就可體會到下丹田處有跳動的感覺。這種方法,一般一口氣或兩口氣即可啟動胎息。啟動後,胎息就會有節律地自動跳動。如果胎息停止了跳動,就立即啟動。如果體會肚臍和命門處,在一直跳動,就不用管它了。

小腹自發動是啟動胎息的有效方法。其標準是「丹田產生自動節律——丹田呼吸」。此時周身溫熱,有炁波升降或旋轉,肺呼吸減弱或停止。……關鍵是有節律的內動是否出現,內呼吸即丹田呼吸是否出現。

在修胎息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各種排毒、排病現象,或者在某一階段還會出現衰老或氣色不好的現象,這是正氣與邪氣相爭所產生的暫時現象。

有兩位修持者談到了他們進入胎息狀態時的具體感受如下。

1、調息之時,感覺炁穴之中,忽然一吸,氣息倒回元海,登時口鼻呼吸頓斷,好像沒氣一般,而不覺得憋氣;此時後天呼吸接先天呼吸,變為內呼吸——胎息。

2、胎息,初,胸悶憋氣,呼吸困難,三凹出現——脘腹部凹陷,小腹悸動,膚毛孔吸氣,反之,丹田由命門向回跳時,膚毛空表現為呼氣,身表發熱,丹田自律產生後,周身充氣明顯,甚至四肢發麻。……呼吸逐漸緩慢細長,一種快感漸漸在小腹彌散開。

黃元吉真人說:坐到凡息停時,口鼻之氣似有似無,然後胎息從下元發起……「一元兆象,大地回春,桃紅柳綠,遍滿川原。」

「若但粗定其息,未入大定,此個胎息尚非真也。未到如如自如之候,而凡息暫有停止,即謂胎息自動,則失之遠矣。」

「人到胎息真動,一身蘇軟如綿,美快無比,真息衝融,流行於一身上下,油然而上騰,勃然而下降,快暢難以名言。」

元炁、胎息與體呼吸


《道德經講義》:

  元炁與胎息雖二,實一也。若無先天元炁,則後天之胎息無以生;無後天之胎息,則先天之元炁無由寄。

胎息,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脈皆開。呼吸往來,百脈皆通。

久久溫養,則玄牝出,外接天根,內接地軸,綿綿密密於臍腹之間,一竅開時,而周身毛竅無處不開,此即所謂胎息……。

凡息停而胎息動,真津滿口,即驗元精產矣;周身踴躍,即是元炁之動也;美快無比,元炁藏於個中也。即「抽鉛添汞」,「還精補腦」,「以虎嫁龍」。

修持者煉功由量變達質變,自後天入先天——先天元炁發動循經流注,除了開通平時閉而不開的奇經八脈之外,還同時開通體表的萬千浮絡,此時「經絡是肺,皮膚亦肺也」——「體呼吸」遂而形成;「一吸百脈皆合,一呼百脈皆開。呼吸往來,百脈皆通。」這就為「胎息自動」打下了可靠基礎,並能進一步由胎息而至真人之息的「真息」——「真息無息」,無息則「三家相見」結靈胎矣!

胎息與伏氣


胎是聖胎,元神所結。息是真息,元炁所結。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凡息不停,胎息不動。

黃元吉真人曰:要之此個胎息之炁,非等尋常,是父母未生前一點元炁,父母既生後一段真靈,性得之而有體,心得之而有用。……在人為歸根復命之原。

凡息一啟,胎息即隔。先天之胎息,非得後天之凡息無以運行;後天之凡息非得先天之胎息無以主宰。人能凡息一停,真機一現,凡息都是胎息。若雜念未除,塵心未盡 ,縱胎息也是凡息。

伍真人講:呼吸之氣最難調伏,必有元炁相依,方可相定而成胎息。

聖凡之分,只一伏氣……用漸法調而伏。始終向上之功,只為伏此一口氣。「長生須伏氣。」「胎從伏氣中結。」「胎息與伏氣本是一回事。」

所謂「伏氣」,即是調伏擾動不停的後天陰靈之氣。能將後天陰靈之氣調而伏藏則成聖有望,不能調伏此氣則難化凡軀。

胎息與伏氣,本是一事。元炁靜而必動,欲得元炁不動,必要有藏伏。因有胎即藏伏之所,乃息而不動;是「炁從有胎中息」也。胎因愈伏氣而愈長,氣因愈長胎而愈伏,共修成一個圓滿胎神,斯所以為神仙天仙之要法。

故而古人曰,伏者,欲將呼吸還歸於炁穴而為不呼不吸。必因此炁伏藏於炁穴,而後元炁能歸,元神能凝,三者(神、炁、氣)皆伏於炁穴而「三家相見」矣。

欲求長生,先須伏氣。然伏氣有二義:一是伏藏此氣歸於炁穴,如如不動;一是管攝嚴密,降伏後天凡息,不許內外呼吸出入動搖吾固有神炁。久之必有動機,只此動機,便可修仙。

胎息與真意


胎息系有為而修成,真息則由有為進入無為。有了真息,即有真意——真息無息,真意無意。

「未煉還丹先煉性,未修大藥先修心。」擺在第一位的「煉性、修心」,也叫「煉己」、「還虛」。從凡心、凡意、凡息中,修煉出真心、真息、真意;元神之覺照。

伍真人曰:「己者,即我靜中之真性,動中之真意,為元神之別名也。」所謂「真意」似乎是元神起用時的覺照功能作用,用「真我靈覺」、「真我靈知」、「悟覺」等詞語勉強可以描摹之。

「己者,即本來之虛靈。動則為意,靜則為性,妙用則為神也。」——元神真我靈覺之妙用。

「真意不涉較量,一涉較量,即非真意也。」真意是難以思議的——思之不即,議的不得。只能在功態中去實際體味其「虛中之正覺,相知之微意」。

「屈指以前那段功,般般真意為綱領。」「真意有動靜兼用之功,有專靜不動之功。」

「煉精之時,若失真意,則無以招攝二炁合神歸於玄根,以妙積元陽之用;煉炁之時,若失真意,則無以保護二炁歸定於胎中,以證純陽之果;煉神之時,若失真意,則無以遷神歸定於泥丸,復戒慎出於天門,以施乳哺之功。」

《道德經講義》:「真意又何自始哉?必從虛極靜篤無知無覺時,忽焉炁機偶觸而動,始有知覺之性,此即真意之意,非等凡心凡意也。」

「真意者煉丹交合之神,真息者煉丹交合之具,要皆以神炁二者合之為一而已矣。第無真息,則真炁不能自升自降會和溫養、結成玄珠;既得真息,若無真意之號令、攝持嚴密,則使真息亦不能往來進退如如自如。」

「火候口訣之要,當於真息中求之。」

胎息還屬有為法,而無息之息的真息與無意之意的真意則純系無為法 ——大有為法,真有為法。無論是初階的煉精化炁,尤其是高階的煉炁化神,只有從胎息而至真息、真意的功能發揮,才得以完成。

真意——真我元神靈覺之意。生我者道,活我者神——天命真我元神。真我元神是先天的,沒有宇宙以前它就存在了,宇宙有壞,真我元神不壞。修道,就是為真我元神提供能量,讓她充分發揮其先天妙用。

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不能失卻元神的靈明本性。尤其在深度的靜定之中,一定要有個昭昭靈靈的元神真意作主宰,這樣才是靈定、真定,才能定而生慧。如果在恍兮惚兮中,沒有元神真意做主,稀裡糊塗,那個只能叫「豬定」,當心變畜生!

文源:內丹

========== END ==========

溫馨提示:本平臺分享健康圖文信息,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不作為醫療診斷依據。如有需要,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廣告是系統隨機配發,我們無法詳細控制、選擇。請您切勿購買任何動物製品、肉食。不要買漁獵、捕鳥的器具,拒絕殺生。不要玩殺人遊戲,殺人遊戲與實際殺人果報基本相同;不要看色情文章,萬惡淫為首,邪淫是輪迴和災禍的根本。因果報應,如影隨形。切記!

為人父母者,不知醫為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為不孝!

找不到好中醫?不如自己學中醫!

本號菜單中, 有完整的入門系列, 視頻系列. 歡迎大家學習.

學習古中醫, 傷寒論經方傳承

厚德載物!草木金石僅除身病,正己培德方祛心魔!

祈願: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不凌弱,各得其所;人無病厄,富貴康寧;長壽好德,善始善終.

相關焦點

  • 神秘的胎息養生法
    為三家四派丹法(自身陰陽之清靜丹法,同類陰陽之彼家丹法和龍虎丹法,虛空陰陽之虛無丹法共三家四派)之共同法訣,江湖術士輩只將這句話說得嘴響,但決無本領達到此境界。大家練功的時候,忽略了一個最關鍵的重要問題,那就是'人天本一』,實際上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我」字,這種思維定勢阻礙了我們的進一步修練。
  • 論陰陽丹法與三家丹法/謝懷召
    因此,陳攖寧先生所看到的所謂「三家丹法」,實際上是「乾鼎激活的彼家丹法」,而不是南宗真傳的「三家丹法」;所批評的也是冒充「三家丹法」的「乾鼎激活的彼家丹法」,而不是真正的「三家丹法」。若非如此,「侮辱大道」何從說起?因為,真正的「三家丹法」不但不涉及體交,就連形色亦不可見,丹士所行乃「虛無清淨之大道」。《金丹真傳》云:「『靈父聖母』也。
  • 修煉胎息,當依經為準,切莫盲信瞎練
    今借道家《胎息經》,《高上玉皇心印妙經》此二經,釋義胎息實修體悟,真實要義!《如磁吸鐵》,在道人所認知的圈子裡,也就三五人,有過這個真實體驗!氣從有胎中息。這個氣,講先天一炁。結胎成功以後,先天一炁就會從中這個胎定中生起(息)。
  • 解悟是收伏身中九靈三蟲的結果,是保守真陽以成還丹的條件
    大道法自然,取法於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承負之法,是大道之規律。心神恍惚,經緯萬方。損神終日談虛空,不如歸命於胎中。綿綿不息神自通,煙升雲降雨濛濛。《大救苦經》有偈:青華長樂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如向碧波擎日月,卻從黃鼎起雷風。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生死兩間參造化,陰陽一個主人翁。
  • 女丹修煉法要【女丹功法】
    依照前法一樣用功,運上以化之。如此用功數日,則其經先變為黃,後變為白,由白而化為無。此時「斬赤龍」功成,而歸於童體。女子過了四十九歲左右,經事已絕,生機衰退。依照靜功法訣慢慢調養,時間長了,又生血元,恢復行經,此為無中生有,返還青春。恢復行經之後,再用前法依樣行功,一斬即化,斬斷赤龍,又回於童體,而可入於仙道。
  • 道家的胎息很神奇嗎?許多人的確感覺神清氣爽了
    這是我國固有的修煉,武術界從仿生的角度,叫「龜息」,道家稱之為「伏氣」、「胎息」,以佛門來說,就是進入四禪八定中去。關於呼吸,古人認為「諸息調和者,一日夜有二萬一千六百次息。」這和現代生理學上,每分鐘平均呼吸十五次左右,每小時約九百息左右。比較接近。《胎息經》云:「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為之生,神去離形為之死。
  • 道教:「返嬰還本」胎息
    這就構成了胎兒的特殊呼吸代謝方式,即為「胎息」,也稱之為「內呼吸」」以與出生後口鼻之「外呼吸」方式相對。胎息是服氣的最高層次,修煉成功者可以返老還童,跳出生死局限之外。道教關於胎息的法訣很多,如「茅山賢者內氣訣」、「胎息根旨要訣」、「胎息口訣」等。
  • 《會心集》女丹法
    《會心集》女丹法作者:劉一明仙師姓劉,名一明(一),號悟元子,又號素樸散人,被褐散人。
  • 胎息與道教的不解之緣
    胎息就是返回先天的特殊生命狀態。丹道史上,對胎息的記載很多,如《抱樸子》、《胎息經》、《胎息秘要》、《胎息雜記》、《太上養生胎息氣經》、《胎息銘》等。其中,以《胎息經》、《胎息銘》為最著。按《胎息經》的表述,胎息是一種自然的丹田呼吸狀態。
  • 我對胎息練習的經驗
    《胎息經》:「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氣入身來謂之生,神去離形謂之死。知神氣可以長生:固守虛無,以養神氣;神行即氣行,神住即氣住;若欲長生,神氣相注。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
  • 胎息——長生之徑,仙道之門!
    人類對於自己的身體,迄今依然知之甚少,中國人對自己祖先所留下的巨大遺產,同樣也是知之甚少,在中國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養生體系中,吐納導引之術、胎息法以其玄奧
  • 胎息修煉法
    胎息的本義是胎兒在母腹中的呼吸。是以下丹田,為中心的高深層次,的閃呼吸。它是先天呼吸,如同胎兒在母腹中呼吸一樣。胎息們自成體系,不受肺呼吸的影響。進入胎息狀態,外呼吸自然進行。但卻若有若無。最高層次者,可止。口鼻呼吸停止。
  • 胎息的呼吸訓練法
    可進一步發展為胎息。日常生活工作中,一時一刻都離不開呼吸,氣走身亡。人的呼吸對身體健康和心性修煉都起關鍵作用,人生氣時呼吸粗糙,重體力活時呼吸短促。呼吸直接反映出人的身心狀況。如何訓練呼吸方法,或說調息,大部人沒有重視這問題,到了上層修煉階段還是遇事沉不住氣,喘息、風息以及打鼾這些現象,可說調息還沒入門,更難進入胎息。
  • 李錫堃:秘傳丹道功講座六——三步功無為還虛胎息還丹下
    關於成道時之效驗,《伍柳》說:「成舍利時,則外腎絕無舉動;成道胎時,手無六脈,發白重黑,齒落重生;出定時,身外有身。」鍊金丹自始至終都要防危慮險。有哪些危險呢?《伍柳》注釋「危險之防慮」一句時列舉了各種須防之險;他說:「防其陽生不自靈覺;歸爐之後,恐精之未化,陰氣來役,不會鍛鍊,或神光失照,或呼吸失噓,或藥產不知,或升降昏沉、散亂,或丹成而不知景,或溫養失宜,或不採大藥等法是也。」
  • 上古時期的修真妙訣,元神不滅之法!
    道家重生,生生不息之意,這正是追求仙家長生之途徑。古時丹功注重吐納,無導引,無觀想,無意想之作為,只以吐納之法激活人體蘊藏的先天元陽之火,此火古經稱謂丹火、道種、丹頭等謂稱。丹功初期男子煉心,女子鍊形,從煉髒到伸筋拔骨,再到起火築基。現世所謂的導引之術並非真正丹功,皆是不得丹功火訣之徒亂編亂造以欺世之作,望同修們懂慎之辨之。
  • 王重陽丹法修命
    雖然王重陽奠定的北宗丹法首重性功,但是作為神仙道教信仰者,內丹術修煉的最終立足點還是在物質性的身體。因而王重陽主張在通過各種手段煉性的同時,也主張修補精氣,匹配正氣,作為煉丹之基。這些修補方法主要載於王重陽(金關玉鎖訣》中,是所謂「小乘之法」,但卻是修丹之基。其中較詳的有:    ①神水還丹田法:    「夫行功之時,子午起,枷跌坐,搓手,如蒸氣煎體,過天橋,過額顱是也。只教上腮下腮上用意,分真氣兩下,流轉太陽元中,落於腮,上流牙齒,從左口角右口角取液,又為玄珠甘露。用赤龍攪得均停,漱為雪花,白有甘昧也……分三兩咽,常留二停,恐樹枯竭。」
  • 呼吸之門-論調息到胎息的具體方法和過程
    古人認為,呼吸的氣息有四種形態:一為風,二為喘,三為氣,四為息。有聲為風,無音為氣,出人為息,氣不暢為嘴。在人靜時,「守風則散,守喘則結,守氣則勞,守息則定。只有「氣出人綿綿,若存若亡」同時胸腹開合依舊的息,才最有益於健康與長壽。善養生者,呼吸真氣深、長、柔、細,微弱而綿綿不絕的呼吸,最宜於養生。
  • 傳統風水什麼是「龍父母胎、息、孕、育」?
    、「念得龍經無眼力,萬卷藏真也是空。」、「世人只道貪狼好,不識廉貞是祖宗。貪狼若非廉作祖,為官也不到三公。」楊公風水劉江東一脈第二十二代傳人劉伯溫《堪輿漫興》云:「胎息之山一線長,萬鈞之力此中藏。苟非束氣何能結?漫散無收定不祥。」、「山家孕育是何形?不外巒頭看化生。有格有形方可取,入眸須得一團清。」本文錄後人根據以上楊公理論論龍父母胎息孕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