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在哲學發展之前最重要的意識形態就是神話和宗教。神話希望對世界做出解釋,但所依據的原則是描繪想像的圖景。
比神話進一步的是神譜學和創世說。神譜學是關於諸神之起源、彼此關係以及世俗關係的理論,這使得原始宗教初具理論色彩。
希臘的宗教,經歷了從自然崇拜到多神教的轉變,發展起一個諸神世界的觀念:奧林匹斯山。古希臘人用這個諸神社會的等級制度、結構關係和「歷史事件」來解釋它們所遭逢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古希臘的神話、神譜學和宗教所隱含的理論傾向,為哲學做了準備。
生活在大約公元前624年與前548念的泰勒斯,是古希臘的第一個哲學家。他認為水是萬物的始基。
他的觀點是思想的一大解放。水不是神,不是超自然的力量,是自然自己的東西。用自然說明自然意味著,在解釋世界的時候,不是靠詩意的想像或出於恐懼的敬畏,而是用理智的推理,亦即靠理性。
泰勒斯洞見到了「一」的原則,要在自然界中找「一」,必須有思想對感性直接性的超越。
當然泰勒斯這個命題還很粗淺。水被認為是始基,藉助的還是水的具體感性特徵:具有流動性、廣泛參與大量事物,孕育生命等。這就是說,儘管思想已經力圖去把握超越感性的「存在」,但思想本身還未達到純粹。
雖然粗淺,卻打開了西方式等哲學思想之路向。在此路向中形成了西方特有的「知識」概念。
西方的知識觀念如何在泰勒斯的命題中包含呢?
即思想的本性就是超越感性去把握唯一的真實體。也就是思維與存在具有同一性。因為感性的直觀只能把握無限雜多的原則,所以要摒棄想像,把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