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河北省石家莊藁城區成為全國關注的中心。從1月2日藁城區小果莊村一名女性檢測出新冠陽性後,到1月5日被確定為高風險區。這裡就被持續關注著。到1月9日藁城區已經檢測出298例陽性。
這讓外界很想知道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4000多人的小村莊怎麼就成了疫情中心。同時尷尬地發現,這個藁城區的「藁」字好複雜,怎麼讀,是什麼意思?
小果莊村
這個尷尬,同2020年7月長江中下遊洪災一樣。當時中央臺經常報導江西省鄱陽縣問桂道圩決口了。當時圩發音為「wei」,還覺得奇怪,難道不是讀「xu」嗎?百度之後才知道這是個多音字。
圩字發音
看到石家莊藁城時,因為看著像「高」,還以為讀「gao」,第一聲。聽新聞才知道讀第三聲。藁,發音同「稿」,本義是指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看字形就很像是一種很高的草木。是「稿」的異體字。我們說的草稿,其實就是從藁引申而來。藁是草,草稿就是理不清的野草,亂亂的。
一邊關注河北包括石家莊、邢臺疫情,一邊在想,如今中考、高考改革,都在強調活學活用,只鑽研課本是不夠的。作為中學生,也要關心時政要聞、國際國內形勢、大事,對社會有正確的認識。
藁城區小果莊村
那麼,類似「圩」、「藁」這樣出現在國內大新聞上,也被國際社會關注的,相關的汛情、疫情。又有著語文上的特殊的發音,會不會成為新中考、高考的一個題目呢?既考察學生對古文的了解程度,也側面考察了對時政要聞的關注度。因為,有關注新聞的,一定知道這兩個字的正確讀音和意思。
疫情
對現在的學生而言,真的要拓寬眼界,不能死讀書,只讀書。知識面的廣博,大到國際、國內、社會民生的了解,小到對自己家庭、周圍的關心,都是一種學習能力的體現。
每天看一點新聞,了解真正發生什麼事,怎麼開始,怎麼結束,不會有壞處,反而幫助打開思路,心胸豁達,大有裨益,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