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開藥後,讓患者去外面的藥店買藥,這樣的事兒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呼和浩特的劉女士前段時間去醫院看病,也按照大夫囑咐去醫院外面的藥店買藥了,可這買完一對比才發現自己買貴了。
患者按醫囑買藥,藥買貴了
劉女士去呼和浩特某醫院看病,查出了甲狀腺結節。大夫給她開藥時,遞給她一個條子,劉女士看到,條子上寫著"雪立,得祥"。這時候劉女士注意到,在這張條子上醫生還詳細的寫下了一個藥店地址,於是,劉女士按照醫生寫的找到了這家藥店。開出藥來後,劉女士才發現,所謂的"雪立,得祥"實際上就是夏枯草顆粒和清熱散結片,"雪立,得祥"僅僅是藥品的品牌,而且同廠家同規格的藥劉女士家附近的小區也有賣,價格也沒有這麼高。
同一種藥居然賣出兩種不同的價格,劉女士想到在網上查詢一下這種藥品的價格,夏枯草顆粒也就是條子上的雪立,網上的零售價格是19.8一盒,她買藥的藥店賣65塊錢一盒的價格。更讓劉女士不解的是,這醫生寫的條子上為啥只寫了廠名而不寫藥名。
價監局:藥品定價不設限
患者可貨比三家同廠家同規格的藥品,賣不同的價格合適嗎?針對劉女士的質疑,記者進行了調查。首先,是不是真如劉女士所說,"雪立 得祥"這兩個名字,其他藥店不認識呢?記者首先隨機走訪了幾家藥店。
隨後記者又來到了醫生指定的這家藥店,果然一說"雪立 得祥"大夫就知道是什麼藥。其實,夏枯草顆粒和清熱散結片並不算什麼稀缺藥,隨便哪個藥店都能買到,但是要和藥店的人明確說明是夏枯草和清熱散結片,光說"雪立 得祥",大部分藥店並不知道是什麼藥。其次我們再來看看價格的問題,醫生指定的藥店這種藥的價格是65元一盒。之後記者又去了其他幾家藥店,價格從26到35元不等,但都沒有超過40元一盒的售價。
這樣看來,光寫雪立得祥確實讓人不知道要買什麼藥,而且,不同藥店的同種藥品價格也的確存在差價,那麼這種現象是否正常呢?記者諮詢了自治區藥品監督管理局。
記者向呼和浩特市場監督管理局反應了這個問題,第二天就得到了工作人員的回覆,他們告訴記者,國家在2015年取消了藥品價格的最高限價,此後藥品價格以市場價格為指導,商家做到明碼標價即可。所以,同一種藥品出現不同的價格是正常現象。但是,如果遇到醫生沒有寫清藥名的情況,可以向醫院或衛健委投訴。得知這一情況,劉女士找到藥店退藥,藥店雖沒有答應給劉女士退藥,但卻按照劉女士查詢到的其他藥店價格,把差價退給了她。
在這裡我們也提醒消費者,第一,我們拿到醫生開的藥單後,一定要記得貨比三家,千萬別買貴了。第二,我們一定要讓醫生寫清楚開的藥品是具體是什麼,如果醫生不寫清楚藥品名稱,可以提出要求,如果醫生拒絕,可向醫院或衛健委投訴。
來源:NMTV新聞天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