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廠家的同一款藥品在上海不同藥房價格相差2倍,這背後是否藏有...

2020-12-22 騰訊網

同一款藥,即便藥廠、規格、包裝完全一樣,但是在不同的藥店出售,價格卻可以相差2倍以上。

近日,劉女士在購買一款名為「魚石脂軟膏」的藥品時發現,得一大藥房此藥的售價為51.8元,而其他連鎖藥店的售價僅為15元至16元之間,這不禁讓劉女士感嘆道:「這差價也太誇張了吧?」

同樣的藥,為何價格卻相差了2倍以上?得一大藥房關於這款魚石脂軟膏的定價是否合規呢?

▲視頻:同一款藥品,藥房的售價卻相差了2倍市民疑惑:同一款藥品價格卻相差了2倍

近日,市民劉女士來到家附近的得一大藥房,準備購買一款名為「魚石脂軟膏」的藥品,從店員處得知可以刷醫保卡後,劉女士根本沒有詢問價格,就刷卡付了錢,在她的印象裡,這個藥「大概也就十多塊錢。」

沒想到,這個藥店的價格竟是51.8元!」

劉女士手裡拿著發票,看著這個數字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此前她在其他藥店也買過魚石脂軟膏,但從來沒有這麼貴過,於是她立即向店員求證:「是不是弄錯了?」

▲得一大藥房的魚石脂軟膏零售價為51.8元

然而,店員卻一口咬定,這款藥一直是這個價格,不可能弄錯。

過高的差價讓劉女士難以接受,付完款不到1分鐘,劉女士便提出了退款,卻遭到了店員的拒絕。

無奈之下,劉女士只好拿著藥離開,剛走出藥店,劉女士就打開了手機裡的外賣平臺,查找魚石脂軟膏的價格。

她發現,同樣一款魚石脂軟膏,產自同樣的廠家,同樣的規格和包裝,其他藥店的價格普遍在15元至16元之間,浮動範圍僅有幾毛錢。

▲同款魚石脂軟膏在網上的銷售價格對比

得一大藥房這一款魚石脂軟膏的價格,是其他藥房的3倍,合理嗎?」

在劉女士看來,醫保藥品都是集中採購的,應該便宜才對,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走訪發現:5家連鎖藥房只有1家售價為51.8元

劉女士購買的這款魚石脂軟膏是由廣東恆健製藥有限公司生產,規格為10%x20g每支。為了求證劉女士所說的差價情況,記者走訪了5個連鎖品牌的多家藥店,分別詢問這款藥品的價格。

記者首先來到了劉女士買藥的得一大藥房劍河店,得知記者要購買魚石脂軟膏後,店員很快將藥品拿了出來,並告訴記者價格為51.8元,可以自費購買,也可以刷醫保卡。

記者:「我記得其他藥店只賣十多塊吧?」

店員:「我們賣50多,隨便你(要不要)。」

記者:「為什麼差這麼多啊?」

店員:「廠家不一樣,有的10克,有的20克。」

記者:「我看就是同一個廠家。」

店員:「一模一樣不可能兩種價錢,你去投訴就發財了,賠你十倍。」

結帳的一位店員表示,她們只是員工,定價的事不歸她們管,如果消費者對價格有質疑,可以向消保委等相關部門投訴,該店員一邊為記者結帳,一邊說道:「不可能(貴這麼多)的。」

隨後,記者分別前往了另外兩家得一大藥房滬寧店和延安西路店,發現這款魚石脂軟膏的價格均為51.8元。

當記者提出差價的疑問後,滬寧店的一位店員說道:

不清楚別的店,反正我們是賣這個價。」

除了得一大藥房外,記者還分別走訪了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叮噹快藥以及海王星辰藥房,同樣一款魚石脂軟膏,這4家店的價格分別為15.6元、15元、15.8元以及15.3元,差價均在1元以內,但是這4家店都不能使用醫保卡購買此藥。

▲老百姓大藥房的同款魚石脂軟膏零售價為15.6元

記者將得一大藥房和老百姓大藥房購得的魚石脂軟膏進行比較發現,兩盒藥品除了生產日期相差2個月之外,其餘規格、包裝、廠家完全相同,而價錢卻相差了36.2元。

▲從得一大藥房和老百姓大藥房購買的魚石脂軟膏對比圖藥價相差2倍背後有4大疑惑待解:疑問1:藥價相差2倍是否合規?

同樣的藥,為何價格卻相差了2倍以上呢?得一大藥房關於這款魚石脂軟膏的定價是否合規呢?

記者查詢上海市醫藥集中招標採購機構——上海陽光醫藥採購平臺發現,這款由廣東恆健製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魚石脂軟膏,近三個月以來,參考採購價和參考零售價均為為45元,參照的醫藥機構均為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店並不在此列。

隨後,新聞晨報·周到記者致電上海醫療保障局熱線,一位工作人員表示:

如果消費者是在定點藥店刷醫保卡購買魚石脂軟膏,那麼藥店可以在參考價的標準上加價15%;如果消費者不是在定點藥店刷醫保卡購藥,那麼則屬於市場盈利行為,不在醫療保障局的監管範圍。」

該工作人員建議,如果消費者發現藥品售價超過了參考價上浮15%後的價格,可以向物價局反映,或者向藥店總公司投訴。

記者算了一下,以魚石脂軟膏45元的參考價為基準,上浮15%後的價格為51.75元,而得一大藥房51.8元的售價,超出了5分錢。

▲這款「魚石脂軟膏」在得一大藥房的售價為51.8元

3月27日上午,記者就此事向普陀區市場監管局求證,得一大藥房關於這款魚石脂軟膏的定價是否合規。

經執法大隊調查,該藥品定價是根據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的參考價45元上浮15%後四捨五入所得,符合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標準。

該款藥品實行市場調節價,由藥店自主定價,得一大藥房明碼標價,且銷售價格和標價一致,沒有違反市場監管價格相關法律法規的情況。」

普陀區市場監管局上述工作人員說道。

記者曾試圖就此事聯繫得一大藥房,但藥店的工作人員均表示對藥品如何定價一事不了解,建議記者撥打藥房官網電話。然而,記者多次撥打得一大藥房官網電話,卻一直沒人接聽。

疑問2:同一款藥的出廠價一樣嗎?

同樣的藥,在不同的藥房價格卻相差2倍以上,藥廠怎麼看?是因為藥品的進貨價格不一樣嗎?

對此,記者聯繫了廣東恆健製藥有限公司負責出貨的工作人員梁女士。

對方表示,魚石脂軟膏的出廠價格不方便透露,但是廠家都是統一的價格給到經銷商,再由經銷商賣給各個藥店。

中間轉了幾手,就不清楚了。」

梁女士說,據她猜測,藥價低的藥店可能只被經銷商轉手了一次,而藥價高的藥店可能中間轉手了很多次,但是藥品最終售價的高低和藥廠沒有任何關係,「這些錢也沒有進我們的口袋」。

梁女士直言,此前關於藥品的定價,有相關文件進行把控,但是如今這份文件已經作廢,如今藥品的定價大多屬於市場行為,一些平臺為了競爭,推出了很多優惠活動,藥品的價格就會變得很低。

有的電商平臺,(藥品)售價比我們的出廠價還要低。」

梁女士說,雖然藥價不同的現象在行業內比較普遍,但是某些藥店的藥品定價過低,也讓她感到很費解。

疑問3:藥房的藥價是如何定價的?

那麼,連鎖藥房的藥價究竟是如何定價的呢?

記者先後聯繫了多家藥房,其中老百姓大藥房商品管理部的錢先生向記者詳細介紹了他們藥房的定價流程。

據錢先生介紹,藥品採購一般分為兩種模式:集團採購和本地採購。

「我們集團在湖南,集團採購的藥品發到上海時,會提供一個建議零售價。」錢先生說,集團採購的藥品一般會參考物價網平臺上的信息,然後根據這些信息制定一個零售價,「這些零售價,我們可以直接拿來用」。

而本地採購則是向上海的供應商購買藥品,供應商在發貨時,會向藥房提供建議零售價。

錢先生表示,他們一般會綜合這個建議零售價,以及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的參考價,進行最終定價。

供應商除了給我們藥店發貨,還會發給其他醫院、連鎖藥店。」

錢先生說,不同的醫藥機構,採購藥品的規模和數量不同,也會影響藥品的供貨價格,需求量越大,價格協調的空間也越大。

此外,有的藥店還會選取部分藥品進行降價,以促銷活動的模式吸引顧客,這種現象在各個藥店都會出現,而其他藥店相同藥品的價格,也是他們定價參考的重要標準之一。

個別藥品確實會出現定價比成本價低的情況。」

錢先生透露,針對魚石脂軟膏這款藥來說,最終的價格肯定不是一家藥店能夠決定的,而是綜合了許多市場因素,「即便是虧本買賣,如果大家都賣這個價,我們也就賣這個價」。

疑問4:部分藥房售價為何遠低於參考價?

既然得一大藥房的魚石脂軟膏的定價合規,那麼老百姓大藥房、益豐大藥房、叮噹快藥以及海王星辰藥房關於同一款藥品15元—15.8元的定價,為何會遠遠低於上海陽光醫藥採購平臺45元的參考價呢?

▲同一款魚石脂軟膏,部分藥房的售價為何遠低於45元的參考價?

3月27日,記者就這一問題分別採訪了上海發改委、市衛健委以及醫保局等相關職能部門。

上海市發改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根據2018版《上海市定價目錄》規定,市發改委只對部分公立醫療機構的基本服務進行定價,例如門診、住院以及部分檢查費用,但是針對某一種具體的藥物,不在發改委的定價範圍內:

你可以問問衛健委或者醫保局。」

隨後,記者致電上海市衛健委,一位工作人員表示,衛健委對藥店藥品沒有定價的權限,建議記者向藥監局了解情況。

當記者聯繫到市藥監局工作人員時,對方直言,藥監局只負責監管藥品質量問題,而藥品定價的問題不歸藥監局負責:

無論是哄抬藥品價格還是藥品價格浮動不合理,都需要向發改委等物價部門諮詢。」

最後,記者又採訪上海市醫保局相關工作人員,對方則表示,針對這一問題,「醫保局暫時不作回應」

相關焦點

  • 同一種藥藥店價格是線上平臺22倍 記者調查發現問題出在藥廠
    「這家藥店賣135元一盒,某某平臺上只要17元一盒,大家不要去這家藥房買藥了!」 「藥房黑到沒邊,一盒在網上可以買3盒半」…… 一直以來,不斷有消費者在各個平臺反映,個別藥品在線下藥房的售價是線上藥房的數倍甚至數十倍。
  • 只因包裝不同 胸腺肽腸溶片藥店單片價格竟是線上平臺22倍
    來源:周到「高價藥」怪象② | 同一種藥,藥店單片價格竟是線上平臺的22倍,怎麼回事?「這家藥店賣135元一盒,某某平臺上只要17元一盒,大家不要去這家藥房買藥了!」一直以來,不斷有消費者在各個平臺反映,個別藥品在線下藥房的售價是線上藥房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同一藥品線上線下的巨大差價究竟從何而來?
  • 同一種藥藥店價格竟是線上平臺22倍,回應:不存在哄抬物價行為
    來源:新聞晨報 作者:張益維 董海潤  「這家藥店賣135元一盒,某某平臺上只要17元一盒,大家不要去這家藥房買藥了!」一直以來,不斷有消費者在各個平臺反映,個別藥品在線下藥房的售價是線上藥房的數倍甚至數十倍。同一藥品線上線下的巨大差價究竟從何而來?
  • 同一種藥,國內外使用量一天竟相差5倍!帶狀皰疹用藥到底怎麼吃?
    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馮愛平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但伐昔洛韋國內外推薦服藥量一直不統一,國外用量一天3次,一次1克,而國內則是一天2次,一次0.3克。同一種藥,國內外藥物使用量一天竟相差5倍。患者困惑:一天吃幾片藥到底聽誰的?
  • 京西雙鶴一藥品中標價暴漲40倍之謎
    來源:中國經營報京西雙鶴一藥品中標價暴漲40倍之謎本報記者/閻俏如/北京報導近年來,許多患者發現,從前的低價常用藥價格出現暴漲。如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同一生產廠家的價格在幾年的時間裡激增。在2015年之前,西安京西雙鶴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京西雙鶴」)生產的乳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00ml:0.2g)多以1~2元的價格中標,是名副其實的低價常用藥品。但在2015年之後,其在多數地區的中標價上漲到52元以上,一夜之間價格相差40餘倍。此外,該產品在同一年度內相同省份也出現中標價格差距較大的情況。
  • 市場調查:門對門藥店 同一種藥價格相差百元
    最讓人不明白的是,明明距離只有幾十米甚至門對門,兩家藥店同一藥品的藥價就能差很多。  高陵的張先生最近就因為藥價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以前知道每家藥店價格都有點差別,但沒想到同樣的藥能差上百元,這也太沒譜了!」他說,因車禍後身體受損,醫生建議購買一種提高免疫力的注射藥品,可在門對門的兩家藥店裡,一盒藥居然相差了100多元。
  • 石獅:同藥不同價 到底咋回事?
    7月15日,本報以《同藥不同店 為何不同價》為題報導了不同藥店售賣的同一藥品價格不一的問題,引發市民關注。為何出現「同藥不同價」?藥店是否存在違規行為?藥品是否有最高限價……針對市民關注的焦點,昨日,記者進行了一番走訪調查。
  • 同一款藥,不同藥店價格都有差別!
    每一秒,都讓新聞動起來近日楊女士反映說自己因為身體原因經常需要服用一種藥品因為覺得大藥店靠譜就經常在大藥店購買可沒想到最近她在自己家附近一間藥店發現她所服用的這款藥的價格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關於同一款藥不同藥店價格卻不一樣的原因小編幫大家做了整理根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降低一批中介服務收費標準和放開下放部分商品服務價格管理的通知
  • 同一種藥價格相差懸殊,你遇到過嗎?
    這時候劉女士注意到,在這張條子上醫生還詳細的寫下了一個藥店地址,於是,劉女士按照醫生寫的找到了這家藥店。開出藥來後,劉女士才發現,所謂的"雪立,得祥"實際上就是夏枯草顆粒和清熱散結片,"雪立,得祥"僅僅是藥品的品牌,而且同廠家同規格的藥劉女士家附近的小區也有賣,價格也沒有這麼高。
  • 記者探訪:55種降價藥品,安徽藥店能否買到?
    記者探訪合肥藥店在合肥瑤海區北二環路邊,林立著眾多藥房。記者依次走進這些藥店,希望買到55種藥品中的一些家庭常備類藥,如抗菌消炎藥和解熱鎮痛藥。抗菌消炎、解熱鎮痛,這些常用藥的種類和規格非常多,但在這幾家藥店裡,記者並沒有找到55種藥品中的任何一款。
  • 兩人在美國同一地方做新冠病毒檢測,費用卻相差31倍
    據外媒《紐約時報》報導,他們兩人在德州奧斯汀急救中心接受了免下車測試,兩人的檢測結果都一樣——呈陰性,雖然這是一個好消息,但隨之而來的帳單大相逕庭。急診室向哈維收取了199美元的現金,向盧布朗收取了6408美元。
  • 京西雙鶴藥價暴漲40倍解謎:一種藥品兩個「原研」
    2012年以前,該產品最低中標紀錄為1.4元/支,而在最近的掛網招標中,價格攀升到最高45元/支,上漲30餘倍。京西雙鶴這兩款產品的原研廠家均為第一三共,全國總代理均為海南美享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美享」)。
  • 同一民宿在不同平臺預訂為何價格差距大?
    靠近杭州市中心武林門碼頭附近的一間酒店,9月30日不含早餐的標間價格是342元/晚,10月1日再預訂就成了460元/晚。鄰近的一家三星級酒店,平時價格是200元/晚,假期房價漲到了600元/晚。  比酒店漲幅更大的是民宿。在龍井村附近的一間民宿,日常標間價格為400元/晚,假期漲到了800元/晚。「受疫情影響,上半年幾乎沒開張,從暑假才開始陸陸續續有人來住。」
  • 用9個帳號網購同一雙鞋有7個價格!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
    同一雙鞋,9個帳號,7個價格今年天貓「38女神節」,有用戶在網上爆料,88VIP會員在天貓超市購買商品的價格比普通用戶高,質疑天貓超市「大數據殺熟」。天貓超市內同一款洗面奶,有人搜索出24.9元,有的顯示21.9元,有的則只要16.03元,最高和最低價相差8元多。
  • 上海益豐大藥房美平路店遭罰 違法銷售劣藥龍虎人丹
    經查,不合格藥品龍虎人丹是由上海益豐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統一配送至益豐大藥房美平路店進行銷售的,一共配送了2次,分別為2020年5月10日配送了30盒,2020年5月16日配送了20盒。益豐大藥房美平路店銷售由上海中華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劣藥龍虎人丹(批號190419),上述劣藥的標示銷售價為13元/盒,實際經營中,益豐大藥房美平路店根據會員折扣和門店優惠活動以不同價格對外進行銷售。
  • 定製衣櫃算法不同面積相差3倍 折扣價竟比原價貴
    ▲ 三大亂象1報價亂 同品牌不同門店 價格差了2萬多在同一品牌定製家居的兩個不同門店探尋完價格後,夏先生被弄迷糊了。「為啥同樣的面積,同樣的品牌,價格卻差了2萬多?」最近,夏先生正在忙著新房的裝修。10天前,他在位於郫都區的索菲亞門店看上了一套定製衣櫃的樣品,初步測算完家中所需柜子的面積後,他先後在郫都區的該家門店以及南門的富森美家居商場分別向店員諮詢了相應的定製價格。「家中主要需要定製的有書架、榻榻米、衣櫃、兒童房等。」夏先生介紹,「當時郫都店給出的價格是3.1萬,而南富森給出的價格則是5.5萬,相差了2.4萬元。面積上,一個給出的是29平,一個給出的是32平。」
  • 兒童藥品包裝相似愁壞家長和藥師
    隨著帶量採購範圍的不斷擴大,從最初的11個城市擴增至全國25個省份,多種藥品相繼中標而且價格大幅下降,藥廠的盈利能力無疑也大幅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有些藥廠在藥品標籤的安全性設計上大幅節約成本,同一廠家生產的不同藥品的外包裝極其相似,同種藥物不同劑量的藥品更是難以分辨。以下藥品包裝是不是如「孿生兄弟」?一不小心就會看錯!
  • 東京中央2月拍賣|九州重要藏家同一收藏
    王禮 初名秉禮,字秋言,號秋道人(一作士),別署白蕉研主,一號蝸寄生,江蘇吳江人,寓上海甚久,幼嗜筆墨,從沈石薌學寫花鳥,張熊於坊間見其畫,亟稱於人,以是知名。丙子(1936)年作作灑金紙本 立軸 (扇面)款識:丙子大暑後三日臨應芃吉先生法家之屬即希審定,福廠王褆。
  • 這款乳清蛋白粉 實測值與標註值差了6倍
    羅亞玲稱:「為了解線上線下產品是否同質,著重對SWISSE同一款產品,在實體店、天貓旗艦店、天貓超市、網絡藥店分別購買了不同包裝的5批次產品進行對比性檢測,結果顯示質量差異不大,功效性成分均符合標註。抽取了愛樂維牌的補充維生素類藥品和保健食品進行了比對,結果也均符合其產品標註值。」
  • 北青報:讓藥品集中採購發揮低價輻射作用
    原標題:讓藥品集中採購發揮低價輻射作用 遼寧瀋陽的張女士是一名糖尿病患者,長期服用抗糖藥阿卡波糖片。近期,她在醫院開藥時發現,這款進口原研藥從每盒61.29元降至5.42元。按照每月3盒的用量,「過去一個月的藥費,夠現在吃一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