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與整潔的背後自殺率卻居高不下,窺探日本社會令人窒息的壓力

2020-12-27 每日環球神爆料

日本疫情近日再度升溫,北海道、關東、關西的主要城市相繼單日新增確診激升,日本醫師會會長中川俊男召開記者會表示,日本很有可能迎來第三波疫情。疫情遲未平息之下,除經濟大受打擊外,部分日本民眾長期受同儕意識、服從觀念影響,因防疫壓力而導致心理狀態亮紅燈,有些人甚至走上絕路。

「自製警察」災情頻傳

日本政府4月7日宣布進入「緊急事態宣言」狀態,呼籲民眾避免不必要的外出,要求部分店家暫時停止營業,此後各地相繼傳出「自製警察/自肅警察」災情,民間不少「正義魔人」以貼紅字條等恐嚇行為,強迫他人不要開店、出門等等。像是於東京高圓寺地區,經營名為「Ichiyon」(いちよん)的酒吧的村田裕昭,就在今年4月遭到恐嚇。

據村田表示,他只是店門口張貼公告,表示原本預計在店裡舉行的表演,將改以線上直播進行,且表演當天也僅有歌手、村田夫婦3人在店裡,不料卻遭有心人士在看板上張貼恐嚇字條,警告村田若不暫停表演,他就會報警,甚至在字條最後註明自己是村田的「鄰居」。

令人窒息的「同儕壓力」

《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在這波疫情中,亞洲地區與位於歐美地區的國家相較之下管制較嚴格,民眾情緒波動也相對較大。例如印度精神醫學會(Indian Psychiatric Society,簡稱IPS)統計就顯示,自疫情爆發,各地實施管制以來,每5個印度人中就有1人因此增加20%的患病機率;泰國心理健康部門調查則指出,首都曼谷有近半數的民眾因疫情而壓力過大,新加坡也有6成以上的勞工自4月以來備感壓力。

儘管與疫情較為嚴重的國家或地區相比,日本的確診或死亡人數並不算太高,但受集團意識及服從的風氣影響,讓政府就算沒有限制民眾走在街上一定要戴口罩,在日本街頭仍很少見到未戴口罩的民眾。而在作家鴻上尚史、評論家佐藤直樹共著的「同儕壓力 日本社會為何令人感到窒息?」(同調圧力 日本社會はなぜ息苦しいのか,暫譯)中,佐藤直樹更是直接點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使日本社會的同儕壓力更為明顯。

女性自殺增加率高達8成

佐藤認為,相較於歐美國家多半是透過命令、罰則來防範疫情擴大,日本人則是「自發性」地遵從鄰近社群及世界的規範。他認為日本人從小就被嚴格教導「不要給別人添麻煩」,而透過這次的大流行,可以明顯看到這種服從心態對於日本人造成的壓力。除前述提到的自製警察事件外,從疫情爆發以後的自殺率也可窺見一斑。統計指出,日本10月的自殺人數與去年同期相比增加近3成,除連續4個月增加外,女性自殺增加率還高達8成,男性則為2成。

日本自殺對策支援中心負責人清水康之認為,自殺率的急遽成長與同儕壓力有極大關聯,他認為在多數日本人心中,若無法和周邊的人維持良好關係,他們便無法活下去。加上許多日本人並不像歐美地區的民眾,有特定的宗教信仰及心靈寄託,很需要社會對他們的認同,故這些日本人很容易就因社會輿論而影響心理狀態。

針對女性自殺增加率高達8成,清水康之表示,受日本社會風氣認為接受政府支援或補助的對象,多半是「無法自立」的族群,故許多日本女性即使同時背負育兒及照顧年邁父母的沈重負擔,也不願申請支援;評論家佐藤直樹也在著書中提到,在這波疫情下選擇自殺的民眾,多半承受極大壓力,但又不想給別人造成麻煩、不願傷害他人,最終只能將宣洩的目標轉向自己。

NPO法人「Bond Project」代表橘ジュン(Tachibana Jun)表示,在該組織實施的相關調查中,有高達96%的受訪者(主要為10至20多歲的女性)認為疫情對他們的心理及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影響,且其中有近7成民眾有消失或自殺念頭,她認為「缺乏自我肯定」是導致這些數據的關鍵原因。

經濟不景氣、少子高齡化 日本年輕人對未來失去信心

除聯合國發布的2020世界快樂報告(World Happiness Report)顯示,日本在今年從2013年的第43名掉到第62名外,內閤府實施的調查也顯示,僅有45%的日本年輕人滿意自己的生活,與其他國家相比偏低;國際交流基金(Japan Foundation)的調查也顯示,僅有18%的年輕族群認為自己可以改變社會或國家。

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前野隆司認為,年輕一代的自我肯定低落,與日本整體國力與人口成長變化有極大關係。主張在經濟成長停滯、少子高齡化情形未有改善的情況下,年輕一代漸漸對未來失去信心,進而導致他們缺乏自我肯定。關西學院大學理論社會學副教授鈴木謙介也認同這種說法,認為現代年輕人比起「主動」改變環境,比較偏向於「被動」融入前人建立好的社會系統,期望在香港、泰國等地參與學運的日本年輕學生,能影響國內年輕人思考自己的未來。

疫情或成社會風氣改變契機?

從實際情形來看,其實日本年輕一代並非完全對未來感到失望,像是現年31歲的峰上良平,就在經歷於日本知名企業擔任系統工程師,患上臨床憂鬱症後,決定回到位於大阪南部的老家,從事種莓事業。在邊種梅子邊休息的過程中,峰上突然得知一名朋友因過勞而自殺的消息,促使他在2018年創設共同住宅,提供遭受精神打擊的民眾暫時療傷的地方。據說目前峰上已成立3個據點,總計有10人住在共同住宅。

峰上表示,他在辭職時,曾感到十分害怕,認為一旦辭職,他就會脫離社會所認知的「康莊大道」。他認為出社會與當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學生在學校只要找出「對的答案」就好了,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必須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除青壯年族群心態開始變化外,日本的教育環境也開始出現轉變。像是由角川多玩國學園於2016年創辦的「N高中」,除沒有嚴格規定學生的服裝及髮型外,學生還可以透過線上課程來取得畢業證書,據說截至今年10月為止,該校已有15000多名學生,且其中有不少學生過去曾十分排斥上學。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前野隆司認為,日本至今的教育制度,多半把重點放在導致學生的錯誤行為,使他們成為符合「社會標準」的人,認為未來學校應聚焦於學生個人的個性及長處。

關西學院大學的副教授鈴木謙介則認為,新冠疫情雖對日本經濟及社會帶來衝擊,但另一方面也提供日本壓抑的社會風氣改變的機會。像是受疫情影響,部分大學生因學校改為線上授課,教室成本下降,而要求校方減少學費。認為只要學生在做出行動後,受到重視或得到回應,他們就能慢慢相信自己能改變社會或世界。

相關焦點

  • 特稿|脫離人生正軌:日本年輕人自殺率走高背後
    木村說,他永遠也忘不掉那個生死彷徨的時刻,「服藥後幾近窒息的感覺真的非常痛苦,我自己撥打了救護車電話,看到醫護人員趕到現場,就失去了意識。」經過搶救,他幸運地活了下來。而演員三浦春馬、竹內結子,以及數千感到絕望的日本人在近幾個月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今年7月起,日本自殺率連續4個月超出去年同期,年輕自殺者明顯增加。
  • 日本自殺人數飆升的背後:疫情為何讓女性如此脆弱?
    全球正在遭受大規模失業、社會孤立和焦慮等社會問題與個人心理問題的影響。在日本,政府統計數據顯示,10月份因自殺而失去的生命比疫情至今奪去的生命還要多。根據日本國家警察廳的數據,10月份日本月度自殺人數上升至2153人。衛生省表示,截至周五,因疫情死亡的總人數為2087人。
  • 疫情帶來壓力和焦慮,日本上月死於自殺的人數比全年死於新冠的人數...
    除了要與「第三波」新冠疫情作鬥爭,日本近日飆升的自殺率,成為又一個困擾社會的棘手問題。日本厚生勞動省近日發布數據顯示,該國10月自殺人數為2158人,同比增加40.2%,女性增幅尤為嚴重。這一數字甚至超過了日本全年因疫情病亡的人數——截至28日,日本累計病亡2110人。
  • 自殺人數超疫情死亡人數,日本的自殺現象為什麼如此普遍?
    自殺率居高不下的日本,男人不容易長年以來,日本居高不下的自殺率就常常引起討論,且男性自殺率一直比女性還高。造成這樣的原因包括19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化導致失業率大增後,有許多中年男性因此自殺,此外,超時加班、學校同儕壓力、獨居老人、社會對精神疾病的汙名化也是日本自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據日本警察廳的統計,從1988年到1997年的10年間,日本每年自殺人數平均約為22000人。
  • 跳樓、臥軌、上吊自殺……日本社會正在逼年輕人去死
    津野米咲藝人自殺的悲劇接連發生,他們中很多都只有二三十歲,卻已經決絕地選擇了終結自己的生命。越來越沉重的自殺陰影不止籠罩在日本演藝圈,更成了整個日本社會揮之不去的夢魘。昨天日本政府通過的自殺對策白皮書裡,清晰的統計數據也同樣說明了一件事:更多年輕人正在選擇自殺。2019年日本的自殺人數是20169人,比去年減少了671人。
  • 疫情下日本自殺人數激增:10月自殺率比去年同期上升40.2%
    【環球時報記者 方晴】現年43歲的日本女性小林繪裡子曾四度嘗試自殺未果。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30日報導,小林第一次試圖自殺時只有22歲,由於微薄的薪水不足以支付房租和個人花銷,小林選擇結束生命。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讓小林本就艱難的生活更加水深火熱,小林說:「我的工資遭到削減,我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
  • 日本自殺人數遠超新冠死亡人數,女性自殺比例猛增,原因很可怕
    據日本醫療衛生和保障部門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10月份,日本自殺人數上升至2153人,達到了近5年來,日本月季度自殺的點峰值。此數據一出,有專家發現,日本10月自殺死亡人數超過了自疫情以來,日本新冠肺炎累計死亡人數。截至2020年11月29日,日本新冠肺炎死亡人數僅有2042例。
  • 日本「自殺森林」,很多人不敢去怕遇到屍體,為何成為自殺聖地呢
    隨著現代生活的不斷豐富,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國旅遊,而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日本是一個不錯的旅遊目的地。不僅有著相同的膚色和熟悉的文化風俗,而且日本的風景也是讓人非常的嚮往。在日本眾多的景點中,有一個地方卻是很神秘和恐怖的!
  • 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在日本,它比病毒更可怕
    此外未成年自殺人數也明顯增加。日本這一現狀令人讓人毛骨悚然,為什麼這麼發達的國家,自殺率會那麼高?眾所周知,日本是自殺率較高的國家之一。早在21世紀初期,日本政府就開始大力推行「防止自殺」的相關措施。雖然一定程度上在減少,但整體效果並不理想。
  • 市長自殺、藝人自殺,韓國的自殺率為何這麼高?
    有人覺得這是「畏罪自殺」,有人認為這是「政治迫害」,目前尚未有調查結果。對比其他國家,各國政壇也有不少身陷性醜聞的政要,卻鮮有人為此自殺。事實上,一直以來,韓國政界、娛樂圈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傳出名人自殺的消息,名人輕生甚至引發了民眾效仿的負面效應。是什麼導致了韓國自殺率高,從平民到藝人再到總統,概莫能外?
  • 唯美的韓劇背後,為什麼韓國自殺率會高居不下?我認為的一二三
    韓流文化的輸出讓年輕人對這個國家充滿好奇和嚮往,但近幾年層出不窮的韓國藝人自殺事件,上半年發生的韓國兩名防疫人員跳江自殺事件等悲劇也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了這個國家的另一面。韓國的自殺率位居全球第一,據不完全統計,每十萬韓國人中就有26.6人自殺。這個國家的國民為什麼會選擇用極端手段結束短暫的一生呢?大多數國人,特別是年輕人對韓國的印象都加上了韓劇的唯美濾鏡。
  • 日本高自殺率之惑:這一次,真的要給大家添麻煩了
    當然,沒有一個社會的形象是一成不變的,幕府時代的忠臣藏們和今天讀村上春樹的日本人,在某種意義上不再是同一群人。單純用「武士精神」解釋日本社會的高自殺率,是不負責任的。在一個更現代的社會裡,傳統文化中的英雄主義也許會異化人們的生死觀但並非致命,真正點燃它的,是具有時代特徵的社會病。
  • 首爾市長身亡背後 什麼導致了韓國自殺率高居不下
    外界猜測,樸元淳很大概率是自殺身亡。在韓國,近10年間已有超過30位演藝界相關人士以自殺的方式結束生命。根據2017年《世界衛生統計》報告,韓國自殺率位居亞洲發達國家第一、全球第四。報告指出,每一百萬名韓國人中,就有284人自殺,平均每4個人中,就有1個人曾患有精神疾病。隨著就業等社會壓力不斷加重,自殺已經成為韓國人的第4大死因,更是10歲到30歲年輕人的第1大死因。
  • 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日本社畜的悲慘生活,難怪自殺率這麼高!
    這部日劇和之前新垣結衣所主演的《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李狗嗨》不同,講的是社會中職場裡的事情。這次新垣結衣飾演的角色深海晶是一個職場能人,她精通家務,工作能力出色,可以說是老闆最喜歡的那種屬下。但是為什麼不說她是職場強人,而是稱呼她為職場能人呢?因為她的確有出色的工作能力,但是在工作中,她遠遠稱不上強!
  • 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 女性自殺率飆升83%
    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 女性自殺率飆升83%時間:2020-12-01 13: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本10月自殺人數超新冠死亡人數 女性自殺率飆升83% 據俄羅斯媒體報導,日本目前正在遭受自殺人數激增的困擾。
  • 男女有別:中國青年人自殺率的性別差異解釋
    最後,筆者從「虛擬與現實的矛盾」、「青年社會化」、「社會和家庭雙重結構壓力」和「教育與權利觀念變遷」的視角,對上述特徵做了相對完善的解釋和闡述。關鍵字:自殺、自殺率、性別差異、青年人今年,英國著名雜誌《經濟學人》的一篇關於自殺話題的報導中提到自2000年以來,全球範圍內的自殺率下降了29%。
  • 日本10月份自殺人數超因疫死亡人數 女性自殺率同比增83%
    (Getty Images)海外網11月30日電根據日本官方統計,今年10月份死於自殺的日本人數超過了因染疫而死的總人數,其中女性與學生最多。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30日消息,日本政府厚生勞動省統計,疫情暴發至今,因染疫而死的日本人共為2087人,但根據日本警察廳統計,10月的自殺人數為2153人,直接超過了因新冠肺炎而死的總人數。據了解,在10月的自殺人數中,女性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3%。
  • 這首歌曾讓日本自殺率降低,看了中島美嘉的現場,讓人淚流滿面
    自殺率高是日本國內很嚴峻的一個社會問題,自從上世紀日本陷入泡沫經濟以來,其國內的自殺率一直高居不下。生活和工作壓力是日本國內很多年輕人都要面臨的挑戰,在這些巨大的社會壓力下,不少人都因為心力憔悴走向極端。
  • 疫情下日本自殺人數驟減,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地少人多資源匱乏競爭劇烈,是出了名的壓力山大的國家,過勞死、自殺這樣的事情早已見怪不怪。據報導,4月份日本有1455人自殺,比2019年4月減少359人,同比下降20%。其實,自2003年日本創下一年3.4萬人自殺的峰值後,近年來,日本自殺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2019年,日本自殺人數則過2萬。
  • 日本推特殺手殺人又強暴,是靠「我要自殺」?自殺大國日本的惡報
    日本社會充滿彬彬有禮的儒家氣質,但在禮節客氣的背後同樣也充滿疏離,不過任何一個社會都有甘願付出,去幫助人們的好心人。白石孝宏把自己偽裝成了一個試圖自殺,但卻還心存一絲生念的人設。有一種風氣叫做「領導不走我不走」,而這種在日本則已經風行於世,讓人不自覺的感到壓力山大,再加上「職場夜生活」的存在,「強迫式社交」更無形的加劇了職場一族的心理壓力——很多日本職人以此解壓,可也有不少職人無奈參加。高壓的職場氛圍,只是自殺情緒的醞釀溫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