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由於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就業市場受到了巨大衝擊,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處於「六穩」工作、「六保」任務首位。如何「穩就業」、「保就業」成為多方關注的問題。
8月7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人社部副部長李忠說,「我國靈活就業從業人員規模達2億左右,在解決勞動者生計同時,緩解了城鎮就業壓力,成為吸納就業蓄水池。」
人社部部長張紀南近日表示,當前,穩就業的任務依然艱巨,不確定性因素仍然較多。下一步,將突出重點群體,加大工作力度,狠抓政策落實,努力實現就業局勢總體穩定。
那麼最近國家又出臺了哪些優惠政策?保障了哪些重點群體?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小店經濟成容納就業「新貴」
靈活就業這一話題,可並不是近期才「熱」的。曾經火遍全網的「地攤經濟」,其實就是靈活就業的一種表現形式。
6月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山東煙臺考察時表示,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是中國的生機。
地攤經濟火遍全網,同為「中國生機」的小店經濟顯得低調樸實了許多。小店通常指面向居民消費的批發、零售、餐飲、美容美髮、維修、配送服務等行業的個體工商戶,僱員10人以下或年營業額100萬元以下的微型企業,及年營業額1500萬元以下的網店。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可見的這種小店作用其實非常大。往小裡說,小店的崛起不僅能給周邊居民帶來便利,也是養活一個家庭重要的經濟供給站;往大裡說,數量眾多的小店還牽動著就業的增長,間接促進其他相關產業的恢復發展。
近日,美團發布7月小店經濟復甦大數據。7月全國小店消費復甦率超90%,新增小店達到9萬餘家。
小店經濟不僅火爆今夏,7月,商務部聯合多部門發布的《關於開展小店經濟推進行動的通知》提出小店建設的願景,5年達到「百城千區億店」的目標。
《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明確扶持措施
願景雖好,如何達標,成為我們不得不思考的重要問題。而且,小店經濟之外的就業群體,有沒有優惠政策扶持呢?
靈活就業人員中,小商小販多、生活服務業就業多、大齡失業人員多,抗風險能力弱,受疫情衝擊更直接。靈活就業人員還面臨著資金籌集難、場地支持難、服務保障難、能力提升難等問題。
針對這些問題,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針對不同群體,提出了不同側重點的支持措施:
這些重點支持措施正好和以上問題一一對應,靈活就業人員關心的資金籌集問題、場地支持問題都有對應的解決辦法。服務保障方面,以就業重點群體——農民工群體身上體現得最詳盡。
讓農民工在家鄉有工作,在城市能穩定
為了緩解農民就業壓力,國家將從兩個方面出臺服務保障措施,為農民分憂:對外出農民工,努力幫助其穩在就業地;對返鄉農民工,千方百計挖掘崗位促進其就地就近就業。
這兩項服務也成果斐然:人社部副部長李忠表示,「截至二季度末,農民工外出務工總量達1.78億人,恢復至去年同期97.3%。」
促進就地就近就業方面,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負責人吳曉玲介紹,截至7月底,全國新增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1300多萬人。其中,有5%的返鄉留鄉農民工通過雲視頻、直播直銷等新業態創業。
此外,政策明確表示,還將為農民工提供平等就業服務,在就業地、參保地全面放開失業登記,及時提供求職幫助,同時妥善處理各類勞動爭議,切實維護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
《意見》明確,要加大對困難靈活就業人員的幫扶力度。對符合條件的靈活就業人員,及時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