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A股三大指數集體下跌,創業板指盤中跌逾2%,午後跌幅縮小。盤面上,醫療、消費板塊領跌,貴金屬、船舶製造、數字貨幣等板塊漲幅居前。截止發稿,滬指跌0.31%,報3367.94點;深成指跌0.91%,報13835.91;創業板指跌1.61%,報2814.19點。
近期,滬指在3300點上方持續震蕩,而這也為基金經理提供了加倉良機。逢震蕩加倉成為不少基金經理採取的做法。基金經理指出,經過7月中旬以來的整固階段,市場未來仍將有望展開新一輪的上升行情,近期的震蕩將會提供較好的逢低布局機會。
創業板跌近2% 回調是布局良機?
由於高位股調整猛烈,熱點題材輪動渙散,造成場內資金博弈猛烈,市場出現了一波較強的回調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快進快出的北上資金繼續拋售動作。
今日上午,北上資金淨流出超20億元。8月4日,北上資金突然恢復買入後,又重新賣出,快進快出的動作,走出「遊資風格」令市場頗感迷惑。
有意思的是,除了外資風格轉變、市場熱點輪動主題之外,投資者們對於A股市場整體走勢也有不少爭議。
此輪行情,核心資產、生物疫苗等熱門板塊輪番大漲,股價持續創出新高,似乎走出了快速瘋牛的態勢,更有投資者喊出了「2015年的行情不值得一提」。
不過也有機構人士認為,當前市場環境很難和2015年相比,慢牛行情才真正對市場有利。
中信證券指出,當前A股市場向上有海外風險因素擾動,向下有基本面和流動性支撐,在經歷了7月的劇烈波動後預計回到平衡狀態。我們維持之前的策略觀點,在平衡狀態下的市場,任何的回調以及結構上的擾動,都將成為下半年最好的入場時機。(中國基金報)
基金經理逢震蕩加倉
近日,多隻次新基金公布上市交易公告書,這些基金的最新倉位情況也浮出水面:有的基金經理大舉加倉,有的基金經理保持高倉位運作。此外,7月以來,權益基金髮行規模超過3000億元,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市場震蕩將會提供較好的逢低布局機會。
具體來看,7月以來多隻次新基金大舉加倉。例如,截至6月底,交銀瑞思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型基金的權益投資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63.87%;該基金最新公布的上市交易公告書顯示,截至7月28日,該比例上升至77.01%。
類似的還有,截至6月底,東方紅恆陽五年定期開放混合型基金的權益投資佔基金總資產的比例為64.92%;截至7月16日,該比例上升至81.05%。在該基金的二季報中,基金經理錢思佳透露,二季度基金倉位穩步提升,適當增加了必需消費品和醫藥板塊的配置。
嘉實瑞熙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型基金則繼續保持高倉位運作。3月底,嘉實瑞熙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型基金的權益投資佔基金總資產比例為85.33%;二季度繼續加倉,倉位超過九成;截至7月15日,該比例已達到92.63%。
在二季報中,嘉實瑞熙三年封閉運作混合型基金經理洪流對高倉位運作的原因進行了解釋。「考慮到A股和香港市場的估值吸引力,以及居民大類資產面向資本市場的增配,現階段仍是A股市場和港股市場中長期慢牛的起點,我們將堅持權益高倉位並積極優化投資品種。」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7月新成立的股票型+混合型基金髮行總規模已超過3200億元。8月爆款基金繼續頻頻出現。廣發穩健優選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一日結束募集,規模上限150億元;景順長城競爭優勢混合也提前結束募集,據銀行渠道消息稱,募集規模超百億。
老基金二次發行也遭投資者搶購,中歐瑞豐靈活配置型混合基金8月3日開放申購,限額80億元,一天申購資金超過120億元,8月4日暫停大額申購,限額1000元。
對於不少基金經理而言,手握重金反而有些焦慮。「目前醫藥、科技板塊的估值都比較高,一些標的太貴,下不去手。」滬上一位基金經理坦言。
逢震蕩加倉則成為不少基金經理採取的做法。例如,交銀瑞思基金經理沈楠在基金二季報中透露。「二季度基金仍處於建倉期,在此前市場大幅調整中加大倉位,但在後續市場強勢反彈中保持謹慎樂觀,緩慢進行建倉。」
在諾德基金經理潘永昌看來,進入8月份,經過7月中旬以來的整固階段,市場未來仍將有望展開新一輪的上升行情,近期的震蕩將會提供較好的逢低布局機會。
原因在於:第一,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的趨勢不變,在就業仍有壓力、外部疫情加劇的不確定性下,國內政策預計依然會維持偏寬鬆的基調。
第二,三季度市場流動性大體上將處於平衡狀態,8月新發公募基金建倉和配置型外資流入帶來增量資金規模預計約1800億元,而解禁減持、IPO等資金分流規模預計約為1600億元。在經歷了業績驗證和解禁高峰之後,預計A股在三季度後期的上漲將更穩健、更持續。
第三,全球流動性充裕及全球性的無風險利率下行將推動權益投資進入「賽道式的投資」階段,機構投資者高度認同權益的中長期機會集中在科技、醫藥、消費領域。在沒有較大的外部不確定性下,這種投資認知在短期內扭轉的可能性比較小。(上海證券報)
投資者如何在震蕩市更好地進行資產配置?
一、股債搭配,幹活不累
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上,這個道理相信投資者們都懂,將那些互不相關的資產分散配置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例如股票、債券、貨幣、商品、房產等等,而其中最常用最簡單的就是股票和債券之間的搭配了。
股票進攻性強,但是波動大;債券波動小,但是預期收益低於股票,所以通過兩種資產的不同比例搭配,可以達到平衡風險和收益的目的。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區間2005-07-29至2020-07-29)
所以在市場中飄忽不定的震蕩市中,我們可以考慮股票型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來進行資產配置。
二、長期投資,堅持定投
在市場下跌時,尤其是那些進場虧損了的新基民,想割肉逃跑。現在割肉,是最壞的策略。一個可以參考的策略是在市場下跌的時候(比如10%)進行補倉,在反彈的時候小幅減倉,積小勝為大勝。
另外,以炒股高拋低吸的策略買基的思想要不得。例如在2015年的槓桿改革牛中,很多普通投資者損失比較大,究其原因還是發生於高買低賣。成交量快速放大的時期,也是散戶跑步入場的時期,也往往是指數相對處於比較高位置的時期。
一般來說,一次性布局主動權益基金的收益率更好,但定投的抗風險能力相對強,有助於平滑收益和風險,在一些持續震蕩的環境下,或許定投更有利。
三、選擇適合自己的基金
經歷了數輪牛熊,A股逐步機構化的趨勢很明確,越來越多的新手投資者逐漸認可「炒股不如買基金」的思想,開始選擇配置基金而非親自炒股。尤其主動型基金,得選人,這個非常關鍵。
選擇指數基金主要是看跟蹤誤差、基金規模以及基金公司綜合實力,而選擇指數基金需要更多考慮基金經理。選基金經理的話,選過去三年連續三年業績都在同類前三分之一的,那麼三年下來就是前九分之一,大概率可以跑出比較好的成績。
另外,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是,很多投資者會認為高淨值的基金「貴」,上漲的空間小,容易「跌」,因此,就買便宜的基金,甚至有些基友非1元淨值的基金不買。
老實說,基金淨值確實是我們選擇基金時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因為它直接決定了我們投資的單位成本的高低。
但是,對於基金投資來說,投資基金的回報是來自於持有期該基金的增長率,與購買時的基金單位淨值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所以,我們不能片面的以基金淨值來決定是否投資。要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基金規模大小、基金評級、三年或五年以上的長期業績、基金經理水平和基金重倉等綜合分析。
對於糾結是否要加倉基金的投資者,提出以下建議供參考:
首先,如果您還有加倉空間(低配),且願意接受中長期投資。那麼我們確實認為您近期可以考慮補倉,因為最終想要取得良好的投資回報,最重要的不是單只產品的漲幅,而是整體大類資產的比例,尤其是偏股類基金的佔比。
至於補倉方式,可以考慮定投或分批買入,把補倉期拉長到1-3個月。而補倉的基金品種,我們仍然不推薦只買某單一類型風格的基金,而是希望大家能把各種風格搭配起來,讓組合更綜合、更健康。
其次,如果您已經超配權益基金了。那麼,實際上我們就不是特別建議您補倉,而是應該在市場震蕩過程中,重新審視基金結構、基金產品優劣,適時降倉、優化您的投資組合。
最後,如果您倉位合適(標配)。情況一,倘若您願意且能做到中長期投資、與時間作伴,那麼您要做的不是整體倉位上做補倉,而是審視基金組合與具體的基金產品,優化組合結構、各個優秀基金的比例;情況二,倘若您嘗試過、但仍然無法做到長期拿著,總是會因為市場情緒的變化而「管不住自己的手」,本想低買高賣實則高買低賣,那麼適時的、堅決的止盈贖回策略,也可以考慮。但需注意的是,一旦定下止盈策略,就要當做投資紀律一樣,比較堅決地執行。
總之,最後的結果無論您是選擇補倉、減倉還是調倉,基金投資一定是一個長期的事。所以與其羨慕別的投資大神賺多少,不如沉下心,好好的研究自己的基金產品,優化自己的基金組合,強化自己的投資紀律,做時間的朋友,相信最終的結果都不會太差。(財富號)
熱門基金
手機也能開戶買基金,點此立即下載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銀河證券,截至日期:2020-08-05
不懼擇時,讓基金經理為你打工,7X24小時快捷安全,點此立即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