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邦:掏出赤子之心的鋼琴詩人,讓滅國100多年的波蘭重新復國

2021-01-19 萬象歷史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凌空子)

蕭邦:掏出「赤子之心」的鋼琴詩人,讓滅國100多年的波蘭重新復國

1810年3月1日,蕭邦出生於今波蘭首都華沙附近。父親是波蘭籍法國人,在華沙中學當法語老師。母親是波蘭人,彈得一手好琴,擅長唱歌。他還有個音樂天賦很高的姐姐,蕭邦從小對音樂非常著迷。

早在蕭邦出生前,1795年,波蘭先後三次被俄羅斯、普魯士、奧地利瓜分,已經被滅國了。華沙地區歸俄羅斯管轄,沙皇派他弟弟巴甫洛維奇大公進駐華沙,實際統治波蘭。

蕭邦6歲開始和姐姐一起學習鋼琴,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蕭邦受邀到華沙中學旁的皇宮,給巴甫洛維奇大公演奏,還創作了第一首波蘭舞曲,技驚四座。大家都視他為音樂神童,譽為「第二個莫扎特」。

1825年(15歲),沙皇亞歷山大一世抵達華沙,蕭邦應邀演奏鋼琴。沙皇非常開心,並賜予蕭邦一枚鑽石戒。各國媒體紛紛報導,蕭邦名聲大噪。

1826年(16歲),蕭邦進入華沙音樂音樂學院學習。1829年(19歲),蕭邦被華沙、維也納、巴黎等地邀請演出,受到各界高度評價。不滿20歲的他已成為大家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10月11日(20歲),蕭邦在華沙舉辦了最後一場音樂會,隨後他帶著一抔泥土,遠走他鄉,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因為,1930年波蘭爆發了「十一月革命」,試圖擺脫俄羅斯而獨立。1831年9月,俄羅斯軍隊攻入華沙,起義失敗。這導致了波蘭人的「大移民潮」,大量波蘭人移民法國、義大利等地,蕭邦也從此長居巴黎。

蕭邦變成了一個流浪異鄉、無家可歸的人。他對家鄉難以割捨的情結,失去祖國的沉痛心情,傾注到他所有的音樂創作中,如《a小調前奏曲》、《d小調前奏曲》等。他的音樂成為波蘭人團結在一起,重新復國的巨大精神力量。

剛開始定居巴黎時,蕭邦的收入僅夠餬口,勉強度日。1933年(23歲),蕭邦參加了銀行家羅斯柴爾德家族的一次活動。蕭邦的鋼琴演奏技驚四座,立刻贏得了一大批女學生,他的生活迅速得以改觀。

1835年,蕭邦獲得法國公民身份,改用法語名,但他仍認為自己是一個波蘭人。他除了與流亡的波蘭同胞密切交往之外,還結識了文學家雨果、海涅、大仲馬等,作曲家孟德爾頌、柏遼滋、李斯特等,影響力劇增。

1836年(26歲),在一次宴會上,蕭邦第一次見到了身著男裝、抽著煙的女作家喬治·桑。他非常驚訝,當面問旁人:「她真的是個女人嗎?」二人相識一段時間後,蕭邦離開18歲的豪門小女友,與大他6歲的喬治·桑生活在了一起。

1837年(27歲),蕭邦拒絕了沙皇授予的「首席鋼琴家」的稱號。流亡異國他鄉的蕭邦不願當亡國奴,譜寫出一首首激蕩人心的樂曲,激勵著波蘭人民不畏艱險,永不放棄。他的音樂像是「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

和喬治·桑在一起的8年,是蕭邦創作的高峰期。蕭邦創作了很多鋼琴作品,有著卓越的想像力和精湛的技巧,對以後的西洋音樂有著深遠影響。蕭邦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喬治·桑與蕭邦)

蕭邦和喬治·桑一直同居生活,沒有結婚。1847年(37歲),兩人結束了八年戀情,兩人都沒有公開分手的原因。後來,喬治·桑銷毀了大部分他們之間的信件,使得這段感情更加撲朔迷離。

蕭邦離開喬治·桑的莊園,生活陷入窘迫,身體也變差,創作力也急劇下降。1848年(38歲),衰弱的蕭邦去英國,為流亡國外的波蘭同胞開了最後一次演奏會。回巴黎後,他的身體狀況急劇惡化。

1849年10月17日(39歲),蕭邦因肺結核病逝於巴黎,葬禮在莫扎特的《安魂曲》和他自己的《葬禮進行曲》中舉行。蕭邦留下遺願,堅持要把自己的心臟取出,要把這顆赤子之心送回波蘭。

(存放蕭邦心臟的華沙聖十字教堂)

蕭邦死後,他的音樂和「赤子之心」,一直激勵著波蘭人復國的夢想。

1918年,一戰結束時,在滅國123年之後,波蘭竟然神奇地復國了!

「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這是蕭邦最中肯的評價。

(波蘭華沙瓦金基公園的蕭邦像)

(萬象歷史·人物傳記寫作營的第790篇作品,營員「凌空子」的第59篇作品)

相關焦點

  • 波蘭曾被滅國100多年,為啥能夠復國?
    波蘭歷來是連結東西歐之間的橋梁,戰略地位十分突出。然而,這個國家曾經被滅國100多年,後來復國。那麼,波蘭為啥能夠復國呢?因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波蘭歷來為東歐和西歐國家爭奪的焦點。18世紀末,隨著波蘭周圍的三個鄰居——沙皇俄國、奧地利和普魯士的崛起,波蘭也迎來了它悲慘命運的開始。1772年的第一次瓜分使得波蘭喪失了30%的領土和35%的人口。 1792年,德國人佔領了西裡西亞和波美拉尼亞地區,而俄羅斯則不斷貪婪地向西面吞噬著波蘭的領土。1795年的第三次瓜分則把波蘭這個國家徹底從世界版圖中抹去。
  • 復國僅20年的波蘭為何在二戰頭個被滅?看看這20年波蘭到底多可惡
    偉大的鋼琴家蕭邦在生命最後時刻對著身邊人說"我死後,請把我的心臟帶回波蘭,我要長眠在祖國的地下"。蕭邦是世界知名鋼琴家,他的知名不僅僅體現在鋼琴成就上,還體現在他對祖國波蘭始終不渝的真心上。有人曾評價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蕭邦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而他的祖國波蘭也如他一般,命運多舛。在近千年的歷史中,經歷過多次瓜分、滅國、復國。
  • 波蘭神奇的復國之路
    一個國家如果能夠像波蘭這樣被18世紀末當時全世界最強大的三大帝國:普魯士帝國、沙皇俄國、奧地利帝國給瓜分了,然後在被滅國一百多年後又能在原來的地方復國,就足夠神奇了。這三大帝國不但是那個時候世界上最強大的,其實一直到一戰之前,也還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三。不管從人口、從軍隊、從工業,各方面都是強大的。這三個國家聯手幹了什麼,打敗了拿破崙。
  • 波蘭到底做了什麼?二戰中頭個被滅,復國僅20年就被德蘇瓜分
    說起波蘭,人們可能最先想到的是二戰,或者是著名鋼琴家蕭邦。作為波蘭人,蕭邦對祖國的熱愛歷來為大家津津樂道,他曾經說過希望死後將心臟帶回波蘭。蕭邦才華橫溢卻英年早逝,而他的祖國也與他如出一轍,復國後僅僅20年就再一次被滅,落得被蘇聯和德國瓜分的下場。
  • 已經滅國120年的波蘭,憑啥在一戰後成功復國?
    東線戰場有一個很特殊的地方是:戰場並非奧匈帝國、德國或俄國的國土,而是波蘭的國土——而波蘭,早就在120多年前就滅國了。波蘭曾經是一個強大、統一的國家。從地圖上看,波蘭位於歐洲中部。1025年,波蘭經過多年的調整後,成為了一個統一的國家。
  • 鋼琴浪漫主義時期代表人物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與代表作品分析
    在這篇文章中正步音樂將主要對鋼琴詩人蕭邦的創作特點和代表作品進行重點分析,主要包括旋律特點、和聲特點、民族精神等。彈鋼琴的 手型蕭邦蕭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全名弗雷德列克·蕭邦,是波蘭傑出的作曲家、鋼琴家,被後人譽為「
  • 3次滅國又3次復國,在歐洲人人喊打,波蘭為何被周邊國家仇視?
    在歐洲就有這麼一個國家,曾經在歐洲稱王稱霸,但現在卻人人喊打,被譽為「歐洲最慘國家」,這個國家就是波蘭。波蘭位於歐洲,與德國、俄羅斯、立陶宛等國接壤,擁有3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和3794萬人口。波蘭歷史悠久,10世紀末就建立了波蘭王國,經過不斷的發展,16世紀達到巔峰,擴張為一個擁有近100萬平方公裡土地,1000多萬人口的歐洲強國,那一時期,波蘭是歐洲規模最大的國家。
  • 波蘭的蕭邦,蕭邦的波蘭
    波蘭朋友一直興致勃勃地站在我身邊,一臉燦爛,一臉希望,也一臉的喜悅,他為我能那麼認真地瞻仰蕭邦而驕傲,而自豪。這時候有位極漂亮極動人的「小洋娃娃」,靜靜地走到餐館後邊一架老式鋼琴邊,輕輕打開鋼琴蓋,一曲優美的鋼琴曲飄然而出。我連蒙帶猜地小心翼翼地說,是蕭邦的鋼琴曲吧?沒想到波蘭朋友皆大喜若狂,且興奮不矣,齊聲誇讚我。
  • 波蘭音樂家蕭邦:生於華沙,靈魂屬于波蘭,才華屬於世界
    蕭邦是世界歷史上最具影響力,最受歡迎的鋼琴作曲家之一。蕭邦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蕭邦的音樂作品以波蘭民間歌舞為基礎,同時又深受巴赫的影響,多以鋼琴曲為主,被譽為「浪漫主義鋼琴詩人」。
  • 對于波蘭人們總有這樣的疑問,已經亡國123年怎麼還能復國呢?
    波蘭是世界歷史上少有的既悲催而又神奇的國家。悲催的是曾經一度強大而因亂施民主造成國家停滯不前,結果被強鄰先後三次瓜分,滅國123年。神奇的是亡國123年的波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竟然離奇復國,人們不禁要問,波蘭到底憑什麼能復國呢?
  • 2020年第18屆波蘭蕭邦國際鋼琴比賽
    初賽日期:2020年4月13日-24日比賽日期:2020年10月2日-23日比賽簡介:國際頂級賽事,五年一屆,由波蘭國家蕭邦協會主辦。年齡要求:1990年 - 2004年出生下列選手可以直接進入初賽或者正式比賽:a) 下列蕭邦鋼琴比賽的前三等獎獲得者可以直接進入初賽,不用提交預選視頻:2018年大邱亞太國際蕭邦鋼琴比賽2017年達姆施塔特國際蕭邦鋼琴比賽2019年加拿大密西沙加蕭邦鋼琴比賽2018年佛山莫斯科國際蕭邦青少年鋼琴比賽
  • 波蘭三次被滅國,又三次復國,它為什麼會這樣悲慘的命運
    建國,被瓜分,再復國,再亡國,再建國,再亡國。這種悲慘的命運,就發生在二戰之前的東歐國家波蘭身上。波蘭地處歐洲中部,戰略位置十分重要,疆域廣闊,經濟發達,還曾是歐洲第五軍事強國,在歐洲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 轉角聽到蕭邦和貝多芬,長寧草地鋼琴音樂節來了
    走在街頭,轉角就能聽到蕭邦和貝多芬的音樂,還有什麼比這更浪漫的事? 由上海市長寧區主辦的「長寧國際草地鋼琴音樂節」,以「漫步長寧·聆聽經典」為主題,把蕭邦和貝多芬的傳世之作,帶到公園綠地、創意園區、居民街區,送到市民的家門口。
  • 地理 在波蘭,和蕭邦促膝談心
    今天,伴著蕭邦平緩而憂傷的鋼琴曲,我們將波蘭多舛的命運娓娓道來。改變人類宇宙觀的波蘭人弗裡德裡克·弗朗索瓦·蕭邦(1810─1849)作曲家、鋼琴家蕭邦出生于波蘭,17歲開始創作,18歲登臺演出,29歲在歐洲巡演。
  • 「降D大調」的秘密:走近音樂詩人蕭邦
    蕭邦著名作品《降D大調前奏曲》因為其中有固定單音執拗地反覆出現,如同雨滴一般接連不斷,亦真亦幻仿佛置聽者於細雨濛濛之境,所以又被世人冠以《雨滴協奏曲
  • 快訊|第18屆蕭邦國際鋼琴大賽推遲至2021年舉辦
    由於新冠疫情影響,第十八屆蕭邦國際鋼琴比賽將延遲至2021年舉行。比賽將於2021年10月2日至23日在華沙愛樂大廳舉行。波蘭文化部部長Piotr Glinski和華沙蕭邦學院院長阿圖爾·斯克萊納Artur Szklener在與波蘭衛生部進一步協商後,決定將比賽從2020年10月推遲到2021年10月。阿圖爾·斯克萊納表示: 「我們正不遺餘力地確保第十八屆蕭邦大賽將如我們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出色,並將延續幾十年來建立起來的偉大傳統。學院正在加緊努力,使2020年到2021年的轉變儘可能順利。」
  • 歐洲最不爭氣的國家,三次被滅國,復國後卻又去侵略別國
    波蘭坐落於歐洲大陸的中部,歷史上一直是東西方交流的中轉站,也是基督教陣營防禦東方遊牧民族的最後一道防線。在南部,波蘭的鄰居是捷克斯洛伐克,西部與強大善戰的德意志帝國相鄰,東面是同屬南斯拉夫人種的俄羅斯。可以說,波蘭四面都是強敵。
  • 無大略的雄才撐不起波蘭的國:看二戰時波蘭認敵為友導致再次滅國
    前言:波蘭與兩大國的領土糾葛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強大的奧匈帝國退出歷史舞臺,一個新的國家在歐洲復國,這個國家稱雄於16和17世紀的歐洲大陸,後幾次被瓜分滅國,復國時用了它的老名號——波蘭。1、波蘭和德國的領土糾葛1795年10月24日,威名赫赫的波蘭王國在俄羅斯,普魯士和奧地利的瓜分下滅國。
  • 十一月的蕭邦:誰是最好的蕭邦演奏家?
    2020-11-26 13: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波蘭作曲家
  • 遊覽波蘭
    11~15世紀,波蘭國勢都非常的強盛,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成為抵禦金帳汗國入侵的歐洲之盾、並且成為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16世紀是波蘭的黃金時代,波蘭身兼是歐洲大國和世界貿易大國的雙重身份、文化也得到長足的發展。17世紀中期開始,因為俄羅斯和普魯士的崛起使波蘭走向衰弱、大國地位明顯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