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0日上午,「2020中國品牌年會暨中國品牌創刊15年系列活動」在北京湖南大廈隆重舉行。
15年來,中國不斷強大,人民更加富裕,中國品牌的影響力和國際聲譽也不斷提升。
如何讓中國人在這樣的發展進程中,擁有高品質的品牌體驗;如何讓中國品牌持續健康發展,走向世界,這是新時代的中國品牌命題。政府部門和企業界之外,行業專家學者也長期跟蹤中國品牌發展,深耕品牌價值研究。
北京大學教授王齊國帶來主旨演講。
以下是主旨演講全文:
王齊國:非常高興出席今天這個盛會,首先我是中國品牌戰略促進會的參與者,其次我是見證了《中國品牌》雜誌社這15年的成長,作為一個老品牌人,非常高興,我今天實際上就想講三句話:
第一句話講新時代;第二句話講講中國品牌的新使命;第三句話講一下我的思考與對中國品牌的祝願;
一、新時代與美好生活願望
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句話,為什麼這樣說呢?2017年中共十九大在10月28日召開了,這次大會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成果,第一個成果是提出了中國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由此中國的經濟社會就拉開了一個新的序幕,也就是說我們過去從追求經濟的增長,要轉移到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願望,所以說這兩個,一個是論斷,進入中國新時代。
第二個提出了就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與人民美好生活之間的矛盾。
要化解這種結構性的問題做了一個重要的闡述,我想這是一個標誌,為什麼呢?
從2017年以後,我們中國所有的經濟和社會活動一定都會圍繞著這個新時代而發生,所以這是我想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要認真思考的一個重大問題,這個問題就來自於我們中共中央的十九大。而在剛剛結束的今年10月29日結束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當中,中央用一屆全會來解決「十四五」規劃的問題,提出了「十四五」規劃的奮鬥目標,就是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所以我們做「十四五」規劃歸根結底是為美好生活去服務,這些論斷十分重要,所以說我這個開篇就是因為我們進入了新時代。
那麼新時代美好生活跟我們老百姓有什麼樣的關係?與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有什麼樣的關係?我來解讀一下這個美好生活的意涵,大概用三點來說:
1、人們有美好的意識形態的信仰,就是叫正確的信仰,價值取向正確。我們過去的價值取向有點問題,這個問題在哪裡呢?我們從上到下都是以抓經濟工作為重點,這個是沒有錯的,我們要把一個很弱的國家,國力迅速的提高,所以說我們用了改革開放40年走過了西方國家200年走過的道路,所以說體現了我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的速度」和中國的風採。但是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中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力和國家形象要成正比,而國家形象的確立要由我們龐大的人民作為基礎,因此我提出過一個叫「有大國民風範」這個大國民風範是個什麼樣的風範呢,我在北大的課堂上,在對研究生的教育當中提出四點。第一點大國民風範首先是有智慧。第二點有情誼。第三點包容。第四點從容,這「四有」,實際上對中國大國民風範的形成至關重要。比如說有智慧,你可以沒有學歷,你不能沒有知識。你可以有智慧但是你更應該有的是判斷,那麼有智慧才不至於對自己的判斷作為失誤,所以說這「四有」就是一個大國民風範的基本的考量,我希望我們未來中國人的選擇都向這方面去發展,所以人精神風貌要發生改變。
2、第二美好生活一是要過有品質的生活,我們從溫飽到小康,再到有品質,這是不斷的進步,所謂有品質,就是不僅僅物質富足,精神也要富足,我常常講的就是人要有一種高遠的精神追求,而這種精神追求就決定了你過的好不好,你過的是不是有品質,而我們現在有很多人富足了,但是它的精神並沒有富足,而很多人的精神不富足,就會在自己的生活以及工作當中會迷失甚至讓自己走向了歧途。
3、第三點美好生活的意涵就是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包括尊重以及完全長成,我們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學者、還是官員,還是我們的老百姓,幸福成為終極追求,所以我們要被尊重以及完全長成是一個重要的考量。這是我要講的第一點。
二、中國品牌新使命
中國品牌新使命首先是在新時代之新格局,中國品牌要擔當大任;
1、剛才講了美好生活願望,就是中國品牌要滿足人民美好願望這是一個長期的目標,可能要奮鬥10年、20年、50年,但是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這是第一要務,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中國品牌有什麼樣的新使命。
2、破解新時代矛盾要追求價值驅動,價值驅動體現的是對人以及人性的尊重,也就是說人為什麼要活著,為什麼要生產,為什麼要消費,他解決的是一個價值取向問題,而追求價值驅動是任何一個中國品牌都要為之付出的艱苦的努力。
3、提高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我非常高興得今天看到盧麗麗女士今天發布的品牌評價的原則與基礎,這個作為一個國標,很了不起,因為我們做一切這樣品牌的架構說到底就是為了做品牌的影響力,做品牌的競爭力,提高品牌競爭力首先要構建自主智慧財產權體系,要有體系、不能自說自話,不能只有觀點,我們為什麼在很多領域沒有發言權,就是因為我們沒有話語體系,沒有這種智慧財產權體系,因此不斷提高創新能力,通過文化創意+賦能品牌,提高產品和品牌機構的競爭力和美譽度。
4、做強品牌資產,中國的品牌雖然我們說做的已經很大了,但是中國企業的品牌資產面臨著很尷尬的局面,首先我們很多的品牌資產進入不了財務報表,體現不出來。第二點中國品牌資產長期都很弱小,做強品牌資產就是要抵禦西方國家的無端打壓和各種競爭非競爭事件的衝擊,比方說美國對中興、對華為的打壓,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它已經完全沒有規則的打壓,怎麼辦呢?要做強我們的品牌資產。
三、願望與思考
1、中國品牌建設要自己的理論體系做指引,我這裡特別講了一個用小字標註一下,要做純理論研究,中國品牌實際上只有發展,只有15-20年的時間,從2005年北大成立中國品牌研究中心到現在也只不過15年,而2005年很多學者把它稱為元年不是因為北大設立了這樣的機構,重要的是那一年我們中國開始對品牌有了一個正確的認知。做純理論研究就是因為品牌它是從營銷學裡邊誕生出來的一個分支,很多學校並沒有品牌學教程,所以我在北大實施的品牌學教程,《中國品牌》雜誌社用了兩年差不多的時間把它連載完成,實際上就是我們對品牌的一個思考。
2、正確的價值取向以及構建中國的品牌倫理,我講中國品牌倫理首先是以消費者為第一考量,其次才是創造價值,或者為股東著想。
3、講好中國品牌故事,講中國品牌故事要有兩點,第一點不要違背常識,我們很多人現在講品牌故事已經違背常識,不按常識去講話了,這是一個極易犯的錯誤,包括有一些所謂的品牌學者,為什麼說所謂的品牌學者呢?有這樣的機構,很多人就是講觀點、講品牌故事講的很亂很濫,不僅不精彩而且會傷害到品牌的本身。第二要講中國故事,要以中國人的價值取向為根本,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引進了非常多的西方的經濟理論,引進了很多的學術的成果,但是這些成果有的是被我們消化掉,成為我們自己內容,但是很多時候都是很生硬的落地中國,水土不服。所以說很多的像這種具有中國價值取向的學術或者是體系被生搬硬套到中國,這是不對的。所以說,要通過中國人的文化,根植於我們血脈當中的文化來講中國故事。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