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圈裡,經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要跑好馬拉松,那麼就先跑好10公裡吧。
對於新人跑者來說,跑個三五公裡是為了鍛鍊,保持身體健康,對於進階跑者來說,10公裡就成了他們的日常目標距離,需要不斷進步,但是對於資深跑者來說,10公裡就是馬拉松的基礎。
很多人會對10公裡有一個誤區,認為10公裡就是田徑10000米。實際上10公裡和10000米是兩個概念!
10000米是以米為單位,指的是在標準田徑賽道上進行的徑賽長跑,距離依內圈最短距離;而10公裡是以公裡為單位,指的是室外路跑,賽道沒有標準,會有折返轉彎和上下坡度,相對標準跑道路況更複雜,誤差也更大。
10公裡其實是最健康的有氧運動距離,對於非運動員來說,這要比一場半程馬拉松或者全程馬拉松更加健康的距離,而且也是減肥的最佳運動。
10公裡應該怎樣練?
1、間歇跑訓練
間歇距離一般為400米一組。練間歇之前一定要熱身至少20分鐘,400米的間歇要比10公裡預設的速度要快,差不多接近5公裡的最快速度。間歇期越短,訓練強度越大。
2、力量訓練
力量訓練在長距離跑步中非常的關鍵,10公裡也不例外。力量訓練以輕量多次為主,組間休息時間不要太長,可以嘗試伏地挺身,引體向上,卷腹,推胸,蹬腿,深蹲等,練習所有核心肌肉群。建議每周做兩次力量訓練。
3、長距離測試
平時也要多跑長於10公裡的距離,這對於耐力的訓練很重要。比如15~20公裡的拉練,只有跑過長距離才會明確自身在10公裡之後的體能儲備和怎麼分配。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張10公裡和馬拉松成績的關係對照表:
注:表格對馬拉松成績的預測也會有出入,大家可以對照自己的10公裡水平去完成應有的訓練。
10公裡跟馬拉松比起來,肯定不值一提,雖是短距離,但對於速度和體力的分配會更加的嚴格,所以需要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每公裡配速,可以試著「前慢後快」,一定要把體力留在5公裡之後的半程。
10公裡,距離上而言,也就是馬拉松的四分之一,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裡,10公裡是馬拉松的入門級跑量,如果你能跑完第一個10公裡,稍微練練,就離半程馬拉松不遠了。
『話題討論』
你每天都跑步嗎?
你的10公裡PB是多少呢?
期待你的留言、分享~
關注「跑亮神州」官微,了解身邊的體育賽事
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
左下角,您點一下贊,小編工資漲1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