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喜歡耍帥,據說每天都在要鏡子前照個十幾分鐘,把頭髮梳得一絲不亂,這個習慣甚至在他後來最落魄的時候,依舊保持著。用李小龍弟弟李振輝說的話來表示:「李小龍自小就喜歡打扮的有型有款。」
李小龍混的很開,全九龍城的孩子都服李小龍,他能打架、會跳舞,還能演電影,這麼出名的孩子自然吸引了不少異性的喜歡,他的女朋友也是出了名的多,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花花公子」。
但是1953年的一天,李小龍吃了敗仗,被另一個孩子一招打敗了,當時的那個孩子還說了句話:「我只是試試我學的功夫。」從沒有吃過敗仗的他,覺得受到了莫大的羞辱。他的父親知道這件事後決定,給他找一個厲害的師傅,來教他學習功夫。而這個厲害的師傅,就是詠春拳一代宗師——葉問。
於是,13歲的李小龍開始與功夫結緣,成為了葉問的徒弟。
在美國讀大學期間,李小龍仔細研究了師傅葉問的詠春拳,並以它未母拳,創立了一種新的拳種,他把這種功夫命名為「振藩功夫」,並與1962年4月在美國西雅圖唐人街創立了振藩國術館。在這裡,他遇到了生命的貴人嚴鏡海。這個嚴鏡海做了什麼呢?他拿著李小龍振藩國術館的學員證書向大會的主辦方——美國空手道協會的主席艾伯嘉引薦了李小龍,從此他的振藩武術打開了美國武術界的大門。一夜成名,躋身美國武壇。
1965年,接受黃澤民(也是美國武壇比較厲害的人)的挑戰,擂臺在武館擺開。但其實,李小龍有個先天缺陷,李小龍出拳非常快,擊打位置準確,但其實,他是一個近視眼,而且近視高達600度,來了美國之後才配了隱形眼鏡戴。最後這場挑戰,李小龍勝利了。
眾人都說李小龍功夫很高,出神入化。出神這點差不多根據他的熱情可以肯定,但「入化」卻沒到。化境本是道家術語,後來用在內家拳拳理中也非常契合。詠春拳作為「半內半外」的拳法,給了李小龍很多啟發,但不是純內家拳。太極的勁可以拿到地,詠春只能拿到腰。(因此太極勁要比詠春勁大,但是詠春由於勁路短,所以快。)這給李小龍留下了一個執念,那就是完整的內勁,太極拳 形意拳 八卦掌的內勁。
因此後來的李小龍對化境執念很深,瘋狂練習,空手道跆拳道這類現代搏擊的招式他有了,西方格鬥拳擊這些力量方面的優勢和訓練,他也學習了,唯獨內勁,這種很傳統的東西,不是當時在美國學的來的,畢竟我中國傳統的師傅徒弟模式,影響深遠。而一代大家——葉問,本就是詠春宗師,又和各家武者都有交流,自是明白內家拳的內勁,可種種原因,沒有給李小龍一個很系統的教育,可能因為李小龍畢竟沒有從小被中國文化薰陶,後期難懂拳理,也可能看李小龍好鬥,不願意教。
各位都明白,傳統武術必須要教,不可盲目練習,一需要拆招講解,二需要餵招,一招一招的喂,三需要師傅隨時盯著,害怕連錯,從早期的站樁開始就是如此,如果站樁站錯,就會影響後面甚至身體。這比起改革後的跆拳道,空手道等現代搏擊項目,學習過程太長,無法速成。同時傳統武術也注重思想,即武德,認為思想要與實體匹配。這也是現在各類傳統武術不閃耀的。承載的太多,傳承的文化呀太多,不方便改革。
相信很多看官都有過對武術痴迷,想學但不得門徑,又或者窺其門徑而不入。今日我們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好用的方法,掃描下方小程序碼,我們的小程序「學功夫」上線了!流
一個集內外家功夫,南北派拳法,傳統現代搏擊。格鬥和各類兵器學習視頻一體的武術平臺。或者關注公眾號,點擊菜單裡的 在線學,即可使用。期待你來學習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