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這句俗語指的是農村人蓋房子的講究,牆上牆指的是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之上再蓋一層,樹通軒是指院子裡的樹木太多,樹冠將院子籠罩了起來,人就像在樹冠形成的長廊一樣。
牆上牆,在過去農村中的房子大多都是平房,僅僅有幾戶富裕的人家才會有經濟能力蓋樓房,但是這幾年由於農民越來越富裕,農村中蓋樓房的農民越來越多,一些農民看到鄰居家新蓋的樓房後心生妒忌,但自己又沒有經濟能力也蓋樓房,所以便有了在原來房子的基礎之上再加蓋一層的想法,但是這個想法在農村老人眼裡看來是萬萬行不通的。
眾所周知,在蓋房子之前,我們都要根據樓房的高度來建造合適高度的地基,如果在原有房子基礎之上再加蓋一層的話,原來的地基根本無法承受兩層房子的重量,輕者房子牆壁會出現裂痕,嚴重時甚至會造成房屋倒塌,人居住在有安全隱患的房間中,生命安全將會受到威脅。
樹通軒:農村人很喜歡在房前屋後種上幾棵樹,這樣在炎熱的夏天,人們就能在樹下乘涼,等到樹木長到一定粗度時,人們還能將樹木賣掉來貼補家用,但是並不是什麼樹都可以在院子中種植,這其中有很多的講究。
按照農村老人所說的,在院子中種樹時,樹木不能種植過多,也不能種植樹冠較大的樹木。這是因為如果在院子中種植的樹太多,或者是該樹的樹冠太大,隨著樹木的增長,茂密的樹冠將會將院子遮擋得嚴嚴實實,不僅會影響到院子和屋內的光照和通風性,人長期生活在不通風、沒有光照的環境中,室內的細菌會增多,影響家人的健康其次在夏季下雨颳風的天氣,刮掉的樹枝還有可能將房屋砸壞,影響房屋的安全性。
雖然「牆上牆,樹通軒」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但是並不會造成「家敗人又亡」,之所以會用如此誇張的形容詞,是為了讓人們知道這兩件事情的嚴重性。大家對這句「牆上牆,樹通軒,家敗人又亡」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大家回復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