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鞏固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持續提升文昌市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集中展示平凡黨員堅定信仰、奉獻為民的工作事跡,形成「把簡單事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事幹好就是不平凡」的鮮明導向,激發全市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激情和動力,為慶祝中國共產黨建黨99周年,結合開展「我為加快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貢獻」活動,激勵全體黨員幹部以超常規的認識、舉措、行動和實效,萬眾一心應對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三個大考」,答好「三張答卷」。文昌市委組織部特別聯合南海網於近日啟動「2020年講述平凡黨員的不平凡故事」主題採訪活動。南海網派出宣傳報導組深入文昌市各鄉鎮,尋訪30位基層平凡黨員,深入挖掘他們在平凡崗位上愛黨愛國、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自貿港建設作貢獻等故事,展現文昌基層黨員閃耀在新時代號角下的黨性光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6月30日消息(記者 吳嶽文)這兩個孩子很不幸:雙親早逝、孤苦伶仃;他們很幸運:得到毫無血緣關係的老黨員王安逢精心照顧。15年來,純潔的心、長滿老繭的手、溫暖的眼,這兩個家庭演繹了一場人間大愛。
王安逢待2名孤兒如自己的孩子。
王安逢憨厚老實,家住文昌市文教鎮文南村委會三港村,他是文南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他15年如一日照顧村裡的一對孤兒符剛兄弟倆,無怨無悔。
6月24日下午5點,符剛、符浪兩個孤兒從文城的學校回家過端午節,他們乘坐班車回到文教鎮,王安逢騎一輛陳舊的三輪摩託車趕過去,將兄弟倆接回村裡。接送這兩孩子上下學,成了王安逢的任務,10多年來,風雨無阻。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王安逢拿自家包好的粽子給符剛、符浪送去,囑咐他們要好好用功學習,不要讓奶奶掛心。2007年,文南村委會溪西村五隊符剛兄弟倆的父母患病,雙雙撒手人寰,當時符剛1歲多,符浪才幾個月大。這兩個可憐的孩子和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王安逢經常來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符剛、符浪的爺爺幾年前去世了,如今家裡的親人只有69歲的奶奶王少顏,老人體弱多病。15年來,得益於王安逢的鼎力幫助,一家三口才能支撐到如今。
10多年前,這個家支離破碎,因為奶奶王少顏年邁,符剛、符浪兄弟年幼,家中的重活基本幹不了,田地開始荒廢。這時,王安逢扛起犁,牽著牛,幫符家犁地、播種、管理……王安逢承擔起符家所有的粗重活。
王安逢對待符剛、符浪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般,這倆孩子上學、生病住院治療的費用都是他出錢,從來不說一聲苦,一聲累。王安逢默默承擔起一個「父親」的角色,不是一家人卻似一家親。
符剛兄弟倆現在住的房子是爺爺建的,屬於危房改造。當年建房時,王安逢跑前跑後,幫忙購買建築材料,曬得一臉黝黑。「王安逢就像是我的孩子,一有空就到我家裡來,啥活都幹。要是沒有他,我也活不到今天」。王少顏感激地說,眼眶溢出淚花。
逢年過節,王安逢都會給王少顏家送去米油。「平時,孫子有個頭疼腦熱的,王安逢總是第一時間趕到,帶孩子看病抓藥,還自掏腰包,不肯收我的錢。」王少顏說。有一天凌晨3點多,符剛生病了,發高燒又拉又吐,王少顏打電話給王安逢。王安逢馬上騎摩託車趕過來,把符剛背上車,送去文城的醫院治療,守護到天亮,不敢合眼。
王安逢50多歲了,入黨多年,他曾在部隊服役過。既要忙村委會的各項工作,又要照顧兩個家庭,隨著年齡增大,王安逢慢慢覺得身體有點吃不消,但他從來沒有放棄的念頭。
王安逢工作忙碌。
「我和符剛、符浪的父親是從小玩到大的朋友,他走得太早了,照顧他的孩子,這是我應該做的。妻子也很支持!」王安逢的話語樸實,卻透露出一股堅強。王安逢是一個農民,生活也拮据,主要是種植水稻、花生和一些瓜菜維持生活。對於這麼多年的默默付出,他已經習慣了。
王安逢照顧兩個孤兒,在當地傳為佳話。村民們看在眼裡,熱在心頭。有了王安逢的悉心照顧和開導,符剛兄弟倆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優異。看到這兩個孩子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王安逢倍感欣慰、知足。「我是一名黨員,能夠儘自己的能力給別人幫助,我覺得很快樂。」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