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70年歷史是篳路藍縷、砥礪奮進、成就輝煌的歷史,站在新時代新起點上考察新中國70年的發展,我們會得出「時間在社會主義這一邊」的重要結論,從中可以合乎邏輯地獲得三大啟示。
一、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恩格斯有段名言:「歷史就是我們的一切,我們比任何一個哲學學派,甚至比黑格爾,都更重視歷史。」中國共產黨人非常重視歷史研究,並且堅持用正確歷史觀教育黨員幹部、統一全黨思想。比如,1945年4月通過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黨從成立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這一歷史時期,特別是六屆四中全會至遵義會議這一時期的正反兩方面的經驗,統一了全黨思想,從而為黨的七大勝利召開和奪取全國革命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1981年6月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則全面總結了建國以來的歷史經驗,正確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並向全世界宣示我們要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從而達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目的,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思想理論前提。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用正確歷史觀來教育黨員幹部尤其是高級幹部,讓黨員幹部深刻認識到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2013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的重要講話中,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放在世界社會主義500年發展史的6個時間段中加以考察,這對於黨員幹部尤其高級幹部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哪裡來、又往哪裡去,從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規律,具有令人信服的邏輯力量。2018年1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和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是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是對中華文明5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全黨同志必須保持革命精神、革命鬥志,勇於把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近百年的偉大社會革命繼續推進下去,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展現更加強大、更有說服力的真理力量。
當然,歷史發展從來不是筆直的,而是充滿曲折甚至遭遇挫折的。20世紀八九十年代,先是東歐演變,後是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經歷重大曲折。但是,中國共產黨人處變不驚,全面分析了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失敗的原因,認為蘇聯東歐的失敗絕不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失敗,恰恰是蘇聯東歐共產黨背離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產生的惡果。我們黨堅定地指出,社會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體現了一個真正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堅定信念和遠見卓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表明,社會主義沒有滅亡,也不會滅亡,而且煥發出蓬勃生機活力。
二、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現實,從一國到多國,其間歷經滄海桑田、地覆天翻,也不過一百多年時間。比起漫長的人類社會發展歷史,比起世界進入近代以後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這一百多年歷史無疑是短暫的。
新中國的發展也才70年,但這是極不平凡的70年,是艱辛奮鬥的70年,是彪炳史冊的70年。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取得了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蹟」。事非經過不知難,回顧新中國70年闢除榛莽的風雨歷程,我們感觸良多,對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這個歷史啟示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社會主義在中國這樣一個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取得勝利後,擺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面前的重大課題就是如何鞏固、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國內外敵對勢力曾預言新中國政權很快就會垮臺。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此的回答是:「我們不但善於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
在中國共產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團結一心、奮發圖強,很快就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升,國際地位得到世界普遍承認,創造了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十分落後的東方大國取得社會主義建設重大成就的寶貴經驗。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不斷鞏固,實現了國家的高度統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團結,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保證。這些實踐探索和成就,為改革開放後的大發展、大進步奠定了基本的前提條件。
在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上,經過40多年改革開放,我國社會生產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充分彰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製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徵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
新中國成立後,我們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劃分為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後兩個歷史時期。如何正確認識和把握改革開放前後兩個重要歷史時期的關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兩個相互聯繫又有重大區別的時期,但本質上都是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開創的,但也是在新中國已經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並進行了20多年建設的基礎上開創的。」這些重要論述是我們正確認識這兩個歷史時期關係的重要遵循,為此,需要把握這3個基本要義。一是「兩個如果沒有」。如果沒有1978年我們黨果斷決定實行改革開放,並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堅定不移把握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社會主義中國就不可能有今天這樣的大好局面,就可能面臨嚴重危機,就可能遇到像蘇聯、東歐國家那樣的亡黨亡國危機;如果沒有1949年建立新中國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積累了重要的思想、物質、制度條件,積累了正反兩方面經驗,改革開放也很難順利推進。二是「兩者不可割裂」。雖然這兩個歷史時期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思想指導、方針政策、實際工作上有很大差別,但兩者絕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我們黨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提出了許多正確主張,當時沒有真正落實,改革開放後得到了真正貫徹,將來還要堅持和發展。三是「兩個不能否定」。不能用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也不能用改革開放前的歷史時期否定改革開放後的歷史時期。改革開放前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為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積累了條件,改革開放後的社會主義實踐探索是對前一個時期的堅持、改革和發展。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極其重要,它關乎正確認識新中國70年發展,關乎堅定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不只是一個歷史問題,更主要的是一個政治問題」,「這個重大政治問題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嚴重政治後果」。
古人說過:「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多年來,國內外一些敵對勢力大搞歷史虛無主義,打著「反思歷史」「還原歷史」等旗號,對中華民族的歷史、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對中國革命的歷史、對新中國的歷史、對改革開放的歷史,極盡攻擊、醜化、污衊之能事,他們歪曲歷史事實,顛覆科學結論,製造思想混亂。他們「亂史」,目的在於「改道」,對此,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當年蘇聯解體、蘇共垮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蘇聯、蘇共歷史被全盤否定,結果造成嚴重的思想混亂、政治混亂、行為混亂,人們對蘇共、對蘇聯社會主義失去了信心,偌大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很快就土崩瓦解、作鳥獸散了。
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關係,就是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這是堅定「四個自信」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對社會主義充滿必勝信心的基本依據。正如鄧小平指出:「我們中國要用本世紀末期的二十年,再加上下個世紀的五十年,共七十年的時間,努力向世界證明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我們要用發展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實踐,用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建設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優於資本主義制度,讓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認識到,社會主義確實比資本主義好。」
三、社會主義中國70年風華正茂
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都具有宏闊的世界歷史眼光。馬克思在《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中說過:「要了解一個限定的歷史時期,必須跳出它的局限,把它與其他歷史時期相比較。」列寧深刻指出:「世界歷史的尺度是以數十年為單位來衡量的。早10-20年或遲10-20年,這用世界歷史的尺度來衡量,是算不得什麼的。」以大歷史觀之,中國共產黨立志於中華民族千秋偉業,70年的社會主義新中國恰是風華正茂。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兩步走」的發展戰略,即從第三個五年計劃開始,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可以按兩步來設想:第一步,用15年的時間,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第二步,在20世紀內,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使我國國民經濟走在世界的前列。這就是毛澤東提出的「兩步走」戰略。由於種種原因,第一步發展戰略的任務完成得異常艱難,但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我國建立起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尤其是「兩彈一星」研製的成功,奠定了我國成為世界大國地位的基礎。
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接續推進毛澤東制定的發展戰略,根據時代主題己經轉換為和平與發展和新時期奮鬥目標,制定了「三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從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第二步,從1991年到20世紀末,使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第三步,到21世紀中葉,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鄧小平領導黨和人民在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過程中提前完成了第一步和第二步戰略目標,穩步推進第三步的發展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實現了歷史性的變革。根據改革開放以來「三步走」發展戰略實施狀況和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全方位成就,黨的十九大制定了「新兩步走」發展戰略,第一步戰略目標把基本實現現代化的時間提前了15年;第二步戰略目標是從2035年開始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鬥15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戰略安排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戰略上的繼往開來、與時俱進。
2018年,改革開放40周年;2019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些重要的時間節點,是我們工作的坐標。黨的十九大後,我們進入了「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這些時間節點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確立了新時代新徵程上前行的節奏、工作的方位。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一個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發展形勢總的是好的,大局是穩定的,但我們面臨的風險也是多方面的。面對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複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人是時間的駕馭者,是人賦予時間以意義。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付出,凝結成當代中國宏大深刻的歷史性變革和歷史性成就;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指引我們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偉大旗幟。這使我們有了再幹好下一個5年的信心,有了再幹一個40年的勁頭,有了再走一個70年的豪邁。黨的十九大到二十大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第一個百年目標要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要開篇。向階段性目標衝刺、為下一棒奔跑蓄力,中國共產黨將帶領中國人民不斷續寫光榮與夢想。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回望新中國走過的70年非凡歷程和取得的「兩大奇蹟」,這是科學社會主義中國化的生動實踐。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未來、中華民族的未來、世界社會主義的未來充滿無限信心,因為時間在社會主義這一邊。
【作者系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首席專家】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列寧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毛澤東選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