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這座小宮廟,海內外有1000多座分爐!20多年間數萬臺灣信眾來朝拜

2021-02-11 臺港澳e鷺通

一座看似不起眼的小宮廟

卻有著400多年的歷史

在海內外擁有1000多座分爐

每年「生日」

海峽兩岸同胞和東南亞僑胞

便會趕來進香

還有人睡在殿內守夜

這便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馬巷元威殿,它的「池王爺信仰」入選福建省非遺項目。

■有400多年歷史的元威殿。

今天,小編就帶您走近這座

維繫兩岸同胞和

海內外僑胞共同情感的元威殿

認識這位

專為老百姓去瘟疫的「池王爺」吧~

從五甲尾沿馬巷老街步行300米左右,就能找到元威殿。

這是一座與周圍店鋪融為一體的老建築,如果不是其鮮明的明清傳統閩南風格,以及高懸的「元威殿」牌匾,很難看出這是一座有著400多年歷史的宮廟。

從外觀看,元威殿面積並不大,只有100多平方米,但是這裡的一石一木都頗有年代感。殿門口的石鼓和殿內的柱墩都已超過400年,一對龍虎屏也有一百多年歷史。廟堂正中央供奉的黑面神像,就是池王爺。

「這是一座建於明代,具有濃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宮廟。」元威殿管委會副主委許長春說,元威殿別名元威堂,俗稱「池王宮」,明朝萬曆年間建於馬巷五穀市榕樹下,到了明朝天啟二年(1622年)遷至現址,400多年間香火不斷。

據民間傳說,池王爺姓池名然,又名德誠,字逢春,祖籍南京。明萬曆年間,池然中文舉人,第二年又中武進士,奉旨調任福建漳州府臺。途經今翔安地界小盈嶺時,他遇到兩名「使者」,交談後得知他們是奉玉皇大帝之命,前往漳州播散瘟疫、裁減人口。為拯救百姓,他騙來瘟藥吞服,走到馬巷時毒性發作、臉色變黑,在一棵大榕樹下升天。

玉皇大帝念他寬厚仁慈,愛民如子,赦封「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晉爵王爺,派往馬巷為神。當地老百姓感恩池然,為其建廟供奉,這一信仰延續了400多年。

馬巷池王爺信仰文化歷史悠久、影響深遠,除了馬巷本土,泉州、石獅、晉江以及漳州等閩南地區都有信眾。在我國臺灣地區和東南亞一帶,有1000多座分爐,僅臺灣就有500多座以池王為主神的宮廟。

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鄭成功收復臺灣後,很多閩南人移居時,把元威殿的池王爺也請去供奉。不過,他們把馬巷池王宮視為發祥地,尊為「正爐」「祖爐」或「總爐」,每年農曆六月十八,各地分壇善信循例紛紛組團到馬巷進香。

■信眾遍布海內外。

據不完全統計,自1998年臺南海埔池王府首團進謁後,20多年間臺灣信眾來朝拜的有數萬人。

家住馬巷老街五美社區的陳先生說,每到那一天,來自各地的信眾都會在馬巷老街內排成長龍,敲鑼打鼓非常壯觀,當地也會舉辦猜燈謎、火把巡境等民俗活動。

2001年,馬巷元威殿被公布為廈門市第一批涉臺文物古蹟,池王爺習俗成為我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2013年,馬巷元威殿入選第八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成為海峽兩岸(廈門)交流基地。

2017年,元威殿「池王爺信仰」入選福建省非遺項目。

這座「不起眼」的小廟

你去過嗎?

相關焦點

  • 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福建拜謁廣澤尊王共祈國泰民安
    原標題: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福建拜謁廣澤尊王共祈國泰民安  新華網福州9月21日電(記者董建國)21日上午,第五屆南安·國際鳳山文化旅遊節在福建南安市鳳山寺文化廣場開幕。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海內外嘉賓和信眾共1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拜謁廣澤尊王,祈求國泰民安。
  • 據說今天南安可熱鬧了,海內外1500餘名信眾齊聚一堂……
    來自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地區的海內外嘉賓和信眾共1500餘人齊聚一堂,共同拜謁廣澤尊王。上午10時許,廣場上蕩起悠揚的金鐘鑼鼓聲,古老莊嚴的道教祭典儀式開始。儀仗隊、護法師等相繼登壇就位,敬珍饈果品、進香、宣讀祭文……海內外廣澤尊王信眾代表鞠躬、叩首,共同拜謁廣澤尊王,祈求合家平安、萬事如意。
  • 她竟然有這樣的一段兩岸情緣……
    同安的黑面媽祖先後分爐於閩南、臺灣、東南亞一帶,在臺灣尤其有影響力。在臺灣,香火綿延的黑面媽祖,習慣被尊稱為"三媽"。"三媽"的信仰,在跟隨鄭成功來臺後,先是在臺南府城紮根,而後隨著農業生活的開展,便跟隨信眾遷徙臺灣各地。這就是銀同媽祖信仰的在臺發展軌跡。
  • 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群山環繞間,香火繚繞中的安溪清水巖,鍾靈毓秀,清水祖師信仰播遷海內外。圖/臺賽攝影師  王火炎安溪有個清水巖,巖上有座寺,供奉著清水祖師。提起安溪,大多數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鐵觀音。走進這座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的閩南小城,隨處可見綿延不絕的錦繡青峰、鱗次櫛比的鐵觀音茶園,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茶香。
  • 安溪清水巖寺→新北三峽祖師廟:有安溪人的地方就有清水祖師
    圖/臺賽攝影師  王火炎安溪有個清水巖,巖上有座寺,供奉著清水祖師。提起安溪,大多數人馬上想到的就是鐵觀音。走進這座地處戴雲山脈東南坡的閩南小城,隨處可見綿延不絕的錦繡青峰、鱗次櫛比的鐵觀音茶園,空氣中瀰漫著淡淡茶香。
  • 進寶殿喜迎臺灣行香朝聖團
    臺灣義竹翁氏宗親一行四十幾人蒞臨這裡行香朝聖,拜謁他們心中的聖地--科榜進寶殿。參拜團由翁重鈞、翁烔慶宗親會總幹事帶隊,團員全部來自臺灣義竹翁氏宗親,他們中有年近耄耋之年的老者,他們心懷虔誠,跨越海峽來到故裡,來到董公真人的母殿--進寶殿,拜謁董公真人。
  • 【詩山與臺灣】鳳山文化傳兩岸 聖王孝道架心橋
    在道教神仙信仰中,俗神生前多為將相、宿儒與名醫,唯郭忠福系凡夫俗子。其成神在於事親至孝,為人放牧而奉養寡母,正合中華孝道傳統。  明清時期,廣澤尊王信仰隨移民傳播到臺灣,目前在臺灣比較有名的分爐廟有臺南西羅殿、臺南玉聖宮、高雄飛鳳寺、臺北鳳山寺、雲林鳳山寺、鹿港鳳山寺、桃園鎮撫宮等。
  • 東山島這座媽祖廟就是不一樣
    先是拜訪了東山縣「寡婦村」展覽館的黃館長,這「寡婦村」也就是銅缽村,黃館長見我專門為了解「玉二媽廟」採訪他,熱情地接待了我,並介紹了「玉二媽廟」的相關情況,講述了臺灣信眾來東山銅缽村尋根謁祖「玉二媽廟」的過程。為了能夠更全面更深地了解玉二媽傳奇故事,決定到實地敬拜 「玉二媽廟」。
  • 中國唯一海上女神媽祖,被14 位皇帝褒封36 次,全球有3億多信眾
    她一生以善為本、勸人從善、懲惡揚善,有一顆對全人類的廣博愛心,為黎民百姓謀求福祉,受到廣大信眾的擁戴和景仰,成為千百年來億萬民眾的道德楷模。她福佑萬民、澤被四海、惠及千秋,梁啓超盛讚媽祖「向四海顯神通千秋不朽,歷數朝受封典萬古流四海恩波, 五洲香火湄洲媽祖下南洋「媽祖信俗」起源於莆田市湄洲島,但其傳播和影響是世界性的。
  • 駐蹕八座宮廟,巡境深入臺中 ▏玄帝巡境備受臺灣民眾關注!
    10月23日晚19時許,當日巡境的最後一站臺中市潭子區中樞院,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親來拜謁玄帝,祈福臺灣平安
  • 福建舉辦鳳山文化旅遊節 近千臺灣信眾踩街巡遊
    來自臺灣60多家宮廟、近千名臺灣廣澤尊王信眾簇擁著從臺灣遠道帶來的19架神轎,從南安體育館出發,途經新華街、民主街、美林大橋、江北大道,一路踩街。所經之處,受到當地民眾的夾道歡迎,許多當地信眾早早地擺開香案,供上供品,焚香合什歡迎遠道而來的臺灣踩街隊伍。不少當地信眾還自發加入此次踩街活動,共續閩臺情緣。
  • 同安VS翔安 究竟哪裡更受廈門第四座萬達廣場青睞?
    日前,「大廈門」第三座萬達廣場——角美萬達廣場最後一批SOHO入市開盤,整個項目由此進入收官階段,按照萬達的開發進度,「大廈門」區域新的一座有望緊跟角美萬達的節奏,隨之啟動拿地和開發建設,究竟第四座萬達廣場選址在哪裡,同安還是翔安?   2014年9.8投洽會上,萬達內部人士證實萬達旅遊地產項目有望成功籤約進駐同安丙洲島。
  • 林金榜: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我們越走越親
    湄洲媽祖祖廟董事長林金榜接受海峽之聲記者採訪  海峽之聲網6月11日訊(記者 鞠先鶴)6月11日,莆田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歡迎臺灣萬名媽祖信眾湄洲謁祖進香平安家宴在莆田湄洲國際大酒店舉行。  第六屆海峽論壇媽祖文化活動周於6月10日至15日在莆田湄洲舉行,來自臺灣500多家媽祖宮廟的近萬名信眾齊聚湄洲島,是歷年來參會規模最大的一次。「臺灣媽祖由湄洲分靈,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我們越走越親。」林金榜說。  近年來,莆田湄洲和臺灣的民間、基層交流非常頻繁。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媽祖誕辰之際,眾多臺灣信眾組團來湄洲謁祖進香。
  • 龍山寺:難得一見的千年古剎,臺灣省400多座分院的祖庭
    福建泉州晉江市的安海古鎮,鎮因海而興衰起落,古時候商船雲集的安海港,在潮起潮落之間,無數貨物商品從此地通往海內外各處。「港通天下商船,賈胡與居民互市」。繁榮的安海古鎮一度成為鄭成功「反清復明」的反攻基地。鎮內,有龍山、鳳山兩山對峙,這樣的風水寶地之下,自然少不了一座千年古剎,因其坐落於龍山山麓,便被人稱之為「龍山寺」。
  • 閩韻翔安 彰顯生態旅遊新特色
    數據顯示,2018年,翔安全年接待旅客626萬人次,旅遊收入13億元。翔安區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民宿、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打造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圈。  香山風景名勝區 朝拜聖地香漫山  經過幾年來的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這裡已成為翔安熱門景點之一。
  • 炎帝神農祖廟聖駕臺灣走透透 獲信眾熱情敬拜
    湖南炎帝神農大帝祖廟聖駕巡境臺灣賜福活動護駕團的團員們有時要每天清晨四點半起床,晚間十點後才能回飯店休息,一天最多要跑好幾個縣市的6、7座宮廟。炎帝神農大帝在華人社會中,不只是神明,而是有大家都是炎黃子孫共同認知,在「神明」之外,孕涵了更廣泛的中華文化。
  • 你有什麼好的提議?
    午峰山上有午峰巖、獅峰巖等,祀伽藍尊王周樸。周樸為唐代賢士,在此結廬隱居,與開先縣令詹敦仁交遊甚好。宋代我縣第一個進士張讀也曾居於筆架山麓。此外,為安溪培養諸多人才的千年文廟,其建築的中軸線也正對著筆架山「文峰」,這不只是一種巧合。歲月悠長,略顯神秘的筆架山、午峰山,如今已經不只是幾座山峰而已,她已經融入安溪人的精神世界,更常見於文人學者的筆觸之下,讓他們心有所感,筆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