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拯救了亞美尼亞,為何很多亞美尼亞人卻反對俄羅斯?

2020-12-16 千古浪

這個問題確實很奇怪,很明顯,在最後的緊急關頭,若非俄羅斯及時出手,亞美尼亞段然不會像現在這樣既能避免本土被攻擊,還能保住納卡地區。那麼,亞美尼亞人不是應該感謝俄羅斯嗎?為何還有很多人反對俄羅斯呢?

根據報導,近日,亞美尼亞國內發生了兵變,強硬派試圖奪權,不過在最後的關頭被挫敗了,如今亞美尼亞國內局勢已經趨於平靜。

早在納卡戰爭結束後,亞美尼亞籤署的割地條款就已經在國內引起了強硬派和民眾的不滿,當時大批的百姓紛紛走上街頭,抗議政府的賣國行為。

憤怒的群眾難以接受結果,以至於發生了毆打政府官員的事情,比如亞美尼亞的議長因為來不及逃跑,被人從車裡拖了出來,毆打至重傷。而總理帕希尼揚則跑到了俄羅斯的軍事基地裡躲藏了起來,最終躲過一劫。

不過,隨後軍隊方面和反對黨的強硬派開始成為焦點,他們也開始反對政府的軟弱。亞美尼亞的形勢非常危險,當時俄羅斯媒體就報導稱,亞美尼亞可能隨後爆發兵變。

俄媒的猜測結果最終得到印證,亞美尼亞果然發動了兵變。這次兵變的主導者是亞美尼亞國安局前局長瓦尼茨揚,他們試圖奪取政權,因此發動兵變。不過最終大批軍警及時趕到,平息了動亂。

現在的亞美尼亞局勢還是讓俄羅斯人擔心,因為如今的結果在很多亞美尼亞人看來,是因為俄羅斯導致的。對俄羅斯持批評和反對態度的人主要有兩個觀點:

一、他們認為俄羅斯如果早點出兵,亞美尼亞段然不會戰敗。

二、如今亞美尼亞接受停戰,籤署賣國條約,也是在俄羅斯的壓迫下進行的。

所以,如今在亞美尼亞社會中,反對俄羅斯的聲音也是非常多的。這種情緒的存在,也給了大批親美人士繼續反抗的底氣。

我們知道,蘇聯解體後,亞美尼亞是親俄的,而且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亞美尼亞雖然國弱民疲,但是在外高加索地區的爭奪中還是穩居上風,在納卡戰爭中,屢次強力壓制亞塞拜然。

這種局面到了2018年被改變了,當年亞美尼亞發生了革命,最終親美政府上臺,而領導人正是如今的總理帕希尼揚。

親美後的亞美尼亞和俄羅斯逐漸疏遠,雖然兩國仍舊保持著密切關係,但是亞美尼亞一心要融入北約,成為美國的盟友,這讓俄羅斯非常惱火。

這次納卡戰爭中,俄羅斯遲遲不願出手,根本原因就是要給亞美尼亞一個教訓,不過,亞塞拜然屬於土耳其陣營,而土耳其與俄羅斯是世仇,所以,俄羅斯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出手也是很合理的。

在現實面前,帕希尼揚這個親美派如今也只能向俄羅斯低頭,轉頭開始接受俄羅斯了。但是像瓦尼茨揚這些強硬派,他們仍然是親美派,而且這些人不僅不願意接受停戰,而且還將亞美尼亞的戰敗歸結於俄羅斯。

正是由於亞美尼亞國內長期存在反俄親美的民間基礎,而且如今又被強硬派刻意引導,所以,才會在國內形成將戰爭失敗歸罪於俄羅斯的局勢。

如今俄羅斯想要重新回到亞美尼亞,那麼,首先要做的就是扶持親俄政府上臺,其後再扭轉對俄羅斯不利的輿論局面。讓亞美尼亞人真正看清這場戰爭的本來面目,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相關焦點

  • 亞美尼亞現在開始指責俄羅斯,俄羅斯從前蘇聯繼承了什麼樣的盟友
    亞美尼亞現在居然開始指責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邊界衝突,奇怪的是亞美尼亞現在居然開始指責俄羅斯, 要知道他的靠山正是俄羅斯。有趣的是,大亞美尼亞僑民和政治精英代表的「兄弟情誼」僅被理解為俄羅斯對亞美尼亞人的商業和心態的單方面和無條件的偏好。俄羅斯在亞美尼亞維持102軍事基地。在俄羅斯,亞美尼亞僑民有權根據自己的法律生活,這使亞美尼亞人在俄羅斯有著與眾不同並享有特殊的地位。
  • 高加索硝煙再起,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何又打起來了?|俄羅斯_時政|...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指出,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之間文化、民族認同度較高,關係密切;相比之下,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間存在宗教、民族、歷史矛盾,關係不和,因此土耳其必然站在亞塞拜然一邊,但不排除土耳其有擴展地緣影響力、代表北約在高加索地區擠壓俄羅斯地緣空間的考慮。
  • 如果俄羅斯早日出手,亞美尼亞或許就不會輸,現在後悔為時已晚
    最近,在俄羅斯的調解下,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達成了停火協議,協議的籤署也意味著武裝衝突的結束。但是,亞美尼亞人認為該協議具有侮辱性,因為根據該協議,租客不僅必須承擔500億美元的巨額賠償,他們還要不得不割讓納卡地區的大片土地。亞美尼亞各界對此都不滿意。
  • 普京拋棄了亞美尼亞?俄羅斯被扣帽子:如果早出手我們就不會打敗
    近段時間,在俄羅斯的斡旋之下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達成了停火協議,協議籤訂也意味著武裝衝突的結束。但是,亞美尼亞人卻認為這份協議是極其屈辱的,因為按照協議規定,他們不僅要割讓納卡地區的大片土地,還要承擔一筆500億美元的巨額賠款。亞美尼亞各界對此都非常不滿,他們將現任領導人稱作是「國家叛徒」,甚至揚言要將其趕下臺。
  • 敗了才想起俄羅斯?普京被扣帽子:如果早點出手,我們就不會輸
    隨著亞阿兩國籤署停戰協議,納卡衝突暫時告一段落,但在亞美尼亞人看來,這是一份極其屈辱的協議,引發亞美尼亞各界不滿,更是因此爆發大規模抗議活動,稱現任領導人是「國家叛徒」,揚言要將其趕下臺。但令人沒想到的是,亞美尼亞人還抱怨俄羅斯,稱其應該在更早的時候出手,如今情況可能會截然不同。
  • 俄羅斯軍旗出現在納卡前線,可是,亞美尼亞等來的:不是救援
    據悉,現在亞美尼亞已經傷亡了6000多人,而亞美尼亞全國人口只有300萬,兵源緊缺。 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沒有國際力量的支持,拒不投降的亞美尼亞人可能再次被屠殺。當地時間10月21日,俄羅斯媒體發布照片顯示,俄羅斯國旗已經出現在了納卡前線,在納卡東南部的贊格蘭地區山坡上,數名俄羅斯士兵展示軍旗。
  • 亞美尼亞總理:若不停戰,3萬士兵也會被包圍,亞美尼亞人撤離前含淚...
    他還說:「俄羅斯維和部隊進駐納卡地區,是重要的因素之一,能夠保證不會再次開戰,或者是戰事不會擴大」。據了解,帕希尼揚近日不斷發表類似的聲明與言論,他在11日還說,停火協議使納卡保留無法留住的東西,「如果戰鬥繼續下去,斯捷潘納克特丟掉的可能性很大,隨後亞美尼亞軍隊的防禦區和數千士兵將被包圍,結果將是完全崩潰。
  • 俄羅斯憤怒,亞美尼亞軍方大亂
    這令俄羅斯方面十分反感:俄羅斯質疑亞塞拜然通過畫上土耳其國旗向自己示威!在戰鬥過程中,亞美尼亞一側的2400多名士兵被打死,亞塞拜然的損失未知。11月9日,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總統籤署了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停止了敵對行動,並將俄羅斯維和人員派往衝突地區。按照其條款,亞塞拜然方面以及敵對期間佔領的領土在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拉欽,阿格達姆和凱爾巴哈爾地區獲得控制權。
  • 俄羅斯也鎮不住了?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戰火重燃,或再啟納卡爭奪
    上世紀90年代,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兩國爆發了一場激烈的戰爭,在那場戰爭中,亞塞拜然失去了納卡的大部分地區的控制權,美尼亞實際掌控了該地,之後亞美尼亞人也開始在納卡居住生活。今年9月份,亞塞拜然在土耳其的支持下開始就納卡地區的歸屬權與亞美尼亞開戰,雙方共有5600多人死亡。現在亞美尼亞國力微弱,雖然士兵作戰意識較強,但仍然抵擋不住亞塞拜然軍隊猛烈的炮火。
  • 為何漂泊海外的亞美尼亞人比本國的都多?
    1915年,土耳其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殘酷的滅絕性屠殺。大屠殺的部分倖存者逃到國外,亞美尼亞人以及他們後代的生存狀況和心理狀況幾乎無人問津。亞美尼亞歷史文化悠久,原住亞美尼亞地區的民族。該地包括今土耳其東北部和亞美尼亞共和國。當代土耳其亞美尼亞人已近乎絕跡。
  • 亞美尼亞人質問,亞塞拜然連續進攻,為何俄軍毫無作為?
    最近一段時間,亞美尼亞人正在忙碌著搬離故地,重建家園,而亞塞拜然士兵們則忙著挺進收復的土地,接管亞美尼亞割讓給亞塞拜然的廣大地區。不過,雖然大部分地區的交割都非常的順利,不過,也有一些地區重新發生了衝突,這讓局勢變得再次緊張起來。
  • 新時代的割地賠款,屈辱的亞美尼亞!
    然後,反對的聲音就徹底消失了,因為屠殺亞美尼亞族好像確實是沒有代價的。在21世紀,亞美尼亞大屠殺、納粹對猶太人的大屠殺、盧安達大屠殺被並稱為三大以種族滅絕為目的的大屠殺。亞塞拜然堅決不承認亞美尼亞對納卡地區的控制,但也無力收回。因為亞塞拜然當時的政治立場偏向於同為伊斯蘭教的土耳其,而亞美尼亞則堅定的支持同為東正教的俄羅斯。所以在國際調停中,俄羅斯偏向了亞美尼亞,最終決定納卡地區維持現狀,也就是被亞美尼亞實際佔領的狀態不變。
  • 亞美尼亞人撤離前含淚燒房子:絕不留給亞塞拜然人
    亞美尼亞人含淚燒毀自家房屋(路透社)  海外網11月15日電 根據俄羅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達成的停火協議,亞美尼亞將於近日將克爾巴賈爾區、阿格達姆區、拉欽區交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人含淚燒毀自家房屋(法新社)
  • 俄羅斯如何應對:亞方緊急向俄羅斯求援,國內民眾高呼開戰
    亞塞拜然此舉毫無疑問,不僅狠狠地宰割了一下亞美尼亞的國家實力,而且對亞美尼亞國民精神上造成了沉重的打擊。在俄羅斯的強硬表態和調節下,亞阿兩國最終籤署停戰協議。根據亞美尼亞新聞在12月14日的報導,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因為對南部地區的村莊進行爭奪,雙方再次交火。事情發生後,亞塞拜然增加軍事力量,強行佔領了這些地區。面對停火協議被打破的危險局面,衝突發生後,亞美尼亞國防部長緊急前往俄羅斯求援,亞防長在莫斯科會見了俄羅斯防長紹伊古。
  • 亞美尼亞山雨欲來?為何說俄羅斯不會幫助亞美尼亞清算親美派?
    雖然蘇聯解體後,信仰天主教的亞美尼亞和信仰東正教的俄羅斯相當親近,而且亞美尼亞也一直是俄羅斯倡導的歐亞經濟聯盟的一份子。但問題是經過葉爾欽和普京30年來的勵精圖治,俄羅斯非但沒有脫胎換骨、一飛沖天,反而每況愈下、一蹶不振。 看著昔日的蘇聯加盟國,尤其是波羅的海三國跟隨西方吃香喝辣的「慘狀」,追隨俄羅斯的亞美尼亞怎能坐懷不亂? 其次,亞美尼亞太小,小到無法為俄羅斯提供更多利益。
  • 土耳其強勢出兵,全球亞美尼亞人準備保家衛國
    據黎巴嫩亞美尼亞人社區的成員稱,在黎巴嫩亞的很多美尼亞人已經參加了戰爭,他們準備保衛故鄉。 黎巴嫩是世界上最大的亞美尼亞人聚集地之一,其中大多數人是1915年種族屠殺倖存者的後代。許多生活在黎巴嫩的亞美尼亞人走上街頭抗議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根據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的證實,土耳其的確派出僱傭兵幹預阿亞戰爭。 當土耳其派兵介入阿亞戰爭之後,黎巴嫩的亞美尼亞人主動提供資金援助納卡地區的亞美尼亞人。
  • 亞美尼亞總理:納卡俄軍已被包圍!俄羅斯國防部緊急闢謠
    事實證明,部署在納卡地區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並不稱職,停火協議一直沒有得到嚴格執行,亞塞拜然軍隊和亞美尼亞軍隊仍在發生零星衝突,對於部署在納卡地區的這支不足2000人的俄軍輕型部隊,雙方都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當然,俄羅斯方面也未必真打算在納卡地區維和,俄軍部署在納卡的主要目的是阻止土耳其勢力繼續向高加索地區滲透,畢竟,土耳其支持的亞塞拜然軍隊控制了納卡大部分地區
  • 解讀: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與索羅斯到底是什麼關係?
    對於亞阿戰爭,西方媒體有段時間傾向亞美尼亞,這或許與亞美尼亞信奉基督教,亞塞拜然信奉伊斯蘭教有關。其實亞阿之間關於納卡問題早在蘇聯時期就產生了,這一問題是歷史問題,納卡地區主要是亞美尼亞人居多,但亞塞拜然認為此是屬於阿國。納卡問題一直亞阿兩國無法解決問題。但索羅斯卻發現「商機」,索羅斯基金會在全球各國都有其勢力,目的就是支持他們希望的反對派,進而顛覆所在國政權。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不斷百年恩怨,為何俄羅斯能調停?
    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落下了帷幕,咱們先跟隨鏡頭來到這兩個國家,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這片區域一般被稱為高加索地區,而大高加索山脈就是南歐和西亞的分界線。亞美尼亞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與喬治亞相鄰,東臨亞塞拜然,不過咱們注意啊,在亞美尼亞南邊有一塊亞塞拜然的飛地,叫納希切萬。
  • 亞塞拜然攻城略地,亞美尼亞求助俄羅斯無門
    而亞美尼亞方面則十分憤怒,表示俄羅斯身為維和國家,為何在戰鬥期間不出面阻止,讓亞塞拜然軍隊認識的攻擊民兵組織,不僅如此,亞美尼亞還表示俄羅斯根本就是在無視亞塞拜然的種種行為,這是對亞美尼亞的冷漠,讓其感到再次被俄羅斯拋棄的恥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