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7日,「宿敵」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目前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亞阿兩國態度強硬,互不相讓,均已宣布進入「戰時狀態」,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亞阿兩國之間的領土爭端是全球持續時間最長的衝突之一。分析指出,雙方衝突牽動俄土利益,短時間內對抗或升級,但不會走向大規模戰爭。
擦槍走火
據報導,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目前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
亞美尼亞方面稱,在當天的衝突中,亞方擊落亞塞拜然兩架直升機和三架無人機,摧毀三輛坦克。
亞塞拜然國防部則稱,亞美尼亞的12個防空飛彈系統被摧毀,阿方有一架直升機被擊落,但機組人員倖存下來。至於亞美尼亞方面宣稱的其他「戰果」,亞塞拜然予以否認。
亞阿雙方都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BBC稱,很難對亞阿雙方的官方信息進行獨立核實,現在看到的已經不僅是一次軍事衝突,也是一場信息戰。
「宿敵」相遇,亞阿兩國態度強硬,互不相讓。
亞塞拜然總統阿利耶夫已宣布國家進入戰時狀態,並表示有信心奪回對納卡地區的控制權。阿利耶夫表示,他已下令大規模反攻行動,以回應亞美尼亞軍隊的襲擊,「我相信,我們的反攻行動將成功,並結束不公正現象,結束長達三十年的佔領。」
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也宣布全國戒嚴,並全面動員軍隊。帕希尼揚指責亞塞拜然「有計劃地進行侵略」,並呼籲民眾「準備好保衛我們神聖的家園」。他警告稱,該地區正處於一場「大規模戰爭」的邊緣,並敦促國際社會團結起來,防止任何進一步的不穩定。
老問題
納卡地區是亞阿兩國此次衝突的直接導火索,該地區面積約4400平方公裡,在蘇聯時期是亞塞拜然西南部的一個自治州,但多數居民為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
1988年,當地亞美尼亞族人要求從亞塞拜然獨立,與亞塞拜然族居民和警察發生衝突。蘇聯解體後,兩國為爭奪納卡爆發戰爭。此後,亞美尼亞實際佔領納卡及其周圍原屬亞塞拜然的部分領土。戰爭給亞阿兩國帶來巨大災難,導致100萬人流離失所,約3萬人喪生。
1994年,在明斯克小組的斡旋下,亞阿兩國就全面停火達成協議,但納卡問題並未得到解決,處於僵局狀態:國際社會公認該地區是亞塞拜然領土,實際上卻被亞美尼亞控制。
兩國之間由此時而產生衝突,最近一次最激烈的衝突是在2016年4月,造成數百名士兵死亡。就在兩個月前,兩國仍處於緊張狀態:爆發邊境衝突,造成至少16人死亡,亞塞拜然首都巴庫因而爆發多年來最大規模的示威遊行,示威者呼籲奪回納卡地區,最終,此次衝突在俄羅斯和土耳其的調停下平息。
土耳其「選邊站」
此次衝突發生後,土耳其「選邊站」,土總統埃爾多安發聲明支持亞塞拜然,譴責亞美尼亞是造成區域不穩定的原因。
據《莫斯科》時報報導,納卡地區地方政府領導人哈魯蒂揚揚說,土耳其正在為亞塞拜然提供僱傭軍和戰機,這表明「衝突已經超出了納卡地區的範圍」。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指出,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之間文化、民族認同度較高,關係密切;相比之下,土耳其和亞美尼亞間存在宗教、民族、歷史矛盾,關係不和,因此土耳其必然站在亞塞拜然一邊,但不排除土耳其有擴展地緣影響力、代表北約在高加索地區擠壓俄羅斯地緣空間的考慮。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土耳其的大力支持,可能會對亞塞拜然起到鼓動作用。BBC稱,早在2020年8月,亞塞拜然國防部長就表示,在土耳其軍方的幫助下,亞塞拜然將履行其「神聖職責」,即奪回其失去的領土。
俄羅斯謹慎表態
據俄媒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27日應約與亞美尼亞總理帕希尼揚通電話,就地區局勢進行磋商,俄外長拉夫羅夫同日分別與亞美尼亞、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三國外長就新一輪衝突通電話,俄方強調必須儘快促成亞阿雙方停火。
傳統上,俄羅斯被視為亞美尼亞的盟友。俄羅斯一直把亞美尼亞視作南高加索地區的重要戰略夥伴,俄在亞美尼亞設有軍事基地,為其提供武器。分析認為,俄羅斯重視外高加索地區,不希望該地區出現動蕩,給外部大國介入的理由。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教授馮玉軍指出,納卡衝突的背後,與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背後的大國土耳其和俄羅斯近來關係趨於複雜和緊張有關。
儘管近年來俄土兩國曾在敘利亞問題上相互利用並達成一定妥協,但最近兩國矛盾不斷、關係趨於複雜和緊張。在利比亞問題上,俄羅斯和土耳其支持對立兩方;在東地中海天然氣開發等問題上,俄羅斯力挺希臘和賽普勒斯,堅決反對土耳其在東地中海開發問題上搶佔待機。
油氣資源涉及俄羅斯國家經濟命脈,隨著東地中海天然氣開發逐步提上日程,如果進展順利,將對俄向歐洲出口天然氣、俄羅斯經濟形成重大打擊。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必然要給土耳其力推的東地中海開發製造更多障礙。
馮玉軍指出,俄土不同表態的背後,與兩國不同外交傳統和外交習慣有關。土耳其方面,自埃爾多安上臺後,外交呈現強勢,而且土、阿都是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強硬表態也符合穆斯林國家的外交傳統;而俄羅斯和亞、阿關係均不錯,表態若偏向任何一方,可能影響和另一方的關係,因此俄羅斯表態相對謹慎。
戰爭「一觸即發」?
高加索「宿敵」擦槍走火,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法國政府呼籲雙方立即停火併對話,法國國內擁有龐大的亞美尼亞人社區。與兩國接壤的伊朗也表示,願意從中協調雙方和談。美國總統川普稱,美國正在尋求停止暴力。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表示關切,稱他「非常擔憂」。
BBC記者Rayhan Demytrie稱,亞阿雙方9月27日的衝突是「近年來最嚴重的地區衝突」,雙方都動用了重型武器。
政治觀察人士表示,全球大國應加強談判,遏制衝突。
「我們離大規模戰爭只有一步之遙,」國際危機組織研究員奧萊斯亞·瓦坦揚(Olesya Vartanyan)說,「目前局勢升級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雙方在過去幾周內缺乏任何積極的國際斡旋。」
「戰爭即將重現。」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裡·特列寧(Dmitry Trenin)在社交媒體上稱,「是時候讓俄羅斯、法國和美國,單獨或聯合制止事態繼續發酵了。」
自1992年起,和平解決亞、阿間衝突的談判在以俄、美、法為首的歐安組織明斯克小組框架內進行。不過,進展並不順利。自1994年達成停火協議以來,談判基本上陷入停滯,上一次推動談判和平協議的努力是在2010年,以失敗告終。
鄒志強傾向於亞、阿兩國擦槍走火是一起突發事件。在他看來,亞、阿兩國一直衝突不斷,未來,短期內,兩國對抗態勢可能會上升,但受到外部國家、地區安全結構、自身實力等因素制約,兩國不會走向全面開戰,最終可能停火、進行談判,或回到「冷和平」的狀態。
馮玉軍則指出,疫情之下,亞、阿兩國國內政治問題突出,不排除國內政府考慮以軍事衝突緩解國內矛盾,不過,如果因為納卡衝突或亞、阿兩國衝突將更多國家捲入進來,特別是俄羅斯和土耳其,直接開戰的可能性很小。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