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2020-12-14 騰訊網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武裝衝突是今年的一件國際大事。今年9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引發衝突。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今年11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告一段落。納卡地區在蘇聯時代被劃分給了亞塞拜然,但該地區主要住著亞美尼亞人。在這次衝突中,亞塞拜然有著土耳其的支持,亞美尼亞則有傳統的俄羅斯盟友。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爆發衝突的根源是什麼?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有過哪些歷史恩怨?高加索地區的國際博弈為何如此複雜?為何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文明的地圖》,略有刪減。

原作者 | 張信剛

摘編 | 徐悅東

《文明的地圖》,張信剛著,中信出版集團,2020年12月。

01

「你方唱罷我登場」的高加索舞臺

7世紀上半葉,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勃興,由此改變了西亞、北非以及中亞的歷史進程。阿拉伯帝國取代波斯帝國薩珊王朝,繼續與東羅馬帝國在高加索地區對峙,為這一地區帶來了全新的元素。

6世紀末期,源自蒙古高原的突厥汗國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突厥汗國的一部分於7世紀向西推進到裏海之北,建立了由不同部落聯盟組成的可薩汗國,勢力逐漸發展到北高加索地區和今烏克蘭。8世紀,可薩人因為處於東西貿易的通道上而獲利。同時,因為處於信仰基督教的東羅馬帝國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帝國之間,不願意在這兩種宗教中做選擇,所以可薩汗國的統治集團決定信奉猶太教。可薩汗國的勢力維持了將近兩個世紀,是歷史上唯一一個不是由猶太民族建立的信奉猶太教的國家。可薩汗國後來被其他突厥部族以及更晚些的蒙古人和斯拉夫人消滅。當初可薩汗國各部落的不少後裔至今仍然居住在北高加索地區的東部。

從8世紀起,許多原來在中亞草原上的突厥人皈依了伊斯蘭教,並越過鹹海之東的錫爾河,進入了此前屬于波斯文化圈的區域。10世紀開始,許多突厥部落紛紛南渡阿姆河,進入今阿富汗、土庫曼斯坦與伊朗境內。其中最強大、向西邁進得最遠的一支是塞爾柱突厥人。他們於11世紀在西亞波斯地區建立起幅員遼闊的王國,並於1071年在高加索地區之南的亞美尼亞王國的一個叫曼西克特的地方大敗東羅馬帝國軍隊,俘虜了東羅馬帝國皇帝。

自此,原本在波斯文化圈東北部的突厥人大量進入東羅馬帝國最重要的領土小亞細亞,到了波斯地區的西北。隨著塞爾柱突厥人大量進入高加索地區,伊斯蘭教在這一地區聲望大漲,許多本來信仰基督教或其他宗教的高加索居民也都逐漸皈依伊斯蘭教。今天的亞塞拜然人原是隨塞爾柱人進入高加索地區的突厥部族。12世紀,他們的上層人物已經開始使用波斯語,其中有一位生長在今亞塞拜然西部的詩人叫內扎米。他用波斯文寫了五部韻律優美的浪漫長詩,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文學瑰寶。其中一部描述了波斯王子霍斯魯和亞美尼亞公主希琳的愛情故事。幾個世紀以來,無數的波斯細密畫都以這個故事為題材。

14世紀初,處於小亞細亞西北角、塞爾柱魯姆蘇丹國邊疆地區的一個小公國的首領奧斯曼逐漸擴充領土,自立國家。奧斯曼之後的10代統治者,個個能文能武、勤政善戰。到16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的國勢達到巔峰。它的領土包括了匈牙利、羅馬尼亞、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過去很大一部分是亞美尼亞王國的領土)、北非、埃及、巴勒斯坦、敘利亞、兩河流域、阿拉伯半島東西部和波斯灣西部沿岸地帶。這個強大帝國的東北邊疆就在今喬治亞的西部。

16-17世紀的奧斯曼帝國版圖。

由於奧斯曼帝國的聲勢浩大,影響力越過了黑海,到達當時統治克裡米亞的韃靼汗國,同時對克裡米亞之東的大高加索山脈北麓尚未皈依伊斯蘭教的最大民族切爾克斯人產生了影響。之後,切爾克斯人放棄了古老的信仰和規矩,於17世紀普遍轉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13世紀中葉,由成吉思汗第四子託雷的兒子旭烈兀統帥的蒙古人徵服了伊朗與南高加索地區,建立伊兒汗國,並將首都設在高加索地區南緣的大不裡士。此一時期,波斯-伊斯蘭文明受到極大的破壞。

比旭烈兀的部隊更早到達高加索地區的是成吉思汗長子朮赤的兒子拔都所率領的蒙古軍。他們佔領了整個南俄羅斯草原,包括高加索山脈之北的庫班河流域平原與溼地。蒙古軍與更早前已經在此放牧與進行長途貿易的突厥語各族很快就融合起來,也信奉了伊斯蘭教。信奉東正教的俄羅斯人將他們並稱為韃靼人。俄羅斯人與韃靼人的相互交往與鬥爭持續了200多年。16世紀,俄羅斯人擊敗韃靼人,鞏固了對伏爾加河中遊的控制,開始與北高加索地區相鄰。

伊朗的蒙古統治者不久也皈依了伊斯蘭教,波斯文化因此又開始復興。15世紀初,中亞撒馬爾罕有一個自稱是蒙古人但說突厥語的軍人帖木兒,他率軍佔領整個西亞,包括部分小亞細亞與南高加索地區,建立帖木兒帝國。他的兒子將帝國首都遷至阿富汗西部的赫拉特,帖木兒帝國的宮廷自此使用波斯文。他們在中亞和西亞大量修建清真寺,建立伊斯蘭經學院,發展科學,提倡文學,注重藝術,形成波斯的文藝復興。16世紀初,帖木兒帝國敗亡。代之而起的,在中亞是從伏爾加河中遊南下的、突厥化的蒙古人所建的烏茲別克汗國,在西亞則是由波斯化的亞塞拜然人和土庫曼人所建立的薩法維王朝。因為烏茲別克人從來沒有波斯化,所以今天的中亞主要是突厥語的世界;伊朗與阿富汗則仍然屬于波斯文化圈。

薩法維王朝在16-17世紀裡將伊朗建成一個什葉派伊斯蘭帝國, 其軍事、商業、文學、藝術都相當發達。這個帝國的西北邊疆就在高加索地區的東部,包括今亞塞拜然共和國和俄羅斯的達吉斯坦自治共和國。進入 18 世紀,波斯與奧斯曼帝國的邊界趨於穩定,而波斯與俄羅斯的邊境卻因為戰爭而一再變動。

我曾在今伊朗北部、靠近亞塞拜然共和國的大不裡士買了一條聞名世界的大不裡士地毯,也重溫了14世紀時蒙古人的欽察汗國與伊兒汗國為它而發生的戰爭,以及16世紀時在奧斯曼帝國與薩法維帝國的爭奪下這座古城數易旗幟的往事。

02

俄羅斯的長期經略

佔地廣袤、組織鬆散、生活於森林中的俄羅斯人於 13-15 世紀被草原民族蒙古/韃靼人統治。15世紀開始,俄羅斯人逐步擺脫了蒙古/韃靼人的控制,以莫斯科公國為核心,向四周擴張。18世紀初,俄國沙皇彼得大帝為向西歐學習,將國都自莫斯科遷至新建于波羅的海之濱的聖彼得堡。但這位擁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和比他更有才華的葉卡捷琳娜女皇絲毫沒有忘記向東、向南拓展領土,尋求位於溫帶的不凍港口。

1722年,波斯帝國薩法維王朝覆滅,高加索地區的不少小王侯紛紛擁兵自立,受到繼起的波斯國王發兵討伐。這些小汗國的王公於是向沙皇求救。這正是前門拒狼,後門迎虎。

在俄國擴張時代為沙皇效力的,除了由貴族統帥的正規軍和行政官員,還有哥薩克人。哥薩克人是一個成員彼此之間未必有血緣淵源的亦兵、亦盜、亦農的社群。許多俄國文學作品,包括曾經在高加索任職的託爾斯泰的名著《哥薩克人》,都以哥薩克人替俄羅斯開疆拓土為主題, 描述他們的冒險精神與羅曼蒂克的生活。其實,哥薩克人不是一個民族,他們主要是來自俄國、烏克蘭、波蘭社會的下層,通過戰爭獲得了新土地後,就在土地上從事耕種並實行自治,但他們基本上仍然效忠於沙皇。

哥薩克人。

18世紀末,俄國已然吞併了大部分北高加索地區,將諾蓋人(居住在北高加索西北部的突厥語族裔)、庫梅克人、切爾卡西亞人與奧塞梯人置於自己統治下。19世紀中葉,通過對波斯和奧斯曼帝國的多次戰爭與條約,它又蠶食了南高加索的大部分土地,把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納入俄國版圖。

20世紀初,一名喬治亞神學院的修士易名史達林,他改信馬克思主義,並與同伴貝利亞在南高加索宣傳無產階級革命。十月革命來臨時,興起於歐洲的民族主義浪潮席捲了南高加索各民族。1918年,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這三個分屬不同民族、信仰不同宗教、使用不同語言文字的民族,經過一番戰鬥,各自成立了獨立的共和國。

1922年,蘇聯取消了這三個共和國,另組成「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蘇聯的第一任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就是史達林。斯大 林當政時期,南、北高加索地區的行政版圖及民族劃分屢有改變:1936年,在史達林主導下,蘇聯新憲法取消了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把南高加索地區又重新分為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三個加盟共和國;北高加索則作為一個邊疆區,完全併入俄羅斯共和國。

1943-1944年,在德軍進攻蘇聯的伏爾加河地區時,北高加索的車臣人和印古什人,還有克裡米亞的韃靼人,被蘇聯當局以具有同情德國的傾向為由,集體流放中亞和西伯利亞。史達林死後被赫魯雪夫批判,他們才獲準還鄉,但並沒有得到補償,過去的房屋、財產自然也要不回來了。

歷史上這些大規模的殺戮和放逐,一方面固然加強了沙俄和蘇聯在北高加索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成為今天北高加索地區層出不窮的恐怖主義活動的淵藪。

03

近現代的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難題

克裡米亞戰爭的失敗讓俄國更加注重對高加索地區的掌控,直至徹底兼併這一地區。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高加索地區形成了幾個不同的共和國。1922年蘇聯正式成立之後,建立了包括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這三個地區的外高加索蘇維埃社會主義邦聯共和國。1936年,出生於格魯吉亞的史達林取得對蘇聯的絕對主導權之後,蘇聯新憲法決定解散原先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地區的聯邦共和國,成立與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具有同樣地位的三個社會主義邦聯共和國,而在北高加索地區則建立了幾個民族自治區。如上所述,每個共和國和自治區的邊境內都有不少跨境的民族,這使得這些行政單位很難按照民族自治的原則正常運作。

歷史上,任何大帝國的滅亡和解體都會產生一定的遺症。一戰前後,奧斯曼帝國的頹敗與滅亡直接造成了今天的中東問題與巴爾幹問題,還間接導致了現在的高加索問題。今天高加索問題的基本原因當然是蘇聯解體。

雖然喬治亞不可能成為單一民族國家,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蘇聯解體後經過戰爭和民族清洗,大致上成為單一民族的國家。

在亞塞拜然政府能有效控制的領土上,佔人口90%以上的主體民族是信仰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亞塞拜然人。他們與相鄰的伊朗北部兩省的居民同種、同文、同宗教,伊朗境內的亞塞拜然人口遠比亞塞拜然共和國要多。這對民族國家的模型是另一種挑戰。目前,亞塞拜然的領土被分為不相連的東西兩塊,而東面的那一塊主要領土又有1/6左右被亞美尼亞實際佔領並視為獨立。

歷史上,亞塞拜然先後被波斯與俄國統治。20世紀初,亞塞拜然境內發現了石油,吸引了歐美國家不少投資。歐洲財閥羅斯柴爾德家族就曾在此擁有許多資產。一戰前,亞塞拜然的石油產量佔到全世界的一半。近20年來,正是因為亞塞拜然的石油儲量很大(據統計可能超過伊朗),國際能源公司大批進駐其首都巴庫,使那裡呈現一派繁榮景象。

亞塞拜然獨立後的先後兩任總統是阿利耶夫父子。老阿利耶夫當初做過亞塞拜然共產黨總書記,獨立前是蘇共政治局委員。他們父子的外交政策都是親近土耳其(兩國語言很接近),拉攏喬治亞,力抗亞美尼亞,與美國、俄羅斯儘量保持同等距離。從裏海到地中海的那條石油管道,就是在老阿利耶夫治下完成的。

儘管亞塞拜然的人均收入近年來迅速提高,但其民眾素質、社會風氣並沒有多少進步。整體來說,它的社會比喬治亞和亞美尼亞要落後一截。

亞美尼亞人在歷史上曾經創造輝煌,最強盛時的領土比現在要大得多。奧斯曼帝國時代的許多知識精英與商人都是亞美尼亞人。19世紀上半葉,信奉基督教的希臘在英法協助之下獲得獨立,這就使許多亞美尼亞人也想在俄國的庇護之下從奧斯曼帝國獨立。一戰前,俄國與奧斯曼帝國發生了幾次衝突,奧斯曼人把亞美尼亞人居住的大片領土都割給了俄國。一戰時,許多亞美尼亞人支持俄國,因此遭到土耳其人(即信奉伊斯蘭教、說土耳其語的奧斯曼人)的報復。亞美尼亞人在各地被大量屠殺,剩餘的人被驅趕到敘利亞(當時仍屬奧斯曼帝國)的沙漠中。雖然土耳其官方至今不承認,但亞美尼亞人以及他們在歐美的支持者稱,這一場大屠殺中死難人數超過100萬。

提格蘭二世時期(約前95年-前56年在位)的亞美尼亞王國版圖。

亞美尼亞人的確是一個苦難深重的民族。從中世紀以來,他們以善於經商知名,與歐洲的猶太人頗有相似之處。在阿拉伯人、波斯人、奧斯曼人和俄羅斯人的統治下,他們幾次大規模逃散以保性命。

現在,生活在北美、西歐、中東以及俄羅斯的亞美尼亞人數目非常多,具有較大的政治、經濟影響力。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後,其海外的僑民十分支持政府收復在蘇聯時代被判給亞塞拜然的「失土」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納卡地區)。這就釀成了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兩國在獨立後的戰爭, 以致兩族人口都有大量死傷,並且被迫逃離家園。因為這場戰爭發生時,恰逢巴爾幹半島上的波士尼亞人和科索沃人遭塞爾維亞人「清洗」,所以幾乎沒有引起西方媒體的注意。

我的亞美尼亞朋友告訴我,亞美尼亞人往往比較願意和亞塞拜然人做朋友,不喜歡「自大」的喬治亞人。據說,一般喬治亞人也更願和亞塞拜然人交往,而不喜歡「狡猾」的亞美尼亞人。

南高加索三國就是這樣矛盾重重、危機處處。在這背後,有上千年的歷史恩怨,也有當今國際政治的現實利益。今天,住在高加索地區的任何一個民族的任何一項領土主張或對另一個民族的指控,都能找到歷史根據。

高加索的人口分為許多語言群體和民族,大家都有歷史包袱,而誰都沒有經歷過現代化的洗禮。極端主義、貪汙瀆職、有家無國的現象十分普遍,絕不限於某一個民族或國家。

今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前線。

毫無疑問,南高加索三國都在轉變中。其實,無論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無論是民主政體還是專制政體,都需要在一定的社會和文化傳統中實行。西方國家所實行的民主政體和它們近年來所推行的公民社會,在目前的高加索地區還找不到合適的土壤。西方國家從前所奉行的民族主義和民族國家的概念,卻在這個古老的民族博物館裡得到了強烈的共鳴。

即使沒有大國之間地緣政治的較量,高加索地區也很難在短期內安定下來,實現民主與繁榮。目前,美國、西歐和俄羅斯正在為了南高加索地區(以及烏克蘭)進行「新冷戰」。但請不要忘記,真正的利益攸關者還包括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地區大國。

04

國際博弈中的南高加索

多年前,楊紫瓊和皮爾斯·布魯斯南曾合演過一部以巴庫為背景的間諜片《007之明日帝國》,說的是各國為了爭奪裏海的石油資源而各出奇謀的故事。我因為對高加索地區感興趣,就去看了這部電影。出戲院時,我不禁心中自忖,將來這個地區真正的情形會是怎樣呢?

自從2008年俄羅斯與喬治亞動武以來,許多媒體都報導了喬治亞對西方的重要性,其中很受媒體關注的就是從巴庫經提比里西到位於地中海東北角的土耳其海港傑伊漢的一條很重要的輸油管道。另外,還有一條從巴庫經提比里西到土耳其東部名城埃爾祖魯姆的輸氣管道也很重要。許多人認為這兩條管道賦予了喬治亞很大的戰略價值,因此美國和歐洲一定會保護它,不讓俄羅斯借薩卡什維利魯莽出兵南奧塞梯的機會,把喬治亞再度置於俄羅斯的勢力範圍內。

巴庫油田。

以上的分析當然有一定的道理,至少經過提比里西南下地中海的路線對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提供了不少便利。但如果講到石油和天然氣,那就應該環顧一下裏海的四周。其實,裏海周邊的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也都是油氣生產大國,目前已有十幾個國家的好幾十家石油公司在裏海周邊從事油氣勘探和開採,也有許多條已

建成和擬建中的輸油管道和輸氣管道把石油和天然氣輸往不同的方向。所以,經過喬治亞的管道雖然有戰略價值,但並不是絕對重要的。美國、歐洲、俄羅斯圍繞喬治亞而進行角力的主要原因不是能源,因此它未來的發展方向不會受能源支配。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地理環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歷史的發展, 歷史和地理共同塑造了文化,文化必然影響其政治和經濟的發展。經濟力量是軍事力量的基礎,而兩者同為外交政策的支撐。從另一個角度看,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一個國家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措施總是能反映這個國家的政治局勢。

土耳其和伊朗在歷史上都是大國、強國,對內處理不同民族、不同宗教的問題,對外和強弱不等的國家周旋,經驗都很豐富。令中國人熱血沸騰的「外抗強權,內除國賊」「割地賠款,喪權辱國」等詞句,在這兩個從未有過被殖民歷史的中東國家身上也同樣適用。對它們來說, 「強權」之一就是老鄰居俄羅斯。但是,時移勢轉,近幾年來,這兩國民眾心中的「強權」是以美國為主要對象。

蘇聯解體後,土耳其、伊朗兩國和俄羅斯不再接壤了。有南高加索三國作為緩衝,對土耳其和伊朗來說當然是好事。而且俄羅斯已不是以前的蘇聯,和它打交道也不是壞事。能與俄羅斯發展商貿關係,或是接受俄羅斯的技術轉移以減低對美國和歐洲的依賴,對土耳其、伊朗都有好處。

今年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地區。

但是,2008年喬治亞在南奧塞梯的舉動被俄羅斯視作挑釁,俄羅斯重新在南高加索駐兵,這對土耳其和伊朗來說也不是好事。所以,土耳其和伊朗會與南高加索三國加緊聯繫,以免它們再度被納入俄羅斯的軌道。平衡這三個國家之間的紛爭和疏解它們的心結,沒有其他國家會比土耳其和伊朗更有條件去做這件事。

土耳其許多年來的既定目標是加入歐盟,但歐盟似乎不肯接受它,所以許多土耳其人認為土耳其應該也向東看。我的一些頗為西化的土耳其朋友甚至都已對歐洲失去耐心,對加入歐盟已不再那麼感興趣了——雖然他們仍然憧憬歐洲人的自由與民主,而且不能認同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現在,土耳其的當政群體不是歐化甚深的伊斯坦堡精英, 而是主要代表安納託利亞的中小企業主的虔誠穆斯林。他們對土耳其東部的了解和感情遠遠超過住在博斯普魯斯海峽西面的那些「世俗主義者」。

由於東南部庫德人的問題一直困擾著土耳其,而近年來的敘利 亞內戰又深刻影響了土耳其的安全和主權,這些年土耳其並沒有真正大力向東發展。儘管如此,土耳其的企業和文化機構在亞塞拜然、哈薩克斯坦等突厥語國家還是有相當的投入。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無論是土耳其的現任當政者還是未來當政者都會十分為難。但是,向東看是必要的。理想的情況是,土耳其設法解決屬於土耳其公民的庫德族和亞美尼亞人的離心傾向,然後再面對各方,包括歐盟、埃及、伊朗、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以及美國、俄羅斯等強國,處理好複雜的周邊情勢。

距離伊朗伊斯蘭革命已經過去41年了。伊朗真正需要做和想要做的,就是實現現代化。但伊朗面對一個兩難的局面。一方面,倘若不與美國、歐洲實現關係正常化,就很難打破制裁,實現現代化,因此它和六國籤訂了有限的核協議。另一方面,為了追求現代化而向美國、歐洲讓步以建立良好關係,會令當今的政權對外失去它在伊斯蘭世界的特殊地位,對內可能還會失去統治的合法性。無論如何,伊朗的宗教政權如果不能降低失業率,提高政府效率,改善人民生活,遲早會出現問題。在敘利亞內戰和葉門內戰中,伊朗和沙烏地阿拉伯針鋒相對。

近年來,喬治亞問題、克裡米亞問題所引發的俄羅斯、美國、歐洲的角力將會使伊朗得到俄羅斯更多的支持。伊朗利用這個新形勢,放低身段籤訂了核協議,並且曾表示願意與美國討論關係正常化,藉以減輕經濟制裁的壓力。但是,美國總統川普的驚人之舉——廢止與伊朗的核協議,並且刺殺伊朗革命衛隊的高級將領,實在是給伊朗提出了一個真正的難題。伊朗既不能停止對美國的鬥爭,又要負擔更多的軍費,還要面對老百姓對經濟發展遲緩的怨怒。

俄羅斯富有和土耳其、伊朗打交道的經驗。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們永遠是鄰居。俄羅斯今後應該會以睦鄰之道儘量善待這兩個地區性大國。畢竟,只有蠢材和瘋子才會在對付家門口來勢洶洶的兩名大漢的同時,再跟左鄰右舍吵架。努力把左鄰右舍拉到自己的陣線,幫忙對付美國、歐洲兩大勢力才是俄羅斯在中東和高加索問題上的上策。

相關焦點

  •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衝突的背後,是俄美的大國博弈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衝突,是爭奪納卡地區領土主權的衝突,這是歷史遺留問題,蘇聯時期,也曾想徹底解決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領土是每個國家最敏感的問題,寸土必爭,在領土問題上沒有孰是孰非。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的背後是什麼?
    亞洲有兩個火藥桶,一個是巴勒斯坦地區;一個就是外高加索地區。而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就在這第二個火藥桶裡。而阿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處在高加索以南,也被稱為外高加索,三個國家分別信仰基督、東正和伊斯蘭,又是地緣政治的緩衝區,又是宗教鬥爭的最前沿,想不鬧都不行。 蘇聯當年為了更好的控制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學著英國人的樣子把亞美尼亞的一塊土地劃給了亞塞拜然,這個地方就是今天的納卡地區。
  • 納卡衝突:納卡地區為什麼會成為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死結?
    至今依舊事實獨立,國際上均視為亞塞拜然領土),引發了兩國武裝衝突。但雙方就納卡問題依然爭執不下,小規模的衝突持續不斷。如今納卡地區是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納卡共和國」,面積約1萬平方公裡,人口僅15萬,亞美尼亞人約佔90%。這個以亞美尼亞人為主的地區,長期以來都歸屬於亞塞拜然,這樣的行政劃分是怎麼來的,又是怎樣成為雙方心結呢?
  •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始作俑者,沙俄和蘇聯也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的具體過程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是高加索和裏海沿岸的兩個小國家。他們是鄰國。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會產生納卡領土衝突呢?納卡衝突之所以無法解決實際上有兩點原因。一是民族文化差異很大,二是納卡的亞美尼亞族人對當地經濟和生活條件不滿意。
  • 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個高加索國家,為何混得都很慘?
    高加索三國指的是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三個處在高加索地區的國家。歷史上,這裡一直是世界最動蕩的地區之一。 蘇聯解體後,高加索地區處於俄羅斯與歐盟兩個安全複合體夾縫之中,在經濟私有化、自由化的轉軌道路中,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什麼資本主義導致了前蘇聯地區的民族衝突
    圖片來自「爭取社會主義」網站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什麼資本主義導致了前蘇聯地區的民族衝突(華中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師偉 編譯) 【編者按】近期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爆發了規模較大的軍事衝突,造成了不小的人員傷亡。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為什麼資本主義導致了前蘇聯地區的民族衝突
    轉載自公眾號WorldCommunistParties已獲得授權(華中師範大學國外馬克思主義政黨研究中心 師偉 編譯)【編者按】近期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爆發了規模較大的軍事衝突,造成了不小的人員傷亡。歷史上,兩個國家由於種族和政治的原因也是衝突不斷。
  • 亞塞拜然國土,為什麼被亞美尼亞一分為二?
    亞塞拜然的飛地從2020年9月底始,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因為「納卡地區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衝突,使得這兩個不起眼的外高加索國家成了世人關注的焦點。那麼,亞塞拜然的納希切萬地區為什麼會遠離亞塞拜然本土呢?這塊被死敵隔開的飛地又是怎樣形成的呢?▲緊張的納卡局勢一、亞阿民族的反覆爭奪在今天,納希切萬地區的居民雖然以亞塞拜然人為主,但亞美尼亞人卻更早在這裡定居並建立政權。
  • 納卡: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在納卡起衝突?該地究竟是誰的?
    在蘇聯時期納卡州(亞美尼亞人佔主體)是亞塞拜然加盟共和國下轄的自治州,但蘇聯解體之際,自治州和周邊地區希望與亞美尼亞統一,但被蘇聯和亞塞拜然拒絕,後又宣布獨立(至今依舊事實獨立,國際上均視為亞塞拜然領土),引發了兩國武裝衝突。
  • 聞一:「山地卡拉巴赫」——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百年爭鬥
    南高加索是個少數民族眾多、信仰各異、部族風習左右社會生活的地區,蘇維埃政府本以為將南高加索的三個主要民族——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喬治亞組建成一個大的共和國,就可以改變這裡紛繁複雜的部族血親復仇、民族世代紛爭的局面。
  • 亞美尼亞亞塞拜然,衝突不斷百年恩怨,為何俄羅斯能調停?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發生衝突,對我國有什麼影響?這兩個國家之間有著什麼樣的恩怨呢?博採眾議地球議,大家好我是小議,沒關注小議的朋友點點關注吧,今天小議和大家聊聊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為什麼打起來?在俄羅斯的斡旋下,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戰爭落下了帷幕,咱們先跟隨鏡頭來到這兩個國家,位於黑海和裏海之間的這片區域一般被稱為高加索地區,而大高加索山脈就是南歐和西亞的分界線。亞美尼亞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與喬治亞相鄰,東臨亞塞拜然,不過咱們注意啊,在亞美尼亞南邊有一塊亞塞拜然的飛地,叫納希切萬。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邊界衝突有可能引發重大地區戰爭或核災難
    亞美尼亞SU-30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持續的衝突始於7月12日在亞美尼亞的塔武什省省以及亞塞拜然的託夫茲區邊界。衝突爆發後的四天內,雙方已經在使用重型火炮,坦克和無人駕駛飛機。一些土耳其消息來源報導說,土耳其派遣F-16戰鬥機在土耳其-亞美尼亞邊境附近飛行。亞美尼亞外交部嚴肅回答說:土耳其的做法對亞美尼亞和該地區構成安全威脅。」亞美尼亞SU-30 SM戰鬥機開始密集巡邏,並在土耳其邊境附近部署了S-300防空飛彈系統發射器。
  • 納卡衝突背後:從波斯到沙俄,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成帝國博弈之地
    首先讓我們首先來到雙方衝突的那卡地區——這個夾在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重要地區,這塊地盤以亞美尼亞族為主。亞美尼亞人是個高山民族,納卡地區也在小高加索山脈上,與亞美尼亞氣候文化都接近,反而與亞塞拜然庫拉河下遊的平原地區差異很大。
  • 深度|亞美尼亞外長訪俄,埃爾多安擬訪亞塞拜然,納卡局勢下一步怎麼...
    分析認為,停火協議籤署後,短期內大規模衝突風險有望避免。9月以來的戰爭導致亞美尼亞軍力受挫,政局動蕩,只好「忍痛退讓」。亞塞拜然則「見好就收」,鞏固戰果,不願冒險得罪介入局勢的俄羅斯維和部隊。不過從長期來看,由於協議未解決納卡地位問題,加之大國博弈在該地區呈現新態勢,高加索「火藥桶」的引信或被重新點燃。
  •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前臺幹架,土俄後院角力
    亞塞拜然總統籤署法令,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 亞美尼亞總理則要求「所有附屬於軍方的人,到他們(所屬)的領土軍事委員會報到」。 雙方衝突的納卡地區位於亞塞拜然西南部,是名副其實的火藥桶。
  • 高加索硝煙再起,亞美尼亞亞塞拜然為何又打起來了?|俄羅斯_時政|...
    擦槍走火據報導,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27日在納卡地區爆發新一輪衝突,目前已造成至少23人死亡。亞美尼亞方面稱,在當天的衝突中,亞方擊落亞塞拜然兩架直升機和三架無人機,摧毀三輛坦克。亞塞拜然國防部則稱,亞美尼亞的12個防空飛彈系統被摧毀,阿方有一架直升機被擊落,但機組人員倖存下來。
  • 亞塞拜然無人機空襲亞美尼亞士兵畫面曝光,屍體四散
    亞塞拜然與亞美尼亞戰況 當地時間9月27日,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納卡地區爆發軍事衝突,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率先發動軍事進攻。連日來的衝突持續,造成雙方均有人員傷亡。當地時間10月9日,俄羅斯、亞美尼亞、亞塞拜然三國外交部長在莫斯科舉行三方會談。
  • 德媒: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這次為什麼又打起來了 亞塞拜然沒法收回...
    中國小康網9月30日訊 老馬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升級至下一階段:自周日(9月27日)以來,敵對雙方持續發生激烈戰鬥,這是自1994年停火以來首次在爭議邊界發生武裝衝突,並且造成數十人傷亡。亞塞拜然國防部9月27日發布的前線影像資料德國媒體報導,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先後宣布實行戒嚴,儘管戰爭狀態是地區性,而非全國。兩國均指控對方此次爆發激烈衝突的責任,而南高加索地區的戰事可能會越演越烈。
  • 為什麼土耳其在100年後重返高加索地區?
    卡拉巴赫爭議地區的戰爭中,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將分歧放在一邊,尋求對戰亞美尼亞的軍事勝利,這導致了地緣政治向土耳其利益傾斜的重大轉變。 亞塞拜然在44天內成功擊敗該地區的亞美尼亞軍隊,土耳其成為高加索地區的主要參與者之一。 英國「中東之眼」網站總結了其網站駐土耳其記者雷傑普·索伊魯撰寫的長篇報告,該報告試圖回答與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立場有關的一些問題,以及在奧斯曼帝國軍隊控制巴庫100年后土耳其重新回到高加索地區時機的徵兆。
  • 影響到兩國人民,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衝突不斷,土耳其有深度介入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之間的衝突根源是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該地區自古以來就是亞美尼亞人的居住地;但在蘇聯時期被劃給亞塞拜然,而兩國之間的衝突自1988年以來就一直持續至今。納戈爾諾-卡拉巴赫地區的亞美尼亞人大多是基督教徒,他們想融入亞美尼亞而不是與主要是穆斯林的亞塞拜然呆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