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教、黃教、白教、花教之間的區別是什麼?

2021-02-16 中電華神

有人說穿紅色僧衣的僧人就是紅教中人,穿黃色僧衣的僧人就是黃教中人,如果是這樣,那麼白教和花教又該如何定義呢?

紅教、黃教、白教、花教是針對藏傳佛教而言的,代表藏傳佛教的幾大流派。

藏傳佛教有五大流派,分別是寧瑪派、薩迦派、噶舉派、噶當派、格魯派。噶當派現已在藏區隱滅,故不詳述。

紅教即寧瑪派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一個派別。「寧瑪」藏語意為「古」「舊」,該派以傳承弘揚吐蕃時期譯傳的舊密咒為主,故稱為「舊」;其法統與吐蕃時期的佛教有直接傳承關係,歷史淵源早於後弘期出現的其他教派,故稱為「古」。通稱「舊譯密咒派」。它是最早傳入西藏的密教並吸收原始苯教的一些內容,重視尋找和挖掘古代朗達瑪滅佛時藏匿的經典。由於該教派僧人只戴紅色僧帽,因而又稱紅教。

寧瑪派僧人

寧瑪派的教法主要為九乘三部。九乘即聲聞、獨覺、菩薩等顯教三乘,事續、行續、瑜伽續等外密三乘,摩訶瑜伽(大瑜伽)、阿魯瑜伽(隨類瑜伽)、阿底瑜伽(最極瑜伽)等內無上三乘。其中的阿底瑜伽即「大圓滿法」。寧瑪派最為注重修習心部的大圓滿法,主張人心本自清淨,三身圓滿,不假造作,本自現成,修習的關鍵僅是消業淨習,即可契證本性,圓滿佛事。

如今,紅教不僅在中國藏區傳播,在印度、尼泊爾、不丹、法國、美國等多個國家也有分布。

黃教即格魯派

格魯派中的「格魯」一詞漢語意譯為善規,指該派倡導僧人應嚴守戒律。又因該派認為其教理源於噶當派,故稱「新噶當派」。由於此派戴黃色僧帽,故又稱為黃教。

該派奉宗喀巴大師為祖師。宗喀巴於1402年和1406年分別寫成《菩提道次第廣論》和《密宗道次第廣論》,為創立格魯派奠定了理論基礎。1409年正月,宗喀巴在拉薩大昭寺首次舉行祈願大法會,同年又在拉薩東北興建甘丹寺,並自任住持,這是格魯派正式形成的標誌。活佛轉世制度的採用是格魯派走向興盛的轉折點。清代格魯派形成達賴、班禪、章嘉活佛(內蒙古)、哲布尊丹巴(外蒙古)四大活佛轉世系統。

黃教奉宗喀巴大師為祖師

格魯派的佛教理論繼承阿底峽所傳的龍樹的中觀應成派思想,主張緣起性空。

格魯派既具有鮮明的特點,又有嚴密的管理制度,因而很快後來居上,成為藏傳佛教的重要派別之一。

白教即噶舉派

噶舉派是藏傳佛教支派最多的教派。「噶舉」,藏語意為「口授傳承」,謂其傳承金剛持佛親口所授密咒教義。創立者先後有兩人。一是瓊布朗覺巴,一是瑪爾巴譯師。因該派僧人按印度教的傳統穿白色僧衣,故稱為白教。

瑪爾巴譯師

噶舉派主要學說是月稱派中觀見,重密宗,採取口耳相傳的傳授方法,曾融合噶當派教義。修習上,噶舉派注重修身,主修大手印法。大手印有顯密之分。顯教大手印為修心法門,修的是空性大手印,它要求修行者心住一境,不分別善惡美醜,以得禪定。密教大手印為修身法門,密宗大手印則以空樂雙運為道,分實住太平印、空樂大平印和光明大手印等。大平印修身的方法有四種,最主要的目的是通過對人體呼吸、脈、明點(心)的修煉,而達到一種最高境界。

花教即薩迦派

薩迦派中的「薩迦」藏語意為灰白色的土地,因該派的主寺——薩迦寺建寺所在地呈灰白色而得名。由於該教派寺院圍牆塗有象徵文殊、觀音和金剛手菩薩的紅、白、黑三色花條,故又稱花教。

薩迦寺

薩迦派在顯教方面注重經論的翻譯及辯經。顯宗方面有兩個傳承,一個倡導唯識見,傳授法相學;一個主張諸法性空,傳教中觀應成學說。密教方面有薩迦十三金法,「道果法」是最獨特的教法。「道果法」認為,修習佛法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捨去「非福」,專心於行善,來生即可投生三善趣之中。第二層次是斷滅「我執」,「我執」一斷滅,煩惱苦痛便無從生起,人也可從流轉輪迴的痛苦中得以解脫。第三層次便是除去「一切見」。一切見指「斷見」和「常見」。薩迦派認為,要防止「斷見」「常見」,走中道,這樣才能達到智者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那藏傳佛教他有幾個大派,四大教派,四個大派,那這個裡面今天講一下,這個四個大派。第一個就是紅教寧瑪派,第二個就是白教噶舉派、第三個是花教薩迦派,第四個是黃教格魯派,為什麼就黃、紅、白,這個是什麼呢,比如說紅教寧瑪派,做法式的時候,法師們戴的帽子是紅色的,所以他那個就為什麼叫紅教是這麼一個概念。那白教他傳的衣服是白色的,所以就叫白教噶舉派。然後這個花教薩迦派,他做法式的時候,這些大師傅們戴的這個帽子是花花綠綠的,所以叫花教薩迦派。
  • 這才是黃教、紅教、白教、花教和本教最正確的打開方式
    藏傳佛教有那麼多教派,都是什麼意思?寧瑪派藏語「寧瑪」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就是古派或舊宗派,形成於公元十一世紀,是藏傳佛教中歷史古老的一個教派。米勒日巴藏語"噶舉"中的"噶"字本意是指佛語,而"舉"字意思為傳承。所以"噶舉"一詞可理解為教授傳承。
  • 黃教的故事
    在此之前,藏區還有白教(噶舉派)、花教(薩迦派)、紅教(寧瑪派)等其他藏傳佛教派別,這些教派的歷史都比格魯派早,但由於格魯派僧侶的戒律相對最嚴格,給人們留下的印象最好,因而迅速發展壯大,還得到了不少地方實力派的支持,大有後來居上的勢頭。在教義上,宗喀巴的教派主要延續了阿底峽所創建的噶當派,因而被時人稱為「新噶當派」。
  • 【白教計劃】第七周
    白教計劃受到大家的關注,和跑友一起訓練,很開心。也感到一絲壓力。這不,今天 BURN 的年度大趴(想了解燒燒是怎麼玩兒的嗎?快點關注吧。)剛結束,趕緊把弋力助教的訓練計劃發出來。一起來看吧!白教針對2016年CIM(加州國際馬拉松)為BURN隊員量身定製的訓練計劃正在每周滾動推出。現在發布下一周的計劃,供大家參考。
  • 西藏歷史上,黃教的活佛制度是怎樣佔據統治地位的?
    宗喀巴逝世,黃教門徒以拉薩為中心,向東、西兩個方面發展,西至阿里,東抵康區,北至安多,格魯派迅速地傳播開來。至公元16世紀中葉,逐步形成了一個全藏性的政治經濟實力雄厚的黃教寺廟集團,這在中國佛教史上是比較特殊的現象。黃教集團的獨立性是建立在經濟獨立的基礎上的,一開始黃教依靠封建主的施捨過日子,慢慢情況發生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