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為何不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他

2020-12-18 石頭訴歷史

狼顧之相原本是指狼走路時會左右觀察,還會身體不動而把頭繞到身後觀看,後來這個詞語被引申用來形容小心謹慎並心懷不軌的人。

《晉書》上記載曹操發現了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和豪心壯志,並且夢到三匹馬在一個食槽內吃食,因為槽和曹同音,因此三馬同槽被解讀為三個馬姓或者名字中有馬的人,要吃掉曹氏,因為這個夢,曹操還對自己的接班人曹丕說:

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意思就是說:司馬懿是不甘心做為人臣的,一定會幹預我們的家事。曹操的言外之意就是叫曹丕防備司馬懿,但這裡有個問題,曹操為什麼不自己解決這個隱患,派人制約,或者乾脆殺了司馬懿,不就解決了,而非要讓曹丕防著司馬懿?

曹操

答案就是曹操其實與司馬家是世交。

曹操的第一個官職洛陽北部尉,就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舉薦擔任的,在東漢時期,舉薦一位官員,是要承擔連帶責任的,司馬防能夠舉薦曹操本身就說明了兩家是世交,而且曹操在為官期間還棒殺了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如果真要追究責任起來,舉薦人同樣要承擔責任,像這種過命交情,如果不是世交,也無法解釋了。

曹操後來控制朝廷後,司馬防先後擔任洛陽令和京兆尹,這兩個官職都是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當時的漢獻帝在許都,曹操的大本營在鄴城,而中原核心地區,原東漢首都的行政長官交給了司馬防,可見司馬防是曹操器重的人,也許還有曹操對於司馬防當年舉薦的感謝吧。

司馬懿狼顧之相

司馬防的長子,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是曹操在挾天子以令諸侯時通過徵僻的手段,請到曹操控制的朝廷中來擔任司空掾屬,曹操當時的官職是司空,司馬朗就是曹操司空府的佐吏,之後,司馬朗一路升遷,成為兗州刺史,要知道曹操自己起兵後第一個擁有的州就是兗州,兗州是曹操的發家之地,曹操能把兗州這麼重要的地方交給司馬朗,說明曹操對司馬家的信任。

再說司馬懿,曹操與司馬懿一起共事的時間總共也只有12年,早在公元201年,曹操就徵僻司馬懿出來做官,但司馬懿以種種藉口沒來,直到公元208年,曹操以強制手段才逼得司馬懿出仕,司馬懿擔任過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最終做到丞相主簿。

曹操與司馬懿

這個時候的司馬懿只是個三十多歲的青年人,青年人難免雄心壯志,就算司馬懿表現出「狼顧之相」,曹操能把司馬懿殺了嗎?要知道當時的司馬懿雖然出身士族,但是在朝廷沒有任何勢力,只是剛剛出來做官不久,還是曹操逼出來的。

況且曹操與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和兄長司馬朗一直關係很好,司馬防與司馬朗一直在曹操控制的朝廷中擔任官職,一直到任上去世,曹操發現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應該是在公元208年之後到公元219年之間,這段時間,司馬防和司馬朗都還健在,曹操也不可能在司馬防和司馬朗都活著的時候,對一個初出茅廬不久的年輕人痛下殺手吧?

曹操雖然殺了不少名人,但都是有原因,比如邊讓、楊修,一個是看不起曹操,一個是自作聰明,還摻與了嫡子之爭,但司馬懿不同啊,曹操在世的時候,司馬懿的官職撐死了不過是個丞相主薄,相當於曹操丞相府的秘書,曹操也不止一個秘書,楊修也曾擔任過丞相主薄。

司馬懿

司馬懿在曹操的眼中,最多算一個頗有才能的謀士,曹操身邊的謀士多的是,前期的五大謀士,後期還有蔣濟、劉曄、司馬懿等謀士,謀士再有能力,也終究只是謀士,司馬懿再有才能,在曹操眼中,了不起就是個超級謀士,謀士是沒有能力威脅曹魏江山的,一無兵權,二無政權

曹操連劉備這樣的英雄都沒有殺,當然也不可能因為司馬懿表現出「狼顧之相」而殺他,畢竟沒有任何真憑實據,據說曹操做夢夢見三馬同槽,曹操根本沒有想到是司馬,他想到的是馬超、馬騰、馬岱,畢竟在那個時代,還是很迷信的。

曹操

然而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司馬懿個人性格非常低調,懂得明哲保身,從司馬懿後來的各種行為就能看出,他對外的形象一直隱藏得非常深,沒有人能夠看透司馬懿真實的意圖,司馬懿在曹操面前更是表現得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忠心耿耿,畢竟人心隔肚皮,曹操雖然有所懷疑,但無法確定。

曹操雖然對曹丕說過:「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這樣的話,但司馬懿一直是支持曹丕成為接班人的,在曹丕與曹植之爭中,司馬懿站隊了曹丕,曹丕恩怨分明的性格,在自己成為曹操繼承人之後,根本就沒有把曹操當年的話放在心中。

但是,在曹丕時代,兵權依然是牢牢控制在曹氏和夏侯氏手中的,司馬懿在曹丕時代大多是象徵性率領一些兵馬留守京城洛陽,這就說明一個問題,曹丕在對兵權的把控上還是防備外人的,曹操去世前給曹操留下了四大輔臣: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四人,兵權都在曹真和曹休手中,陳群是文官,無兵權,司馬懿半文半武,僅有極少的兵權。

司馬懿

再說了,在曹操時代,司馬懿更不敢有任何野心,最多和曹操當年的理想一樣,當個大漢的徵西將軍就算是一生最大的理想了,野心是隨著權力增大而增加的,曹操當年也是這樣,曹操的野心是一步一步成功之後,才萌生了篡位之心,司馬懿同樣如此,別說在曹操時代,就算是曹丕時代、曹睿時代,司馬懿都不敢有一丁點野心,只是到了曹芳時代,又遇到了無能的紈絝子弟曹爽,才讓司馬懿萌發了野心。

相關焦點

  • 【白話歷史】有狼顧之相的一代梟雄——司馬懿
    英雄也好,梟雄也好,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的戰績與政績通過小說大家都耳熟能詳,百度上也隨時可以搜到,在此就不贅述,這裡說幾個小故事,從另一個方面認識司馬懿其人。講故事之前先來看看什麼是狼顧之相:狼顧之相是面相的一種情況,是指在肩頭不動的情況下,頭能180度旋轉。
  • 司馬懿的厚黑之道:曹操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再三試探,奈何藏得太深
    司馬懿出身士族,自幼便飽讀詩書,滿腹經綸,有著過人的王霸之略。然而曹操生性多疑,為了不受牽扯,司馬懿便以養病為名閉門不出。為了讓司馬懿出仕,曹操直接將其收押入監獄相逼,最終成功逼迫司馬懿為自己的文學掾。雖說是得到了曹操的起用,但司馬懿越是處處表現得小心翼翼,越使得曹操開始懷疑他的能力。
  • 三馬食槽:曹操猜到司馬懿不可靠,什麼沒有留下後手制約?
    後面雖然有曹操崛起,大殺四方,平定了北方,但是就在曹操準備考慮繼承人的時候,他做了一個夢,夢到三匹馬在一個槽裡吃草。槽和草讀音都通曹,這是不是象徵著有三個姓馬的會對曹氏不利呢?於是曹操對于姓氏、名字中帶個「馬」字的人都非常警惕,什麼馬騰、馬超都被曹操殺的殺,滅的滅,唯獨剩下個曹丕身邊的親信司馬懿。
  • 為什麼曹操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卻沒有將他殺死
    公元249年,司馬懿趁當時掌權的大將軍曹爽陪魏帝曹芳離開洛陽去高平陵掃墓時,發動政變控制了京都,並誅殺了曹操,控制了曹魏軍政大權。而他的孫子司馬炎最後更是篡奪了曹魏的江山,建立了晉朝。在《晉書·宣帝紀》裡提到過曹操發現司馬懿「有雄豪志」,又有「狼顧之相」,長久下去必「非人臣也」,因此頗有忌諱,要曹丕當心。後來司馬懿兢兢業業,勤於職守,才讓曹操安心。不過司馬懿早年可真沒想著篡奪曹魏江山,《晉書》說法未必可信。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曹操為什麼不殺了他?不是不敢,而是不能
    ,曹操不相信,就派刺客暗殺,發現他果然一動不動,像真的染病一樣,公元208年,曹操做了魏國丞相,強制司馬懿為自己效力,司馬懿不敢不從,就擔任了黃門侍郎,和曹丕混在一起。 司馬懿才華極高,精通兵法謀略,奇門遁甲,對於屯田經濟,興修水利也有建樹,屬於文武全才的人,另外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野心也不小,為何曹操不在臨死前殺了他呢?
  • 曹操夢到三馬同槽,身為亂世梟雄,為何還讓70歲的司馬懿篡了基業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簡單的說就是是曹操聽聞司馬懿內心狹窄卻外表寬厚,善於猜忌,攻於權術。於是曹操親自檢驗了一下,發現司馬懿果然如傳聞一樣。後來曹操又夢見三匹馬在一個馬槽裡吃食,心裡很是厭惡。
  • 顧狼之相
    一般帝王之相都有一些象徵,比如舜帝和項羽的重瞳、劉邦的七十二紅痣、劉備雙耳垂肩 ,兩手過膝等等。按理說帝王之相是最霸氣、最強勢的面相,不是這樣的,歷史證明了還有比帝王之相更加可怕的面相存在,那就是狼顧之相。在這浩瀚煙雨的歷史沙塵中,只有兩人擁有這種面相,一個叫司馬懿,一個叫袁世凱。
  • 司馬懿與曹操:互相猜忌,互相成就,你有過了解嗎?
    曹操當時任司空,聽說司馬懿有才幹想擢用他。司馬懿這時已看出劉漢王朝氣數將盡,天下將歸曹氏所有,但對立情緒使他不願意在曹氏集團中為官,遂以患風溼引起的四肢麻痺症不能起居而拒絕出仕。曹操聽說後認定是司馬懿出於政治對立而有意推辭,就派人去刺殺司馬懿。司馬懿在刺客到來之前顯然有所預料,就僵直地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宛如一個真的四肢麻痺症患者。
  • 三國殺:貪狼吞天,「狼顧鷹視」之相的司馬懿竟是天狼星下凡?
    俗話說:相由心生,觀相之術從古至今都是一門學問。不少奇人異士都通過觀察別人的相貌而判斷其為人品性。三國時期的魏延便是因為後腦勺有反骨而遭到諸葛亮的懷疑與顧忌。最終也是在諸葛亮「鞠躬盡瘁」之後,魏延被馬岱取了首級。而在三國時期,另外一個具有奸佞之相之人也被世人廣泛知曉。不錯,此人正是司馬懿。
  •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為何司馬懿一定要等到70歲才造反?到底怕什麼?果然是老奸巨猾 三家歸晉,結束了三國近百年的動亂,而他司馬懿也在青史上面狠狠的留下的一筆。
  • 三國中身體異於常人的3位牛人,司馬懿狼顧,劉備長臂,他最奇特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會發現,東漢末年的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這段時期不僅誕生的很多英雄蓋世的武將,也有很多堪比張良管仲樂毅的謀臣!所以很多人都對三國有著特殊的喜愛!然而今天暫且不談發生在三國中傳奇事件,只談談三國中那些長相與眾不同的人!都有誰呢?
  • 一個出爾反爾、背叛盟友的司馬懿,為什麼還有人還將他當成偶像?
    小時候大家都喜歡諸葛亮,因為諸葛亮實在太聰明了,神機妙算,什麼事情都能算的到,一切似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中。長大後,我們知道諸葛亮被神化了,也沒有那麼神乎其神,與此同時,司馬懿開始受到追捧。為什麼那麼多人追捧司馬懿呢?我想了很久,或許很多都是中年人、職場人的緣故。司馬懿到底有什麼是值得那麼多人稱讚的呢?
  • 【名著導讀】司馬懿有篡位野心,曹操父子為何不早早除去他?
    東漢三國時代,有一位「大牛」一直隱藏在背後,當各地群雄逐鹿中原之時,他表面上安然四顧,低調內斂,暗中卻積蓄力量,培養班底,最終等到曹魏政權統一山河之後,家族子弟將曹魏江山取而代之,這位大牛,就是有著老謀深算之稱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郡人氏(今河南焦作人)。
  • 曹操夢見三馬同槽,但是為什麼不殺司馬懿?
    三馬指的是,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這父子三人。司馬懿是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曹魏王朝的掘墓人。他死亡後就將權利交給了司馬師,司馬師雖然有才能,但是英年早逝,臨死之前又將權利交給了司馬昭。所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不但指的是司馬昭的野心,還指的是司馬家族的野心家。
  • 大臣:司馬家必亡於這家人之手,司馬懿不信,結果字字應驗
    曹操生前也懷疑過司馬懿,曹操有一次觀察司馬懿,發現這司馬懿有「狼顧」之相,意思就是說司馬懿有一種像狼一樣回頭看的習慣。我們知道,狼回頭看的時候,是可以在身子和肩膀都不動的情況下,讓頭左右各旋轉180°的角度。曹操看到這一幕之後,感覺渾身不自在,古人認為具有這種「狼顧」之相的人,大都是像狼一樣心術不正的壞人。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曹操向來能用人唯才是舉,因此曹操身邊總是人才濟濟。然而,曹操有一個缺點:他太多疑,不完全信任任何人。曹操本人有這樣一句話,可以說非常妥帖地詮釋了他的這一性格特點——「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
  • 歷史見聞: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
    果不其然,真如這言論所說,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戰」曹操打敗了袁紹。奠定了一統北方的基礎。此外還有許多郭嘉所說的預言,都精準的實現了。歷史上就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說法。「司馬懿有狼顧之相,虎熊之心,金麟必非池中之物,臣早有察覺其心有異,願為丞相壓制此人,今臣早去,難為丞相……」大意是說:我死了以後,要防備著司馬懿,此人野心太大。
  • 狼顧之鬼——三國第一野心家司馬懿
    話說那是在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伐魏的時候,魏明帝曹叡派遣司馬懿和曹真兵分兩路分進合擊,準備一戰擒斬諸葛亮。司馬懿以張郃為先鋒,親率二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地從長安出發。司馬懿對諸葛亮有一番評價,他對張郃說:「諸葛亮平生謹慎,未敢造次行事。若是吾用兵,先從子午谷逕取長安,早得多時矣。」並且想出了應對之策:「他非無謀,但怕有失,不肯弄險。
  • 司馬懿死前告誡子孫:不準為我掃墓!1769年後,才知他多高明
    可三國謀士、曹魏權臣司馬懿在臨終前卻連連叮囑自己的後人:「絕對不準為我掃墓!」這是為何呢? 此後司馬懿隨曹操出徵,屢進諫言,頗有功績,但卻始終沒能得到曹操的信任,還告誡曹丕提防司馬懿,說司馬懿有「狼顧之相」。 曹操死後,曹丕即位,一開始還聽信父親的話,但在司馬懿屢屢立功之後,曹丕就放鬆了對司馬懿的警惕,開始信任並重用他。但即便如此,曹丕在臨終前讓曹叡絕對信任的人裡,還是沒有司馬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