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讓孩子吃虧,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否則會活得很累

2020-12-23 Nini奶爸育兒記

每個孩子都父母的寶貝,都不希望孩子以後會活得很累或者是很痛苦。

所以,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雖然,自私這件事任何父母都不喜歡孩子擁有,因為,自私的性格很難融入到集體當中,但是身為父母卻應該從小就教會孩子仔細,因為不懂得自私光會分享的孩子,為了會生活得很累,很痛苦。

案例

小香是一個非常可愛又懂事的女孩,從小就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因此,小香的爸爸媽媽經常會在外人面前誇小香,並且還表示小香這麼小就懂得分享,還懂事。

不過,小香的父母並不知道,孩子這種聽話的性格並不是一件好事。

就在一年的暑假中,小香的親戚的孩子打算在她家裡住上一段時間,小香最開始是很開心的,因為平時都沒有陪自己玩,這次有了別的孩子陪自己,就不會那麼孤獨了。

親戚家的孩子剛來的時候,媽媽總是讓小香分享自己的私人物品,就連每天晚上要抱著睡覺的玩偶,都要分享。

小香心裡明明很不開心,不過由於她已經習慣性地聽從父母的話,要知道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媽媽要求小香無理由的去分享私人物品了。

由於小香在媽媽的眼中就是那種懂得分享,懂得奉獻的孩子,因此,無論小香的什麼東西都要去分享才行。

但是小香的父母卻不知道,自己的這種想法是非常自私的,甚至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很容易讓小香變成一個沒有主見,不懂得拒絕的人。

學習和他人分享卻是是每一個孩子都要具備的品德,可是,有時候的這種「無私」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痛苦,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要屬於自己最喜歡的東西和最自私的物品,因此,父母不要強行地去要求孩子分享,因為這會非常的殘忍。

培養孩子的性格,父母要做到這3點

1)要學會陪伴孩子

現在的父母真的是太忙太忙了,一天到晚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候,甚至還要去加班,就算不加班也懶得動彈,只想在床上好好的休息一天。

但是,父母的這種想法,卻成功地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能缺少父母陪伴的,雖然有爺爺奶奶等長輩在身邊,但是父母的地位卻是無法替代的,因此,父母一定要抽出時間去陪伴孩子。

2)不要溺愛孩子

父母疼愛孩子這是應該的,但是千萬不要把疼愛變成溺愛,如果從小對孩子進行溺愛,那麼會讓孩子養成一種自我的性格,甚至以後都會不把父母放在眼裡。

3)請父母尊重孩子的選擇

大部分的父母都是讓孩子聽自己的,卻從來沒有靜下心去聽聽孩子的想法,其實,身為家長應該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意見,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結尾

如果不想讓孩子吃虧,那麼父母就要教會孩子「自私」,適當的自私,會幫助孩子成長。

相關焦點

  • 別再讓孩子當「聖母」,吃虧不一定是福,父母該教會孩子「自私」
    例如家長從小就會教育孩子,要尊老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已經被父母們教爛了。但是家長們想過沒有,孩子在學習這些知識,禮儀和思想時,是否真的能夠領悟到呢?會分享的孩子不一定懂得謙讓的美德多麼偉大,他們只是不想讓父母失望,不敢拒絕,不敢自私罷了。
  • 孩子為什麼這麼自私?其實大多是因為父母!
    因為他們推卸責任的對象往往都是身邊的父母或者身邊的好夥伴,這就類似於寧可犧牲身邊的人也要維護自己的利益。可能部分父母會覺得說得太過嚴重,但要知道,如果在很小的年紀就有這些苗頭,且不加以改正的話,以後很可能會演變成嚴重!
  • 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
    從孩子出生開始,父母的一言一行就開始影響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長,孩子將來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父母都教會了孩子什麼。父母需要教給孩子的東西很多,那麼,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是什麼呢?如果孩子在成年之前,沒有教會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獨立生存的能力,已經成年的孩子如果依然不能離開父母去獨立的生活,那麼父母的教育可以說是失敗的。所以,父母最應該教會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的獨立生存能力。
  • 教會孩子「不必善良」才是最好保護,委曲求全只會讓娃活得很累
    作為中國人眾所周知的一句勸人向善的話,這句話也成為許多家長教育孩子的不二法則。但是,善良也是有尺度的,過度的善良就是軟弱。想像一下,如果自己的孩子被人欺負了,難道你會告訴孩子「吃虧是福」的道理嗎?01不想孩子將來受欺負,媽媽應教會Ta立足之道:拒絕過分善良同事張姐向我們陳述了她的孩子現在存在的哭鬧。
  • 不想孩子被人欺負,父母要教會孩子「站起來」,不然靠誰都沒用
    在孩子入學後,父母最擔心的就是孩子在學校裡挨欺負,尤其是在時下孩子們的個性都很鮮明,如果孩子淪為被欺負的對象,那麼想必他們的校園生活會因此而蒙上一層黑色。那麼父母如何才能夠教會孩子保護自己不被他人欺負呢?顯然,僅僅靠父母出面,並不能夠從根源上解決問題。
  • 教育孩子「吃虧是福」對嗎?這才是正確的教育方式,你做對了嗎
    對孩子們來說,不管在學校還是在外面也時常會面臨「吃虧」的情形,比如被小夥伴打了,自己喜歡的文具或玩具被搶了,出去玩的時候自己喜歡吃的食物被搶了,等等……那麼在孩子「吃虧」的問題上,作為父母的我們又應該如何去教導孩子呢?在教導孩子時,我們首先要看一下孩子吃的是什麼虧?是「大虧」還是「小虧」?
  • 「我把孩子養成老實人,不是為了讓你家娃欺負的」父母發言太心酸
    一番話看得網友心裡酸酸的,這得是多麼善良一個小天使,自己受傷了還為別人說話!於是紛紛主張王小騫尊重女兒的想法,畢竟同個幼兒園裡,將來還是要一起玩耍的。但也有網友認為,王小騫必須認真追究這件事,因為——「我們把孩子養成老實人,不是為了讓你家娃欺負的!」說這話的網友也是為人父母,看多了自家老實娃被欺負的情形,對這件事的態度就比較激進,畢竟誰都不想活在一個善良是弱點的世界裡。
  • 青春期父母必修:五彩青春,孩子教會我們哪些事?
    當我們曾經憤怒,曾經無助,最終我們還是要感謝這段五味雜陳的旅程,感謝孩子教會我們的那些事。以下的每一段標題都還原自孩子在和我爭吵過程中的「脫口而出」。當時有氣憤,有啞口無言,現在看來,每一句都是教會我成長的「良言」。
  • 在愛孩子時,父母需要「自私」一點
    無論是夫妻之間,還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通過犧牲自我而付出的愛,都註定以悲劇收場。因為,在愛裡,我們都需要「自私」一點。01愛,從不是埋葬自己昏黃的天空,乾枯的樹枝,地上滿是起伏如墳頭般的土堆。而Maye彪悍的人生,正是源於她在成全孩子的時候,也「自私」的成全了自己。在愛孩子的時候,每個父母都應該「自私」一些。這個「自私」並不是只顧自己,而是應該讓愛與被愛的人,都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自由。
  • 不想孩子被當軟柿子捏,家長一定要教會這五點,娃以後不會被欺負
    從原來的開朗變成了內向,經過了解才知道是因為在學校老是被別人欺負,而自己卻沒有幫助孩子。 如果父母不想自己家的孩子一直受到欺負,一定要教會孩子這些事情。 2、讓孩子學會拒絕 孩子從小要學會拒絕,因為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總會去讓孩子學會分享、關心、禮貌、等等優良的品德。但往往沒有去教會孩子如何去拒絕,並不是所有人的請求都應該被滿足,人總要去拒絕別人,只有學會了說「不」,才能更好地在社會中立足。不然小時候在學校被人欺負,長大之後被同事排擠。
  •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
    為啥越受父母冷落的孩子長大越孝順,父母偏愛的反而越自私?有句老句「偏疼的果子不上色」,什麼意思呢,一棵果樹最大的那個,主人最喜歡的也就是它,經常伺候把旁邊的樹葉剪掉,恐怕遮住陽光照射,到最後顏色還是不理想,不如一些比的果子好看。
  • 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這5個表現,父母別疏忽大意,會害了孩子
    因此越來越多的父母想要自家的孩子情商更高,但卻並不懂得如何分辨自家孩子的情商是不是很低。實際上,一般來說情商低的孩子大多會有以下這5個表現,父母千萬別疏忽大意,否則一不小心就會害了孩子。3、為人自私父母們總是教育孩子要懂得分享,有好的東西要記得分享給家人和朋友,但有些孩子卻在父母的教育下變得非常自私,不僅不會把好東西分享給別人,還會搶奪別人的玩具,父母和老師勸說都沒用,只能說自私的孩子情商真的太低了。
  • 孩子靦腆不愛說話?父母教會孩子這4點方法,讓孩子勇敢說出來
    現在這個時代,許多家長都困惑為什麼我的孩子性格內向,還不愛說話,送去幼兒園還是沒有任何效果,就喜歡自己一個人待著,怎麼做才能改變孩子靦腆呢?父母學會這4點方法教給你的孩子,能讓孩子勇敢說話。一、把孩子當成朋友孩子靦腆,不愛說話並不是內向,只是他自己不清楚說些什麼,這個時候家長就要把孩子當成朋友一樣交流,慢慢走進孩子的內心,去觸摸孩子內心想要的
  • 為何有的孩子不懂心疼父母?並非孩子「白眼狼」,根源還在於父母
    現實中可能不少父母都有這樣的感受,平時對孩子非常好,而且每件事都會想到孩子,但是孩子卻一點都不懂得心疼父母,讓父母感到非常傷心。甚至有的父母認為,孩子長大之後很有可能成為白眼狼,將來自己晚年生活將非常艱難,甚至孩子不會管自己的死活。那麼為什麼有的孩子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呢?
  • 教會孩子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三個方面對孩子很重要
    對於孩子的教育,是每個家庭和父母最重視的事情,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礎,對孩子的未來及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給孩子充足的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同時也要教會孩子明辨是非,對孩子也非常重要。沒有人能夠永遠的順風順水,生活中難免會遇到難題,正所謂: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就有善惡,孩子將來總要獨自行走社會,沒人能永遠陪伴和幫助他,教會孩子懂得如何去保護自己,是父母的重要責任,這3個方面,一定要教給孩子。
  • 想讓孩子將來吃得開?父母要教會他這4點,比好成績更重要!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那麼孩子成長為什麼樣,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父母教給了他們什麼。雖然說,每個孩子性格各異,適合他們的教育方式也不同,但如果他們都學會以下4點,必然會更討人喜歡、更優秀,因為這4點在心理學家看來,一個比一個重要!
  • 孩子不合群,經常自己玩,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認識新朋友呢?
    當家長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時候孩子就已經面臨一個轉型期,那就是從只在家中和父母玩鬧的孩子要學會怎麼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有的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的這個轉型期完全不用父母操心就能過度的很好,有些孩子膽子比較小,在剛剛進入幼兒園時候就會迷茫不知所措,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就要多多有耐心幫助孩子儘快的融入幼兒園生活當中。
  • 孩子靦腆怕生,經常陷入社交風暴,父母應該如何解救孩子呢?
    而且親戚也沒有逼迫歡歡,又跟歡歡說,如果不想表演的話就算了,沒想到說完之後歡歡竟然捂著眼睛哭了起來,這讓小王覺得非常尷尬。後來小王當場跟親戚解釋,歡歡這孩子有點怕生,不習慣在這麼多人面前講話,於是就把歡歡抱去一邊了。
  • 孩子是個「玻璃心」,父母想讓孩子越挫越勇,得教會孩子蘑菇定律
    孩子是個玻璃心,一遇挫折就一蹶不起,可能和這幾方面有關就像我們上面所說的,父母在教育孩子過程之中會出現明顯的差異,為什麼自家孩子一蹶不起,但是別人卻能夠更好的把控情緒,這就是父母本身教育的問題。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以下原因也是我們不可忽視的:1)孩子本身的性格特徵試想一下,孩子在出生之後,他們也會慢慢地接觸外界的世界。
  • 《以家人之名》熱播:自私的父母養出的孩子,長大後真的很難快樂
    她的爸爸是做運輸的,媽媽是在超市上班的,在父母的教導下,小小的唐燦開始變得虛榮,說自己爸爸是做物流生意的,媽媽是在世界五百強的公司上班。媽媽作為唐燦的經紀人,經常帶著唐燦接代言、拍廣告,雖然唐燦多次向媽媽表示自己想當演員,並不想拍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