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著名2大陽謀,明知是坑卻不得不往裡跳,千年來難倒無數謀士

2020-12-14 騰訊網

「上者罰謀,中者伐交,下者伐兵」,出自《孫子兵法·謀攻篇》。意思是說最好的用兵策略是用謀略勝敵,其次是用外交手段制勝敵人,下下策才是通過野戰交兵來制勝敵人。

而最高明的計謀,就當屬陽謀了。那什麼是陽謀呢?陽謀的意思就是站在明面上施展計策,讓對手們不得不跳下為他安排的陷阱之中。在中國古時候,就曾出現過非常著名的兩大陽謀,當時,敵方明知道是對方設下的坑,卻不得不往裡跳,千年以來竟然無人能解開其中玄機,難道無數謀士,這到底是怎麼樣的2個計策呢?

第一個所說的陽謀,這便是齊軍圍攻魏軍的詭計吧,好的計劃迫使魏國軍隊拿掉大軍而使趙國解圍故事。在公元354年,魏王派龐涓大將去趙國進行討伐,龐涓帶領魏軍艱難的披荊斬棘,打的趙國節節敗退。

圍剿了趙國的大都城邯鄲,此刻,趙國只能先向齊國求助支援,齊王爽快的答應幫趙王圍剿魏軍,命令得力幹將田忌為將領出徵魏軍,然後,讓從魏國來的孫臏當軍師。然後兩人領兵出徵,解救當下圍困的趙國。

孫臏和龐涓早年是師兄弟,對龐涓,孫臏那是十分的了解,當時田忌想直接進軍邯鄲,逼迫魏國軍隊撤離,但一向足智多謀的孫臏卻不讓他握拳去打,換一想法去排解鬥志,蠻力是行不通的,緩解氣氛而且抓住對方主要弱處,想著去乘虛而入。

然後,孫臏讓田忌趁魏國精兵在外的時候,去偷襲處於空寂的魏國後方,這樣趙國圍困的事定然解決。田忌依照軍事孫臏辦法做事,果然魏國告急,魏軍撤離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軍不想中途竟遇齊軍。雙方大戰於桂陵,魏軍長期奔波勞累,導致潰不成軍,這就是圍魏救趙的故事。

史書《三國演義》裡記載,神算諸葛亮當年也用過這個計謀,在赤壁之戰硝煙消散以後,曹操帶著心中的仇恨率領30萬大軍直奔江南,這時諸葛亮和劉備接到了馬超的求救信,但他倆卻沒反應,反而給馬超快速的傳去了一封信,信裡說服馬超給所被曹操殺了的兄長報仇,然後,攻打曹操最在意的關中。果然此計生效。曹操罷兵回救。

而這第二個陽謀,就要屬漢武帝為了鞏固實權的實施的推恩令了,在西漢建立之初,劉邦為了穩住天下百姓的心,重新授封了一些諸侯王,雖然當時的一些異姓的諸侯王基本全部剿殺,但同姓的諸侯王卻還存在。

這對於當時的漢王朝是極大的威脅,西漢的漢景帝,曾經就嘗試過將諸侯王手裡的權力收回一部分。但在當時卻遭到了強烈的反對,還在公元前154年的時候爆發了七國之爭的戰亂,雖然叛亂已經平定,但對於當時漢朝的影響還是蠻大的,對於剩下的那些諸侯王的一舉一動還是不能放鬆警惕的。

怎樣才能不勾心鬥角,又可以將他們的氣勢一起洩掉呢?漢景帝的繼承者漢武帝在大臣主父偃的參謀之下,推動實行推恩令,讓各位諸侯王大將們可以將自己封地傳給自己的兄弟和兒子,特此允許。

這樣一來,諸侯國的範圍越分越小,漢武帝又趁機對諸侯王在權力制衡上削弱,這樣一來,威脅到漢朝政權的諸侯王們就都不存在了。其實,諸侯王們心裡明知道漢武帝這次的推恩令是並非善意的,但誰又能反抗呢?

在這裡,我想問一下大家。如果天子同意你分配自己的土地,你會將領土劃分給其他的人嘛?其實,大臣主父偃,此計秒就妙在。成功地將國有矛盾轉化為個人矛盾之中了。

圍魏救趙和推恩令這兩大陽謀,在歷史上多次被人效仿,而且可謂是屢次實驗都沒有差錯,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兩大陽謀的呢?對於兩大陽謀,大家有什麼破解的辦法嗎?

相關焦點

  • 歷史上最著名的3大陽謀,讓人明知是坑卻不得不跳
    其中,軍事就是負責出謀劃策的,當然必要時候也會出一些陰謀,但是其實我們不知道的是,陽謀可比陰謀陰險多了,它讓人明知是坑也得往坑裡跳。那我們今天就來看一下古時候著名3大陽謀。二桃殺三士。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
  • 歷史上厲害的四大陽謀,明知是對方設的計,卻又不得不往裡跳
    慢慢地,另一個新的詞誕生了,那就是陽謀。何謂陽謀?那就是光明正大地實現自己的計謀,這個詞則帶有褒義效果。 歷史上有四個很厲害的陽謀,對方明明知道它是計謀,卻又只能心甘情願地入套。 第一個則是記載於《晏子春秋》裡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
  • 歷史上最厲害的四大陽謀,明知前面是陷阱,卻依然得往裡面跳
    哪怕是到了今天的戰場,謀略依然是最重要和恐怖的武器之一,而在古代,一個好的計謀,甚至勝過十萬大軍,而歷史上最厲害的4個陽謀,對方就算明知前面是陷阱,也不得不往裡面跳,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歷史上著名的三大陽謀,明知是坑卻不得不跳,千年來無一人能解
    所謂陽謀, 乃無解之謀,謀中之王,相對於陰謀,陽謀光明正大,布下局讓你跳,你雖然知道這是陷阱,但又不得不跳,用的最多的陽謀就是「生意」你明明知道他賣的東西比進價要貴,但你還是會去買,而且會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歷史上也有三大著名陽謀。 二桃殺三士
  • 史上最高級的三大陽謀,光明正大的坑人,至今無人能解
    謀略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成就事業必不可少的條件,好的謀略可以幫助人魚躍龍門,壞的謀略可以打擊對手。謀略簡單來說,可以劃分為陰謀和陽謀。陰謀比較常見,但往往都是見不得光的。陽謀就不一樣的,它的技術水平更高,比陰謀更高級,能夠使人打掉牙往肚裡吞,有苦說不出。歷史上就有三次著名的陽謀,至今無人能破。
  • 明知是個坑,還得往裡跳!歷史上的四大陽謀有多厲害
    明知是個坑,還得往裡跳!歷史上的四大陽謀有多厲害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之中,誕生了無數的戰略家和謀劃家,同時也誕生了無數讓人驚嘆不已的計謀,當然計謀也有陰謀和陽謀的區別,陰謀以詭異為主,主要是要出其不意,在敵人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施展開來。
  • 歷史上人盡皆知的兩大陽謀,究竟強到何種地步?至今無人能解
    歷朝歷代中人們對於一個謀士最常用的褒獎之詞,無非就是「謀略超群,智計過人」這一類的話語了。由此可見,古代一個謀士所出的計謀有多厲害,很可能將會直接決定其身份和地位的高低。
  • 歷史上比陰謀還陰險百倍的3大著名陽謀,堪稱無解
    我們經常說別人的陰謀多厲害,但是我們卻不明白其實陽謀才是真正的厲害,可是比陰謀厲害多了。而且陽謀一開始就將自己的計劃公眾與眾,讓對方迫於無奈,不得不中招,陽謀是完全可以見光的。二桃殺三士。齊景公召來三人,賞賜他們兩個大桃子,但桃子只有兩個,齊景公就讓三位將軍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配。公孫接和田開疆都拿了一個桃子,古冶子說論戰功他是第一,但是他們兩人卻搶了桃子,他拔劍罵兩人無恥。古冶子難以接受,自刎而死,看著古冶子的屍體,兩人十分愧疚,於是兩人紛紛拔出寶劍自殺,齊景公靠著兩顆桃子,殺了三人。圍魏救趙。
  • 歷史上那些動機明顯的「陽謀」,難倒無數奇才,至今無法破解!
    (圖片來源網絡,侵權告知即刪)標題:歷史上那些動機明顯的「陽謀」,難倒無數奇才,至今無法破解!謀術一直是古代執政和戰爭當中最主要的方法。謀術一般分成兩種,一種是陰謀,另一種則是陽謀。陰謀是用謊言以及隱瞞的方式將對手拉入圈套,經典案例有很多,但時常有致命缺點,容易被識破。而陽謀則是光明正大的方法,隨勢而動,讓敵人自己心甘情願走入圈套。陽謀較之陰謀而言,很難實施也很難形成,但陽謀的優點就是一旦實施,無計可破。
  • 陽謀高手晏子,遇到神對手的無奈,謀略只成功67%
    古代,謀士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裡之外。這不得不讓人想起蘇軾描寫周瑜的詩:「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其中的瀟灑令人神往。古代謀士所出的計策有的令人佩服不已,有的卻讓人鄙視。令人鄙視的謀略大都違反道德,採用欺騙的手段,像反間計等就讓人們非常痛恨。這類謀略我們一般稱之為陰謀。
  • 老祖宗留下來的三條陽謀,知道是陷阱也得跳,用來算計人真是高明
    但是與陰謀相對的,其實還有陽謀。二者相比,陽謀顯然要更勝一籌。陰謀是在人們不知情的情況下,用於暗害他人的。而陽謀則不同,陽謀是在讓對方心知肚明的情況下,給對方施加的套路。但是由於某種原因,對方明知這是個圈套,卻不得不鑽進去。
  • 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兩大陽謀,至今也無人能解,第2個出現在課本上
    在古代的戰爭中,為了一場戰爭的勝利,雙方往往都會使出渾身解數用各種計謀,什麼陰謀詭計啊,這在當時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是,要說最高明的計謀那一定非陽謀莫屬了,最高明的陽謀就會使你明明知道這是一個陷阱,但是沒有辦法,你必須要跳,不跳是萬萬不行的。
  • 古代的這四大陽謀,人盡皆知,卻是無解的存在
    所謂陽謀,是針對陰謀來說的。 陰謀是利用欺騙來蠱惑對方上當,實際的意圖跟真實的意圖不一樣,一旦被對方識破,效果必將大打折扣。 陽謀是光明正大的使用計謀,實際意圖與真實意圖相統一。
  • 千古第一陽謀:漢武帝的推恩令是怎麼回事,為何無人可解?
    計謀從古至今都是中國人克敵制勝的重要法寶,它源於上古時代的「道家」,主要被分為「陰謀」、「陽謀」兩類。如何區分這兩類呢?舉個簡單的例子,劉邦帳下有兩大謀士,其中張良善用陽謀,陳平善用陰謀。陽謀就是很直白地告訴你,我給你設了個坑,你跳進去就將灰飛煙滅,可你不得不跳那個坑,你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一步步走向滅亡,卻又無可奈何;陰謀就是出其不意,乘著別人沒有防備之時,或是找到別人的弱點,找機會「耍陰招」,讓你一失足成千古恨。中國自古提倡「君子之道」,自然更提倡陽謀。
  • 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幾大陽謀,一個比一個厲害,一個比一個無解
    陽謀,是指根據現有的條件,在不影響和依賴別人的前提下,因勢利導、光明正大的改變現有資源,有計劃地達到目的。與它相對的陰謀有跡可尋,有破綻。而陽謀卻是無跡可尋,隨勢而動,比陰謀高明很多,也更加難以實施。生活中最常見的陽謀,就是「生意」。
  • 韓雪麗:《紅樓夢》裡薛姨媽明知賈府是個坑,為何還要主動地跳進來?
    賈府的排場又大,出的多入的少,連探春一個小姑娘,都要搞承包製,節省開支。 兩相對比,賈府並不是外表看的那樣尊貴體面,金玉其外敗絮其中,其實就是一個坑。 府裡的人,都有感覺,尤氏就和李紈講,都是講假禮假體面,究竟做出的事,也夠使的。 做為寧府的女主人,她都有些感嘆。
  • 我國歷史上的有名的四大陽謀,明知後果,可一個比一個難解!
    計謀可劃分為陰謀和陽謀,陰謀相信大家都了解,就是背地裡算計他人,但是如果一旦被識破,只要不是腦袋有問題的人,都有辦法應對破解。但是陽謀就剛好相反,正大光明的使用計謀,即使是被對方識破,也沒有辦法破解,只能掉入陷阱當中。中國歷史上有四大陽謀最為出名,到現在也算是教科書式的計謀。
  • 在歷史上陽謀無解,你看穿了也沒用,如今被老闆用到了職場!
    所謂陽謀就是我明著搞你,你卻無可奈何,明知道前面是個大坑,你卻必須往裡邊跳,所以說能玩陽謀的都是高手,《資治通鑑》就是一本大號PK的書,不過如今大都被老闆們用到了職場。趙王就跟平陽君趙豹商量,趙豹說天上不會無緣無故掉餡餅,趙王說這是我的人格魅力大,怎麼能說是天上掉餡餅呢?最後趙王接受了上黨。韓開了一個讓趙王無法拒絕的條件,從而達到禍水東引的效果,這個陽謀直接導致了長平之戰的爆發,白起坑殺趙國40萬人,這個陽謀是成功的,也是失敗的,因為後世就有個很好的例子,孫劉聯合抗曹,如果劉備當初禍水東引,曹老闆可能早就一統三國了。
  • 漢武帝的推恩令,到底有何特別之處,為何會被稱為史上最強陽謀?
    推恩令應該是漢武帝政治生涯中最拿得出手的成績單了,幾乎是兵不血刃便徹底解決西漢初年以來尾大不掉的諸侯問題。眾所周知,西漢王朝初期採取的是一個分封制和郡縣制並存的行政區劃。漢武帝吸取先帝削藩失敗的教訓,接受大臣主父偃的意見,推出了一個史上最厲害的陽謀,所謂的陽謀就是你明知這是個陷阱,你還非得往裡跳。這個史上最強陽謀便是——推恩令。武帝「用主父偃謀,令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漢為定製封號,轍別屬漢郡。
  • 陽謀是什麼意思?看古人如何將陽謀之道運用的爐火純青?
    談到陽謀,可能很多人只知道這個概念,但卻並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或者說大概理解這個詞的含義,而不清楚怎麼描述。那麼,陽謀到底指的是什麼呢?陽謀是針對陰謀而言的,具體指的是根據現有的狀況,在不依賴其他條件的情況下,根據大勢,順勢而為,進行資源配置,達到想要的目的。這樣的解釋可能很多人看到後,更加糊塗了。簡單來說,陽謀就是一件事情的最終結果大家都知道,但所有人都有無法拒絕的理由。明知道是坑,但是跳坑確實當時唯一合乎利益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