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報 記 者 王原
本報通訊員 李勇 殷文浩
教育關乎民生。2020年,濟南市歷下區教育圍繞「均衡、優質」,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教育教學,以優異成績向市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答卷。
疫情防控教育教學兩手硬
濟南市歷下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顧朝霞介紹,上半年疫情期間,歷下區教體局堅持把師生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積極穩妥做好全區54所學校、120所幼兒園、284所民辦培訓機構、轄區內15所實際招生的高校、高職約14萬餘師生的疫情防控工作和秋季開學工作;搭建黨團隊戰「疫」梯隊,開展志願服務「先鋒」行動,32個戰「疫」榜樣團隊和36名戰「疫」榜樣人物獲表彰。
同時,7萬少先隊員積極參加「紅領巾戰『疫』」成長行動,開展戰「疫」時刻德育活動50餘個,參加「尋訪最美戰疫先鋒」活動2706人次,開通紅色教育「雲團課、雲隊課」24節,10餘所學校20多個微視頻在學習強國平臺宣傳報導。
下半年,堅持教育教學和疫情常態化兩手抓,充分利用公共平臺儲備的56萬條教育教學資源、開發錄製的4000個課程資源、名師培養人開發的163個精品課程資源、幼兒園精選的6000個居家教學資源,實施「線上線下」教育教學雙軌制。其中,2個教學案例獲教育部表彰,全區18個學科獲濟南市教研示範校稱號,樂考評價改革獲歷下區2019年度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創新創優獎。
創新推進教育教學改革
記者了解到,歷下區強力推進基礎教育設施三年規劃建設,三年內將新建、改擴建基礎教育設施74所,新增學位6萬餘個,有效化解教育資源不足問題。
今年,已建成熙華小學等7所中小學、歷下三幼伴山居分園等5所幼兒園,新增學位1.4萬個。截至目前,歷下第一實驗幼兒園、漿水泉路中小學等9個新建、改建學校(幼兒園)項目已完成開工任務或即將陸續開工。
深化學區制集團化辦學,強化優質學校託管力度,2020年山大基礎教育集團與省實驗初中完成託管,全區形成了以「山大附中基礎教育集團為引領,以甸柳一小教育集團為示範,以歷下實驗教育集團和燕山學校教育集團為輻射」的學區制、集團化的辦學模式。
完善「九年一體化中小教研共同體」建設,全面推進「區域性項目化學習」,開發100多個項目化課題,形成核心主導、資源共享、各美其美、攜手共進的「大教研」新格局。景山小學項目化課題立項為省級課題,燕柳小學項目化學習課題被評選為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並在中國教科院立項。
2020年,歷下區中考推薦生全市佔比54.3%,推薦生均衡分布在18所區屬學校……職業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商貿學校2017級會計電算化中職本科貫通培養班專業轉段測試全部通過,3+4春季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51%。
深入開展「紮根」工程
歷下區深入開展「紮根」工程,打好學生成長底色,形成了具有「泉城特色、歷下特徵、學校特點」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框架——創新建立7個德育項目合作體;堅持7年開展「尋根築夢、禮敬新時代」「行走的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燕柳小學「做新時代小主人」德育課程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典型。
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構建「全程、全員、全面」育人機制,建立了「學校主陣地、課堂主渠道、社會主背景、教師主力軍」的「大思政」教學改革格局。深入開展「雙領軍團隊」建設和「思想拔節」思政教師培育工程,全區1000名專兼職思政教師爭做學生身邊的「價值引領榜樣」;成立了111人的「修遠」研習青年教師團隊、「聚星」團隊、命題團隊和「種子」教師團隊。
今年,甸柳一中和燕柳小學作為全市教育系統中小學測評點第四次迎接了文明城市測評,「零失分」完成「大考」,為濟南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四連冠」作出了貢獻。
教育惠民暖心推進
據介紹,全區教育系統2020年引進高層次緊缺人才(齊魯名校長工作室主持人)1名,引進齊魯名師、省特級教師名園長等教育人才12人;啟動實施網上名師工作室,成立89個名師工作室;歷下區委、區政府表彰先進個人947名。繼續實施「追光工程」「青藍工程」「拔節工程」「標杆工程」「頭雁工程」,強筋壯骨,全面推進教師隊伍建設。
共融共進,學前教育優質健康發展。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積極完成30所新建小區配建幼兒園普惠整治工作,到目前,全區普惠性幼兒園116處,佔92%。再建「三大公立幼教集團」,形成「九大公立幼教集團」抱團發展新態勢;成功申報省級學前教育遊戲示範區;2020年,百合幼兒園成為全省首家、全國第二家幼兒教育領域的國家級標準化試點承擔單位,探索打造體現歷下特色的「歷下模式」。
教育惠民投入約2.7億元,主要用於減免學前教育保教費、中小學學生校服、課本及作業本費,為中小學生免費提供校外綜合實踐,為全區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9.72萬餘人承擔部分醫保費用。普通高中建檔立卡學生、孤殘學生、低保家庭學生免學費和書本費,對區屬特殊教育在校生及隨班就讀學生補助夥食費、交通費,免收課本費、校服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