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最美的艾草:每個人都應該與艾草相伴一生!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艾的人

2021-02-17 灸道堂

全世界只有不到3 % 的人受益於艾草

而你,將從此受益

[我為了下這首曲子花了半個小時,你要不要聽一下]

艾草的一生,好像都在為五月做準備;艾草的一生,也是守護人類的一生。

陽春三月,南方就已經艾葉飄香,此時的艾草既鮮嫩又壯實,而春天,正是食「艾」的最佳時機。艾草除了用來「灸」,原來還能入膳和入藥。這個季節艾葉鮮嫩多汁,可用於製作艾葉餈粑、艾葉餛飩、艾葉粥、艾葉蛋餅等美食。也可根據個人不同體質,用艾葉與不同藥材食材調配做成藥膳食用。

中醫指出,艾葉不僅是一款常見的蔬菜,也是一味實用的藥材。在《詩經》、《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等古籍中均有關於艾葉醫藥用途的記載。在民間為了治病祛邪,也有三月三吃艾餈粑,五月五門口掛艾葉、洗艾葉藥浴的風俗。而民間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進入四月,田野裡的艾草和水邊的菖蒲就開始比賽似地瘋長。待到五月端午的清晨,艾草早已生得綠茵茵的,卓然而立,高可及腰。佩戴著晶瑩的露珠,身披著薄霧的紗裙,如待嫁的女兒,溫婉柔美,靜靜地佇立,等著晨雞喚起採艾人。

時至五月,新鮮的艾草被抱回家,有的掛在門楣,有的斜倚牆角,變成了一個個乖巧、柔順的門童,日日夜夜忙著驅蚊闢邪,執著地守護著風風雨雨的歲月;有的被抱去熬成清亮亮的水,給需要她的肌膚做「木蘭香草浴」,洗去瘡癢邪風;有的被心靈手巧的爺爺搓成一條條麻花辮子樣的艾草繩,盤在那兒等著夏天系在梁上做蚊香用;有的被心靈手巧的婆婆做成「小艾人」「小艾虎」「小香囊」,拴在孫子、孫女的頭頂,脖子上;有的被選去做成青果樣糯香甜軟的艾餈粑粑、翡翠蛋或是熬成碧玉樣的雞湯端上餐桌。

小時候經常看見奶奶使用艾條。每逢潮溼天或者「翻風落雨」,老人就會拿著長長的艾條在膝蓋附近繞圈圈,燃著的艾條,冒著嫋嫋白煙,帶來滿屋藥香……

《詩經》云: 「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說的是眉眼鮮亮、柔情似水的艾草會被精選出來,做成「金艾絨」。先把艾草晾乾,在通風處放上三年;再置於石臼內,千百次地反覆搗杵,擇去艾梗與碎渣,直至艾葉變成柔卷如雲、溫軟如絮的「艾絨」;最後再搓成大小一致的細長條存放在金黃色的綢緞盒子裡。這樣的「金艾絨」宛如公主,成了國寶。

「金艾絨」是專供灸用的。艾灸,乃中國最古老而神秘的醫術之一,屬中醫外治法。《本草綱目》云:艾葉能灸百病。著名的溫灸養生就是通過把百草之王艾草特製成艾條,點燃後放入溫灸器中滾動於經絡或患處四周穴位,幫助人體全面溫通經絡,溫補元氣,調和氣血,潤澤面色,煥發健康神採。說艾為百草之王,似乎有些誇張,實則並不為過。地球上的植物有億萬種,唯有它燃燒後氣味獨特,可淪肌浹髓,溫暖如陽,彌久不消。三千年前,在屢屢驗證之後,它才被我們的老祖宗指定為灸的專用品,也正是因為有了它神奇的療效,才有了灸法,有了它,才有了璀璨千年的艾灸文化。

艾草之名見於《本草綱目》:「此草可刈疾,久而彌善,故字從,而名艾。」顧名思義就是一種能夠消除頑疾,使人安寧的草本植物。五月原本就是「惡月」,其時令已近盛夏,蚊蠅滋生,百蟲活躍,各種常見病多發病趁機流行。《離騷》中說「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有《莊子》記載「越人燻之以艾」;《孟子》說「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所以能夠刈疾的艾草高高懸掛在五月的門楣,是最有效的「闢邪寶器」。

「金艾絨」是用來點燃的。我每一次拿起「金艾絨」,就像看到出塞的昭君,帶著一種捨生取義的悲壯。「金艾絨」的作用太多了,她會在合適的日子裡被點燃,去燻貴婦人眼角的皺紋,不論那皺紋是因丈夫的不忠,還是歲月的無情,都會慢慢地為之撫平。孕婦六七個月時胎位不正,點燃艾條去燻灼腳趾上的至陰穴,每天一次,幾個療程以後,可愛的嬰兒就像聽到了艾姨的召喚,乖乖地把調皮的小屁股一扭,小腦袋一拱,難產的臀位就變成了順產的頭位。生完寶寶後的產婦,受了風寒腹部疼痛,封閉門窗點燃艾條,慢慢地燻蒸腹部的關元、氣海,小腿上的足三裡和三陰交,讓艾香順著穴位無聲無息地滲入,抵達。這時的「艾」便是綿綿不絕的「愛」,驅散著所有的寒冷與涼風。

早先農村缺醫少藥,在民間,曾經有過專門「燒艾火」的職業。一些略懂穴位和中醫的先生,每日裡提著艾條,專為需要的患者做艾灸,走到哪兒都會受到歡迎和尊敬。燒艾火的過程其實非常簡單,沒有溫灸器時可以用手直接拿著燃燒的艾條對準幾個穴位慢慢遊走;也可以把艾絨做成艾炷──寶塔樣的小堆直接放在切好的生薑片上,點燃塔尖等著薑片受熱,然後把薑片在幾個穴位之間挪移,只要好好照看經常挪動讓皮膚保持溫熱,不被灼傷就可以了。

艾絨燃燒時,看不到火苗,只有獨特的清香隨著嫋嫋的煙霧瀰漫,在香氣繚繞中,艾草體內自然天成的純陽之氣,源源不斷地輸入穴位,輸入人體經絡。「艾」就這樣變成了綿延悱惻百回千轉的「愛」。艾草,用它青春的顏色和溫柔的氣息,涵養滋潤著上下幾千年的國人。

在日本東京,有一個風俗,每建成一座新橋,都要邀請年齡最大的長者第一個踏橋渡河。有一年,東京的永代橋建成之後,當時請一百七十四歲的萬兵衛第一個「初渡」。在舉行「初渡」的儀式上,當時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將軍問萬兵衛有何長壽之術。萬兵衛答道:「這事不難,我家祖傳每月月初八天連續灸三裡穴,始終不渝,僅此而已。我虛度一百七十四歲,妻一百七十三歲,子一百五十三歲,孫一百零五歲。」德川聽後,很是感慨。足三裡這個長壽穴也因之傳揚天下。日本人「嬰兒灸身柱,促發育;十七八歲灸風門,預防感冒;二十四五歲灸三陰交,促生殖健康;三十以後灸足三裡,促長壽;老年時灸曲池,促耳聰目明,預防中風」的灸法保健穴俗也便就此形成了。

其實,日本人的灸法源自於中國,特別是其中「灸足三裡,得長壽」的養生秘訣。最早灸法見之於《黃帝內經》,宋朝《扁鵲心書》中也有記載:「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保命之法艾灼第一。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年壽矣。」

艾草屬菊科,可是她不似菊花以俏麗的花朵悅人,她是以碧綠的艾葉、以體內的香氣悅人。有一首詩寫得好:「端午時節草萋萋,香艾茸茸淡著衣,無意爭豔呈媚態,芳名自有庶人知。」不媚不妖,無意之中,艾草的清香就縈繞在人間的煙火氣息裡,深情溫暖。艾草的芳名也銘刻在泛黃的詩卷裡,古色古香。

在二零一七年四月,為了探尋和拯救那些遺落在荒野裡、野地裡、山坡上、溝田間……日漸被人遺忘的艾草,為慶祝即將於5月26日-29日在湖北蘄春召開的「首屆世界艾草產業大會暨第三屆李時珍蘄艾健康旅遊文化節」,由北京灸道堂中醫研究院發起和獨家贊助的「尋找中國最美的艾草」大型公益活動,歷時一個月,將在全國近百個縣市採集上百種艾草,最後匯聚在大會現場。

值得所有喜歡艾草的人高興的是:本次採集到的全部艾草,將會被北京灸道堂中醫研究院以活株的形式完整的保存下來,並在灸道堂活態艾草博物館裡(籌備中),供全國各地的艾草人移植使用和延續生長下去。

此外,據世界艾草產業大會創始人紀凱會長介紹,此次尋艾活動後,該活動的贊助單位北京灸道堂中醫研究院將繪製全球第一張動態的《中國艾草地圖》,發現一處,標註一處,該地圖數據計劃每年更新一次,力爭通過五年時間完整勾繪出中國絕大部分艾草坐標和生長地,不僅為保護瀕臨滅絕的稀有艾草品種提供依據,還將全景向國外同行展示中國艾草產業的發展進程和規劃。

五月的腳步又近了,青青的艾草正可著勁地往上躥。《桃花扇》裡說:「積得些金帛,娶了些嬌艾。」其實艾草哪裡需要金帛,也並非那麼嬌氣,只要你願意,只要你喜歡,盡可去採摘,盡可讓自己沉浸在濃濃的艾香裡,身心舒泰……

艾的一生,就是守護人類健康的一生

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艾的人

田間、山頭、荒野

努力去發現它

從今天起,做一個用艾的人

居家、養老、保健

都不要離開它

相關焦點

  • 世界稀有艾草品種 九頭仙艾端午艾:千畝艾草採摘現場
    明朝閆興邦有詩讚曰:「刺君葬君君不朽,古祠有靈爭叩首。墓草青青年復年,五月五日澆枙酒。」由此可見,「九頭仙艾」非同一般。        2016年6月9日,安陽市、湯陰縣、伏道鎮、扁鵲廟四周千畝艾草種植園迎來該鎮史上最大規模的採摘艾草活動!小編有幸參加現場活動。
  • 端午節,掛艾草有什麼講究?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看完有數了!
    昨天晚上的一場強降雨天氣並沒有將人們割艾草的熱情澆滅,今天一大早媽媽便和鄰居一起去野外割艾草。端午節這一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掛艾草這件事情也十分重要,所以每年在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門上都會插著艾草。那麼端午節為何要掛艾草呢?有什麼講究呢?艾草應該掛在什麼地方呢?
  • 有艾草的,才叫青團.
    如果說有一種食物能夠讓春天醒來能夠把江南綠透能夠帶著香甜的軟糯纏繞舌尖,久散不去這引人回味的神奇之物想必非青團莫屬在那個車馬郵件都很慢的年代青團之於清明就像月餅之於中秋年糕之於除夕每年一到清明前後無論在南方還是北方
  • 艾草的用法 呵護女人一生的「萬用草」
    對於艾草,相信我們大家都清楚,端午節少不了它,女性痛經也少不了它,而且泡腳也離不了它,那麼它到底有多麼的神奇呢,艾草的功效到底有多大呢
  • 艾草這樣用,才是對人最大的幫助!
    艾葉有甜艾和苦艾兩種,甜艾葉黃綠、偏白,多為人工種植;苦艾葉綠色,多為野生。在廣東,艾葉煮雞蛋是一種家常菜式,具有散寒去淤、祛溼止癢、暖和子宮等作用,是女人的天然保健食品。新鮮艾葉可做艾餈。艾餈是用艾草作為主料,與糯米粉按比例混合,在其中包上芝麻、白糖、花生等餡料,然後放鍋裡蒸熟而成。艾餈製成品是綠色的,軟軟的夾雜著芝麻花生白糖的香味,令人回味無窮。
  • 母親與艾草
    人和牛羊都離不了。 母親沒上過幾天學,進過二年級的泥巴屋,卻能讀「說嶽」和「射鵰」等。她除了和所有的農家女人一樣擁有豬牛羊、莊稼外,還有她的刺繡、針灸。她或許對屈子不甚了解,卻一生與艾草相親。家中從沒有斷過艾草。艾草,是母親為日子驅邪解毒的靈丹妙藥,比靈芝更為靈芝。 對於割艾草,母親頗多講究。必須要趕在太陽出來之前。端午節那天,母親起床特別早。她要去割早已看好的艾草。
  • 哪裡產的艾草更好?談談艾草的道地產地
    艾草在我國全國各地幾乎都有分布,那麼哪裡的艾草品質更好呢?哪裡是艾草道地產地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歷史上是怎麼記載的。在宋代之前,史書上沒有關於艾草產地的記載。明代艾葉的道地產地有了明顯變化,變成以「蘄州、明州(即四明)」為主要產地,蘄州即今湖北蘄春縣,可見蘄州在明代已成為艾葉 重要的道地產地,這一點從明代李時珍重《本草綱目》中可以看相關記載。當然李時珍為湖北蘄春人,主要在本地活動,所以他一定是使用本地的艾草,所以他在著作中,說蘄州艾好也情有可原。
  • 神奇的艾草被譽為「草中鑽石」,四大名艾以外中國還有一種艾,你知道嗎?
    從古至今,人們都是打心眼喜歡艾草,推崇艾草的。古人尊稱長老,叫「艾」;形容青年美貌,也用艾,叫「少艾」;在《詩經》上,連保養都不叫保養了,叫「保艾」;《史記》裡更是把太平無事寫作「艾安」。歷史上的四大名艾對經常艾灸的人來說,全面地認識艾草,非常重要。只可惜大多數人對艾草的認知不夠全面,甚至是錯誤的。翻閱古代典籍,歷史上比較有名的艾草有四種,分別是北艾、海艾、蘄艾、祁艾。一、北艾北艾即現在的「九頭仙艾」。
  • 來自媽媽的愛——艾草沐浴露
    一路艾香把我們送回家,母親又開始忙活著插艾,她插艾草是極有講究的,她總是洗淨手,換上乾淨的衣衫,先是坐在庭院,一一遴選野艾,葉大厚實的插用,嫩葉、葉尖放在簸箕裡晾曬留做他用,然後像一位虔誠的信徒,小心謹慎地在我家門楣上、門板上、門環上、窗欞上,甚至床頭上都插滿了艾葉。
  • 百年扁氏艾草關節貼 開啟養護關節艾時代
    2020年6月10日,百年扁氏在全國新品發布會上宣布:正式推出專門為肩周關節不適而設計研發的"百年扁氏艾草肩周貼"。這是繼百年扁氏艾草膝蓋貼、百年扁氏艾草頸椎貼,百年扁氏艾草腰椎貼,百年扁氏艾草溫灸貼之後,又一款艾草科黑技產品。
  • 艾草平安皂 | 一塊好皂傳承2000多年的「艾草浴」
    當然,以艾草作為民生植物的地位,遠不止如此。古往今來,諸多美譽都被冠以「艾」之名。譬如尊稱老者為「艾」,形容年輕貌美的女子為「少艾」,《史記》中把太平無事寫作「艾安」……人們對艾草的厚愛,早已超脫於一種普通植物和一味普通中藥材的範疇。
  • 天下只有2種艾草
    蘄春,以蘄艾草聞名於外,所產「蘄艾」,是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在艾草行業有這麼一句話:天下只有兩種艾草,一種是蘄艾,一種不是蘄艾。高純度的艾絨:燃燒更充分---因為艾灰是灰白色的;火力更溫和;艾煙更小;香味淡而純;如果是用艾灰調配香油塗抹臉上去痘痘最好用好艾條的灰。土黃色的艾絨是陳艾葉做的,當年的艾葉做的艾絨是青綠色的。更為更為重要的是:艾條的香味是純真的。1,純艾條2,藥艾條3,無煙艾條我不推薦藥艾條和無煙艾條。
  • 愛生活,愛美食,清明時節艾草香
    圖文/張萍陽春三月艾飄香,正是食艾好時光,亦食亦藥祛溼強,做成青團來品嘗。清明時節,山青水綠,艾草青青。清明節各地有不同的節令食品,有吃青團的,有吃煮雞蛋的等等,廣東人喜歡用艾草做青團,青團也叫艾葉粑粑。艾葉粑粑是一道傳統的小吃,一般在寒食節食用。
  • 百草丨艾草的歷史和功效,附16例艾草方劑
    艾草,自古就有食用、祛風邪等功效,端午節直接,很多人會用糯米摻艾草製成「艾團」等應節食品,另外,艾草的功效與作用極多,可用來泡腳驅寒、止血止痛等
  • 民間草藥--艾草
    ,「懸艾人,戴艾虎,飲艾酒,食艾糕,燻艾葉」民俗處處可見,人們把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將艾葉懸於空中,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以避邪驅瘴。然並非所有的花草都具備那般意義!大凡能粉飾民俗的花草,或以花色取勝,譬如牡丹,被命名為國花之後,洛陽人還特意為其專門設立了一個國際牡丹節;有以花語意義取勝,情人節送出的玫瑰,母親節送出的康乃馨是也!另有以時令取勝的,便是那「凌寒獨自開」的梅花。還有以藥性取勝的,即如那重陽的茱萸,端午的艾草。
  • 眾神的植物丨艾草
    艾草。古語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的說法。
  • 草藥的故事 | 《艾草》
    關於艾草,你知道多少?在春天,我們老家的家家戶戶都要做艾團。春天的性情在於生長,誰都不願把自己的能量收斂起來,艾草也是。母親早上去地裡做農活,晚上就會帶回一些艾草來。可想而知,肚臍這個地方有一種能迅速把能量擴散到全身各處的天生的功能。在人體處於危急的情況下,可以用艾灸來啟動這個功能。為什麼是用艾來啟動這個功能呢?因為艾具備善透的長處。據說古時的西域商隊就用艾草來尋找水源,沙漠上乾旱缺水,聰明的商人們就在駱駝嗅聞的地方燃起一堆艾草,如果艾煙從另一個地方冒出來,那麼就在冒煙的地方挖下去,就能挖出水來。
  • 艾草的歷史與功效,夏日養生少不了
    艾草是菊科植物的葉,為中醫臨床常用藥,是我國人民認識和使用較早的藥物,《詩經》「王風·採葛」條載:「彼採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其後,由戰國時期著名詩人屈原撰寫的長詩《離騷)中也提到艾,雲「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起不可佩』"。
  • 端午將近,話艾草
    端午節的由來雖然有多種說法,但最被認可的還是與詩人屈原有關。圍繞端午節有各種紀念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等。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活動與神奇的草藥—艾有關。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戶戶掛艾草,或將艾草製成人形稱為『艾人』懸於空中,或剪成虎形,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闢邪驅瘴。
  • 江南青團:艾草如何從藥材變成食材?
    有齊季女。」周是一個以種植植物起家的農耕民族,其始祖「后稷」之名源於農耕。召南是周代同姓諸侯召公的封地,以植物祭祀祖先是正常不過的現象。詩中的「蘋」是什麼植物呢?《爾雅·釋草》注釋: 「蘋,藾蕭也。」上古常用蘋和蕭指代艾草。《大雅·生民》也有艾草作為祭祀專用香料的記載,「載謀載惟,取蕭祭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