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我們最重要,也是經常被我們忽視的一種生理過程,每個人都要呼吸,但是我說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呼吸,你相信麼?
呼吸的確是有技巧的,尤其是在運動鍛鍊中,我們需要把自然的呼吸變成有意識幹預和調控的呼吸,才能更好地配合我們鍛鍊,甚至是減少受傷和風險。
我們之所以不太容易關注呼吸,是因為人體呼吸系統受到兩套作業系統指揮,一套是植物神經進行的自動控制,一套是自主神經進行的有意識控制,大多數時候,我們的呼吸都是自動進行和調控的。
這種自動系統雖然好用,可以讓我們安心睡眠,不用擔心把自己憋死,但在特殊極端環境時它的控制很難滿足人體的需要。
例如,我們呼吸的頻率主要受到肺內二氧化碳和血液PH影響,當肺內二氧化碳分壓過高或者體液PH過低時,人的呼吸肌就會抓緊工作,增加呼吸的頻率,從而排除過多二氧化碳。這種機制雖然在一定範圍內是可靠的,但在有些時候反而會降低氧氣交換的效率。
比如說在跑步中或者是高強度運動後(例如1分鐘HIIT運動後的休息期),不少人在比較累的時候會喘氣非常快,但這個時候總覺得吸吸不進去,還可能有頭暈噁心等感覺,甚至會嘔吐,這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刻意地控制呼吸,單憑呼吸系統的自我控制系統,在這種極端環境下(主要是運動產生的乳酸,以及脂肪大量分解產生的筒體使得體內PH快速降低),呼吸系統會拼命的工作,當我們呼吸頻率超過一個上限時,就會導致三個問題:
空氣來不及溼潤和加熱就進入下呼吸道過度換氣症候群氣體交換低下跑步換氣頻率太高有時誘發嘔吐的原因,就是我們吸入了太多乾燥且冰冷的空氣刺激了呼吸系統,正常情況下,人體上呼吸道會對氣體進行加溼和升溫,但吸氣太快會讓人體來不及改善氣體的溼度與溫度。
過度換氣症候群是一種排除二氧化碳太多導致的呼吸性鹼中毒,所謂的哭暈過去,也是這種症候群的表現,短時間內排出太多的二氧化碳,會讓人體內碳酸轉變為碳酸氫鹽,從而升高PH,產生頭暈噁心等症狀。
同時人的呼吸系統與心臟一樣,適當提高工作頻率可以上升功率,但超過一定的上限時候,效率反而會下降,因為當一次呼吸還沒有進行完,就開始吸氣,只會讓氣體交換率降低。有點類似汽車轉速太高反而馬力降低的道理。
因此在運動時,我們需要自我調整呼吸的頻率,運動過程中,即使沒有太大呼吸欲望時(例如高強度間歇訓練或者力量訓練過程中,因為人體短時間內並不需要依靠有氧氧化),我們也要自主加深呼吸的深度,給血液儲存充足的氧氣以及適當減少二氧化碳量以應對之後的酸性物質產生。
但當我們感覺需要快速呼吸時,也要控制一個適當的頻率,至少是在完成一次呼吸過程後,再進入下一次。
簡單的來說,就是運動中覺得不憋的時候,你要下意識增加呼吸量;當憋的時候,你要下意識控制呼吸頻率。
當然正確的呼吸不僅僅與頻率有關,我相信大家都聽過胸式呼吸與腹式呼吸,這兩個最大的差異不是所謂減肥什麼的,而是在腹式呼吸時,我們可以更好地擴張胸腔,從而增大吸氣量,在運動中保持一定的腹式呼吸是有利於增加呼吸效率的,但這就牽扯出來一個安全提醒。
那就是如果你在做的運動需要核心肌群保護你,這個時候就不再以腹式呼吸為主,而應該採用胸式呼吸,因為腹式呼吸時,核心肌群很難維持高張力狀態,會降低對身體的穩定性。
這也是為什麼在健身時,我們要求發力離心運動時吐氣,向運動時吸氣,就是為了在發力時增加核心的穩定性。
最後,如果時耐力性運動,最好能鼻子吸氣嘴巴呼氣,這樣可最大程度的增加空氣溼度與溫度,即使需要嘴巴吸氣,也應該把舌頭頂住上顎,以代替鼻甲調節空氣。
這裡是馮生健談,循證醫學倡導者,期待您的關注於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