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稱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為類人猿家族外首次發現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科學家稱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為類人猿家族外首次發現 (1/2)

"← →"翻頁

當地時間3月3日,英國《自然通訊》發布的一片文章稱紐西蘭本土鳥類啄羊鸚鵡可以根據概率根據概率選擇。這一發現也是對大猿以外動物可以進行統計推斷的首次報導。圖為啄羊鸚鵡在進行研究人員為其設計的試驗。

發布時間:2020-03-04 11:48:06 【編輯:李駿】

科學家稱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為類人猿家族外首次發現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法媒:研究發現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3日說,鸚鵡能夠學會根據概率進行選擇,這使它們成為類人猿家族以外的第一種在決策過程中使用統計建模方法的動物。據法新社3月3日報導,野生動物專家教會6隻食肉鸚鵡玩一種旨在測試它們對統計理解力的遊戲。這是一種原產於紐西蘭的大鸚鵡,以聰明著稱。報導稱,研究人員訓練這幾隻鳥——布洛費爾德、布魯斯、洛基、尼奧、普蘭克頓和塔茲——把黑色小棍與食物獎勵聯繫在一起,而橙色小棍沒有獎勵。
  • 研究發現,年輕烏鴉的認知能力可以與成年類人猿匹敵
    研究人員發現,在四個月大的時候,這些烏鴉已經具備了成年烏鴉應有的社交和其他認知能力。儘管它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因為這些技能已經可以與類人猿相媲美,這就意味著,幾乎不會飛的烏鴉已經能夠解決讓猩猩們在深思中搔著頭的問題。
  • 紐西蘭一聰明鳥:不僅能把快樂傳染給同伴,還具有統計推斷能力
    至今讓科學家們不解,它究竟在幹什麼。有網友開玩笑說,難道是它好奇這地方為何這麼平,要用樹枝去拍打一下,看看是不是平地?啄羊鸚鵡有時候真像一個四五歲的小孩,剛剛還在打得你死我活,轉瞬間就開始互相追逐,親暱地相互踩背、翻滾或跳舞,同時還發出或婉轉或尖厲的鳴叫聲。科學家稱,這種像孩子般瞬息變化的情緒,真讓人摸不著頭腦,卻又忍俊不禁。
  • 研究了200年,科學家發現類人猿新物種,目前全球僅有800隻
    你是否會認為在偌大的地球上發現新的物種很不容易?其實不然,雖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500萬年的時間,但其實地球上還存在很多人類不認識的新奇生命物種。曾經有一項科學研究,就預估出科學家們還沒有識別出來的陸地上的物種達到了86%,而海洋中沒有被識別是新物種更是達到了91%。
  • 人類祖先大腦與類人猿相似 但發育緩慢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1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的大腦與類人猿相似,但卻像人類大腦一樣發育緩慢。他們稱,漫長的童年期讓阿法南方古猿有更多的時間學習成長,從而為後來的大腦分化和社會行為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阿法南方古猿被認為是所有後來人類的祖先,生活在300多萬年前。它們的化石只發現於東非,著名的「露西」就是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窪地被發現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研究,科學家對這一物種有了較多了解,發現其具有許多類人的特徵,如可以直立行走,可能使用過石器。
  • 鸚鵡中最笨的鴞鸚鵡,不會飛也不會學舌,拉低鸚鵡家族的平均智商
    筆者:三體-小遙 在人們的普遍認知中,鸚鵡是最聰明的鳥類,它們不僅擁有美麗的外表,還能夠模仿人們說話,這也因此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鸚鵡同樣擁有一個巨大的家族,不同種類的鸚鵡在模仿語言之外還有不同的技能,但是也存在特殊的情況,鴞鸚鵡就是鸚鵡家族的「奇葩」。
  • 調查發現,掌握 Python 是數據科學家最應具備的技能
    據 ithome 消息,Joblift 調查了過去 12 個月 8672 個數據科學家的職缺,依照職缺所提及的技能需求統計出,成為一名搶手的數據科學家應該擁有那些硬實力和軟實力。
  • 科學網—科學家保護類人猿免遭新冠病毒感染
    研究人員對一隻死去的小黑猩猩進行基因分析後發現了鼻病毒C,這是一種常見的人類感冒病毒。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疾病生態學家Tony Goldberg「完全肯定」黑猩猩感染的病毒來自人類,可能是遊客、研究人員、工人或村民。 根據Goldberg及其同事的研究,人類呼吸道病毒是烏幹達基巴萊和坦尚尼亞貢貝河國家公園黑猩猩群落的主要死亡原因。
  • 一種新的無牙鸚鵡類恐龍物種被發現
    一種新的恐龍品種被發現,它沒有牙齒,上肢有兩根手指頭。這一發現揭示了一群生活在6800多萬年前的鸚鵡形狀的動物。
  • 研究發現:300萬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具有與類人猿相似的大腦
    經過數年艱苦的化石重建和牙齒生長線計數,研究人員復原了在Dikika發現的古猿兒童的大腦印記,包括精確的死亡年齡、對顱內容積的重新估計,以及以前未發現的著名南方古猿化石的顱內特徵。這些數據為兩個有爭議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啟示:是否有證據表明阿法古猿具有類似人類的大腦重組?阿法古猿的大腦生長模式是否與黑猩猩或人類的大腦生長模式更相似?
  • 智商排名前八最聰明的鸚鵡,來看看你家鸚鵡排第幾
    但是,這些鸚鵡似乎還有其他鸚鵡不具備的智力,可以與5歲的孩子匹敵。非洲灰人一直在思考,一項研究發現,這些鸚鵡的推理能力與四歲孩子有著相同的水平。測試還表明,非洲灰鸚鵡能夠使用以前僅在人類和猿類中發現的那種選擇和消除技巧,來找出隱藏食物的位置。它們還非常擅長於形狀識別,顏色識別以及零概念(區分零和不是零的數字)。
  • 哈佛大學科學家爆料:發現不明宇宙信號,真相逐漸被揭露!
    有消息稱,哈佛大學的天文學家洛瑞莫-鄧肯和他的研究小組在執行科研任務的時候,曾通過射電望遠鏡捕捉到一組神秘的宇宙信號,這組信號持續時間只有幾毫秒。儘管這組信號持續時間極短,但依然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興趣。洛瑞莫爆料稱:這組極具規律性的神秘宇宙信號,像極了智慧生命所發出的脈衝波。
  • 紐西蘭發現超級鸚鵡,身高可達1米!
    今天地球上最大的鸚鵡是分布於紐西蘭的鴞鸚鵡。就在不久前,紐西蘭的古生物學家宣布發現了一種更為巨大的史前鸚鵡,它就是大力神鸚鵡。,坐標為:44.90780° S; 169.85844° E。 大力神鸚鵡的屬名「Heracles」來自於希臘神話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代表其在鸚鵡家族中的巨大體型。大力神鸚鵡的模式種名為意外大力神翼龍(Heracles inexpectatus),模式種名代表其發現讓人感到非常意外。
  • 150光年外!科學家首次發現極端公轉周期的雙星系統!
    實際上在現實中我們也能看到這一場景,現在,美國國家射電天文臺(NRAO)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他們發現了一個非常怪異的雙星系統,他們懷疑圍繞多顆恆星運行的奇異系外行星可能存在於偏離軌道的軌道上,遠離主軌道平面。這一發現對複雜的多恆星系統中的行星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 維加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維加獎首次授予中國科學家 有「地理學諾貝爾獎」之稱 原標題:   中國西藏網訊 瑞典人類學和地理學會(SSAG)12月26日發布消息稱,鑑於在青藏高原冰川和環境研究方面所做出的貢獻,2017年維加獎將授予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姚檀棟教授。
  • 胖是禍害,科學家首次發現肥胖會重塑腫瘤微環境代謝
    根據統計數據,在美國30歲以上的癌症患者中,男女分別有約5%和10%歸因於肥胖[2]。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癌症總發病率逐年下降,但是一些與肥胖相關的癌種,比如肝癌、胰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和子宮癌卻在上升[1]。肥胖會帶來機體代謝系統的紊亂,並改變細胞功能,比如腸上皮細胞的轉錄和表觀遺傳變化,就有利於結直腸癌的發生和進展[3]。
  • 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
    科學家推斷:或許外星文明將高出地球人類一提到劉慈欣科幻小說代表作《三體》,相信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大劉將《三體》中世界觀寫得恢弘壯闊。書所呈現的"黑暗森林法則"、"水滴"等內容,也徹底地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這個世界的認知。最為緊要的是,其中出現了一個高等的外星文明——三體文明。
  • 又一種說話能力超強的鸚鵡,鳥友:名字好聽,看來灰鸚鵡不如它
    這裡屬於地中海氣候,不乾燥,四季分明,在平緩的山區地帶有森林分布,聽說有一種非常聰明的鸚鵡——海角鸚鵡,它們的名字很好聽,我們就是為了考察這種鸚鵡而來。左邊雌鸚鵡,右邊雄鸚鵡海角鸚鵡體貌特徵:海角鸚鵡屬於非洲鸚鵡族裡的一種鳥類,它們身長33釐米左右,體重300克左右。
  • 外媒:狗具備情景記憶能力 能記住人最近做了什麼
    據法新社11月23日報導,這份刊登在美國《當代生物學》半月刊上的研究報告稱,實際上,狗似乎可以記住人們最近做了什麼。這種記憶被稱為情景記憶,即在腦海裡回到過去並記起某事細節的能力。已有證據表明,人類和靈長類動物具有這種能力。但迄今從未發現狗具備這種本領。首席研究員克勞迪婭·富加扎說:「不可能簡單地問它們:『你記得今天早上發生了什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