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年輕烏鴉的認知能力可以與成年類人猿匹敵

2020-12-14 知新了了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動物界有門薩俱樂部,鴉科動物肯定會為此歡呼雀躍。它們可以像我們人類一樣計劃,像我們一樣製造工具,甚至可能會有意識地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來評判我們。現在我們終於明白了,它們超級聰明。

更重要的是,現在有證據表明,它們的認知發展甚至可能比我們還快一點。人工飼養的烏鴉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已經擁有了它們所有的智力技能,而且它們並沒有接受過培訓或學習。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鳥類和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此專門做過研究,在烏鴉孵化後,每四個月就對八隻烏鴉進行一次改良版的靈長類認知測試(PCTB)。

這一系列的測試不僅考察了與空間關係、物體永久性、因果關係和工具使用有關的「思維」技能,還涉及社交能力、交流和心理理論。

他們將這些鳥類的結果與先前收集到的靈長類動物的數據進行了比較,包括黑猩猩(pantroglodytes)和猩猩(Pongo pygmaeus)以及鸚鵡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在四個月大的時候,這些烏鴉已經具備了成年烏鴉應有的社交和其他認知能力。儘管它們的大腦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

因為這些技能已經可以與類人猿相媲美,這就意味著,幾乎不會飛的烏鴉已經能夠解決讓猩猩們在深思中搔著頭的問題。

當人類小孩接受PCTB測試時,他們通常會比他們的類人猿親戚跑得快。至少,就社會組成部分而言。

但在人類和黑猩猩進化的600萬年裡,我們並沒有真正加快其他認知技能的發展,比如空間記憶和識別相對數量的能力。通過對人類幼童和黑猩猩幼仔的比較,我們發現在發育時期,就我們的一般「心理機制」而言,我們是並駕齊驅的。

這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在我們進化出直立能力後不久,在社會文化發展中得到了精神上的提升。早期的人類把精力放在快速發展的神經系統上,而不是讓嬰兒更好地比較體積或操作工具。

考慮到這種差別出現在像黑猩猩和智人這樣關係密切的物種中,其他高智商動物如何比較仍然是一個開放和有趣的問題。

由於沒有人收集到太多關於烏鴉認知發育的信息,因此這一領域一直亟待研究。

當把年齡考慮到掌握每種技能時,4個月大的鳥和16個月大的鳥並沒有真正的區別。

平均而言,每種方法在測試的定量範圍內表現最佳,而在空間成分方面則表現最差。 然而,令研究人員驚訝的是,烏鴉的身體和社交智慧在各個年齡段之間並沒有真正的不同。

也許是專門為靈長類設計的測試不夠敏銳,無法分辨出鳥類行為的細微差別。但是,其他研究人員用PCTB對鸚鵡進行的測試並沒有顯示出與烏鴉相似的認知天賦,這是令人驚訝的,因為觀察結果似乎挑戰了這樣的結果。

也有可能在4個月前或16個月後出現差異,或者8隻烏鴉的樣本太小,無法得出任何明確的結論。

考慮到這一點,我們可能只是有證據表明,烏鴉和我們一樣,優先考慮他們的社交技能,很早就發展了他們的其他認知能力。

撇開它們在理解空間方面的有限天賦不談,烏鴉和類人猿的得分比較非常相似。即使是四個月大的雛鳥,它們的社交和認知能力也差不多。

也許這一切都不應該讓我們感到驚訝。我們不僅知道鴉科動物很聰明,還知道它們有複雜的社會生活、分享情感狀態和爭奪資源。

科學家告訴我們:「由於烏鴉和其他鴉類的社交生活競爭激烈,它們的認知能力的各個方面很可能都是由於需要在總體上超越同類的需要而形成的。」

所以,如果給它們幾百萬年的時間進化,我們人類也可能會成為撿垃圾的人。

如果朋友們喜歡,敬請關注「知新了了」!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小烏鴉可能具有與成年大猿競爭的認知能力
    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有供動物使用門薩(Mensa) 智商測試,烏鴉的測試結果一定會令人感到驚訝。烏鴉可以像我們一樣有計劃,製作像我們這樣的工具,甚至可能有意識地根據我們所知道的來判斷我們。現在我們明白了,烏鴉確實是一種超級聰明動物。簡要的說一下,現在有證據表明烏鴉的認知發展甚至可能比我們的更快。
  • 研究發現:300萬年前的阿法南方古猿具有與類人猿相似的大腦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項研究中,德國Max Planck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古人類學家Philipp Gunz 和Simon Neubauer領導的研究研究團隊發現,Lucy(一具古猿人標本)所屬的阿法(afarensis)南方古猿具有與類人猿相似的大腦。然而,遲緩的大腦發育就像人類一樣,古猿嬰兒可能需要長期依賴照顧。
  • 烏鴉在生理和社交認知能力上與大猩猩並列
    西蒙妮·皮卡(Simone Pika)是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的認知科學家。她和她的同事們想看看烏鴉如何在各種各樣的任務中測量出靈長類動物,因此他們對八隻烏鴉進行了一次稱為「靈長類動物認知測試電池」的試驗-一系列33種不同的任務,旨在評估靈長類動物智力的各個方面。
  • 三江源發現烏鴉偷襲禿鷲,還敢欺侮熊貓啄食野豬,卻與狼結成聯盟
    一說到烏鴉,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聰明!在所有鳥類中,烏鴉的智商確實很高。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年輕烏鴉的認知能力可以與成年類人猿相匹敵,如果按照智慧排名,烏鴉可以說是鳥中「狀元」。烏鴉與生俱來就有一個奇怪的嗜好,它們喜歡啄其它動物的尾巴。不管你是地下跑的,還是天上飛的,小到老鼠大到北極熊,烏鴉都不怕,它們都要上去啄一啄。
  • 新研究發現,烏鴉智商超高,智力水平與大猩猩不分伯仲
    所以,科學家們一直認為靈長類動物有著非凡的認知能力,智商極高,要說地球上有什麼物種可能會進化成另一種智慧生命的話,那麼靈長類動物一定是首選。但事實上,一種飛鳥智商與大猩猩不分上下,這種飛鳥就是大家所熟悉的烏鴉。
  • 研究了200年,科學家發現類人猿新物種,目前全球僅有800隻
    你是否會認為在偌大的地球上發現新的物種很不容易?其實不然,雖說人類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500萬年的時間,但其實地球上還存在很多人類不認識的新奇生命物種。曾經有一項科學研究,就預估出科學家們還沒有識別出來的陸地上的物種達到了86%,而海洋中沒有被識別是新物種更是達到了91%。
  • 烏鴉也有高等智慧—渡鴉可以像猿類一樣提前計劃
    你可能聽說過烏鴉很聰明。在實驗室裡,它們已經能夠完成一些非常複雜的食物任務,作為寵物,它們可以像鸚鵡一樣模仿人類的語言。而現在,研究表明他們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聰明。當談到提前計劃時,渡鴉(鴉屬鳥類)的表現和人類的近親——猿一樣好,有時甚至比猿還要好。是時候為烏鴉起義做準備了嗎?
  • 科學家稱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為類人猿家族外首次發現
    科學家稱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為類人猿家族外首次發現 (1/2) "← →"翻頁
  • 人類祖先大腦與類人猿相似 但發育緩慢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華盛頓4月1日電 (記者劉海英)一國際研究團隊1日在《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生活在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阿法南方古猿的大腦與類人猿相似,但卻像人類大腦一樣發育緩慢。它們的化石只發現於東非,著名的「露西」就是在衣索比亞的阿法爾窪地被發現的。隨著越來越多的化石被研究,科學家對這一物種有了較多了解,發現其具有許多類人的特徵,如可以直立行走,可能使用過石器。但至今,科學家對該物種大腦組織的情況卻了解很少。
  • 烏鴉喝水的故事藏著天大的秘密。關乎你的孩子是不是聰明
    我們都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並認識了這種會使用工具的聰明鳥類。但你想過沒有,烏鴉為什麼這麼聰明嗎?大的大腦科學家對此展開了長時間的研究。他們發現,與人類相似,烏鴉的幼鳥會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很長時間。研究人員認為,烏鴉的智商和猿差不多。家庭環境同時,隨著父母的撫育和保護,人類在兒童時期會不斷發展自己的大腦,增強其認知能力。馬克斯·普朗克人類歷史科學研究所的認知科學家納塔莉·烏米尼說:「人類的特徵是影響人類智力的漫長童年,但我們並不是唯一的一個。」但是很少有研究者研究過父母長時間育兒對非人類智力的影響。
  •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video 研究發現助眠藥物褪黑素或可提高記憶力和保護認知能力
  • 烏鴉為什麼這麼聰明?因為父母養育的好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科學家研究了鴉科動物。鴉科在是鳥綱雀形目中的一個科。共23屬133種,包括烏鴉、藍鴉、寒鴉、喜鵲、紅嘴鴉等。這些鳥的共同特點是聰明、好奇、喜歡玩耍和令人討厭的叫聲。養育的代價研究人員花了多年的時間在野外觀察兩種鳥類,以了解幼鳥學習、青春期養育方式和成年後生存能量有何關係。在瑞典的一個研究基地,研究人員通過野外實驗來測試年輕的北噪鴉學習重要生活技能的能力:識別危險的捕食者以及打開盒子獲取食物。在整個古北界北部地區,北噪鴉生活在大家庭組中,這裡包括了多個家庭。
  • 研究發現每天食用奶酪和喝紅酒或對老年人的認知能力有保護作用
    愛荷華州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食用某些食品可能有助於保持一個人晚年的認知能力。據介紹,該結果令人驚訝,發現每天飲用酒精和食用奶酪以及羊肉可能對人的認知功能有保護作用。這項研究涉及利用一個以健康和基因數據為特色的生物醫學資料庫,對英國約1700名老年人的數據進行分析。這項研究使用的參與者的信息包括流體智力測試數據與基線和多年後的兩次額外評估。在對這些數據以及參與者的飲食信息進行挖掘後,研究發現,食用奶酪對衰老相關的認知問題有最大的保護作用。
  • 烏鴉喝水不是騙人!科學家發現部分鳥類大腦結構與靈長類相似,可...
    當然,這種意識肯定無法和人類相比,其被稱為初級/感覺意識,以前只在靈長類動物有所發現中。這一發現除了要求我們重新研究鳥類的大腦之外,現在可能還需要重新思考我們對意識產生的理解。意識是一種感知到自己和周圍世界的能力,通常很難在不會說話的動物身上體現出來。初級意識是劃分的意識階段中最基本的形式,即感知當前世界(以及最近的過去和未來)的意識。
  • 法媒:研究發現鸚鵡具備統計推斷能力
    參考消息網3月4日報導法媒稱,研究人員3日說,鸚鵡能夠學會根據概率進行選擇,這使它們成為類人猿家族以外的第一種在決策過程中使用統計建模方法的動物。報導稱,研究人員訓練這幾隻鳥——布洛費爾德、布魯斯、洛基、尼奧、普蘭克頓和塔茲——把黑色小棍與食物獎勵聯繫在一起,而橙色小棍沒有獎勵。在早期測試中,它們用喙撿起黑色小棍,然後獲得食物獎勵。
  • 少年泰坦:從嬰兒到成年的變化,烏鴉成大長腿,羅賓換了新髮型
    ,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在正義的道路上,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少年泰坦:從嬰兒到成年的變化,烏鴉成大長腿,羅賓換了新髮型,希望大家可以喜歡。,成年後看起來就正常了很多,而且看起來個子還很高。在少年泰坦裡,羅賓的存在可以稱之為團隊的靈魂,雖然羅賓只是個普通的人類,但是他的能力卻很強,因此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了很多自稱是羅賓的人,可以看得出羅賓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在圖裡我們可以看到羅賓小的時候髮型都是一個樣子,可是當羅賓成年後,卻換了一個新的髮型,難道羅賓成年後要開始新的生活了嗎。
  • 研究揭示APOE4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機制
    研究揭示APOE4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30 20:21:41 美國南加州大學Berislav V. Zlokovic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烏鴉是最聰明的鳥類?不一定,通過鏡子測試的鳥類只有喜鵲
    有意思的是,雖然喜鵲跟烏鴉是親戚(都屬於鴉科Corvidae),但二者在口碑上可以說是呈兩極分化的狀態,一邊是報喜鳥,一邊是掃把星。民間百姓對於烏鴉的認知除了它們挺孝順(成語「烏鴉反哺」)之外,基本就沒啥好話了——烏鴉開口壞事臨頭、天下烏鴉一般黑、粉刷烏鴉白不堅,就連說話不好聽的人都被稱為烏鴉嘴。
  • 科學家發現青少年時期社交孤立影響成年社交能力的神經機制
    科學家發現青少年時期社交孤立影響成年社交能力的神經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 16:21:58 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Hirofumi Morishita小組發現,一個前額-室旁核丘腦迴路需要青少年時期的社交經歷來調節小鼠的成年社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