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詩性,語詞的迷失與歸宿

2021-01-10 騰訊網

[摘要]這裡只是在提示說:「那是一天中很奇怪的時間。」究竟為什麼奇怪,好像薩特沒說,詩人也沒說,詩人只是在告訴你,「這個時間開始做一件事總是覺得/太早或太晚。

作者:王斌,騰訊·大家專欄作者,作家、評論家、編劇。

我對詩歌向來懷有敬畏的,尤其在今天這個喧譁與騷動的時代,這個泯滅詩意和詩情的時代,我以為詩人已然死亡——一種象徵意義上的精神死亡,我懷念八十年代的詩壇,懷念那個風起雲湧的年代中誕生的那些傑出的詩人,北島、舒婷、楊煉、江河等等,每當我捧讀他們的詩時,都會熱血沸騰,難以平靜,在那些激情洋溢的詩句中,閃爍著睿智與思想的火光,讓人深受啟迪,倍受鼓舞, 它們在啟示著一個覺醒的時代的同時,亦啟蒙了我。

上世紀九十年春夏之交之後,詩歌,純正的詩歌就失去它的蹤影,它像風一般消失在了暗夜裡,無聲無息,在沒有詩歌的年代,人,會感到孤獨和寂寞,從那時開始,我也不再尋找詩的聲音了,我只是依稀會在記憶中,讓自己重返那個如火如荼的八十年代,那個處處燃燒著詩情的年代,是的,在我的記憶中,它從未消失過,消失的只是當下,這個沒有詩意只有物質喧響的時代。

編輯配圖,圖片來自網絡。

當作家出版社的朋友將傅一清的詩集送給我時,我並沒有太以為然,當時只是小小詩集的裝幀吸引了,它是那麼的別致清新而又獨具一格,品相是簡潔的,但那個橘色的封面,以及幾個顯白的字體亦讓人過目難忘,我開始進入了漫不經心的閱讀,這時我才發現詩人居然是一位女士,而且在前言的開宗明義中似乎還在暗示著詩人還是一位經商人士,而詩歌之於她則是「經商如果是形而下,是《長恨歌》,寫詩就是形而上,是《短歌行》。我在這上下之間遊弋。但見水清徹地,空闊透天。」這些短句的開門見山,倒顯出了一個詩人的情懷與對詩的一片依戀般的深情,這引起了我的興致。

傅一清的詩歌一如她所言,均為「短歌行」,篇幅短,卻有一份難解的詩意在其間,我一邊讀著一邊尋找著理性的闡釋方式,那怕尋找到一種解構的途徑呢;但我最終發現,我竟是枉然和徒勞的,她的詩意似乎在拒絕我們尋常的的解答,乃至進入其詩境的幽然見南山的清晰小徑。這是一種什麼樣的詩呢?

它似乎都是能指的自由流動,就象蔚藍的天空中遊弋的輕雲,當你試圖接近它時,它已然迅疾地變幻了它的「影像」,瞬時又構成另一種迷人的幻影:

薩特說下午三點是一天中很奇怪的時間

在這個時間開始做一件事總是覺得

太早或太晚

在這個又痛又癢的向西的房間

在三點鐘

在我三點鐘

在我不能與你分享的三點鐘

我要不要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文字

把思想的體溫降下來?

這是傅一清詩集中的一首詩,它極具代表性——代表了她的風格與詩韻,極簡的,隨意的,漫不經心的,而且仿佛是「辭不達意」的。

那個具備所指的關於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的「下午三點」究竟意指什麼?這裡只是在提示說:「那是一天中很奇怪的時間。」究竟為什麼奇怪,好像薩特沒說,詩人也沒說,詩人只是在告訴你,「這個時間開始做一件事總是覺得/太早或太晚。這個時間概念中所蘊含的具體行為僅只是「太早或太晚」?又是什麼讓詩人感到了這個「早」或「晚」?然後詩人又說到了一個仿佛是有所指的「在我不能與你分享的三點鐘。」可這個詩中所提及的「你」是沒有性別指稱的——比如「她」或「他」,詩人顯然不準備具體化為一個指代性的確定所指,也就是說,在她的詩中,「所指」始終是不在場的,它好像迷失在了「能指」迷亂的天空中,就如同深秋的落葉,飄零著,但無所歸蹤,它似乎是一個從來就沒有故鄉的遊子,自由而無所羈絆地飄蕩,便是他的虔誠的歸宿,由此又無形中消解了我們尋常的對一個語詞的理性認知。詩人純然是要混淆這種認知的,以詩性的名義把這一切擊碎,讓你去思考由詩人通過語詞的重組與塑形而抵達的一個詩性的目標:

「我要不要寫一些不痛不癢的文字\把思想的體溫降下來,」詩人如是說。是的,降下來的詩人好象是有些疲累了,那個神秘的,從法國已故的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那裡承接下來的「三點鐘」,作為一個巨大的無解之謎,終於讓詩人自己感到了困惑,於是詩人用一個動詞的「降」來溝連「思想」的語態,以此來呼應其實是無解的那個奇怪而詭異的「下午三點鐘。」

詩人傅一清的小詩幾乎都是在這種朦朧的、詭異的「能指」的迷霧中摸索著穿行,她似乎對「現象」———轉瞬即逝的或突如其來的或凝然不變的現象有一種奇異的直覺:

早晨的\草莓真是新鮮啊\象假的一樣\自虐的表情還帶著自豪感———這是轉瞬即逝的的「現象」;

陰沉烏雲密布 深灰色的天空\看起來很叔本華\好像在督促她要當著生活的面\舔自己的影子———這是突如其來的「現象」;

這個時代的氣質\就像新婚的男子\空前亢奮\空前萎靡\被剝奪了一切安寧\連文字都滾動在偉大的秘密中\欲說還休———這是凝然不動的「現象」。

讀傅一清的詩,你能想像詩人的冥思狀態,在一個突然寂靜下來的思維的空間中,她不去直接捕捉那個理性辨別的語詞認知,她甚至全然地拒絕這種認識方式,她只允許自己直覺的穿透與升華,一如叔本華對意志的強調,對東方坐禪式感悟方式的摯愛與追求。我不知道傅一清本人是否遁入了空門(我指的是佛教信仰),以致讓「悟性」盤踞在自己的想像中,自覺地擺脫語詞——那個被確定概念纏繞的語詞,而實施想像力或曰感悟的——「得意忘言」。(文/王斌)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騰訊·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一首詩與一首詩的相遇|詩性教育融入了新學道
    >是我夢想承載的地方凝聚著我的初心和熱望這裡是我精神寄託的地方滿載著星輝和遠方無論丈量了多少土地我的生命永遠在這裡怒放因為 因為這裡是我心靈歸宿的地方詩性教育融入了新學道——柳袁照"|許多事情是無法預料的,某個機緣、某個時辰,相遇即相識,相識即相融。
  • 女大學生「以性換租」:迷失在物質世界的自我
    可是最近網絡爆料的女大學生「以性換租」事件,很難讓人與女大學生這個身份聯繫在一起,甚至不太願意相信這是真的,認為就是一些人的惡搞而已。但是事實擺在眼前,不由得你不相信。這些「以性換租」的女孩,其實是迷失在物質世界的自我。據網絡上爆料很多的女大學生與房東的聊天記錄,這些女孩與房東的交談中,沒有絲毫的羞恥感,沒有絲毫的愧疚感,就好像理所當然、就該如此一般。
  • 「薦讀」語詞生涯丨柳宗宣
    最終,他和故鄉養育了他的作品,這裡是他的出生地也是離開之地同時也是其避難所,是他的寫作地也是他的歸宿。在苦竹鎮山鋪鄉,發現他生活過的地方樸野秀美:泉水流過山澗;石頭不規則地散落在那裡。那裡有他的墓地在翠柏和槐樹之間的田邊;是他的兒子在廢名死後幾十年後如願移葬故鄉的。
  • 潘江龍:水彩重生之詩性表達
    鄉村系列之十四(水彩)--潘江龍義大利哲學家維科在《新科學》中首次提出了「詩性思維」,近代英國美學家雖然把詩性思維提到美學的主要地位,但他們只是局限在機械的「觀念聯想律」的圈子裡,並沒有說明詩性思維與藝術創造的真正關係
  • 不要迷失自我攻略 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不要迷失自我攻略 大家一定不要錯過時間:2020-12-17 12:44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不要迷失自我攻略 大家一定不要錯過 《賽博朋克2077》不要迷失自我任務怎麼做?具體的完成方法是什麼呢?對此,很多小夥伴還不是很了解。
  • 【讀首詩】老樹噙著昨夜的淚水
    從沒寫過類似高永川《永不屈服的脊梁》這樣的詩歌。但我愛看抗日的影視作品。我一眼就能認出「三八大蓋」、「漢陽造」和「中正槍」。漳州東山有過三次的正面抗日阻擊戰,事跡可歌可泣。我沒動過念頭寫這類題材的詩。高永川動了,寫了,像抗戰那樣寫了八稿。每一稿,他都發到我,有時是我還沒把文本弄到電腦時,他又發了第二稿。每一稿,他都像再次讀了歷史。
  • 任 晨: 圍棋語詞的譯介與意義建構
    但是「go 」這個語詞本身也具有動詞含義,在英語詞彙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對沒有接觸過圍棋的人群來說,很容易造成迷惑,也很難第一眼就將它與圍棋聯繫在一起。因此,隨著中西文化的進一步交流,以圍棋漢語拼音為基礎的譯法「weiqi」或「wei-chi」逐漸進入了西方視野,1969年耶魯大學教授斯科特﹒伯爾曼(Scott A.
  • 網絡語詞prprpr是什麼意思?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知識吧
    網絡語詞prprpr是什麼意思? 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知識吧時間:2019-06-25 13:03   來源:愛秀美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網絡語詞prprpr是什麼意思?一臉懵逼的你進來漲漲知識吧 網絡語詞prprpr是什麼意思 prprprpr,網絡流行詞,是peropero的抄意思(日文羅馬音),中文意思是舔口水的聲音襲的擬聲詞。就是指某個人物百太萌了以至於口水都流度出來了。 prprpr詞語來源 源自日本抄   原標題:網絡語詞prprpr是什麼意思?
  • 認識生命的意義,讓我們的生命找到歸宿
    如果沒有佛教信仰,人生就會立足於物質層面,以家庭、事業、感情為依託、為歸宿;或立足於文化藝術,以構思、創作、欣賞為樂事。但要知道,所有這些和我們只是暫時的關係。當今生走到終點,又將去向何方?依然是隨業流轉。感情再好,你也得獨自上路;事業再大,你也是兩手空空;藝術成就再輝煌,你也帶不走什麼。
  •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這句話,至少有三層含義
    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村上春樹這段話太有名了,太好了,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它時,就特別有感覺,也為其中隱含的意思深深吸引。但要徹底弄清楚所指何意,還得經過歲月的歷練,經驗的積累,對事物的認識深刻一些之後,才能形成自己對這段話的新的更準確的理解。
  • 陳力衛談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
    近日,陳力衛的首部中文著作《東往東來:近代中日之間的語詞概念》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中日語詞的相互漂移帶來了哪些問題?現代漢語中到底有多少「日語借詞」?就這些問題,《上海書評》專訪了陳力衛。日本在翻譯如天文地理,以及力學、植物學的概念的時候,總想找一些參照物,同時也覺得需要一些相應的語詞來填補,所以對中國現成的概念就儘量拿來使用,當然他們也有自己新創的語詞。當時天文、地理、數學是三大我們領先的領域,這些領域的基本詞彙都是通過近代漢譯西書進入日本的。
  • 劉和平:從歷史劇的詩性品格出發談一個真問題
    這說明,荷馬在敘述這段歷史的時候,放棄了那些更接近事實可能的版本,而是選用並大膽虛構和想像了大家至今喜聞樂見的海倫的傳說。究其深層原因,詩人所講述的歷史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思潮,是不同的歷史時期人們對歷史的另一種嚮往。
  • 都市繁華,別迷失了自己
    生活再苦,都不要迷失自己。生活在甜,請珍惜對方。六七十年代的人,生活越苦,越有拼勁。婚姻不易,越懂珍惜和包容。八九十年代的人,有的是抱怨,出軌,吸毒,情感泛濫,責任心缺失,自私自利,自甘墮落。為了金錢,美色。出賣自己靈魂,身體。李慧 職業 外圍女我出身在農村,家裡很窮,很早便出來打工。我在電子廠工作,一年辛苦下來,什麼也沒有留下。
  • 維柯「詩性智慧」說與浪漫主義文學觀
    內容提要:維柯思想的核心概念「詩性智慧」在文藝學中可看作是藝術想像。他對詩性智慧的闡發中指出想像是詩的本質,具有獨立的地位,並聯繫古代語言的起源、神話的本質等在寬廣的視野中論述了藝術想像的心理機制及其情感性等特點。
  • 以浪漫主義的詩性情懷融通「四絕」
    通覽了高延青先生的詩,突然改變了以往對他的印象,以前覺得他首先是市長廳長,然後是書畫篆刻家,而現在覺得他首先是個詩人,他的書他的畫他的印,甚至他的一些為官言行,都是他詩性情懷的流露。且看內蒙古文化大廈的建築設計,那漢白玉的偉人雕像和83顆金星點綴的紅色背景牆,還有大廈裡的草原星光大道,以及那片內蒙古文化的金葉子LOGO,這些難道不是體現出了詩人式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嗎?
  • 美國詩人瑪麗·奧利弗:詩歌是拋給迷失者的繩索|一詩一會
    在這本書中,奧利弗以自己六十年的創作經驗,從聲音、意象、詩行、節奏等方面,深入淺出地講述了一首詩是如何寫出來的。她還選取了數篇英語詩歌中膾炙人口的名作,逐一細讀,以清楚地闡述她的觀點,並教導初學寫作者應當如何錘鍊技藝,如何建立寫作的紀律。
  • 卡夫卡自我反省的名言,一語道破了很多人迷失的原因,發人深省!
    迷失等於迷失自我,也是一種迷茫,我們很多人都會遇到過自己迷茫時候。迷茫的時候總是找不到方向的,做什麼都不上心,甚至很頹廢,很悲觀,脾氣極其煩躁無常,過得不開心。一個人陷入迷茫當中,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倘若不儘早走出迷茫的困境,很容易就會走入歧途,做出悔恨一生的事情。
  • 簡約中的詩性——曾先國先生新作賞析
    大家知道,在中國畫創作中,「色彩」與「意境」一直存在著一個矛盾,注重寫形寫意者,大多色彩不能豔麗,否則便顯媚俗;倘若偏重敷色,畫的意境又恐缺少「韻外之致」, 所以「水墨至上」的論調在一段時間內才塵囂其上。但從曾先國的新作來看,色彩非但無礙於意境的創建,卻增加了新的審美體驗。
  • 黃玉峰校長:拒絕「內卷」,用詩性教育喚醒孩子...
    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校長黃玉峰說,追求詩性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師生找到終生幸福。 近日,第五屆「君子養成大會」在上海復旦五浦匯實驗學校舉行,會議主題為「詩性生活與君子養成」,滬上教育名家一起撥開「焦慮」的迷霧,重新喚回孩子的詩性世界。
  • 第五人格歸宿系統是什麼 歸宿系統玩法介紹
    第五人格歸宿系統是什麼意思?歸宿系統之前官方就有放過消息,後面卻不了了之,不過最近已經確定歸宿系統將回歸,到時要是玩累的話,就可以到歸宿系統調整身心了。那麼歸宿系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很多小夥伴還不清楚,下面就給大家帶來第五人格歸宿系統玩法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