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場村:弘揚老區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2021-02-22 東方心生活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東方市四更鎮旦場村積澱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傳唱著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革命戰爭時期,一批批旦場兒女踴躍投身革命;抗戰時期,他們為了反抗日寇侵略,英勇殺敵,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在昌化江畔譜寫了一曲曲抗戰壯歌。

        旦場村坐落在昌化江下遊出海處的沙島上,奔流不息的昌化江水從村旁流淌而過。

        古老的大榕樹下,村民吟唱著這首《血債淚痕》。

《血債淚痕》也叫《哀嘆長恨歌》,歌曲講述的是一段真實的悲壯抗戰故事。

一九三九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日寇圍攻旦場村,實行「三光」政策,一天屠殺旦場老少93人,燒毀民房三十多間,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九二三旦場慘案」。

 

        四更鎮旦場村黨支部書記 文益建:

農曆的九月二十三日,駐紮在北黎司令部的日軍,組織了300號人正規部隊,把我們旦場村包(圍),燒毀民房、掠奪,製造了這個慘案。

        李則貴老人是「九二三旦場慘案」 的倖存者。

《哀嘆長恨歌》讓老人家的思緒回到了那個烽火年代。

一九三九年農曆九月二十三日,天剛拂曉,年僅9歲的李則貴和6歲的弟弟李則星兄弟倆,抬著注耙(是一種碎土,平地的農耕工具)準備送去田間給父親耕作,途中正好遇到日寇圍攻旦場村,他帶著弟弟跟著村民一起沿著河邊奔逃,但不幸被日本侵略者用槍擊中腰部和手部,幸運的是他活了下來,而他則永遠的失去了弟弟。

然而,手上和腰上經常發作的傷痛讓他難以忘懷那段血淚史。

 

        四更鎮旦場村村民 李則貴 :

聽到這首歌,我心裡覺得心痛難忍。

我的弟弟6歲也被打死了,我也中了兩槍 ,日本人無論老人小孩都打死。

        日本侵略者製造的「九二三旦場慘案」激起了旦場人民的極大憤慨,國難家仇更加激發了旦場兒女的革命意志和抗戰決心。

他們積極加入抗戰隊伍,離開親人奔赴戰場,奮勇殺敵。

今年93歲的符玉鑽老人便是當年奮起參加抗戰的村民。

        13歲那年,符玉鑽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犯下的燒殺掠奪罪行;

19歲他毅然加入瓊崖縱隊,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為打擊日寇,解放海南做出了貢獻。

回憶起那段抗戰歷史,這位革命老兵記憶猶新,感嘆頗多。

        四更鎮旦場村革命老兵 符玉鑽:在農曆二十三日日本人打進村這一天,我跑到海邊, 在村口死的人很多,在海邊死的人少,1944年我就參軍了。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走進村裡,一間只有殘垣斷壁的房屋吸引了記者的眼球。這間老房子雖已凋零破敗,然而留存的「九二三旦場慘案」印記依舊清晰,仿佛向世人述說著那段令人心痛的血淚史。

        記者 文晶:我現在所在的位置就是「九二三旦場慘案」中遭受重創的一間具有200多年歷史的老房屋。大家可以看到房屋的橫梁上有被火燒的痕跡,同時房屋還有不同程度的損毀。這一印記也記錄著當年旦場村村民遭受的迫害程度,它仿佛向我們述說著一段難忘的抗戰歲月。


        為了銘記血淚斑斑的苦難歷史,教育子孫後代勿忘國恥,珍惜和平。2015年3月28日,東方市四更鎮旦場村村民和外出幹部、社會各界人士自籌資金,建起了旦場抗日遇難同胞紀念碑。如今,每到清明時節,當地村民和學生紛紛來到紀念碑前開展紀念活動,緬懷革命先烈,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四更鎮旦場村黨支部書記  文益建:眾籌了資金就建了這座碑紀念我們遇難同胞,傳承我們大無畏這種精神,不怕犧牲,教育我們後人。


        記者 文晶:紅色是旦場村的底色,也是旦場村的驕傲,更是旦場村振興發展的不竭動力。如今的旦場村在經過歲月的洗禮後,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農村景象。村民們通過發展種植地瓜,花生等產業,讓日子越過越好。

        乘著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東風,旦場村的村民符志忠依託資源優勢,利用國家優惠政策,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種植,通過資金、勞力入股等方式帶動村民種植花生,經濟收入大大提高。


        四更鎮旦場村村民 符志忠:因為我們這個村莊是革命老區,然後我就是想在這個村莊把它搞擴大農業起來,帶動整個村莊的村民發展致富。


        昔日,旦場村革命先烈英勇抗戰,為革命事業流血犧牲。如今,在昌化江水奔流不息的昌化江畔,老區的人民正傳承著紅色基因,一路凱歌,奔向小康。

相關焦點

  • 十八大以來河南省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的實踐探索
    河南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傳承和弘揚紅色基因重要要求,不斷深挖紅色資源,加強載體建設,推出了高質量紅色文藝產品和各具特色的宣傳活動,帶動了文旅產業蓬勃發展,為河南文化強省戰略注入了新活力,樹立了新時代傳承紅色基因的河南旗幟。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幹枝梅」精神
    為深入開展「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教育整頓,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幹枝梅」精神,強化廣大民警、輔警理想信念,提高黨性修養,進一步增強全縣公安機關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重溫入黨誓詞,弘揚「幹枝梅」精神   活動中,在守備一師戍邊紀念館前,全體民警、輔警面對鮮紅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握拳宣誓,重溫入黨誓詞。
  • 弘揚老區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看看你老家所在村是否老區村?
    6月,鄭州工委派石井來密縣與尚寅賓取得聯繫,在劉寨南場召開會議,宣布成立中共密縣工作委員會,尚寅賓為書記,委員劉萬鵬、張世民、王東旭。12月,席國光在嶽村陡溝主持召開地委擴大會議,傳達中共中央六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劉少奇在澠池會議上的指示,確定密縣地委工作以密縣為中心。
  • 武夷學院:傳承蘇區革命精神 弘揚閩北紅色文化
    武夷學院地處中央蘇區,為了弘揚蘇區精神,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武夷學院以「傳承蘇區革命精神·弘揚閩北紅色文化」為主題,通過實地走訪紅色文化展示基地、唱紅歌、讀紅色經典、重走紅軍之路和看紅色經典電影等多種方式,弘揚閩北紅色文化。
  • 延靖分公司開展「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為加強革命傳統教育,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11月19日,延靖分公司組織黨員領導幹部前往綏德縣郝家橋革命舊址開展了「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革命精神」 主題黨日活動。為豐富活動的形式和內容,路途中大家集體分享學習了《半條棉被》《英雄母親鄧玉芬送兒打日寇》《毛主席對毛岸英「約法三章》等八個紅色故事,一起唱響《山丹丹花開紅豔豔》《我和我的祖國》等歌曲。到了郝家橋鄉後,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加活動的黨員幹部懷著崇敬的心情,先後參觀了郝家橋革命紀念館、習仲勳舊居、郝家橋鄉政府舊址等。
  • 中共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總支部: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誠毅精神
    本期推出的基層學校黨建文化優秀品牌是: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黨支部——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誠毅精神。溧陽市光華高級中學黨總支秉承「誠毅」校訓,結合光華高中特有的革命傳統資源,踐行「人人是才」的辦學理念,將紅色文化作為學校政治思想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誠毅精神,積極打造「紅色光華」黨建品牌。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立波精神」宣講教育走進高新區謝林港鎮學校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立波精神」宣講教育走進益陽市高新區謝林港鎮學校。孩子們在宣傳欄了解周立波周立波人生經歷。紅網時刻益陽11月18日訊(通訊員 曾萃)11月17日上午,「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立波精神」宣講教育走進益陽市高新區謝林港鎮學校,弘揚革命精神,切實發揮周立波故居的愛教宣傳作用,培養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周立波出生於益陽謝林港鎮鄧石橋清溪村,1934年參加「左聯」,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 弘揚革命老區精神 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本報訊(記者 費玉瓊 王道)9月22日,中國老促會副會長楊槧、湖南省政法委原常務副書記彭對喜、重慶市老促會會長王昌渠等一行來黔江參觀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情況。區委常委、統戰部部長姚登惠,區政府副區長孫天明介紹相關情況。
  • 和布克賽爾縣第一小學弘揚愛國精神傳承紅色基因
    為緬懷歷史,進一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布克賽爾縣第一小學於12月9日開展了以「弘揚愛國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在本次活動中,全校師生熱情似火,精心準備,用實際行動彰顯著自己的愛國心、強國志、報國行。各中隊各展其才,辦出了具有自己中隊特色的黑板報。
  • ...銘記抗戰歷史 凝聚奮進力量 龍門傳承紅色基因弘揚偉大抗戰精神...
    全村被毀房屋47間,損失財物難計其數。1947年2月26日,為了銘記歷史,龍門當局在縣城東較場為石墩圍抗日英烈建立紀念碑,國民黨愛國將領張治中題詞「忠烈可風」。白芒坑村民使用土炮 土槍伏擊日軍地處龍門、博羅、河源三地交界處的平陵白芒坑是革命老區,1927年12月廣州起義後,由葉鏞、徐向前等領導的紅四師到達平陵白芒坑進行休整,播撒紅色革命種子。
  • 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宣講活動...
    「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宣講活動走進甘肅財貿職業學院  中國甘肅網10月30日訊(本網記者 李紅軍)10月29日,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中共甘肅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共甘肅財貿職業學院黨委主辦的「弘揚延安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主題宣講活動走進位於蘭州新區職教園區的甘肅財貿職業學院,為該校師生帶去了一堂精彩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
  • 傳承紅色基因 汲取信仰力量
    、副主席劉軍  省委第三巡視組向我市反饋巡視意見中,對我市「利用本地紅色資源不充分,弘揚淮海戰役『決戰決勝精神』不力」提出了整改意見和要求。對此我進行了深入思考,體會如下:  紅色基因蘊含著我黨我軍的精神密碼,是中華民族共存共榮的精神族譜,更是流淌在全體黨員和革命戰士血脈中的遺傳因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視察部隊和革命老區,反覆叮囑要「把紅色基因融入血脈,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 臨淄作家協會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文化
    記者圖文 孫樹明 崔樂安12月28日上午,淄博市臨淄作家協會黨支部黨員及部分骨幹作家組織前往淄博市博山原山艱苦奮鬥紀念館、焦裕祿紀念館和臨淄區稷下文化園紅色教育基地,開展主題為「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紅色文化 打造文學強區 」臨淄作家接受紅色文化學習教育活動
  • 傳承紅色基因 弘揚先烈精神 東莞長安建成葉挺、李秀文革命事跡...
    該館歷經9個月籌建,以「初心無悔 家國與共」為主題,展示了葉挺、李秀文為國家統一、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不懼犧牲、不懈奮鬥的革命精神和家國情懷。惠州葉挺紀念館館長秦藍,葉挺、李秀文後人代表葉小燕、葉蓮、葉鐵軍等參加了當天的開館揭牌儀式。廣東魯迅紀念館、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深圳博物館、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等相關單位負責人也應邀出席了開館儀式。
  • 河南信陽弘揚紅色文化成風化人觀察
    在他們的示範帶動下,人事改革順利推進……  近年來,大別山革命老區河南省信陽市管好用好紅色基因庫,大力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大別山精神,讓紅色資源「活」起來,也讓黨員幹部在接受紅色教育中守初心、擔使命。  讓709處革命舊址「活」起來  新縣箭廠河鄉「紅田慘案」遺址前,擺滿了白色的小花。
  • 傳承紅色基因 賡續紅色力量——代表委員熱議紅色文化建設
    在永州正在召開的兩會中,永州會堂大廳裡一塊塊紅色記憶展板,生動描繪了「中央紅軍長徵在永州」「紅六軍團西徵在永州」等一幕幕經典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力量,成為了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並探索構建「永州紅色文化+三會一課+網際網路」共享平臺,推送永州紅色文化、宣揚「永州精神」,讓永州紅色文化在黨旗的照耀下大放異彩、遠播四方。雷雲桂代表認為,要以開展「向日葵工程」為載體圍繞「童心向黨」「經典傳承」和「未來夢想」深入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學革命歌曲、看紅色視頻、講紅色故事等方式,讓孩子們從小接受紅色教育薰陶,激發愛國熱情,傳承紅色基因。
  • 學習紅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紅色精神——馬坪鎮舉辦2020年...
    學習紅色知識,傳承紅色基因,踐行紅色精神——馬坪鎮舉辦2020年年輕幹部「五個一」活動之紅色知識競賽 2020-11-27 22: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紅色家書、講紅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白雲區雲城街道傳承...
    為加深對紅色歷史、紅色記憶的學習感悟,充分發揮《紅色家書》在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錘鍊堅強黨性、陶冶高尚情操中的作用,近日,白雲區雲城街道關工委及機關黨支部邀請白雲區第十五小學的師生們到金融北城社區「心馳延安」紅色e站參觀,開展「讀紅色家書、講紅色故事、弘揚革命精神」主題黨日活動
  • 冷水灘區銀象小學黨支部:弘揚抗戰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周海濤 譚勇軍 唐欣煥)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西法斯戰爭勝利75周年,弘揚抗戰精神,傳承紅色基因,11月27日下午,冷水灘區銀象小學黨支部組織黨員前往永州市博物館開展參觀《偉大貢獻——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展覽主題黨日活動。
  • 傳承紅色文化③|革命後代劉婧:傳承紅色精神 讓紅色基因永不褪色
    編者按:為廣泛宣傳革命先烈、挖掘推介革命事跡,傳承紅色文化,中共墾利區委宣傳部與大眾網·海報新聞將圍繞「追憶紅色歷史,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共同推出《傳承紅色文化》專題。劉婧繼續說道,「當我第一次帶上耳麥,面對100名孩子時,看著他們對紅色故事又好奇又嚮往的臉龐,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墾利區永安鎮被譽為山東的「小延安」,這裡「埋藏」著許許多多的革命事跡和英雄人物,劉婧為了講好墾區的紅色故事,傳承紅色精神,也為了肩上的這份榮耀和責任,她走遍墾區19處抗日根據地舊址,採訪近百位老革命、老黨員,整理近十萬字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