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濰坊市組織召開企業家創新創業報告會,五位企業家在會上分享了自己創新創業的精彩經歷,並圍繞搶抓機遇、人才引進、技術創新、市場開拓等問題,分享經驗、暢談感悟。
為弘揚企業家創新創業精神,記者整理了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恭運的精彩報告。
張恭運(豪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今年以來,豪邁同所有的企業一樣,一邊小心謹慎地防疫情,一邊加班加點趕訂單,通過全體幹部員工的艱苦努力,今年1-5月份,無論是產值,還是出口、利稅,都同比增長了15%以上,令大家感到欣慰。
最近經常有人問我,為什麼今年還敢招工1300多人?為什麼豪邁成立25年來一直保持高速成長?為什麼今年還敢大規模投資建設?尤其是跨行業冒險投資……在全球經濟明顯衰退的大背景下,難道不擔心出口惡化和市場訂單驟降嗎?
其實,我們同大家一樣,非常關注國內外的防疫形勢,擔憂經濟大勢,惶恐於中美之間的貿易戰、科技戰和地緣政治博弈。
但是,相對於龐大的社會和市場而言,作為一個小小的企業,決定我們命運的往往不在於外部形勢,也不在於企業規模的大小,而在於自身的產品競爭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例如,豪邁的連續流化工技術和高效節能的換熱器產品,毫不誇張地說,都是行業的更新換代技術和產品,能給客戶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回顧豪邁25年的創業歷程,分別經歷了「求生存」「求溫飽」「求發展」和「爭創世界一流」的不同階段。員工隊伍從當初的34人,壯大到今天的17000多人,產品從承攬零星加工發展到輪胎模具、氣門芯和風電變速箱箱體三項世界冠軍,並擁有390多項發明專利。資產從當初的100萬元,負債96%,到現在的總資產近100億,年納稅7億元。
在「求生存」階段,我們「是菜就往籃子裡剜」,只要鐵器活就幹,目的只有一個,活下去。
在「求溫飽」階段,我們本著「多快好省」的原則,積極改善創新,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障質量的辦法搶佔訂單,目的只有一個,讓員工始終有活幹。
在「求發展」階段,我們大膽研發自己的產品,培育自己的品牌,目的在於增加市場的主導權和產品的利潤率,迅速佔領市場,企業規模連年成倍增長。
在「創一流」階段,我們本著「給別人信心就是給自己機遇」的經營理念,主動走向國際市場,與世界五百強合作,提升企業的綜合管理水平。到目前,法國米其林、德國大陸、日本普利司通等世界前10名的輪胎廠,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還是美國GE、德國西門子、日本三菱等世界著名企業的優質供應商,並屢獲嘉獎。
豪邁發展至今,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粗略總結髮展壯大的原因,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下面,我簡要分享一下我的幾點見解。
一、社會大環境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例如,政府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中國加入WTO,各種生產要素的流動越來越活躍,高素質的勞動力越來越豐富。公司的成長進步、快速發展,也離不開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與幫助。
二、豪邁重視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和企業文化的建設
我們崇尚「合夥合作」,「努力把豪邁建設成員工實現自我價值奉獻社會的理想平臺」。在內部持續「打造利益共同體、事業共同體和精神共同體」,集團股東從最初的4名,發展到現今的3000多人。我們的銷售人員和各部門都沒有績效指標,我們的車間和職工宿舍到處都是方便實惠且無人值守的小超市,員工的加班費、電話費、出差費自行申報,沒有級別之差異。許多個人和工序經過申報和評估,取消檢查環節,由操作者個人填寫。公司始終對損人利己的不誠信行為零容忍。
如此一來,優良的誠信氛圍和共同的追求,極大地提高了工作和決策的效率,增強了企業糾錯免疫的能力,穩定和吸引了各類優秀人才。
三、鼓勵創新,寬容失敗
公司倡導「改善即是創新,人人皆可創新,處處皆可創新」的理念,大大降低了創新的門檻。員工無論是在成本、質量、效率,還是安全、公平、美觀等方面,只要有所改善,都算創新。公司要求「獎要獎得及時,獎要獎得高興」,建立健全了月、季、年獎勵機制和榮譽體系。例如:模具鉗工對坐的凳子不滿意,用下腳料製作了100個鉗工專用的、可旋轉的小凳子,獲得了1000元的創新獎;開電動車廠內配送礦泉水的老大爺,為了避免被鐵屑扎傷輪胎,便在車上加裝了「磁鐵掃帚」,獲得創新獎金100元。在今年疫情期間,面對繁雜的各種數據統計、上報信息,公司員工創新開發了溫度統計、疫情追蹤、網上訂餐等多個手機APP,極大地提高了管理效能。
我們認為,「創新失敗的代價可分段設控,創新成功的收益卻難以估算」。例如,豪邁螺旋纏繞式換熱器項目,當初我們的工程師為了替代進口,公司冒著300多萬元的研發經費打水漂的風險,歷經2年的研發,獲得了成功。連續多年來,換熱器項目以50%的速度增長,成為公司目前人均利潤最高的項目,每年至少為公司盈利6000多萬元。隨著國際市場的開拓和產量的提升,其盈利能力前景廣闊。
在豪邁,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不得對創新者冷嘲熱諷,無想法無創新才是懶惰和無能的表現。在豪邁「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中,在「勇於創新,持續超越」精神的引領下,創新已變成豪邁人的習慣。2019年,徵集創新改善提案31.3萬條,參與人數14865人,管理創新193項,每月發放一次創新改善獎並張榜公布,全年累計538萬元。組織技能比武304次,參與人數13724人,發放獎勵37萬元,獲國家、省級獎勵31項。公司一半以上的生產設備是自主研製的,像我們的輪胎模專用刻字機和電火花工具機,20多年來持續研發,到目前,已更新到第八代,始終保持了世界同行業的領先地位,有力地保障了產品的競爭優勢。
四、努力解除員工後顧之憂,積極創造安居樂業的生態環境
公司先後為員工建設了3處住宅小區,創辦了2處幼兒園、2所小學,初中、高中和職校各1處,還建設了2個俱樂部和1所醫院。不僅為員工提供了方便實惠的小超市,還有品種豐富的自助餐,不僅為大家提供了大量的帶薪培訓,還開辦了夜大培訓班。目前,為解除獨生子女和退休員工的後顧之憂,公司正在謀劃養老院的建設。
關於企業配套設施的建設和環境營造,我們非常感謝歷屆高密市委市政府多年來給予我們的大力支持。
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保障員工的收入,醫院職工帶薪培訓、學校後勤人員及幼兒園老師走進公司輔助生產,為因疫情防控無法到崗的員工發放生活補助。連續8年來,員工工資始終保持在15%以上的增幅,雖然今年經濟蕭條,但公司依然要完成增長15%的目標。
在豪邁,利益共同體激發了廣大員工的工作熱情,疫情期間,員工和企業共克時艱,為把失去的時間補回來,部分員工主動吃住在工廠,連續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基本保住了訂單的交付,得到了國內外客戶的一致好評,由此,後續獲得了更多的訂單。
五、跨界發展,既有風險,也有機遇
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批判「大而全,小而全」,倡導「專而精」。但我們認為,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在一哄而上的市場習慣下,再加上科技的日新月異和企業的持續膨脹,固守單一、狹小陣地的經營思路是不安全的。
多年來,豪邁本著「順藤摸瓜」「替代進口」「小分隊探索嘗試」的指導思想,在充分發揮豪邁的製造和創新優勢的條件下,先後進入了數控工具機行業、輪胎模具行業、油氣裝備行業、風電零部件行業和化工行業。產品從最輕的0.1克的彈簧氣孔套,到重達800噸的油氣裝備。在開發新領域的過程中,只要有機會、有優勢,我們就快速投入,沒機會、沒優勢,就及時止損撤出。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沒有積極的嘗試和探索,僅有道聽途說和邏輯推理是遠遠不夠的。豪邁公司董事會樂意每年拿出10%-20%的利潤,用於新產品開發和新行業探索。例如,在化工行業,歷經5年的艱苦研發,雖然至今剛剛盈虧平衡,但我們卻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看到了廣闊的空間。今年將投資6億多元,積極籌建化學家創新創業平臺和連續流技術的示範基地。可以預見三五年之後,該板塊必將成為公司成倍增長的新生動力。相比之下,我們的輪胎模具已經見頂,若再盲目擴張,必將引起市場的不安和利潤率的下降。
六、員工的熱情和良好的團隊氛圍就是公司最好的風水
很久以來,人們對人才的評價五花八門、眾說紛紜,隨著企業競爭的加劇,互相挖人、搶人的新聞屢見不鮮。但實踐告訴我們,測量人才的儀器至今尚未發明,唯有實踐是檢驗人才的唯一標準。更重要的是,有用就是人才,有大貢獻就是大寶貝。每個人都有創新創業的激情和潛能,只要注意保護和培養,並形成良好的氛圍,許多平民會變成英雄,許多低學歷的人也會成為創新大王,許多外行日久天長也會變成專家。
在豪邁,這樣的事例數不勝數,全國勞模王欽峰即是典型代表。
在豪邁,不同學歷、不同崗位,甚至不同國別的員工,用豪邁理念統一工作的價值觀,用持續完善的遊戲規則規範工作的流程,本著合夥合作、幹事創業的原則,「工作著,學習著,進步著,創造著,收穫著,快樂著」。
在豪邁,每年招工15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600多人,儘管我們地處縣級市,不佔優勢,但招工一直不是一個頭疼的問題。
豪邁的各級經營管理者,絕大多數都沒有MBA的教育背景,大家本著樸素的合夥合作、團隊競爭的基本理念,「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做什麼悟什麼」。時常在成功中總結經驗,在失敗中積累教訓。在企業規模過百億、員工隊伍過萬、產品涉及多個領域、各項目參差不齊的背景下,時刻面臨著大企業病、新老更替和市場競爭的風險。在世界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的激流中,經營與管理的壓力與日俱增,出現失誤在所難免,在此,還望領導和朋友們多多包涵與支持。
點擊播放 GIF 1.6M
點亮小花祝願大家2020年都發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