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鄭淵潔
鄭淵潔是國內知名的童話作家,雖然他只有小學肄業,但是卻一個人堅持創作《童話大王》三十餘年。
鄭淵潔最厲害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創作出深受中國小讀者喜愛的各種卡通形象(比如皮皮魯和魯西西、舒克和貝塔),而在於面對一雙天資不同的兒女,他能夠因材施教,並最終培養成材。
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後,鄭淵潔決定自編教材對孩子定製「個性化」教育,幾年後,鄭亞旗從自家的「學堂」上畢業了。9年前,鄭亞旗和父親一起打理他們的「童話王國」,並出任公司董事長。
有人曾開玩笑說鄭淵潔一家三代小學都未畢業,但是,這不影響他培養出學霸女兒,三年前,女兒鄭亞飛高三畢業,被美國六所大學同時錄取。
兒子當老闆、女兒上名校,鄭淵潔的教子方法看似無跡可尋,卻又「有據可依」。
孝順教育
提起「孝」,很多人都會聯想到「愚孝」,甚至有人搬出一些傳統糟粕,如「埋兒奉母」來抨擊孝道。
其實,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在《論語》中曾對「孝」做過精闢的解釋: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怎麼孝敬?
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事父母,必竭其力。
鄭淵潔曾在書中提到,對於家長來說,最息息相關的教育是孝順教育。因為孝順教育的成功與否關於父母晚年的幸福指數。
我出生那一年,鄭淵潔去過一趟菲律賓,那時候出國會獎勵指標——用來購買冰箱、彩電、電子琴、微波爐這些。
回國後,鄭淵潔帶著兒子去出國人員服務部買電視,在那裡,他發現有賣的直角平面電視(帶遙控器使用),他覺得很新奇,就買了。
回家的路上,兒子發現爸爸行駛的路線不對,就問爸爸,他說:「把電視給爺爺奶奶送去!」
兒子疑惑不解問道:「那咱們自己不看嗎?」鄭淵潔說:「咱們比爺爺奶奶活得長,別說直角平面電視了,將來看原子彈電視的機會都有呢!」
後來有一次,鄭淵潔給兒子買了幾隻很大的對蝦,兒子吃的時候發現爸爸不吃,鄭淵潔心虛的說:「我對蝦過敏(自己捨不得吃)。」
沒想到兒子接著說出的這句話讓他震驚不已,鄭亞旗說:「這隻蝦你吃,將來我吃原子彈蝦的機會都有!」
鄭淵潔說那一刻,他覺得自己對兒子的「孝順教育」成功了。
「百善孝為先」,鄭淵潔買電視和吃蝦的經歷告訴我們:孝就是時時刻刻心裡裝著父母,「孝道」,不止是對長者的敬重,更是一種家風的傳承。
平等教育
畢卡索談起自己成功的秘訣時曾說了一句:「向兒童學習。」對此,鄭淵潔也有相同的看法,他說:「父母生了孩子,等於是上天恩賜給你一個想像力的免費導師。」
有了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小時候常常是家裡的「開心果」,因為寶寶們大多數時候不經意說的話看起來「胡言亂語」卻又「意味深長」。
鄭亞旗小時候,有一次爸爸在餵他吃蘋果泥,突然,聽到沙發下面傳出來收音機裡的音樂聲,鄭淵潔問兒子是什麼聲音,孩子說:「沙發裡會不會有個樂隊?」
順著這條靈感的啟發,幾天之後,鄭淵潔寫了一部作品《紅沙發音樂城》。
在鄭淵潔看來,父母與孩子的關係有三種:
第一種:家長將自己定位成長輩、管理者;第二種:家長將自己定位成孩子的朋友;第三種:家長將自己定位成孩子的學生。
鄭淵潔說在家裡,孩子可以對他大呼其名,他覺得孩子是老師,而自己是學生,老師叫學生名字是在正常不過了。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把孩子稱呼為老師,在實際生活中施行起來有點「做作」,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童話大王」、需要從孩子那裡汲取創作來源。
如此來看,第二種應是父母和子女相處的最理想狀態,然而,現實中的父母常常將自己定位成第一種,即「管教者」——孩子什麼都不懂,要聽父母的話。
持這種想法的家長通常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①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②經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③父母把自己塑造成家庭犧牲者的形象,讓孩子產生負罪感;④和孩子說話使用命令式口吻;⑤孩子的一切要由你來決定;⑥當眾出孩子的醜。
對此,鄭淵潔建議: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是發現孩子的長處,告訴他什麼地方行,因為人性的本質是渴望肯定與欣賞。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行,其實不是孩子不行,是你不行,誇獎、讚美、正面評價永遠比任何辱罵和說教更有用。
奇蹟教育
鄭淵潔曾在機場舉著孫女的畫像接機,孩子看到後驚喜、難以置信,他告訴孫女,這就是奇蹟。
鄭淵潔說:「奇蹟教育」就是讓孩子從小相信奇蹟會發生。
比起帶給孫女的「奇蹟」,鄭淵潔為女兒鄭亞飛創造的「奇蹟」才是我眼中真正的「奇蹟教育」。
女兒高三,鄭淵潔沒有對「孩子」使勁,而是讓孩子見證了自己創造「奇蹟」的過程。
父親親手為女兒創造了四項「紀錄」:
奇蹟一:堅持一個人寫《童話大王》30年
從《童話大王》創刊開始,鄭淵潔每天清晨四點半到六點半堅持寫作兩個小時,從不間斷。
奇蹟二:單場籤售15個小時
5年前,在成都售書時,鄭淵潔從上午十點一直到次日凌晨一點,籤名售書15個小時,直到最後一位讀者離開。
奇蹟三:7個月時間瘦身五十斤體重
鄭淵潔最胖時體重有二百多斤,女兒開玩笑說希望老爸能瘦點兒,為了讓女兒看到一個「全新」的爸爸,他7個月時間減掉五十斤體重。
奇蹟四:歷時十五個月給讀者寫了八十八萬字贈言
鄭淵潔當著女兒的面用15個月時間為讀者寫贈言,數量達到數十萬字。
堅持寫作、減肥成功、回饋讀者,女兒親眼目睹父親的「蛻變」,這是一種靠時間積蓄的能量產生的心靈震動:孩子看見「奇蹟」、相信「奇蹟」並學會創造「奇蹟」,這正是「奇蹟教育」的本質。
結語:鄭淵潔育兒的三大法寶:「孝順教育」、「平等教育」和「奇蹟教育」,看似普普通通,卻又蘊含著巨大的能量。
他說:「有了孩子,對於每位家長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催人奮進的機會。」
謹以此文與天下父母共勉!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