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媽媽坦言:要想孩子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許多 媽媽抱怨,自打小孩上小學,生活的幸福感猛然降低。
快看看家裡小孩是否有這種小毛病:
上課愛走神,不是搞小動作便是發愣,一堂課其實聽不進多少內容;
做作業時不專注,摳摳桌子撓撓牆,半小時的作業拖上兩個小時依然寫不完,作業質量當然也高不上哪兒去;
3個孩子全都考上斯坦福,媽媽直言:要想小孩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沒有時間觀念,放學後只曉得瘋玩,好不容易回到家也要看會動畫片,最後在爸爸媽媽的強迫下學習。可此刻你的孩子已經犯困了,邊揉眼睛邊做作業,熬到十點多才可以勉強寫完。但是熬夜必然造成 早上起不來,聽課的時候打呵欠不斷,產生1個不良循環;
學習習慣不好,不會做筆記,不喜歡用草稿,考試的時候題都沒看完就著急落筆寫,還經常丟題漏題,當然總是考不好;
……
你花高價買來學區房,報了補習班,認為小孩的學習此後會一帆風順,可沒想到做作業時依然雞飛狗跳,隔三差五還是會在群內被老師「公然點名」。
你一定經常想:「才上小學就這般困難,之後上初、高中可怎麼辦啊?」
其實,許多 爸爸媽媽都不清楚,只需打好了小學基礎,初高中會輕鬆許多 。
小學階段是小孩學習和成長的一道分水嶺,一方面,假如在小學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到中學階段學習難度增加時,小孩便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失去學習的自信。
另一方面,小學階段也是小孩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小孩這一階段產生的人格品性、性格特點都是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如果不認真對待,等到青春期叛逆起來,家長將束手無策。
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不斷提到:小孩的學習習慣、學習欲望和性格品行全是在十二歲以前產生的,爸爸媽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陳美齡是著名歌手,曾跟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演出過。她在人氣最高時選擇出國留學讀書,攻讀了斯坦福的教育學博士。
在她讀書和工作的期內,再忙都沒有懈怠對孩子教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依次把三個兒子全都送入史丹福大學,在教育兒女方面十分成功。
總結陳美齡的教育心得,我得到了以下幾點,非常值得我們所有爸爸媽媽學習。
一、小學階段,先幫孩子樹立夢想
陳美齡一直對兒子們說:「小孩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夢。」她還時常鼓勵孩子們:「希望你們擁有爸爸媽媽想都不敢想的偉大夢想。」
她認為,教育就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而這顆種子一定要在上初中之前種下。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孩子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每天寫個作業愁得不行,打遊戲倒是一把好手……「
為什麼為這樣?因為在這些孩子看來,學習只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任務,枯燥而乏味,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他們沒有求知的欲望,沒有學習的內驅力。
但是如果你教會了孩子做夢,心中的夢想會將為孩子提供長久的動力,促使他主動學習,而不再需要父母拖著吼著前行。
如同哈羅德·威爾遜所說:「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
二、小學階段,一定要教會孩子自我肯定
陳美齡認為:一顆認同自我的內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礎;而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孩子自我肯定。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孩子上小學後懂得害羞了,自尊心增強,顧慮也開始變多。他們變得羞於表達,害怕自己說的話、做的事不被別人認同。他們變得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
如果這樣持續發展下去,孩子將逐漸喪失信心,變成一個不思進取的、自卑的孩子。
父母需要做的是:
第一,不要拿孩子跟別人比,要比也是跟自己縱向比較。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這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了,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或者這樣說:「你這次有所退步了,跟媽媽說說你認為是哪裡的問題?」
第二,在家裡不比較,但在外面難免其他人會。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挫折,父母要及時為孩子疏導情緒,建立信心。
第三,不要打罵,平和溝通。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錯覺,認為打一頓孩子能老實好幾天,效果立竿見影。殊不知在被打罵的過程中,出於自我保護機制,孩子的大腦往往是完全放空的,他甚至都不知道你當時說了什麼,所謂的「聽話」只是迫於你的威壓表現出來的假象。
小學階段的孩子意識開始發展,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頻繁的棍棒教育不僅會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自我肯定力,從此自卑消沉或者更加叛逆。
三、小學階段,要充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人總喜歡以「苦」來形容學習。但是陳美齡認為學習是可以很快樂的,她的三個孩子都屬於快樂學習。
她認為學習的時候可以玩,玩的時候也是在學習。比如雨後你帶孩子去公園玩,回來以後把書本打開,了解下雨的原因,孩子就會很感興趣。然後還可以打開地圖,了解哪個國家下雨最多,哪個國家長年乾旱,下雨多的國家都有哪些植物,乾旱的國家是怎麼種植糧食的等等。
這樣,知識變得立體,變得可接觸,變得有趣,孩子怎麼會不喜歡?
小學階段的孩子,探索欲已經沒有學齡前那麼強了,面對複雜的知識,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如果不加幹預,孩子很容易走向厭學的方向。
父母要教會孩子學中玩、玩中學的本領,把學習變得有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陳美齡教育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學霸,更在於她在孩子都非常快樂積極,這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礎。而這些都是陳美齡在孩子小學階段極為重視,並且刻意引導的。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教育學博士,也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方法沒有系統而清晰的認知,盲目教導反而容易耽誤孩子的成長。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針對家長的需求,根據每個年級孩子的發育特點,細緻地給出了孩子1~6年級具體培養策略。
書中按每個年級細分,對孩子的學習方面和性格培養方面都給出了實用的建議。
包括最讓家長頭疼的假期,書中也做了具體的攻略,家長只要照著做就行。
這本書的可讀性非常強,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改善孩子的不足。
本書作者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優秀老師,她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知識全部融合在了這本書中。同時她也很清楚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痛點,比如磨蹭、偏科、專注力差、學習效率低、亂花錢等等,書中都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這是一本小學生父母必備的育兒良方。
此書原價49元,現在活動期間配套【陪孩子的初中三年】+【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三本只要99元,上架幾天以來,已經賣出3000多本!
如果你家正好有小學生,或者孩子將要上小學,大可以買回去放在家裡,遇到問題隨時翻一翻,也許就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
爸爸媽媽快點擊下方「去看看」把這本書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