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媽媽坦言:要想孩子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2020-12-18 家居大能人

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媽媽坦言:要想孩子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許多 媽媽抱怨,自打小孩上小學,生活的幸福感猛然降低。

快看看家裡小孩是否有這種小毛病:

上課愛走神,不是搞小動作便是發愣,一堂課其實聽不進多少內容;

做作業時不專注,摳摳桌子撓撓牆,半小時的作業拖上兩個小時依然寫不完,作業質量當然也高不上哪兒去;

3個孩子全都考上斯坦福,媽媽直言:要想小孩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沒有時間觀念,放學後只曉得瘋玩,好不容易回到家也要看會動畫片,最後在爸爸媽媽的強迫下學習。可此刻你的孩子已經犯困了,邊揉眼睛邊做作業,熬到十點多才可以勉強寫完。但是熬夜必然造成 早上起不來,聽課的時候打呵欠不斷,產生1個不良循環;

學習習慣不好,不會做筆記,不喜歡用草稿,考試的時候題都沒看完就著急落筆寫,還經常丟題漏題,當然總是考不好;

……

你花高價買來學區房,報了補習班,認為小孩的學習此後會一帆風順,可沒想到做作業時依然雞飛狗跳,隔三差五還是會在群內被老師「公然點名」。

你一定經常想:「才上小學就這般困難,之後上初、高中可怎麼辦啊?」

其實,許多 爸爸媽媽都不清楚,只需打好了小學基礎,初高中會輕鬆許多 。

小學階段是小孩學習和成長的一道分水嶺,一方面,假如在小學階段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等到中學階段學習難度增加時,小孩便會顯得力不從心,從而失去學習的自信。

另一方面,小學階段也是小孩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小孩這一階段產生的人格品性、性格特點都是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如果不認真對待,等到青春期叛逆起來,家長將束手無策。

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不斷提到:小孩的學習習慣、學習欲望和性格品行全是在十二歲以前產生的,爸爸媽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陳美齡是著名歌手,曾跟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演出過。她在人氣最高時選擇出國留學讀書,攻讀了斯坦福的教育學博士。

在她讀書和工作的期內,再忙都沒有懈怠對孩子教育,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依次把三個兒子全都送入史丹福大學,在教育兒女方面十分成功。

總結陳美齡的教育心得,我得到了以下幾點,非常值得我們所有爸爸媽媽學習。

一、小學階段,先幫孩子樹立夢想

陳美齡一直對兒子們說:「小孩唯一的工作就是做夢。」她還時常鼓勵孩子們:「希望你們擁有爸爸媽媽想都不敢想的偉大夢想。」

她認為,教育就是一個教會孩子做夢的過程,而這顆種子一定要在上初中之前種下。

陳美齡在講座中分享育兒觀

很多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抱怨:「我家孩子對學習一點興趣也沒有,每天寫個作業愁得不行,打遊戲倒是一把好手……「

為什麼為這樣?因為在這些孩子看來,學習只是父母強加給他們的任務,枯燥而乏味,能躲就躲,能拖就拖,他們沒有求知的欲望,沒有學習的內驅力

但是如果你教會了孩子做夢,心中的夢想會將為孩子提供長久的動力,促使他主動學習,而不再需要父母拖著吼著前行。

如同哈羅德·威爾遜所說:「我們因夢想而偉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夢想家。」

二、小學階段,一定要教會孩子自我肯定

陳美齡認為:一顆認同自我的內心,是人格形成的基礎;而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教會孩子自我肯定。

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孩子上小學後懂得害羞了,自尊心增強,顧慮也開始變多。他們變得羞於表達,害怕自己說的話、做的事不被別人認同。他們變得不敢在課堂上舉手發言,不敢表達自己的態度。

如果這樣持續發展下去,孩子將逐漸喪失信心,變成一個不思進取的、自卑的孩子。

父母需要做的是:

第一,不要拿孩子跟別人比,要比也是跟自己縱向比較。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你這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了,媽媽看到了你的努力」,或者這樣說:「你這次有所退步了,跟媽媽說說你認為是哪裡的問題?」

第二,在家裡不比較,但在外面難免其他人會。如果孩子遇到這樣的挫折,父母要及時為孩子疏導情緒,建立信心。

第三,不要打罵,平和溝通。很多父母都有這樣一種錯覺,認為打一頓孩子能老實好幾天,效果立竿見影。殊不知在被打罵的過程中,出於自我保護機制,孩子的大腦往往是完全放空的,他甚至都不知道你當時說了什麼,所謂的「聽話」只是迫於你的威壓表現出來的假象。

小學階段的孩子意識開始發展,已經有了很強的自尊心,頻繁的棍棒教育不僅會破壞親子關係,還會嚴重破壞孩子的自我肯定力,從此自卑消沉或者更加叛逆。

三、小學階段,要充分激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古人總喜歡以「苦」來形容學習。但是陳美齡認為學習是可以很快樂的,她的三個孩子都屬於快樂學習。

她認為學習的時候可以玩,玩的時候也是在學習。比如雨後你帶孩子去公園玩,回來以後把書本打開,了解下雨的原因,孩子就會很感興趣。然後還可以打開地圖,了解哪個國家下雨最多,哪個國家長年乾旱,下雨多的國家都有哪些植物,乾旱的國家是怎麼種植糧食的等等。

這樣,知識變得立體,變得可接觸,變得有趣,孩子怎麼會不喜歡?

小學階段的孩子,探索欲已經沒有學齡前那麼強了,面對複雜的知識,孩子很容易產生厭倦的情緒,如果不加幹預,孩子很容易走向厭學的方向。

父母要教會孩子學中玩、玩中學的本領,把學習變得有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

陳美齡教育的成功之處,不僅在於把三個孩子都培養成了學霸,更在於她在孩子都非常快樂積極,這才是幸福人生的基礎。而這些都是陳美齡在孩子小學階段極為重視,並且刻意引導的

不過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教育學博士,也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師,對孩子的心理特點和學習方法沒有系統而清晰的認知,盲目教導反而容易耽誤孩子的成長。

這本《陪孩子走過小學六年》針對家長的需求,根據每個年級孩子的發育特點,細緻地給出了孩子1~6年級具體培養策略。

書中按每個年級細分,對孩子的學習方面和性格培養方面都給出了實用的建議。

包括最讓家長頭疼的假期,書中也做了具體的攻略,家長只要照著做就行。

這本書的可讀性非常強,書中列舉了大量案例,幫助家長解決孩子的問題,改善孩子的不足。

本書作者是一位從教20多年的優秀老師,她把自己豐富的教學經驗和教育知識全部融合在了這本書中。同時她也很清楚孩子學習和生活中的痛點,比如磨蹭、偏科、專注力差、學習效率低、亂花錢等等,書中都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案。

可以說這是一本小學生父母必備的育兒良方。

此書原價49元,現在活動期間配套【陪孩子的初中三年】+【孩子你是在為自己讀書】三本只要99元,上架幾天以來,已經賣出3000多本!

如果你家正好有小學生,或者孩子將要上小學,大可以買回去放在家裡,遇到問題隨時翻一翻,也許就能夠找到解決的方法

爸爸媽媽快點擊下方「去看看」把這本書帶回家吧。

相關焦點

  •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直言:小學教育是孩子成材的關鍵期
    從歌星到斯坦福博士,更厲害的是三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這個優秀的「學霸媽媽」就是當年與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陳美玲,在上世紀70年代可謂是「紅透半邊天」。然而因為父親的一句話:「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強調:要狠抓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
    這樣優秀的孩子讓家長們很羨慕,所以尹建莉總被詢問教育孩子的秘訣。 她直言,圓圓並不是神童,能有如今的成就,就是因為她狠抓了孩子的小學階段教育。
  • 我是如何把3個兒子,培養成斯坦福高材生的?
    曾經眾星捧月的名人一邊奶著兩個孩子,一邊考取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 陳美齡抱著二兒子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從一線歌星到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更神奇的是,在自己畢業後,她把自己家的3個兒子全都送進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史丹福大學!
  • 三個兒子全都考入史丹福大學!這個媽媽的育兒經,總結成了8點
    現在家裡有一個神獸,就已經讓很多家長招架不住了,輔導孩子的時候都要準備好速效救心丸(開玩笑),但是有一位媽媽卻心平氣和的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著實讓人佩服。這個媽媽叫做陳美齡,在成為3個小孩的媽媽之前,陳美玲在港臺以及東南亞地區是非常出名的一名歌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非常紅,不過現在知道她的少一些。
  • 將6個孩子送入耶魯和哈佛,母親坦言: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是關鍵
    所以,僅僅有能力養孩子,卻沒有認真教育孩子的父母,並不是合格的父母。 被譽為「韓國首席媽媽」的全惠星女士,將6個子女全部培養成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的博士。現在,她的孩子任職著名大學的教授、院長和美國白宮衛生部長助理等,成為了社會中的精英。
  • 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陳美齡:家庭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
    ,一邊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了教育學博士,三個兒子也先後考上了史丹福大學,可以說不管是工作、念書、育兒她都非常成功。因為攻讀教育學博士,又培養出了3個優秀的兒子,所以陳美齡特意寫了書記錄她在教育方面的心得,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很重要在陳美齡的書中,她寫道:我始終確信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
  • 坦言:狠抓小學階段是關鍵
    她坦言從沒報過補習班,補課這種事兒就沒在自己的生活中發生過。不僅如此,人家也不挑燈夜戰,平時還喜歡看武俠小說和烘焙,那這樣的學霸究竟有啥學習「竅門」呢?在她的採訪中坦言,狠抓小學階段是關鍵,尤其是這3個習慣的養成,值得家長參考。
  • 3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陳美玲的教育秘訣,值得父母學習
    前幾天我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陳美玲育兒經驗的一個採訪,陳美玲本人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她是著名的歌星,曾與鄧麗君齊名。而且她還是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同時她也是三個兒子的母親。
  • 一門三子考入斯坦福,陳美齡的育兒經:孩子小學,父母別佛系
    兒子剛上一年級沒兩個月,我已經被老師找了三次家長,說得最多的問題都是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當初把孩子送去小學,還以為能輕鬆下來,沒想到現在更累了。可最近聽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的育兒經驗,我才發現很多人都錯了。說起陳美齡,她這個人可不簡單,和鄧麗君一起唱過歌,和張國榮一起演過戲。娛樂圈順風順水時,卻選擇出國留學,讀得就是教育學。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還把學到的教育知識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三個兒子的成績都很優異,先後進了史丹福大學,這可是全球頂尖學府。不得不佩服,她的家庭教育的確很成功。
  • 三個兒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我媽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一定要關注...
    文 | 詹詹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培養出三個學霸孩子是什麼樣體驗?我想應該是很驕傲也很辛苦的吧!陳美齡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媽媽,她在八十年代走紅是著名的歌星,但沒過多久就隱退了,之後結婚生子的陳美齡沒有選擇在家做全職媽媽,而是帶著孩子一起考上了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一邊學習一邊育兒。現在陳美齡的三個兒子都考上了史丹福大學,讓她再次以一位媽媽的身份被大家熟知。
  • 從倒數第一,到考入清華:教育男孩,媽媽要做這5件事
    趙啟琛火了以後,很多人向他的媽媽討教育兒方法,對此,趙啟琛的媽媽表示,教育男孩,媽媽要做這5件事。甚至不少家長會動用暴力,企圖用這種方法激發孩子認真學習提高成績。但趙啟琛的媽媽在兒子學習成績差的時候並沒有批評他,而是想辦法幫助孩子提高成績,陪伴他一起進步。因此過度的批評孩子實際上不止無法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 3個孩子一起考入史丹福大學,陳美玲的育兒秘籍,值的家長收藏
    身為史丹福大學生的博士,陳美玲育兒很有一套,身為三個兒子母親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把三個孩子一齊送入了史丹福大學。作為父母的我們應該能夠了解育兒的壓力有多大,一個孩子都很難培養成才,更別提三個淘氣的男孩了。但是陳美玲不僅把三個兒子教育的很好,甚至都培養成了優秀的人才,讓不少家長對她的教育方法都是十分好奇。
  • 6個孩子5個是博士,學霸父親談經驗:孩子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誤區:「孩子上小學後有老師管,就不用我教了。」所以,每逢孩子開學、升學時都能聽到家長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孩子就交給你了。」教育從來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家長和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
  • 女兒16歲上清華,教育專家尹建莉談經驗:小學階段的教育要狠抓
    只要是買過育兒相關書籍的家長,一定都聽說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可以說幫無數父母解決了教育難題,身為作者的尹建莉也逐漸被廣大家長熟知。當然也有很多家長好奇,這位從事了多年語文教育的教育家碩士,把自己的女兒教成了什麼樣?
  • 韋唯三個兒子,兩個考入北大,一個拳王冠軍,真是懂教育的母親
    而這時,當年面對家暴,勇敢反抗並帶著三個兒子回國發展的韋唯又一次被網友們提及。如今,韋唯不僅生活得肆意灑脫,養育的三個兒子也是十分的優秀,兩個考入北大,一個拳王冠軍,因而韋唯已經是公認的「最懂教育的明星媽媽」了!
  • 一家三代出12個學霸!教育專家:教育沒有捷徑,得狠抓小學階段
    將6個孩子培養成5個博士、6個碩士的家庭教育專家蔡笑晚在分享育兒秘籍時也說過:「孩子的智力相差無幾,家長給予正確的引導,才是讓孩子成材的第一步。」教育是沒有捷徑的,只有狠抓小學時期為孩子打好基礎,到了高年級孩子才能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 三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告誡:父母不要做這6件事
    有一位傳奇母親叫陳美玲,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憑藉一己之力將三個孩子都送進了美國名校斯坦福。陳美玲15歲出道,紅遍兩岸三地,卻在事業最巔峰時期選擇退隱歌壇,先後到加拿大和斯坦福攻讀兒童心理學學士和教育學博士。
  • 孩子將來有出息,一定要嚴抓小學教育,初高中就太晚了
    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將來有出息,為了讓孩子考上名牌大學,可以說從孩子會背古詩起,家長就開始狠抓孩子的學習。小學、初中階段孩子就經常學到晚上八、九點鐘,上了高中以後每天學到半夜是常事。
  • 家族連出11個博士,都是名校!女兒談教育:從小學開始狠抓這三點
    自身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還把孩子教育得非常優秀。在他的教育和指導下,家族總共培育出11個博士,每一個都就讀名校。大女兒幹榮珠是孟菲斯州立大學博士,兒子幹高雄和小雄都是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孫女季英慧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獲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
  • 兒子當老闆、女兒上名校,鄭淵潔談育兒心得:孩子成材抓好這三點
    爸爸媽媽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閉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鄭淵潔鄭淵潔是國內知名的童話作家,雖然他只有小學肄業,但是卻一個人堅持創作《童話大王》三十餘年。鄭淵潔最厲害之處並不僅僅在於創作出深受中國小讀者喜愛的各種卡通形象(比如皮皮魯和魯西西、舒克和貝塔),而在於面對一雙天資不同的兒女,他能夠因材施教,並最終培養成材。兒子鄭亞旗小學畢業後,鄭淵潔決定自編教材對孩子定製「個性化」教育,幾年後,鄭亞旗從自家的「學堂」上畢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