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陳美齡:家庭教育很重要,尤其是小學階段

2020-12-23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陳美齡曾經是與鄧麗君、山口百惠齊名的當紅歌星,不過,她在正當紅的時候,沒有繼續自己的演藝事業,而是選擇結婚、生子、讀書……

不得不說陳美齡的這個選擇很有勇氣,也很令人欽佩,而且她在婚後一邊育兒,一邊在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了教育學博士,三個兒子也先後考上了史丹福大學,可以說不管是工作、念書、育兒她都非常成功。

因為攻讀教育學博士,又培養出了3個優秀的兒子,所以陳美齡特意寫了書記錄她在教育方面的心得,分享自己的教育方法。

家庭教育很重要

在陳美齡的書中,她寫道:

我始終確信教育的全部責任在於家長。學校和老師只是重要的夥伴,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所有的責任都應該由家長承擔。

同樣的理念,著名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表達過,他將大理石比作兒童,他認為,把這塊大理石雕刻成一座雕像需要6位雕塑家:

1、家庭;2、學校;2、兒童所在的集體;4、兒童本人;5、書籍;6偶然出現的因素。其中最重要,也是影響最大的就是家庭,其他教育形式只是家庭教育的補充。

從陳美齡的育兒事跡中,我們能發現她很重視孩子的習慣,尤其是在小學階段。

教育就是在拼習慣,尤其是小學階段

一、陪孩子寫作業

陳美齡在孩子上小學期間,每天都會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不過,和一些家長動不動就批評孩子、不耐煩孩子的問題不一樣,陳美齡對孩子很有耐心、很包容孩子,她以陪伴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探討難題,陪孩子一起預習,整個寫作業的過程很愉快。

所以陳美齡的孩子對作業沒有恐懼,反而很享受這個和媽媽一起學習的過程。

二、讓孩子喜歡上學習

陳美齡在孩子小學時做的另一個努力,就是幫孩子找到學習的樂趣,讓孩子喜歡上學習。陳美齡認為,學習和玩是分不開的,給他們興趣,孩子自己就會去找答案,他們看得到、感受的到,學的就會很快,也不會覺得學習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陳美齡分享,他的大兒子非常喜歡魚,她一有時間就會陪大兒子到水族館等地方看各種各樣的魚,差不多日本可以去的水族館,他們都去過了。

比如在學拼音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記不住拼音的用法,大多是因為他們覺得拼音很枯燥,沒有感受到拼音帶來的方便和趣味性。

我給大家分享一套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魔法拼音·名家經典系列》,通過「線上的拼音教學+名家經典閱讀」的方式,幫孩子一邊學拼音,一邊通過閱讀鞏固拼音用法。

這套《名家經典閱讀》入選的篇目都是名家經典作品,適合小學一、二年級學生閱讀。

第一輯一共有8冊,分別是:

沈石溪老師的《第七條獵狗》、張秋生老師的《小巴掌童話》湯素蘭老師的《笨狼的故事》、周銳老師的《豎著爬的小螃蟹》任溶溶譯寫的《能聽懂人話的貓》、管家琪老師的《從現在開始》湯湯老師的《別去五釐米之外》、王一梅老師的《第十二隻枯葉蝶》

這些名家都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作品也都是很受兒童喜愛的故事,像湯素蘭老師的《笨狼的故事》被選入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張秋生老師的《小巴掌童話》、《青蛙寫詩》、《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等作品也先後被收錄在語文教科書中。

這套書是24開本,很適合孩子翻閱,全書注音、彩頁,插圖的質量也很高,而且是嚴格按照統編教材的編校規則編校的,字體大小也適中。

三、全面培養孩子

有句古話叫:功夫在詩外,意思是學詩不能只學寫詩,真正的功夫是要下在詩之外的。

同樣的,教孩子學習,不能只是盯著學習,在學習之外下的功夫才是關鍵。陳美齡正是在讀教育學博士時明白了這個道理,她在書中寫道:

用取長補短、以點帶面地培養孩子的學習力;用精挑細選的小遊戲來發展孩子的專注力;用音樂、藝術和運動來為孩子強體養性………

正是有了這樣全面的教育,陳美齡的3個兒子都不是死讀書的類型,他們和陳美齡的關係很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同時很愛學習。

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套人文百科書《寫給兒童的文明史》。

這套書一共10冊,是臺灣作家陳衛平「人文三部曲」中的一套。每一冊有一個小主人公帶領孩子進行一場穿越奇遇,形象生動的重現歷史,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的同時普及知識。

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推薦這套書時說:

人文精神是要從小養成的。這套《寫給兒童的文明史》知識豐富,形式活潑,圖文並茂,非常適合有獨立閱讀能力的孩子自主閱讀,發現其中的「奧秘」,更是一套親子共讀的讀物。

這套書作為臺灣小魯出版社「鎮社之寶」,先後榮獲臺灣「好書大家讀」年度少年兒童讀物獎和臺灣出版社「金鼎獎」兩項大獎,得到了很多專業人士和家長、孩子的肯定。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教育學博士陳美齡,將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大學,育兒技巧在這
    陳美齡,曾經是和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歌星。現在是兒童心理學專家,也是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將三個兒子相繼送入了史丹福大學,並且獲得了博士學位。陳美玲曾經說過:「孩子的學習習慣和性格品行都是在12歲之前養成的。」
  • 三個兒子都考入斯坦福,陳美玲直言:小學教育是孩子成材的關鍵期
    從歌星到斯坦福博士,更厲害的是三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這個優秀的「學霸媽媽」就是當年與鄧麗君齊名,與張國榮同臺的陳美玲,在上世紀70年代可謂是「紅透半邊天」。然而因為父親的一句話:「錢財、名譽如流水。一旦出事立刻會被奪走。
  • 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媽媽坦言:要想孩子成材,狠抓小學教育
    3個兒子全部考入斯坦福,媽媽坦言:要想孩子成材,狠抓小學教育許多 媽媽抱怨,自打小孩上小學,生活的幸福感猛然降低。另一方面,小學階段也是小孩心理快速發展的階段,小孩這一階段產生的人格品性、性格特點都是會影響到將來的發展,如果不認真對待,等到青春期叛逆起來,家長將束手無策。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不斷提到:小孩的學習習慣、學習欲望和性格品行全是在十二歲以前產生的,爸爸媽媽一定要高度重視小學階段的家庭教育。
  • 三個兒子都考上了斯坦福,我媽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一定要關注...
    文 | 詹詹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培養出三個學霸孩子是什麼樣體驗?我想應該是很驕傲也很辛苦的吧!陳美齡就是這樣一位傳奇媽媽,她在八十年代走紅是著名的歌星,但沒過多久就隱退了,之後結婚生子的陳美齡沒有選擇在家做全職媽媽,而是帶著孩子一起考上了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學位,一邊學習一邊育兒。現在陳美齡的三個兒子都考上了史丹福大學,讓她再次以一位媽媽的身份被大家熟知。
  • 一門三子考入斯坦福,陳美齡的育兒經:孩子小學,父母別佛系
    兒子剛上一年級沒兩個月,我已經被老師找了三次家長,說得最多的問題都是孩子上課總是開小差。當初把孩子送去小學,還以為能輕鬆下來,沒想到現在更累了。可最近聽了斯坦福教育學博士陳美齡的育兒經驗,我才發現很多人都錯了。說起陳美齡,她這個人可不簡單,和鄧麗君一起唱過歌,和張國榮一起演過戲。娛樂圈順風順水時,卻選擇出國留學,讀得就是教育學。更讓人敬佩的是,她還把學到的教育知識用到自己孩子身上。三個兒子的成績都很優異,先後進了史丹福大學,這可是全球頂尖學府。不得不佩服,她的家庭教育的確很成功。
  • 我是如何把3個兒子,培養成斯坦福高材生的?
    ▲ 陳美齡抱著二兒子在史丹福大學畢業從一線歌星到斯坦福教育學博士,她從來沒有離開過自己的孩子。更神奇的是,在自己畢業後,她把自己家的3個兒子全都送進了世界排名第三的史丹福大學!她吃的苦不比任何一個媽媽少,但每一個坎,她都過來了。
  • 成績下滑的「三年級現象」,三年級是道坎兒,家長如何幫娃度過
    小學階段是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期,尤其在一二年級,小學低年級的孩子自我控制能力還不是很好,需要父母做好陪伴,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孩子的教育當成頭等大事對待。
  • 將6個孩子送入耶魯和哈佛,母親坦言:狠抓小學階段的教育是關鍵
    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教育分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三部分,其中家庭教育是優秀孩子的始發站,而父母則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引導者。
  • 三個兒子全都考入史丹福大學!這個媽媽的育兒經,總結成了8點
    現在家裡有一個神獸,就已經讓很多家長招架不住了,輔導孩子的時候都要準備好速效救心丸(開玩笑),但是有一位媽媽卻心平氣和的把三個孩子都送進了史丹福大學,著實讓人佩服。這個媽媽叫做陳美齡,在成為3個小孩的媽媽之前,陳美玲在港臺以及東南亞地區是非常出名的一名歌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非常紅,不過現在知道她的少一些。
  •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三門功夫,你學會了嗎?
    ——(法)盧梭《愛彌兒》由此可知,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那麼,如此重要的家庭教育中,有什麼是必須要注意和學習的嗎?在此,我們來看看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登臺演講的首位大陸學生——何江的故事。
  • 三個斯坦福華裔學生,送外賣成億萬富翁!一夜成名的背後,都是父母在...
    畢業於史丹福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2010年-2014年),大三參與了DoorDash的創業。 看完他們的簡歷,果然,各個都是學霸,各個身懷絕技! 三個小夥是在什麼契機下聯合創立了外賣公司呢?
  • 三個兒子考上斯坦福,教育博士陳美玲告誡:父母不要做這6件事
    有一位傳奇母親叫陳美玲,是一名教育學博士,憑藉一己之力將三個孩子都送進了美國名校斯坦福。陳美玲15歲出道,紅遍兩岸三地,卻在事業最巔峰時期選擇退隱歌壇,先後到加拿大和斯坦福攻讀兒童心理學學士和教育學博士。
  • 3個兒子都送進史丹福大學,陳美玲的教育秘訣,值得父母學習
    前幾天我在刷視頻的時候,看到了陳美玲育兒經驗的一個採訪,陳美玲本人是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在20世紀70年代她是著名的歌星,曾與鄧麗君齊名。而且她還是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基金協會大使,可以稱得上是一個美貌和才華於一身的女子,同時她也是三個兒子的母親。
  • 中小學階段「三道坎」:小學三年級、初二和高一,每道坎都是關鍵
    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在這12年的求學生涯中,可以分為三個學段:小學、初中和高中。中小學階段中有著「三道坎」,分別是小學三年級、初二和高一這三個階段。有些人可能會提出疑惑:這「三個坎」,到底哪個坎最關鍵?
  • 偷偷給小學兒子買了一本書,有利於打好語文基礎,提高理解能力
    我偷偷給兒子買了一本書,為啥還要「偷偷」?請細品本文,得語文者,得天下,今年河北高考高分雲集,競爭異常慘烈,怎樣從小學打基礎,贏在起跑線?作為邯鄲80後曾經參加過高考的過來人,現在為人父,關於下一代的教育,分享一點看法。
  •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關鍵期,抓住這個時期走好孩子小學每一步很重要
    文丨飯飯媽 小學階段,對於孩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內,孩子的一些習慣將逐漸形成並固定,孩子的人格將會逐漸的成熟,孩子的是非觀也逐漸的建立等等,而這些因素都和家長的家教有很大的關係。
  • 恩施市虎民路小學104班打卡「每周同上一堂家庭教育課」
    恩施市虎民路小學104班打卡「每周同上一堂家庭教育課」 2020-11-17 17: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媽媽下跪求兒子上學,兒子發朋友圈炫耀!沒家庭教育的孩子有多狠
    有多少孩子,都是毀在家庭教育這一關。想到之前看到的一則新聞,牽動著無數家長的心,家長們憤怒的同時也在自省,也陷入了對孩子教育問題的恐慌中。網絡上發布了一個視頻,一位母親給兒子下跪近1小時。視頻中可以清楚看到一位中年母親在室外長跪不起,而對面的人就是她的兒子,不僅絲毫不動容,還在那裡翹著腳玩手機。
  • 泰安三所「黃金小學」,贏在「起跑線」的小學,深受家長認可
    小學兒童教育是兒童終身教育的基礎。同時,如果我們想要建立一個堅不可摧的教育,初等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然而,良好的小學教育基礎可以分為兩大類: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同時學校教育也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