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平安信託總經理助理張中朝:堅定不移扛起「標準化」轉型的大旗

2021-01-19 中國經營網

身處轉型「深水區」,信託業2020年過的還好嗎?

步入2021年,信託業如何實現華麗轉身?

面對財富管理新時代,他們準備好了嗎?

結合不同信託公司轉型期間自身的特點,筆者近期邀請了不同業務條線的負責人,來談一談他們理解的轉型,聊一聊背後發生的故事,探一探未來發展可行的突圍路徑。

「非標轉標」,簡單的四個字背後卻蘊含著深厚的意義。

對於信託行業來說,「非標轉標」涵蓋了投資、風控、產品、資金等多方面的創新和轉變,也是信託公司比拼專業能力的舞臺。

相比「不得已而為之」的論調,「非標轉標」似乎更應該被理解為在新的大環境和路徑下,信託公司要繼續尋找、開拓「能打」的產品線。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客戶的支持。

「我們對標準化產品充滿信心,也正在堅定不移地向標準化、淨值化路線轉型。」近日,平安信託總經理助理張中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深入探討了信託在標品賽道中的優勢、專業人才儲備的急迫以及家族信託未來的發展趨勢等熱點話題。

談非標轉標:下定「壯士斷腕」的決心

對於壓縮非標業務的決心,張中朝用了「壯士斷腕」四個字來形容,而平安信託目前也正處於從戰略層面向標準化轉型的關鍵時刻。

2019年下半年,平安信託設立了專業化的產品中心。該中心既涵蓋固定收益、資本市場、陽光私募、創新投行等標品投資業務,也涉及ABS、家族信託這樣的服務類信託業務。

「在標準化產品的運營中,產品中心也起到了核心作用。」張中朝說道,產品中心作為專業機構,可以直接拉通銷售渠道和中臺、後臺團隊,以這樣的方式向市場推出優質產品。

據介紹,2020年,平安信託產品中心向市場供應標準化產品超過800億元。張中朝透露,標準化產品已成為平安信託發展的重要方向。「平安信託內部正在進一步深化戰略轉型升級,其中有一條就是從依賴非標和通道,向主動管理多元投資協調發展轉變,構建從非標向標、從融資到投資、從規模優先到質量優先的全新增長模式。」

在信託公司從非標向標準化轉型的過程中,也有擔心「客戶無法適應」的聲音出現。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

對此,張中朝告訴筆者,信託產品的客戶種類繁多,風險偏好不同,不可一概而論。總的來看,可以分為自然人高淨值客戶和機構客戶。

「對於自然人高淨值客戶,平安信託更願意在他們財富保值增值的歷程中作為優秀的產品提供方、專業的受託人和產品管理人。」張中朝表示。

從現有情況看,大部分高淨值客戶此前對固定收益的信託產品和公募基金、股票等標準化產品都有一定的投資經驗,而受到無風險利率下行的影響,部分高淨值客戶已開始「惡補」相關知識。這些都對信託「非標轉標」的進程加速起到一定支撐作用。

「而對於機構客戶來說,目前我們提供的資本市場、資產證券化、TOF(基金中的信託)、固收等產品,市場認可度還不錯。」張中朝進一步指出,在2020年市場劇烈震蕩的環境下,公司固收類產品收益均大幅跑贏市場指數;多隻產品收益在市場同類產品中排名前10%,躋身市場前列。

談轉型賽道:特色經營方能脫穎而出

面對券商、基金等天然具備標品基因的機構,留給標品信託的發展空間還有多少?

對此,張中朝坦言,儘管面臨一些挑戰,但標品信託的發展依然是正當其時。

從客戶角度來看,經過券商、基金公司等產品的培養,以及政信、房地產等非標信託的投資經驗累積,高淨值客戶已對信託和淨值化產品有了較為充分理解;而信託牌照的靈活優勢賦予了信託機構投資與產品設計層面的靈活性,這些可以讓信託公司與「大資管」行業的券商、基金公司等機構一較高下。

事實上,信託公司的標準化產品也可以分為多條賽道,比如資產證券化、證券投資和固收+產品等。那麼,從平安信託的角度來看,對於各條賽道的重視程度是否一樣?彼此之間是並駕齊驅還是有先後發展之分?

「平安信託對各業務團隊鼓勵創新團隊、特色團隊脫穎而出,並在內部對創新團隊、特色團隊提供一系列精神及物質上的獎勵。」張中朝表示,在經營政策上,被認定為「特色團隊」後即可享有公司提供的各種「特權」。

「另一方面,由於產品中心屬於前臺部門,公司會根據監管政策、市場變化、戰略布局、團隊實力等綜合因素來統籌布局,協同發展。」他進一步指出。

對於信託公司展業資本市場的諸多方向,張中朝認為,TOF產品可被視為獨有武器之一。具體而言,TOF產品的靈活性非常高,可以通過底層基金的組合使得母基金具有多種多樣的收益風險特徵曲線,以匹配不同的投資需求;同時,信託公司作為金融持牌機構,且在陽光私募等資本市場領域有多年耕耘,形成了較好的品牌效應。

此外,在積累了產品投資和運營經驗之外,伴隨資本市場發展和交易機制的不斷豐富,信託公司的TOF產品在傳統主動管理策略基礎上可以進一步多樣化,團隊也漸趨強大專業。據悉,平安信託目前已組建了一支專業的TOF投資團隊,核心成員來自證券、基金等相關行業,平均擁有8年以上的資產管理經歷。

談人才儲備:人才是企業發展基石

轉型路漫漫。

面對信託行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迷茫,張中朝告訴筆者,人才依然是信託公司發展的基石,特別是在「非標轉標」進程加速的當下。如果要想在標準化領域深耕,還需打造一支卓越的專業團隊並進行長期的、較為深厚的人才儲備。

需要指出的是,新業務的發展不會一蹴而就。特別是對過去很長時間以非標業務為主業的信託公司而言,實現「非標到標」的轉型,需要同樣長期的積累。「對於身處轉型期的信託公司而言,如何衡量長期戰略目標與短期收益,是否能下決心走轉型升級,是最關鍵的抉擇。」張中朝表示。

事實上,茶餘飯後,也偶爾會聽到來自信託從業人士的「抱怨」,非標從業人才似乎沒有以前吃香了。那麼,應該如何看待類似的擔憂呢?

對此,張中朝認為,儘管新出臺的資金信託新規草案,嚴格限制了非標的規模,也確定了信託為私募的性質,但這並不意味著非標人才不再吃香。「是金子總會發光的。新政有利於信託公司甄別抗風險能力較高的投資人,讓市場更市場化,企業更規範化,投資者更專業化」。

「換言之,市場絕對不是沒有機會了,轉型也不意味著完全拋棄非標業務。」張中朝也和筆者深入地談了談平安信託對相關領域展業思路的理解。其中包括打造差異化競爭力,聚焦特殊資產、私募股權、基建投資、標品投資等核心領域,升級打造以特殊機會為特色的領先多元投資平臺。同時,通過科技加持,構建資金資產生態圈、特殊資產生態圈,通過緊密型、全場景、開放共享的智能平臺連接市場各方等方面。

張中朝強調,「非標轉標」對行業來說不能被當作一件「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否則將背離其背後具有的深遠意義。

「我們更多從機遇角度去看待這個事情,它是信託公司在新形勢下服務實體經濟的另一種形式。」張中朝進一步指出。

如果信託想要更加凸顯中長期資金供給者的角色,是需要在標準化產品領域佔有更多份額的。而標準化轉型的另一個優勢則是降低融資成本。

另外,信託的標準化產品可以有效地幫助實體經濟發展。以「特資+資產證券化產品」為例,信託公司可發揮專業優勢,幫助陷入困境的特殊資產發掘價值,通過資產證券化等手段,盤活困境資產,實現金融對實體經濟的直接幫扶。

談家族信託:戰略轉型的一面旗幟

信託公司的轉型更可能是一個分步進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如果細化到公司層面,轉型開始的早晚與進度可能會出現明顯不同。在市場各個轉型方向中,結合自身努力和代際傳承的需求,家族信託成了備受關注的一個方向。

距離2012年9月平安信託發布第一隻家族信託已經過去八年時間。截至目前,平安信託管理的家族信託規模已超過200億元。

據中信登統計,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家族信託備案存續規模已突破1000億元大關,成為信託行業第四大特色業務。

那麼,隨著信託轉型步入深水區,如何看待家族信託的重要地位?長遠來看,「非標轉標」又會在何種程度上為家族信託的發展帶來支撐?

「對平安而言,家族信託業務不僅是公司戰略轉型上的一面旗幟,也是公司能力展現的一個窗口。」張中朝說。

張中朝進一步指出,家族信託作為信託的本源業務,一直得到管理部門的大力支持。現階段,家族信託所服務的高淨值客戶可以優先享受到公司提供的全方位資產配置策略,同時也將擁有公司特色專業產品的優先選擇權。

此外,信託公司秉承「受託人」身份,在家族信託的設立和運營過程中忠誠執行委託人的意願,從標準化資產和非標準化資產中,選擇適合委託人意願的資產並加以合理管理。

「某種程度上,標準化業務的發展,毫無疑問為家族信託業務提供了更多選擇。」張中朝進一步指出,以「財富傳承」為目的的家族信託業務往往採用多種資產配置策略,標準化業務的發展無疑為家族信託提供了更多選擇標的。

在家族信託對信託公司產品線的要求之外,結合家族信託客戶的反饋和相關需求,張中朝也對筆者進一步強調了其具有的「財富傳承」這一功能。

財富傳承這一目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不同類型的資產裝入信託,除現金、金融產品、保單這些常見類型,還有房產、股權(上市與非上市),也有不少客戶提出了藝術品家族信託的需求;二是信託財產在不同受益人之間的分配方案。

作為服務類信託,家族信託重點在於為客戶提供「信守託付、行穩致遠」的受託服務,因此需要有包括法律、稅務、金融投資、風險控制、運營管理等在內的專業化受託能力和綜合化服務能力。

此外,張中朝告訴筆者,家族信託還需要配套的智能化系統支持。作為長久期、跨多代傳承的業務,絕不能依靠人工手工操作,只有智能化系統才能避免人工操作的數據錯誤、數據丟失等操作風險,忠於客戶的受託服務。在此基礎上,還要有可延展的服務能力。

所謂術業有專攻,專業人做專業事。張中朝表示,家族信託是財富傳承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涉及法律、稅務、投資、家事服務、教育規劃、慈善等專業領域,因此需要信託公司具有開放的合作姿態,與其他專業機構強強聯合,才能為客戶提供更好的綜合受託服務。


相關焦點

  • 對話平安信託總經理助理張中朝:堅定不移扛起「標準化」轉型的大旗...
    相比「不得已而為之」的論調,「非標轉標」似乎更應該被理解為在新的大環境和路徑下,信託公司要繼續尋找、開拓「能打」的產品線。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一如既往地得到客戶的支持。「我們對標準化產品充滿信心,也正在堅定不移地向標準化、淨值化路線轉型。」
  • 平安信託張中朝:以「信託+公益」新模式 助力深圳「慈善之都」建設
    7月17日,平安信託攜手萬科公益基金會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成立 「平安*萬科公益基金會減少食物損耗和浪費、倡導健康飲食慈善信託計劃」。發布上,平安信託總經理助理張中朝表示,該慈善信託的設立是平安信託和萬科基金共同追求「可持續發展」理念的一次創新與實踐,同時也是平安信託弘揚信託文化,探索「信託+公益」新模式的又一突破,必將為深圳「慈善之都」建設貢獻新的「圳能量」。
  • 平安信託「鴻承世家」獲評「誠信託」最佳家族信託產品
    來源:時刻頭條9月15日,2020年資產管理高峰論壇暨第十三屆「誠信託」頒獎典禮在上海舉行。平安信託憑藉雄厚的綜合實力和積極的創新轉型成效,摘得年度大獎「誠信託」卓越公司獎,平安信託「鴻承世家」家族信託品牌榮獲「誠信託」最佳家族信託產品獎。
  • 年內9家信託公司換帥 大股東偏愛「自己人」扛大旗
    原標題:年內9家信託公司換帥 大股東偏愛「自己人」扛大旗 摘要 【年內9家信託公司換帥 大股東偏愛「自己人」扛大旗】今年以來,至少有9家信託公司換帥,多數為所屬集團內部委任
  • 信託日報(5月12日)
    1、信託公司也看上消費金融,流貸、助貸模式承壓作為我國第二大金融子行業,信託公司在近年的轉型大勢中瞄準了「消費金融」這一領域。截至目前,全國68家信託公司中,已有40多家信託公司開展了消費金融信託業務。
  • 堅定不移扛起製造強市大旗 凝心聚力重振中山虎威
    本期節目,中山市紀委監委聯合中山網邀請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三位嘉賓,暢談「堅定不移扛起製造強市大旗 凝心聚力重振中山虎威」話題。
  • 平安信託明天為你揭曉謎底
    10月20日,平安信託將舉行「以標準·見未來」產品策略發布會,向外界揭開信託業首個標準化產品中心——平安信託產品中心的神秘面紗。產品中心旗下的四大「票房先生」固收、資產證券化、家族信託和TOF也將在深圳平安金融中心的112層集體亮相 。對於這個「前三季度向市場供應標準化產品超過600億元」的產品中心,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的問號!
  • 詮釋信託新文化 平安信託推出「十大轉型新語」脫口秀
    "弘揚信託文化,強化合規建設",日前召開的2019中國信託業年會要求信託機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積極弘揚信託文化。當前,信託業正處於轉型關鍵期,什麼樣的業務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實體,樹立哪種文化才能推動創新發展?  打造新模式、置放新機制、開啟新戰略,平安信託在歲末年初之際,以十大轉型新語詮釋了信託行業頭部公司的新文化(300336,股吧)。
  • 信託公司轉型布局資產證券化: 平安信託平臺化、基金化道路怎麼走?
    「這是信託業轉型與加強主動管理能力的新藍海,絕不能錯過。」一位信託公司高層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他所在信託公司正在從券商高薪挖角具有多年經驗的資產證券化專業人才。  數據顯示,資產證券化排在IPO、公司債、企業債後,成為第四大主流核心融資工具。2019年,資產證券化產品發行總規模逾2.3萬億;今年1-6月,發行總規模達9328億。
  • 喜訊 平安信託榮膺金貝獎「2020最佳信託公司獎」
    平安信託憑藉雄厚的綜合實力及在支持實體經濟、轉型創新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摘得該評選信託類最高獎項—「2020最佳信託公司獎」。  2019年以來,隨著金融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整個信託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平安信託去年6月在公司內部全面啟動「置放新機制,打造新模式」的改革措施,加強主動管理,壓降通道業務,持續推進業務結構調整與優化。
  • 中國信託業協會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線上主題沙龍...
    中國網財經11月30日訊 為助力行業打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支持信託公司進一步提高風險應對和防控能力,中國信託業協會(以下簡稱「協會」)於2020年11月26日以線上方式舉辦「轉型發展期信託公司風險防控」主題沙龍活動。
  • 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 信託業轉型助力直接融資
    數據顯示,三季度信託資產規模持續壓降,信託公司大力開展標品業務,助力直接融資。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信託業受託管理的信託資產餘額為20.86萬億元,較年初減少7432.79億元,同比下降5.16%,降幅較二季度末收窄0.4個百分點;信託資產餘額較二季度末減少4182.31億元,環比下降1.97%,降幅比二季度擴大了1.75個百分點。
  • 上海信託總經理陳兵:未來將加快淨值化轉型速度
    原標題:上海信託總經理陳兵:未來將加快淨值化轉型速度   在2日舉辦的「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2020年觀察家金融峰會上,上海國際
  • 平安信託2019年為客戶創造收益316億元,家族信託規模增超160%
    數據顯示,2019年,平安信託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核心指標實現「6升3降」,轉型基礎進一步夯實。公司淨值型產品規模超百億元,同比增加140%,非標向標準化轉型成效初顯,有效支持中國資本市場建設。公司固有資產餘額294.01億元,同比增長17.9%,淨資本與各項業務風險資本之和的比例為212.39%,同比提升20.2個百分點,遠高於監管部門≥100%的要求,為抵禦各種風險,推動業務穩健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 崔斌重歸陸家嘴信託出任總經理
    > 繞了一圈,原陸家嘴信託副總經理崔斌重新回到陸家嘴信託出任總經理。人民日報記者獲悉,青島銀監局日前已經核准崔斌陸家嘴信託董事及總經理任職資格。熟悉信託圈的朋友應該有印象,崔斌與陸家嘴信託此前便有不少淵源。 2012 年至 2014 年,崔斌一直在陸家嘴信託擔任副總經理。
  • 平安信託展現「信託+慈善」的平安實踐
    本網訊 11月19日,在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倫敦金融城政府主辦的「社會影響力金融創新實踐展示論壇」上,中國平安分享了以ESG責任投資推動「金融向善」的成果經驗,並通過旗下平安信託受託管理的「深圳慈善共同基金集合信託」,向國際社會展示了深圳特區以金融「軟」實力破解社會 「硬」難題的創新實踐。
  • 信託公司轉型痛苦的根源
    文|卓逸  2020年5月《信託公司資金信託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信託新規」)發布之後,各家信託公司紛紛在人員和政策上努力向標準化產品業務(以下稱「標品業務」)傾斜,標準化轉型聲勢浩大,但是效果似乎並不盡如人意。
  • 信託轉標:非標業務團隊難「轉會」
    公開招聘信息也顯示,2020年多家信託公司高薪招聘標準化信託業務相關的崗位,包括證券信託產品經理、固收團隊信評經理、量化投資研究、FOF投資經理等。上述受訪財富管理總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信託公司標準化業務的招人方向是券商基金和頭部的第三方財富機構。」
  • 再見遼足,瀋陽隊將扛起遼瀋大地足球大旗
    從本賽季開始,這支中甲新軍將肩負一項新的使命——扛起「新遼足」大旗,準備利用3-5年的時間衝上中超。 由於遼寧宏運俱樂部未能在中國足協規定期限時間內補發2019年欠薪,面臨失去聯賽參賽資格甚至解散的局面。
  • 平安信託董事長任匯川:錨定全新戰略 打造有使命的資本
    改革開放走過了40年的歷程,中國平安(行情601318,診股)也迎來了而立之年。作為平安集團綜合金融板塊的重要組成部分,平安信託也成長為信託行業實力最雄厚的信託公司之一。在中國經濟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中國信託業進入主動化、標準化、淨值化管理、統一監管的新時代背景下,平安信託的轉型發展備受業界關注。  如何看待平安信託的成長以及公司未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