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職業農民責任在肩——評《職業農民:源起、成長與發展》

2020-12-14 人民網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2019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突出的短板在『三農

」「

堅決補上全面小康『三農

』領域短板,切實發揮好

『三農

壓艙石作用

」。

無論是發展產業、促進農民增收,還是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這些都需要依靠「人」來實現。事實證明,通過農民職業化,將傳統農民轉變為新型職業農民,是破解「三農」問題的重要舉措。一些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已經完成了農民職業化的歷史進程,驗證了職業農民在農村農業升級中的作用。通過農民的職業化,農民不再是一種身份,而是轉變為一種光榮的職業;通過職業農民的智慧和汗水,不僅可以解決「未來誰來種地」、「誰能種好地」的難題,更能引領農業可持續、綠色發展,真正實現農業的現代化;通過職業農民這一農村先進生產力和高素質群體的帶動和貢獻,可以引領農村居民素質提升、精神面貌提升、就業能力和致富能力增強。從而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的美好願景,鄉村得以全面振興。

在我國,傳統農民不僅是一種身份,而且工作辛苦而收入微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社會轉型期,農民的職業結構發生了顯著變化,不僅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從事非農工作,而且農民在農村及城鎮從事的職業範圍也越來越廣,就業和生活地點也發生了較大變化(農民工流動)。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發展和農業現代化的同步推進,農民職業分化也呈加速深化態勢,越來越多的農民發生了職業身份的轉變,已經變成了半工半農的兼業農民,或是徹底轉化為第二、第三產業勞動者。隨著農民職業分化現象的普及、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放活、以及農村集體經濟的改革,從事農業的農民越來越少,農民正在從一種身份的象徵向職業的稱呼轉變。自從我國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以來,越來越多的農民提升了對從事農業的信心,在國家各項政策的

支持下,他們逐漸擁有了擁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較先進的經營理念、較大的農業經營熱情,成為了新一代職業農民的先鋒。

在國家的培育和各項相關政策的扶持下,各類新型職業農民逐漸發展成農業生產的能手、規模經營的表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龍頭。同時,他們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也更加堅定了從事農業的信念。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些職業農民從普通農戶或種植大戶,發展成為具有先進經營理念和生產技術的農業生產者,很多人在領辦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以及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農業產業鏈等方面,都做出了表率。他們不僅自身的素質、能力和經營業績得到了明顯提高,而且在帶動農業科技成果推廣、農業科技進步、農業規模化經營、新品種引進、農業產業扶貧等各項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型職業農民是以務農為主要職業的農民,它是對當前和未來主要農業經營者和勞動者的一種職業上的稱謂,打破了戶籍身份的限制,農民將不再是身份的象徵,而是與其他職業一樣平等而光榮。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和農村各項改革的深入推進,新型職業農民在引領農業農村產業興旺、倡導農村生態宜居、營造文明鄉風、率先致富、引領共富、助力鄉村治理等各個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未來,新型職業農民將成為農業生產、科技進步、農村建設和生活的主力軍,他們在不斷提升自身的同時,將帶領我國的農村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職業農民:源起、成長與發展》一書,按照時間的順序,將新型職業農民的產生、成長過程與成長需求,以及其發展態勢和未來趨勢進行了描述和闡釋。本書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兩種方法,基於相關歷史資料和理論文獻,以及對全國層面的調研,對新型職業農民問題進行了分析,包括從農民到新型職業農民的轉變、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的發展歷程、職業農民的培育需求、組織發展,及其在農村生產生活中發揮的引領作用,進行了一一闡述。本研究是對我國新型職業農民問題的一個階段性總結,具有知識性、系統性、科學性、針對性、指導性與操作性等特點,值得相關部門、理論研究者和實際工作者進行閱讀和參考。

破解「三農」問題、實現鄉村振興離不開新型職業農民,這個群體值得廣大學者和實踐工作者深入地研究下去。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執行副主任)

相關焦點

  • 大橋鎮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日前,大豐區大橋鎮黨委、政府組織13個村的240名糧食、蔬菜種植經營大戶到大豐區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近年來,大橋鎮把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全力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職業農民。
  • 河南新型職業農民踴躍參評 23位「新農人」評上高級職稱
    當天,我省一共有23位新型高素質農民評上高級職稱。評職稱,對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再平常不過了。農民評職稱,這可是個新鮮事,還能一步到位、評上高級職稱?「當然能。」省農業農村廳人事處二級調研員孫利峰肯定地回答,「趙海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而是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高素質農民,簡稱『新農人』,可以破格直接評副高。」
  • 2020山東事業單位面試熱點積累——新型職業農民
    1.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2017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2.2017年5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遴選出首批100個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基地名單。3.2017年1月9日,農業部出臺《「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提出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國新型職業農民總量超過2000萬人。
  • 農民參加培訓還有補貼?怎麼申請?2020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補貼政策
    為了解決這一現實難題,助力新農村建設發展,國家出臺了《「十三五」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發展規劃》,其目的就在於培育優秀的農業人才,發展與壯大農業主體。根據目前的形勢來看,新型職業農業勢必將成為未來農業的主力軍,而為了進一步提升他們個人素質,各省市也是積極落實技能培訓,以提升農業工作者的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而農民不光可參加培訓還有補貼拿,那麼補貼該怎麼申請?針對這些疑惑,下面我們就來具體了解下。
  • 吳俊偉:「新型職業農民」的情懷
    在東大灘鄉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山鄉農民,他帶頭種植中藥材,並引領和帶動更多群眾走上發家致富的康莊大道,他就是東大灘鄉酸茨溝村的
  • 太湖縣晉熙鎮農業中心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見成效
    即將過去的2020年裡,太湖縣晉熙鎮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在上級指導和縣農廣校等培訓機構支持下,創造條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見成效,累計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17名,為該鎮農業農村發展提供了有力的鄉村人才支撐。 據悉,該鎮今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開展了以下工作:2020年全鎮培訓新型職業農民117個,其中:種植業28人,畜牧業16人,農業機械化20人,電子商務53人,為農業生產、農村發展培訓了實用人才,增強了農業農村發展後勁。
  • 長春市3.6萬新型職業農民成鄉村振興「生力軍」
    1月14日,位於九臺區龍嘉街道的正浩合作社負責人唐明亮告訴記者,從2014年開始,他就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通過學習,唐明亮將保護性耕作等種植技術和統一購買農資、統一耕種土地、統一秋季收穫的「三統一」的模式應用到合作社經營中,使合作社每公頃地節約成本1000多元,實現了節本增收。據統計,自2014年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以來,長春市已培訓新型職業農民3.6萬人。
  • 種菜養兔能評正高職稱,浙江四位職業農民喜獲殊榮,書寫浙江農民...
    農民評上正高職稱,是近年來浙江大力培養鄉村振興人才的新成果。2017年,浙江首次放開職業農民參評副高,截至目前已經評出154名副高職稱的職業農民。在國家下放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權限後,今年3月,浙江又為農民打開了正高職稱的大門,明確規定,除涉農事業單位、科研院所人員外,職業農民也可參評。在此次農業正高職稱評審中,共有8位農民報名參評。
  • 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
    原標題:南通科技職業學院精準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新農人」領跑鄉村致富路11月底,江蘇南通啟東市王鮑廟橋村忠輝果蔬專業合作社「當家人」倪忠輝在北京捧回了「全國勞動模範」的榮譽獎章。「能獲此殊榮,要特別感謝南通科技職業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培訓班上學到的知識,幫助我更好地帶著大家走上了致富路。」倪忠輝說。
  • 煙臺精準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新農人」讓務農更「職業」
    年收入近500萬元,給大學生當講師,櫻桃賣到140元/斤,櫻桃核做成枕頭,櫻桃釀成櫻桃酒……這就是新型職業農民張裕冰的「開掛」人生。時間回到20年前,那時候的張裕冰剛開始種植櫻桃,沒知識、沒經驗、沒技術,折騰了好一段時間,也沒摸著頭緒。
  • 打贏脫貧攻堅戰|玉泉區舉辦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班
    打贏脫貧攻堅戰|玉泉區舉辦新型職業農民技能培訓班 2020-12-15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
    因為他們的職業都是農民,是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這四位分別是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他們分別在蔬菜、畜牧、種子、茶葉種植領域深耕多年,也被稱作「新型職業農民」。       所謂「新型職業農民」指的是運用先進技術和現代化種植理念、自主選擇農業種植為職業的群體。從2012年首次提出「新型職業農民」的概念至今,我國已有超過1500萬新型職業農民。他們是怎麼評上正高的?
  • 山東農商銀行系統「人才貸、新型職業農民貸」2款產品 被評為...
    原標題:山東農商銀行系統「人才貸、新型職業農民貸」2款產品 被評為「2020年度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優秀金融產品」   近日,中國人民
  • 舒城「十佳網紅農副產品」、「十佳新型職業農民」名單出爐
    12月23日,舒城縣「十佳新型職業農民」頒獎儀式在2020年舒城縣農技人員能力提升培訓結業典禮上舉行。 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出席會議,對優秀學員給予充分肯定並現場頒獎,專家評審組致頒獎詞,十佳新型職業農民代表在會上做交流發言。來自全縣各鄉鎮200餘名農技幹部和部分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示範戶參加了大會。
  • 霍邱縣2020年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民生工程項目工作總結
    根據省市《新型農民培訓實施辦法》要求,縣農業農村局積極謀劃,與財政部門共同制定《2020年霍邱縣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施方案》(霍農〔2020〕3號)確保培訓工作有序開展。(二)科學設置培訓產業。今年我縣承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任務重、要求高、時間緊,為確保培訓工作取得實效,在制定實施方案之初就充分考慮了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現狀,緊緊圍繞我縣農業特色需求,開設了經營管理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水產養殖養殖班4個計200人、經營管理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糧食種植(水稻生產經營)班7個計350人、經營管理型產業扶貧帶頭人班1個計50人;專業生產型朗德鵝養殖女子專班1個計50人;技能服務型無人機操作班
  • 全國婦聯積極開展農村婦女培訓:當好新型職業女農民成長「推進器」
    目前,全國婦聯與農業農村部聯合在江西、甘肅、內蒙古等10個省(區市)開展了新型職業女農民培育試點工作,在新疆、貴州、廣東等5個省(區)啟動了農村婦女實用人才培訓,舉辦了農村電子商務、美麗家園建設等系列專題示範培訓班,培訓基層婦聯幹部和農村婦女發展骨幹400多人,帶動31個省(區市)婦聯全面開展各類示範培訓。
  • 大報大新聞|「新型職業農民貸」、回村知青「農場主」……新發展
    短短兩年,他將原來5個大棚迅速發展至佔地200餘畝、60多個大棚,自己也成了遠近聞名的「帶頭人」。「這多虧了農商銀行的『新型職業農民貸』。」張清華說。2018年秋,剛剛被認定為「新型職業農民」的張清華,本想摩拳擦掌幹一番事業,但到銀行一打聽卻洩了氣——自己的授信額度只有10萬元,遠遠不夠啟動資金。
  • 4位農民評上正高職稱!他們來頭不小→
    來源:經濟日報農民也能評正高職稱了!最近,浙江的農業正高級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級職稱人員中,有4名農民「榜上有名」。注意了,這4人的職業就是農民,也被稱為「新型職業農民」。正高職稱也是實實在在的國家認定的專業職稱。
  • 長白縣十二道溝鎮加大新型職業農民培訓
    為加快高素質農民隊伍建設,近日,長白縣十二道溝鎮舉辦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班,全鎮10個行政村的42名新型職業農民、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骨幹參加培訓。聘請縣畜牧業管理中心的鞠振華老師講授畜牧業飼養與管理課程,聘請長白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王佔文老師講授動物疫病防控課程,聘請市陽光辦的張雲霞老師講授家庭農場的經營與管理、如何做合格的新型職業農民、涉農政策解讀等內容。現場參觀名峰度假村酒窖、金牛牧業養殖基地、淑紅家庭農場等實踐基地。
  •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 他們是怎麼評上的?
    4位農民評上了正高職稱,憑啥→最近,浙江省農業正高職稱評審會結果出爐,在全省109名新晉農業正高職稱人員中,有4位身份很不尋常。因為他們的職業都是農民,是浙江省首批正高職稱的農民。這四位分別是薄永明、婁建英、馬亞平、麻劍雄。他們分別在蔬菜、畜牧、種子、茶葉種植領域深耕多年,也被稱作「新型職業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