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農民變廢為寶,爛樹根賣上高價錢年收入30萬,做的啥行當

2021-01-08 黃河鄉土故事

圖片上這位年輕人名叫鄭光周,今年37歲,他是山西省平陸縣曹川鎮的一位農民,這位年輕人在當地農村出類拔萃,很有名氣,他沒有像大多數年輕農民一樣外出打工,而是默默的呆在家裡,卻用一雙巧手幹出了自己的事業,化腐朽為神奇,把爛樹根變廢為寶,年收入過20萬。

近日攝影師慕名拜訪了小鄭,在他的工作室裡我們看到了這個作品「連年有餘」,影友看到這件作品直誇獎,小鄭說這件崖柏作品在去年市裡的比賽上獲得了1等獎,重達80斤,當場有人出價3萬元,我沒有賣,現在我還是不能賣,這裡邊有故事。

小鄭說前年春天他帶著媳婦和女兒進山踏春,車子行駛在山路上遇到了山體塌方,塌方的山石泥土中夾雜著一個大樹根,他刨開一開是一個崖柏根,就和媳婦一起清理了2個多小時的石頭才將這個樹根刨了出來拉回了家,去年用了1個多月的時間創作了這個「連年有餘」的作品,9歲的女兒很喜歡,展會上她看到別人想買就哭鬧著不讓賣,所以我就沒出手。

說起女兒小鄭搖了搖頭笑著說,拿她真沒有辦法,她在7歲的時候就「幹預」我的作品出售,圖片上這個用「坡柏」製作的花臺還是她「霸佔」我的一件作品,這個高有1.4米的「坡柏」花臺做好後她就看上了,當時也是客人進門出價2萬元,她就哭著鬧著不放手。

小鄭說女兒還小她天天看著我擺弄樹根,受到我影響,可能是對根雕作品有了興趣,所以才反映強烈,既然孩子喜歡這兩件作品,我就當給她早早準備的嫁妝了,現在再多的價格也不會賣了,錢多少也不在乎這5萬元。

話題回到小鄭的根雕創作上,他說自己從小就在山裡長大,小時候跟著爺爺和父親經常上山放牛羊,遇到樹根大人們都會把它弄回家來當柴燒,所以自己對樹根印象極深,特別是20歲後自己了解到了根雕這門藝術,就聯想到了家鄉山溝山坡上的老樹根,就開始在外學習根雕技藝。

3年後自己出師回到家鄉開始走上根雕創作之路,到現在已經14年了,通過自己的刻苦學習和勤奮努力,終於創出了自己的路子。圖為小鄭的4件根雕作品。

小鄭說當地農民以前從山上拾回家的老樹根幾乎家家都有存放,他們用來燒柴做飯,所以資源很多,剛開始他上門收購很是順利,鄉親們幾乎不要錢,都認為就是個破樹根,隨便給點錢你拿走就是了,關係好的甚至不要錢,隨著根雕和崖柏熱的興起,後來大家都知道賣錢了,所以近幾年不出高價就收不到好材料。

小鄭說自己的根雕一直是採用純手工技藝,每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手工作品很受市場青睞,往往能賣上高價錢。

前些年崖柏和根雕熱,給小鄭帶來了很好的收益,他說最高一個樹根茶臺曾經賣過5萬多元錢,特別是他經常參加縣,市,省級的展覽和比賽,獲獎幾乎成了常態,被業內人稱為「獲獎專業戶」,他的名氣也是越來越大,也給他帶來了很多的業務,收入也是越來越多。

小鄭也是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他把自己小時候在家裡見過的老物件都收藏在工作室內。

圖為小鄭在接受來自運城的一位客人定製的茶臺。

小鄭說自己的成功離不開家人的支持,特別是他的媳婦,結婚後她對自己的根雕事業很支持,沒有因為剛剛起步不賺錢而埋怨自己,相反在後邊為自己打氣鼓勁,所以自己才一路走到了現在。前些年生意很好,一年賺它二三十萬元那很輕鬆,這幾年根雕和崖柏熱儘管已經過去,但是好作品還是有一定的市場,所以自己還在繼續從事著這個行業。

一個農村娃用自己的一雙手將爛樹根變成了精美藝術品,14年一路走來獲得成功,背後的付出我們難以想像,我們應該為這樣勤奮執著的年輕人加油,更為他不為金錢顧親情而點讚。據說每件好作品背後都有一個好故事,您說是嗎?【想看到更多的百姓故事請點擊右上角關注】

相關焦點

  • 年收入30萬,該去上班嗎?
    有房有車,年薪穩定30萬,還工作幹啥?你工作一年未必有30萬呢(扎心了)?我也以為本來是個答案很明顯的題目,沒想到真的存有爭議。這個選擇是微博某博主發出的,一位女生正在因與男朋友不同的工作觀念而煩惱。而且你喜歡上班,我自己做家務帶孩子也可以。兩個人的想法關鍵就在於:如果你擁有穩定的年收入30萬,你會選擇去工作嗎?說實話看到這個問題,我的第一想法是:當然不啊。我即使工作年薪都未必有30萬,何必為了這點錢去工作呢?但是同事很明顯更站女方的觀點:當然會工作,不工作人會廢掉啊。
  • 「變廢為寶」釀果醋,大竹秦王桃「次果賣出好價錢
    人民網成都8月26日電 在大竹縣廟壩鎮的秦王桃基地,廟壩鎮寨峰村七組農戶陳自術給記者講述起了他把今年賣不出去的「次果桃子」變廢為寶的故事。 「好的果子,我自己賣,果園價可以賣4-5元/斤;我再把尾果(品相不好、賣不出價的桃子)賣給合作社加工桃子醋,還能賣1元/斤哦!」
  • 山西農民種植黃金蟠桃走俏市場,價格是普通桃子的10倍,看啥樣
    圖片上這個農民大哥叫王建民,他手上拿的這個大大的黃金色彩的桃子您見過嗎?今年他家的黃金蟠桃客商收購的價格是4.5元1斤,是普通桃子價格的10倍,雖然今年桃子遭遇到了寒流霜凍,可是他家黃金蟠桃的畝收入依然過2萬元,今天我們看看這是啥情況。
  • 焦作:根雕 盆景等市場催生老樹根熱 翻山越嶺刨樹根
    也有不少市民對此心存憂慮:野生樹木、樹根被隨意挖了賣,勢必破壞我市山區的生態環境,如果按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半小時內一個攤位賣三四株市解放西路紅太陽家具城旁的星期天市場,是群眾自發形成的一個自由市場。最近幾個月,每到周六、周日,這裡一個販賣樹根的新興市場就十分繁榮。
  • 曾經的行當——打「井繩」
    說的是盆吳莊人那時候基本以製做井繩或者賣盆為生,買賣小,本錢少,掙錢少,勉強得以度日。即使得到一筆小小的橫財,既然怎麼也發不了家,也就花錢上大手點生活上大方點,水裡來漿裡去地很快揮霍完,所以整個村裡基本沒好(富)人,就連解放后土改時劃分階級成分,這個村子最高是中農,以至於找不到批鬥對象,到外村幫著鬥地主,分些土地來。
  • 城市開始擺地攤,農民卻開始直播賣貨了
    然而,當這股浪潮席捲了北京的西二旗、王府井乃至上海的外灘、廣州的小蠻腰等標誌性地域時,位於西南大山深處的農民們卻在謀劃著如何革新供應鏈、搭檔超級主播甚至親身下場直播,把村民種的大櫻桃、青紅脆李等農產品賣出一個好價錢。
  • 去年一毛一斤賣不動,今年價格翻好幾倍,農民:終於熬出頭了
    去年白蘿蔔的價錢是一斤一毛錢左右,還不太賣得出去。今年在白蘿蔔上市後,價格翻了好幾倍,不少農民表示,種蘿蔔終於熬出頭了,今年不會再虧錢了,就算是按噸賣我們也是賺錢的。
  • 農民困惑!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問題出在哪了?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民困惑!農村蔬菜爛地裡,城裡一斤要賣好幾元,問題出在哪了?不知不覺2019年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而現在也已經進入了五月。這個時間也是農村最具生機的月份,南北方也都進入了春季。每年這個季節也是農民朋友最為忙碌的季節,南方農民忙播種插秧,北方也在忙著耕地播種。整個農村也都穿了漂亮的外衣,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 去年高價農民不賣,如今爛手裡賣不掉
    2020年整個市場行情處於兩極分化的狀態,不少農產品上市後遇到滯銷情況,讓農民苦不堪言;也有不少農產品的價格瘋漲,讓消費者感慨吃不起。
  • 一個沾滿泥土的爛樹根,章丘50多歲的農民王大哥居然把它變成這樣
    一個樹根疙瘩腐爛的黑漆糟光的,已辨別不出是什麼樹木的根了。俗語有「頂門彎彎,燒火冒煙,八面子砍不出一個楔來」的說法。估計這樹根疙瘩定是枯木朽根,無用之才,要不然是不會被人丟棄在垃圾堆裡的了。果是如此?我多看了一眼,正觀無奇,卻不知為何,有一種吸引讓我伸手把樹根疙瘩翻了過來。
  • 新鮮紅棗二毛一斤賣不出去,全爛在地裡
    22日,記者前往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探尋紅棗滯銷原因,當地農民說豐收量大、當地紅棗遭新疆紅棗競爭、交通不便、灌溉不便等造成臨縣紅棗直銷
  • 目前有農民不想外出打工,在家做什麼能年收入十幾萬呢?這幾方面
    今年的形勢有點特殊,現在有很多農民不想外出打工,只想在農村找一些事情做,但又不知道做什麼好?那麼,目前農民工在家做什麼能年收入十幾萬呢?我正常比較關注這方面,這裡推薦幾個供參考。反季節蔬菜種植目前在農村進行反季節蔬菜種植,就是一個很好的掙錢途徑。
  • 兒子投資失敗負債30萬,父親賣老宅還債,債主一分不要倒貼50萬
    我們村有一位姓王的大爺,他今年已經60歲了,按他這個年紀原本應該在家好好享清福,可這大爺根本就沒有閒下過心,因為他那兒子實在是太讓她操心了,兒子今天都已經30歲了,可是兒子還沒有成家立業,整天啥事兒不幹,一天到晚的就想著什麼時候自己能夠一夜暴富。
  • 變廢為寶!興平牛人牛致衛的「雕刻時光」
    興平市南市鎮手工藝人牛致衛告訴記者,現在每家每戶都有蘋果樹,樹根到處都有,他做木雕也是變廢為寶,而且他從小就喜歡這個木雕、根雕。以前是走街串戶配鑰匙,後來在外邊經常跑也看也見得多。見了之後就覺得別人都可以拿這個樹根做出好看的木雕,那自己也能做。於是,便開始木雕的創作。做木雕,得有專門的工具,可是他沒有工具。
  • 農村大爺街邊賣「樹根」,10元1斤無人要,我看到後全部買下
    農村大爺大街上賣「它」,10元一斤,沒人懂貨,我一看就全買了,每天與大家分享有關農業、農村和農民的有趣知識,我的許多朋友已經注意到,今年價格急劇上漲,尤其是水果和蔬菜,在許多地區,價格非常低,而超市仍然以高價出售它們,在過去,城市裡有很多賣蔬菜的農民,但是現在你看不到他們,所以你只能買到高價的蔬菜
  • 在常州,家庭年收入30萬屬於什麼水平?看看網友的實話
    ,月薪5800,而我是做文員的,一個月3200左右。偶爾兩個人還會做點兼職,差不多能有1.5萬左右。 我身邊很多人的收入都這樣,有的可能還沒有我們高。目前要努力存錢買房了。我們家是80後,兩個人加起來年收入差不多是30萬。
  • 禮縣蘋果賣上好價錢(消費萬花筒)
    禮縣副縣長劉建勇說:「過去,禮縣的蘋果靠人工簡單分選,品質不一,總賣不上價。現在智能分選生產線選出來的蘋果可以分級分價銷售,2020年每箱最高售價198元,好蘋果賣上了好價錢。」「通過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禮縣培養造就了一批技術專業的服務組織及從業人員,提高了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水平,起到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有力促進了產業增效、農民增收。」劉建勇說。  依託禮縣蘋果等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產業,當地農民實現了脫貧致富。正在禮當家電子商務公司生產車間給蘋果裝箱的村民趙建平說:「家裡的蘋果賣完了,我有空就來廠裡上班,每天掙150元錢,一年務工能多賺2萬多元。」
  • 為何說日本農民都不是窮人?年收入20萬,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
    我們國家務農的人數很多,甚至能夠排在世界的前幾位,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國家的年產量是世界最高,相比較於很多的發達國家而言,我國的產出率並不高甚至來說有點低,以至於在我們國家,大部分的農民都被貼上了「貧窮」的標籤,可是這一情況,在日本是沒有存在的。
  • ...記晉中市青年農民聯合會會長、晉中林果豐專業合作社社長程子昂
    幾年後,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張,合作社急需管理人員,在父親的反覆要求下,程子昂決定放棄舒適的城市生活,回鄉投身農村、發展農業,做回農民。「農民不愁種核桃,就怕賣不出好價錢。」返鄉的程子昂發現,營銷對於傳統農民來說是個「短板」,但卻是年輕人的長處。可是,在這條路上,他沒少吃苦頭。「由於缺乏對農業知識的了解,在推廣和銷售過程中常吃『閉門羹』。」程子昂說。
  • 農民種植「醜桃」供不應求,價格是鮮桃的10倍,為何能賣高價錢
    炎夏,華北地區的桃子進入了完善時節,品種齊全,大多數全是色調鮮紅色,瓜瓤柔美,但是照片上這類桃子如今看起來和大棗一樣尺寸,並且模樣醜惡令人無法奉承,可是它的價錢確是一般鮮桃的10倍,它是一種哪些的桃子,它能吃嗎?為什麼可賣上高價格,大家討論一下它是咋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