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鍾萬物 畫寓詩境------孫竹籬先生的詩書畫

2021-02-16 竹邀月廬藝術館

歡迎關注竹邀月廬藝術館官方微信:zyylart

孫竹籬(1909—1986),名守仁,河北灤縣人,詩人、文人畫家、美術教育家,擅意筆花鳥畫。名守仁,河北灤縣人。抗日戰爭期間躲避戰亂,隨東北大學一道移居四川三臺縣,至1958年定居射洪。他是著名國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原任四川省市政協委員,縣政協常委,四川詩書畫院副院長,一生從事美術教育,晚年鑽研詩畫創作,擅意筆花鳥畫,常作荷花、梅花,作品有《畫梅》、《雞雛》、《墨荷》等。作畫近千幅,書法二百餘件,作詩六百餘首,受到文化藝術界的推崇,著有《孫林書畫集》,《竹籬詩文集》。

鄧小平非常喜歡孫竹籬的作品,曾高興地說:「詩書畫一體,這才是中國畫的特色」。

單純和真誠常常表現在孫竹籬的畫中,其作品生動可愛、真純自然,或繁或簡或誇張變形,都自出胸臆。孫竹籬先生詩書畫渾然一體,相得益彰。他認為繪畫之所以要有詩,是因為「畫外之意,必借詩而引起觀者聯想」,「畫因詩方明畫外之意」,「畫雖不言而有言,詩雖非畫而有畫」,詩情畫意,"耐人尋味"就在這裡。

冬瓜 1979年作 43.5×67.5cm

松鷹圖 1980年作 67.5×131cm

金瓜圖 1984年作 137×69cm

古瓶梅 47×68cm

鷹 67.5×136cm

梅花小鳥 68×43cm

瓶花 1984年作 34.5×93cm

荷花圖 68.5×46cm

蕉葉 1984年作 66.5×137cm

貓頭鷹 100×34cm

大眼貓頭鷹,棲林秋月明。

田翁無夜慮,野鼠夢頻驚。

小鳥壽桃 63.5×95cm

一株桃實熟應摘,欲贈吾君好鳥來。

許是教餘弄彩筆,芬香留接再花開。

荔枝小鳥 1982年作 69×137.5cm

大吉圖 102×56cm

春雨新時 1983年作 67.5×102.5cm

魚兒逐浪斜 1984年作 44×67cm

葫蘆 1982年作 47×68cm

瓜熟之日 1982年作 52×97cm

1983年作 紫藤 軸 設色紙本54×101cm

雙魚圖 1981年作 45.5×68.5cm

大吉圖 1984年作 64×132.5cm


文章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往期文章

厲害了!中華文明第一次被整理的如此清晰

情與色:成就大師的終極謎底!

她用一生證明,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

中國十位被尊稱為先生的女性!

王羲之的所有字帖都在這裡啦!


竹邀月廬創藝中心取自「留雲籠竹葉,邀月伴梅花」之詩意。坐落在三聖花鄉紅砂村的這座川西民居小院,青瓦古牆,曲徑通幽。邀三五好友,月下而坐,竹影、梅影、人影,詩酒酬唱,話藝品茗。中心致力於打造新型的綜合文創空間,是一家集文旅規劃、藝術創作交流、藝術資訊傳播、學術研究探討、藝術品展覽展銷、文藝創新創意、文創旅遊產品研發展銷的開放性平臺,兼具手工坊體驗、創客咖啡、創意市集、創意路演等功能。中心在建立學術高地的同時,探索著公共藝術的「在地性」,致力於打造藝術社區,為當地居民及外來者搭建開放自由的交互性平臺,用藝術的語言、方式去實現地方環境、人文精神的重塑。

相關焦點

  • 王宜濤先生的畫與詩
    我和王宜濤先生的相識,大概靠的就是說不清楚的緣分。2019年9月13至15日,正值傳統的中秋佳節,由著名詩人馬啟代先生主持發起的「第四屆《山東詩人》年度頒獎典禮暨聊城詩會」在運河之都的聊城東昌湖畔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詩評家與聊城當地的詩人作家160餘人出席會議,我有幸受邀參加,故有了第一次聊城之行。
  • 王學仲:中國現代文人畫開拓者,被徐悲鴻譽為「詩書畫三怪」
    「致敬經典」王學仲:中國現代文人畫開拓者,被徐悲鴻譽為「詩書畫三怪」不會被遺忘的大家——憶王學仲先生文/劉珺 在天津大學內有一座幽靜的小院落,入口處一塊匾額上書寫「黽mǐn園」二字。上世紀90年代,王先生創立了黽學,囊括了他在書、畫、詩、文以及哲學思想等方的創作和論述。 王先生七十歲後自號「黽翁」,年過八旬高齡後他依然用這個「黽」字勉勵自己,他希望能將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揚。家學與成就 王學仲先生1925年10月出生於山東省滕州市,那是一座鐘靈毓秀的歷史名城,也是墨子的故裡。
  • 喬國強:詩書畫結合的典範——談鄭板橋詩書畫藝術
    而正是這種「怪」,這種不同與他人的風格開創了藝術的新風尚,形成了「揚州畫派」,並開創了時代新風,有「三絕詩書畫」之譽。鄭板橋(1693年—1765年),名鄭燮,字克柔,號板橋,江蘇省揚州府興化縣人,其父鄭之本,字立庵,號夢陽、廩生,為私塾先生。在《板橋自敍》中自述曰:「板橋居士,姓鄭氏,名燮,楊州興化人。興化有三鄭氏,其一為鐵鄭,其一為糖鄭,其一為板橋鄭。
  • 青海詩書畫印開拓者、領軍人物之王雲《十二生肖》書法作品
    王雲先生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青海詩書畫印文化藝術事業的開拓者、領軍人物之一。攻書法,精篆刻,又喜詩、畫。詩吟之作,直舒胸懷,意切情真;書法以行草見長,篆隸亦擅。筆勢瀟灑、奔放縱橫、酣暢淋漓盡致中直抒胸臆。或取詩文意境,或自作詩聯,融金石篆刻繪畫之趣味,極有韻致。
  • 「融和之境」詩畫邀請展海邊綻放
    12月6日,由杭州灣融創文旅城主辦,永和文化承辦,碧雲藝術中心與蓮洋堂支持,王九山百度霸屏團隊媒體支持的「融和之境」詩畫分享會,在美麗的嘉興海鹽融創文旅城舉行,數十位來自上海、杭州、嘉興等地的朋友們歡聚一堂,共同暢談詩歌與藝術。
  • 影響周明聰:謝琯樵詩書畫印四絕及對臺灣藝壇的影響
    很高興能參加今天的「閩派書畫」學術研討會。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謝琯樵詩書畫印四絕及對臺灣藝壇的影響》。喜吟詠,能畫,繪有《竿笠跨犢圖》,查仁壽約光緒五、六年(1880年)病逝於新竹,著有《靜軒詩稿》,今佚。由此畫款識內容可知謝琯樵與查元鼎父子有所交往。七月上旬,謝琯樵作《贈友松先生墨竹》,題贈友松先生;八月十五日中秋,作《沒骨牡丹》,題贈綬魚先生;十月,作《墨牡丹》,題贈履廷三兄大人。
  • 光明文化周末版:詩堪入畫方稱妙
    作者:蘇惠崇  「高情逸思,畫之不足,題以發之。」(清代方薰《山靜居畫論》)題畫詩多出自文人畫,有著特殊的審美標準:畫美、書工、詩妙。畫中蘊含著文人情趣,畫外流露出文人思想,具有文心、詩情、畫意。故古人以「詩堪入畫方稱妙,畫可融詩乃為奇」來讚譽題畫詩。
  • 湘綺與白石的詩畫奇緣
    早年齊璜學習雕花木工在鄉鄰間非常有名氣,被喚作「阿芝木匠」,後學習書畫,號白石。他由龍山詩社社友張登壽介紹,慕名去湘潭縣城拜見王湘綺先生,拿了自己的詩文及字畫、印章,請王闓運評閱。而王闓運頗為賞識他,將他的書畫印章水平比作寄禪。提到寄禪,就是湘潭有名的和尚詩人釋敬安,他俗名黃讀山,自稱黃庭堅的後裔,發奮讀書,造詣頗深,號「八指頭陀」。
  • 王維《竹裡館》:淡水清茶衝泡詩畫一張
    王維自幼便聰明絕頂,十五歲在京城應試,不僅詩書畫出類拔萃,音樂更表現的天賦異稟,京城剛暫露頭角便已經是王親貴戚的座上賓。那麼晚年竹園一琴一月一人,也是吾輩無法想像的精神境界。與琴音調韻的以羽音(6-La)為主的羽調式樂曲,最是蒼涼,且被稱之為淡蕩如水君子風,格調清純,雅致,聽說二者調韻的時候堪有補腎的功效,不知竹園裡坐著的這位先生吟唱的可是此款類型,這就不得而知了。
  • 他集詩書畫於一身,在當時畫壇已是一畫難求
    他集詩書畫於一身,在當時畫壇已是一畫難求文/文涓觀古今大家之畫風,有精雕細琢間彰顯精緻寫實之態,在細節上突顯畫家功底之作,也有以朦朧意境為主體,在粗略勾勒下鑄就意向之作。011、初品縹緲,再看深刻梅清集詩、書、畫於一身,有厚實功底作為支撐。
  • 紐西蘭詩畫攝影社會員詩賦
    紐西蘭詩畫攝影社會員詩賦紐西蘭詩畫攝影社榮譽社長區本老師捐了14幅畫分別給了捐給紐西蘭工商文化藝術聯合會、紐西蘭廣州同鄉會、紐西蘭順徳同鄉會、紐西蘭恩平同鄉會,紐西蘭清遠同鄉會拍賣全數捐出,馳援武漢抗疫,為祖國加油!
  • 味爰公之詩,詩中有畫 觀爰公之畫,畫中有詩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這是蘇東坡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中的題跋。摩詰就是唐朝著名詩人、畫家王維,他升華了詩與畫的藝術境界,即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中國畫的傳統,也是中國畫的特點。
  • 詩書畫刊與以坯作紙
    我願意看 愛我的你,我願意陪愛我的你我願意等 愛紫砂的你,我願意陪愛書畫的你畢業於蘇州工藝美術學院,陽羨老藤花館吳冠南先生入室弟子。《青藤》美術雜誌主編,蘇州國畫院專職畫家,浙江畫院研究員。上世紀80年代開始水墨畫創作和研究,精大寫意花鳥畫,工書法。作品被國內多家藝術機構及眾多藝術愛好者收藏;出版有《寫花戲影——夏回水墨作品集》等。
  • 樂清籍山水畫家胡鐵錚 《物我同春》詩書畫慶金婚
    10月1日,國慶、中秋喜相逢,在樂清市城南街道中心公園西區三禾文化俱樂部,一場特殊的詩書畫展,吸引了樂清書畫界名人及各界知名人士前來參加。原來,這是樂清籍知名山水畫家胡鐵錚偕夫人金筱霞在這裡舉辦《物我同春》——詩書畫慶金婚專場,活動時間10月1日至6日,為期6天。
  • 詩畫太和 魅力生活
    「潁河學府杯」少兒書畫大賽熱烈上演
  • 黃威|抒情的喻象:東莞2020詩書畫邀請展
    深情幾許,都寄與湖底魚鱉歡嬉,萬物眾夥,皆樂趣。忽感年光催促,舊來流水可知,何處去?落暮處,周覽泛觀。只見山岫峨峨,巖陁甗錡,推萎崛崎不齊。山水交衝,素氣香雲浮起。不料,東風動蕩,雲捲雲舒去,如芳揚烈,鬱菲鬱香脾。又使變化萬端,似狾胡,騰躍飛奇。又似駿馬,縱橫馳騁。使得嘆為觀止。暮色漸起,漁火輝映,流螢月影。杯斟金波取灩淋。詩吟鐘鼓夕陽,思緒裡。故作畫圖,休還去。
  • 「詩畫中國行」探「山」訪「海」!
    11月19日-23日,「詩畫中國行」大型主題採風活動走進安徽宣城和浙江安吉,走進皖南水東古鎮和浙北鄣吳古鎮,走進「山嶼海」在華東的兩個基地——宣城親心谷和安吉幸福城,所到之處人氣十足。以詩書畫為媒,為新時代畫像。為進一步踐行「兩山」理論,「詩畫中國行」採風活動旨在謳歌祖國大地生態美景和建設成就。
  • 六十年來八大山人《蘭亭詩畫冊》的收藏者一直是個謎
    10月8日),八大山人朱耷為□年道翁書畫《蘭亭詩畫冊》十八開,水墨紙本,前六開為「漫臨《蘭亭》」的《臨河敘》,後十二開為書畫對題 — 山水和自書詩各六開。清人寶愛唐宋元明諸家書畫墨跡,主流群體對於本朝八大山人《蘭亭詩畫冊》野逸閒筆,未足珍瓌,鮮有著錄。《蘭亭詩畫冊》第一次為世人所知,始於張大千1955年編輯出版的《大風堂名跡》。1949年12月,張大千自成都乘坐專機到臺灣,隨行攜帶自摹敦煌壁畫五十餘件及古代書畫多件,輾轉香港、印度、阿根廷諸地,居無定所。
  • 詩畫中國|詩人高鼎眼中那醉人的春
    春風拂面,詩人站在農舍旁,手捻鬍鬚,吟誦出《村居》這首詩。 詩的第一句寫時間和自然景物。詩人生動地描寫了春天時的大自然,更寫出了春日農村特有的明媚和迷人的景色。「草長鶯飛」四個字,把春天的景物寫活了,讓我們感受到萬物復甦、欣欣向榮的氣氛,眼前也一同湧動著春的脈搏。 第二句寫村中原野上的楊柳,「拂」字,把靜止的楊柳人格化了。楊柳枝條柔軟細長,輕輕地拂掃著堤岸。
  • 「藝術中國」——夏有良先生書畫藝術
    杭州日報記者:孫樂怡/文出身於書香門第,從小耳濡目染詩畫書印,後又堅持學習書畫。夏有良從事書畫教育四十餘年,如今,身兼數職的他,仍然堅持著自己所熱愛的書畫藝術。文以載道 書畫兼修—感受夏有良先生書畫藝術中國繪畫和中國書法關係密切,兩者的產生和發展,都是相輔相成的。自從書畫相會,本同質而異體書法與繪畫。中國畫就發生了根本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