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學習強國、央視頻和一起教育科技聯袂推出「數位化教育與未來」大講堂,邀請天津市靜海區教育教學研究室初中英語教研員張豔文,為英語老師們講解初中生寫好作文的「秘籍」。
張豔文提到,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語言、結構、內容都出色,但很多學生往往在這三方面都欠缺。學生英語作文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語言能力匱乏、邏輯混亂、沒有內涵等方面。
而學生寫不好作文,是否完全由學生自己背「鍋」?不是。因為目前課堂學習仍是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渠道。所以,教師應該擔當起學生作文能力培養的責任。張豔文提到在教學中的這三種現象,直接影響到作文教學的效果。
第一,語言輸入不足,導致低質產出。
第二,英語教學側重「工具性」,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第三,教師對寫作教學重視不夠,寫作訓練嚴重不足。
以下是張豔文講座的概要,內容經編輯有大幅刪減:
我先跟大家分享一個場景。大多數英語老師是主課老師,而且是班主任,每天工作特別勞累,有一天你下班回家,對你愛人說「哎!今天累死我了」,你愛人有三種回復可能:
「你累啊,我比你還呢!」
「早就說不讓你幹班主任了,你非要幹麼。」
「怎麼回事啊?跟我說說。」
你們喜歡哪一種回答方式呢?很明顯大家都喜歡第三種。老師們看一下這三種答案當中,是不是體現了對方的素養問題? 這一句話不但體現了個人素養,而且還體現出你們的夫妻關係。今天這場分享,我要把語言表達和核心素養放在一起來討論。
01抓問題:要繞到敵人後面攻打敵人
在我看來寫作是語言能力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英語學科素養的外在體現。我們想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應該從學生的核心素養抓起,也就是說我們要繞到敵人後面攻打敵人。
但在「打仗」之前,我們要找到原因,對症下藥。
從2019年天津中考作文數據分析中, 我們可以看出天津的學生英語作文成績不算好,這個分析在全國也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我總結為四大問題:
1. 語言能力問題,如中式英語等;
2. 文化意識問題,如沒有內涵等;
3. 思維品質問題,如缺乏邏輯等;
4.學習能力問題,如缺乏學習策略等。
我們知道,學生寫不好作文,很大原因是語言能力不行,部分學生語言基礎知識沒有牢固掌握,作文中存在大量的中式英語、錯拼單詞、時態混搭、用詞不當、句子結構混亂或者表意不清等知識性錯誤,課堂所學的知識未能形成相應的語言能力。
比如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有一些學生直接按照漢語順序將英文單詞進行了排列,還有的張冠李戴,這就導致英語寫作鬧出了笑話。
有些學生雖然具備一定的語言知識,可以就作文題目中給出的字面信息進行表達,但是在表達個人觀點的時候存在語言蒼白、沒有內涵的現象。還有的作文缺乏邏輯性和層次性,作文內容僅僅是詞彙和句子的堆砌,學生缺乏梳理、概括、表達自己思想的能力,更不要說發散思維、創新思維的發展。
要寫出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語言、結構、內容三個基礎要素的支撐。如果學生語言積累不到位,邏輯思維能力欠缺,再加上沒有獨立的思想和見解,則很難寫出一篇優秀的作文。
02學生寫好英語作文,老師們不能犯這三大錯
學生作文寫不好,是否都是學生的問題? 不是。學生作文水平不好有多方面的因素,或是知識基礎問題、或是周圍環境問題,或是家庭背景問題,但是課堂是學生英語學習的主陣地,孩子們基礎沒有打好,跟英語老師的教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從教師教學的角度分析,有這三大影響因素:
第一, 語言輸入不足,導致低質產出。
如何理解「語言輸入不足」?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要喝茶水,第一步要沏茶,把水注入茶壺,然後才能喝到茶水。寫作文也一樣,如果沒有足夠量的語言輸入,要想有高質的產出是不可能的。
在教學中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背課文的任務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其實我們課本中的對話和課文都是比較嚴密、比較經典的語言,但是學生如果不能夠做到背誦,就不能得到有效的輸入。
還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事實,老師教學方式太單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這一現象尤其在一些四五十歲以上的老師身上表現得比較明顯。有一次我聽課的時候,老師一節課都沒下講臺,兩隻胳膊撐在講臺講了一節課,學生在下面睡倒了一片,這種教學方式得改變。
第二, 英語教學側重「工具性」,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很多老師英語教學注「工具性」,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老師們都知道英語學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這兩重屬性,但是在教學當中有多少老師重視了它的人文性? 據我觀察,很多老師只把它作為一種語言工具來傳授,表現在語言知識傳授較多,知識運用的實踐訓練較少; 語法結構講解較多,邏輯關係分析較少;文本表層信息關注較多,文本背後的發掘較少等方面。
我經常給英語老師們提建議,你們去聽一聽語文老師的課,看看語文老師是怎麼講課的。我們為什麼不能夠把語文老師的授課方式和技巧拿到英語課上呢? 比如語文課經常提到,通過某個句子,你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或者通過某個事件的敘述,你是否更了解了這個人物的個性? 這些都是隱藏在文本背後的內容,需要我們深入地挖掘,但是在英語教學中很少老師能做到這樣。
第三, 教師對寫作教學重視不夠,寫作訓練嚴重不足。
最後,我們再來分析一下「教師對寫作教學重視不夠」的問題。很多老師存在讀寫課教學當中存在「重讀輕寫」的現象,而且寫作訓練的頻度和時間不夠。寫作訓練一般應該是每周一個話題,無論是外研版還是人教版或其它版本,都是一個模塊或者一單元一個話題,我們都應該做相應的作文訓練,但很多老師並沒有做到這一點。
此外,我們作文訓練的內容比較單一,即考什麼練什麼,不考的就不練,其實除了考試題型,像書信、日記等,還有就事論事的議論文,我們都可以寫。比如這個月我給我們區初三學生留了一個作文,大致是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日子對網課的體會和感受。我收到了學生們寫的很多好作文。老師們要在教學當中現場發掘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去寫一寫。
還有一個問題,很多老師忽視作文講評,只給一個簡單的分數,缺乏詳盡的改進指導,這樣對於學生認識自己的薄弱點、提高寫作水平是不利的。
英語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的、艱苦的過程,一篇好的文章源於長期積累的語言積累、源於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提升。老師們要通過學生寫作能力匱乏的現象,及時克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調整教學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既要高瞻遠矚,又要精心設計,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聲明:本文只為方便大家學習提供,請勿將本文觀點及文字用於論文寫作,如有盜用,視為侵權,請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