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平
【內容摘要】西湖軍墾農場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6師指戰員發揚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頂風踏雪,戰天鬥地,克難攻堅,忘我拼搏,創造了豐碩的物質財富和輝煌燦爛的軍墾文化。挖掘軍墾文化內涵,提升移民思想素質,對凝聚人心,振奮精神,促進和諧,實施鄉村振興戰備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軍墾文化、資源優勢、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常德市西湖管理區,地處洞庭湖腹地,是新中國成立前後河洲圍起來的堤垸。歷經勞改農場、軍墾農場、移民辦場建立管理區等發展階段。全區總面積71平方公裡,總人口6.13萬人,轄1鄉1鎮、20個行政村、1個漁場、2個社區。
西湖管理區既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區,又是新中國歷史上的大型軍墾農場之一。軍墾部隊留下的營房、倉庫、畜舍、商場、機械、車船和水塔及設施等資產,成為移民入場時棲身、勞作、學習和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特別是軍墾部隊艱苦奮鬥、勤奮拼搏、克難攻堅、無私無畏、勇於獻身的革命精神,傳承為移民群眾安營紮寨,紮根西湖,迎難而進,克勤克儉,艱苦創業的強大精神力量。寶貴的軍墾精神,早已融入西湖人的血液,鑄就成「敢為人先,勇於擔當,務實求真,創新求變,樂於奉獻」的西湖精神。這種精神在西湖大地閃光,成為移民群眾戰天鬥地,開拓創新的心靈良種,世代傳承,開花結果,繁茂多彩。
一、 軍墾文化的內涵
什麼是文化?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所有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西湖軍墾文化,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第146師在屯墾生產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究其內涵,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生活風貌、建築物、生產資料、生活用品等內容。按其形態與內容劃分,主要可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兩大類。
(一)物質文化:主要指軍用建築物(群),含營房、辦公樓、軍需倉庫、商場、家屬住宅、牛欄、馬舍、豬欄、禽舍、水塔、軍用設施等;軍農生產資料,含機械、器具、車船、各類設施、簡易工具等;軍需物資,含軍服、徽章、鞋帽、被褥、辦公和日常用品等;軍訓器械及戰備物資、軍墾生產現場照片、軍營生活圖片、軍人學習資料、文娛體育器材及其成果;軍墾生活資料、隨軍少兒學習與生活用品、擁軍愛民活動資料與圖片等物質資料。此外,還有軍墾部隊指戰員立功的獎牌、獎盃、獎狀或獲獎證書等資料。其直觀形象,具有較強的觀賞性和實踐教育性。
(二)精神文化:1.軍墾時期指戰員們的思想品德、精神風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克難攻堅,開拓進取;吃苦耐勞,忘我拼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戰天鬥地,奮勇前進;勤奮協作,團結友愛;助人為樂,為民解難;無私無畏,樂於奉獻。
這也是軍墾精神,非常寶貴的精神文化。概括起來講,精神文化可分為:艱苦奮鬥的創業精神;克難攻堅的戰鬥精神;勇於犧牲的獻身精神;團結協作的友愛精神;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一心為公的共產主義精神。精神文化是軍墾文化的核心,是物質文化的嚮導,是實現軍墾目標的強大動力。
2.軍墾時期部隊指戰員們創作的大量文學藝術作品:小說、散文、詩歌、曲藝、音樂、書法、繪畫等等。
二、利用軍墾文化提升移民思想素質的重大意義
人們常說,環境影響人。「入芝蘭之室,久而不知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知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是指環境對人思想意識的影響。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近半個多世紀以來,軍墾文化,已融入西湖移民群體的生活之中。軍墾精神,已融入「西湖精神」的血液裡。西湖人民的心靈裡,已深深地打上軍墾文化的烙印。軍墾精神在西湖大地上傳播,無形中營造一種良好的風氣,倡導一種高尚的追求,引領一種奮進的方向,對和諧社會的形成,對大眾儉樸生活情趣的培養,對淨潔民風的示導,客觀上起到規範引導作用。由此可見,挖掘利用軍墾文化資源優勢,做好移民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一)開展黨員幹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育活動的需要。通過軍墾文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傳播與普及,可激勵移民中的黨員和領導幹部紮實履行職責。自覺做到厚德重品,嚴於律己,勤政為民,恪盡職守,清正廉潔。嚴格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律法規,遵守政紀政令,帶領群眾創建和諧文明、秩序井然、健康向上、富裕強盛的小康社會。
(二)做好新時代西湖移民思政工作的需要。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可啟發群眾明確人生目標,樹立遠大理想,高舉信念大旗,腳踏實地地做好本職工作。時常刻苦自勵,弘揚正氣,培養忠實守信、嚴於律己、善待他人的思想品德。
(三)推進全域發展,建設美好西湖戰略目標的需要。發揮軍墾文化資源優勢,全方位提升移民思想素質,對全域建設農業公園、全域實施鄉村振興、全域推進融合發展等戰略任務十分關鍵。讓西湖的發展有顏值、有氣質、有高質量。讓西湖的天更藍、水更清,城鄉環境更乾淨、鄉村旅遊更興旺。讓移民持續增收,讓移民安居樂業,讓移民增進福祉,讓移民姓共享幸福。
(四)增強移民安居樂業信心,立足西湖,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需要。在移民思政工作中,傳播軍墾文化,用軍墾精神凝聚全區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強事業心和使命感。激發移民群眾紮根西湖,建設西湖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五)開發軍墾景區,打造紅色旅遊基地,建立紅色教育基地,開展革命傳統教育的需要。開闢軍墾文化景區,設立紅色旅遊拓展基地,建立軍墾博物館,展示軍墾文化特點,開展不同形式的革命傳統教育,是移民思政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展示秦基偉等六位將軍及陸軍146師駐軍官兵的艱苦奮鬥事跡,啟發後人繼承和發揚老一輩革命軍人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健康發展。
三、靈活利用軍墾文化 創新移民思政教育方式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是治國理政的傳家寶。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從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強化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發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傳播的引領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人民軍隊是黨和國家的基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和合格代言人。
軍墾文化,是歷史賦予西湖移民的寶貴遺產,是獨特的不可再生的優質文化資源。獨特的歷史背景、發展經歷、社會結構和獨具特色的軍墾文化融為一體,形成獨特的社會要素,深刻影響和決定著西湖移民思政工作的特點和焦點。如何充分利用軍墾文化資源,加強和改進西湖移民的思政工作?這既是一個意義深遠的歷史課題,也是一個形勢緊迫的現實課題,有待研究與實踐。
(一)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軍墾文化融入移民思政工作
軍墾農場時期,譜就了西湖發展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篇章。人民軍隊創立的軍墾文化,影響著西湖經濟社會的發展趨勢。其璀璨光芒,無時無刻不在照耀著西湖移民的思想和行動,成為有效開展思政工作的最大優勢。寶貴而豐富的軍墾文化資源,是西湖移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深度挖掘、大力保護、充分利用軍墾文化資源,既是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重要舉措,又是實現西湖特色文化振興,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思想動力;更是加強物質文明建設,振興西湖經濟,充分發揮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和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示範作用,實現全面小康建設目標的重要保障。
據此,中共西湖區委、區管委與時俱進,旗幟鮮明地作出了「充分利用軍墾文化資源,加強和改善庫區移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決策。各級黨的組織要全面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把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提上議事日程。認真研究工作方案,制定措施,落實職責,強化管理,用軍墾精神激發移民群眾建設西湖農業公園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在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上狠下功夫,領導幹部帶頭上講臺,走基層傳播和踐行軍墾精神,做到帶頭學、帶頭講、帶頭用。找準工作的結合點和著力點,用軍墾精神開道。採用不同方式做好移民思政工作。使之成為引領各項工作前進的思想旗幟、精神之魂,做到不延誤、不遺漏、不打折、不走偏,扎紮實實讓軍墾精神發揚光大。
(二)結合實際,合理利用,讓軍墾精神在移民群眾頭腦中紮根
移民建場48年來,西湖移民思政工作歷經非常複雜的局面。入場初期,移民來而不滿,居而不安,怨而思返。聚會鬧訪、群訪、纏訪等上訪事件時有發生,屢禁不止。移民與周邊鄉鎮因地域歸屬和民俗之異而導致的糾紛不時發生。社會治安工作的被動和混亂,成為制約西湖經濟社會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1.移民宣傳和農場現實的反差。移民入場後,眼前的現實卻與所宣傳的情形相差甚遠。面對的是遍地雜草叢生,舉目一派荒涼,生產生活條件惡劣,舉步維艱,困難重重。生產仍靠原始農具,分配仍按工分。加之水土不適,血吸蟲侵害,移民群眾的思想產生波動,心理落差很大,後悔者眾多。疑慮重重,埋怨心理,不滿情緒,不安心態,導致一批又一批移民返遷。遷入地與遷出地的各級領導都為此疲於奔忙,苦不堪言。
2.移民安置政策存在偏差,重重困難,困擾移民。
西湖移民實行的是「先安置,再開發」的移民政策,且政場合一的國營農場體制落實不到位。當時部隊移交的房屋根本不能滿足移民安置的需求。除了住房難,還有多難。即飲水難,走路難,就學難,就醫難,吃飯難。此外,還有就業難、購物難、看戲難等等。以上種種困難,是引起移民思想混亂的主要原因。
除上述原因之外,尚有梅山文化與善卷文化之間的差異、民俗與語言之間的差異、西湖移民「先安置,再開發」與三峽移民「先開發,後安置」政策之間的差異等,均是導致西湖移民思想情緒波動的根本原因。
上述問題的存在,曾嚴重製約了西湖的經濟社會發展,也使西湖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別於三峽等移民地區的複雜性、艱巨、迫切性。因此,西湖必須充分利用軍墾文化這個有別於三峽移民等地區的優勢,切實做好工作,讓軍墾文化在移民群眾中入腦入心,引領思想,振奮精神,轉化為實際行動,熱愛西湖,奮發向上,把西湖建設得更加美好。
(三)科學規劃,發揮優勢,用軍墾文化主導移民思政工作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客觀上要求思想教育內容隨之進行相應的變革。結合西湖實際,科學規劃,靈活利用軍墾文化資源服務社會,是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重要途徑。
1.深度挖掘、科學整合、充分利用軍墾文化資源。讓軍墾文化紮根於西湖大地,融入移民的靈魂,是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關鍵措施。因此,必須啟動「十個一」工程:拍攝一部軍墾專題紀錄片;出版一套軍墾紀實叢書;保護修繕一個軍墾建築舊址群;建立一個軍墾老兵通訊聯絡資料庫;成立一個西湖軍墾文化研究會;修建一座軍墾博物館;打造一座軍墾時期沙盤模型;建造一座軍墾時期紅色教育拓展基地;修建一座軍墾烈士陵園。這些工程建設完工後,主要用於開展移民思政工作。採用不同形式,開展移民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統籌兼顧,合理安排,講求實效,充分發揮軍墾文化在移民思政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2.科學布局,設立相應的配套設施為思政工作服務。第一,以軍墾舊址群為依託,建造軍墾部隊布局全景電子沙盤,還原歷史,講好軍墾苦難而輝煌的故事。第二,把軍墾文化活化、物化、立體化,藉助民間資本,開辦適量具有軍隊特色的飯店、旅館、商店,面向市場,搞活營銷,為遊客提供軍用小商品和食品,讓軍墾文化成為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展示西湖的新亮點。第三,設立軍墾博物館,用文物見證英勇頑強的軍墾精神。用軍墾史實提升西湖的文化沉澱和歷史底蘊,增強移民群體的文化自信心和歷史自豪感。充分發揮博物館的軍事大學作用,讓歷史文物說話,激勵後人自強不息,奮勇前進。
(四)創新機制,增強感染,讓軍墾精神錘鍊移民品德意志
利用「紅色資源」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增強思想政治工作實效性的有效方式。為此,西湖通過開闢駐地「軍墾紅色資源」作為移民群體的教育基地,以保持政治上的堅定、理論上的清醒、品德上的崇高、作風上的端正為主題,在移民群體中每年集中開展一次傳統教育活動。通過組織移民群體參觀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146師等一批軍墾舊址群建築,邀請老兵戰士走進鄉鎮、社區(村組)舉辦報告會、座談會;同時請當地黨史專家為移民群體講授軍墾創業史、奮鬥史等,啟發移民群體從中升華思想覺悟,打牢永葆我軍政治本色的思想基礎,引導移民群體進一步堅定熱愛黨、擁護黨、永遠跟黨走的信念。使之懂得「創業艱難百戰多」的道理,增強吃苦意識,樹立節儉觀念,強化進取拼搏精神。從而喚醒移民群眾奮發圖強、自強不息的民族自尊心,激發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自豪感、成就感和歸宿感,鼓舞移民報效祖國、保衛祖國的決心與鬥志。
四、 發揮紅色教育基地優勢 打造移民思政工作品牌
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是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群眾思政工作的強大動力。軍墾文化的核心是光芒四射的軍墾精神。大力弘揚軍墾精神,付諸行動,獲取佳效,是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根本目標。
(一)展示軍墾文化風貌,傳播軍墾精神,獲取思政工作佳效
開闢紅色教育基地,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群眾思政工作
西湖是一座富麗多彩的軍墾文化寶庫,規模巨大,氣勢恢弘,獨具特色。人民軍隊在這塊土地上墾殖開發三年間,藍天當被,大地為床,頂風冒雨,踏雪披霜,在艱苦奮鬥中磨鍊鬥志,流血流汗,奉獻青春。邊生產邊訓練,邊勞動邊學習,經受住克難攻堅之苦的考驗,戰勝了惡劣條件下的艱難險阻,度過了清窮苦澀的艱難時光。歷千難,經萬險,而矢志不渝,心酸血汗凝結成昂揚的軍墾精神,給西湖人民留下了一份沉甸甸、光燦燦的軍墾文化資源。我們要利用這些資源,將西湖區域開闢成紅色旅遊基地和常德市乃至湖南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西湖紅色教育基地是青少年學生學習和繼承紅色基因的搖籃。紅色教育基地必須發揮搖籃作用,不斷向學生宣講、灌輸軍墾精神,聯繫實際,有的放矢,務求實效。通過軍墾精神的傳播,使學生和青少年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信仰,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加強世界觀和人生觀修養、思想品質修養、文化才德修養、正確認識時代責任與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滿揚青春,為人生點亮理想的燈,照亮前行的路,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讓軍墾精神融入校園生活中,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用軍墾文化推動思政工作守正創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讓軍墾精神在青年一代身上閃光。
(二)圍繞移民思想動態,用軍墾精神換取思政工作最佳成果
1.有的放矢,解決問題。軍墾精神如一粒種子,只要讓它在西湖大地生根、發芽、成長,就會長成一顆參天大樹。然後發展成一片接天的森林,帶來一片綠蔭,造福一方百姓。利用軍墾文化做好思政工作,目標在於解決社會道德現狀所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隨著西湖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形成了經濟利益多元化,社會生活方式多樣化,社會組織方式、就業崗位和就業形式多樣化的發展趨勢,人們的精神世界和道德層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形成經濟上漲,道德滑坡的局面。一些領域誠信缺失,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欺騙訛詐等現象屢禁不止。一部分人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觀念淡薄,有損國格人格的現象時有發生。少數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貪汙受賄、違法亂紀,嚴重損害黨的形象。這種狀況如不改變,勢必損害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損害改革發展的大局。必須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弘揚軍墾精神,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應對現實需要的戰略選擇,是加強移民道德建設的重要舉措。
2.突出重點,強化措施。利用軍墾文化做好思政工作,必須做到:政治性與學理相統一、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統一性與多樣性相統一、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統一、灌輸性與啟發性相統一、顯性教育與隱形教育相統一。這八個「相統一」層次清晰、結構完整、內涵深刻,相互關聯、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利用軍墾文化改進加強思想政治課的具體路徑。利用軍墾文化做好思政工作,必須針對移民思想動態和具體對象,採用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場合,找準重點,抓住要點,主攻難點,有的放矢,注重效果。在理論題材的選擇上,要以軍墾精神為重點,選項闡述,分類灌輸,因人傳播。在實際工作中,思政工作人要做到:教育與育人相統一、言傳與身教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家庭與社會相統一、個人與整體相統一。要求他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按照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要求,率先垂範,自立樣板。時刻堅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用實際行動傳承軍墾精神,爭當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和踐行者。
3.聯繫實際,務求實效。利用軍墾文化施行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圍繞「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精、小而特」的西湖經濟建設目標,全域建設農業公園,全域實施鄉村振興,全域推進融合發展,更好地建設美麗西湖。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路子,鞏固和發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果,爭創國家4A級景區。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讓老百姓生活得更寬裕、更幸福。著力推進人居環境治理,優化城鄉配套功能,方便人民生產生活。持續有力的推動移民後續發展,突出重點,精準發力,選準項目,全力組織實施。把移民工作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民生保障等工作有機結合,逐項抓落實,努力將西湖打造成為全區域移民美麗家園,讓移民群眾真正享受到發展帶來的實惠。確定一批社會治理創新項目,推進重心下移、網絡管理、群眾參與的治理模式,全面走好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治理路子。探索可複製、可推廣的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工作經驗,指導實踐、務求長效,確保西湖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
【結束語】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共產黨的光榮傳統,是黨聯繫群眾,組織群眾,依靠群眾,帶領群眾完成各項歷史任務的傳家寶。
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一項極其光榮而艱巨的任務;是發揚延安精神、建設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的強大動力所在。如前所述,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關鍵在於:一是思政工作人員的身教要重於言教,率先垂範,作出表率。二是要結合實際,合理利用軍墾文化資源,切實做好移民思政工作。三是充分發揮軍墾文化資源優勢,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四是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設立青少年紅色教育機制和制度,創立紅色教育品牌。五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因事因人傳播軍墾精神,對號入座,利用不同形式做好移民思政工作。思政工作就是人的工作,就是用軍墾精神教育人民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思政工作著力點,也是利用軍墾文化做好移民思政工作的落腳點。
(作者系常德市西湖管理區委組織宣傳統戰部高級政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