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老子故裡,任我如何思忖,也難頓悟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

2020-12-26 行攝歲月

老子的影響力不僅對於中國,放眼全球,都產生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就是這樣一位世界重量級的偉大人物,我對它的了解也無非是停留在一些書本裡所了解到的概況。直到上次去河南鹿邑出差,才有了機會去拜謁了坐落在此的老子故裡。

赫然聳立的老子雕像,以27米的高度俯瞰著世界。之所以如此設計,是由於道家文化中,對3、6、9這些數字非常推崇。雕像的基座就是6米高。而27則暗含了3、9。這座巨型的塑像是用365塊花崗巖雕刻而成,寓意著老子所倡導的精神,每一天都應該牢記。

太清宮始建於公元165年,也就是東漢年間,後歷經多個朝代的修繕與擴建,在唐玄宗時達到鼎盛。金碧輝煌的規模儼然成為一座皇宮。可惜的是毀於唐末的戰亂,若能傳承至今,該是多麼珍貴的歷史文物啊。

後來太清宮雖經宋代重建恢復往昔的樣貌,並立碑昭示。然而隨著歲月變遷,朝代更迭,依然未能完整的起來倖存,現在還能夠看到的古蹟建築只有太極殿的五間房屋和三棵古柏了,這與當初600多座亭臺樓閣的規模,實在相去甚遠,讓人倍感惋惜。靠近太極殿的古柏,據傳是老子親手種植的,樹齡已高達2500多年。在相關的史料中,對太清宮內的這些又稱檜柏的樹木多有記載。

殿內正中身披金色道袍的便是老子神像,原物早已不複印存在,這是上世紀九十年代重塑的。兩側站立著唐朝歷史上的四位皇帝。之所以有這樣的安排,是因為老子本名叫李耳,唐朝皇帝為了提升家族的尊貴地位,便以老子後裔自居。但是否真的有據可依,我持保留態度。不過這到是足以證明在唐朝年間,太清宮的確是以皇室家廟的身份而存在。

供奉有道教最高天尊的三清殿。面對三位祖師莊重威嚴的姿態,給我一種壓迫和緊張的感覺,匆匆退出。

玄無殿內的老子銅像,製作精美,手持如意鉤,衣袂飄飄的神態,將這位思想家、哲學家的智者風範展現得淋漓盡致。

老子故居的規模可不小。除了功能齊備的眾多院落,還有小橋流水的風光及放牧牛羊的草場。其中宅院裡的東堂屬於老子講學傳道的場所。而明堂用來接待貴客,傳聞孔子便在這裡接觸到老子治人事天之道的思想精髓。西堂類似於客房,供老子的門人弟子們留宿。整個故居內最高的建築是望樓,但並不是登高望遠的消遣用途,而是為了瞭望警戒。只是我不太理解建造它,到底有什麼實用價值。友友們能幫我科普一下嗎?

與如此宏大的院落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老子寢室,本以為奢華的場景,簡樸的程度遠遠出乎我的想像。看來這位偉大人物絕不是拘泥於追求生活享受,而是始終不輟的痴迷於學術研究。

先天太后之贊碑,是景區內保存最完好的碑刻,系宋真宗當年拜謁太清宮時,有感於老子母親蓋世功德,有感而發遂親自撰寫、書丹並題名的一篇碑文,故又被稱為三御碑。而它之所以能夠保存到今天,完全是因為選用了極其堅硬的石材,才得以讓我們欣賞到這罕見的宋代文物。

這座外形不太起眼,看起來斑駁滄桑的建築,千萬不能小瞧,裡面供奉的可是老子、孔子、釋迦牟尼三位聖人的母親塑像。

眾妙之門,是後人取自老子的經典名作《道德經》中的內容:「玄之有玄,眾妙之門。」站在門樓下,任我如何思忖,也難以頓悟老子博大精深的思想境界,但回想今天的行程至少讓我對老子又增加了些許的認知,覺得不虛此行。

行攝歲月感謝您的來訪。

相關焦點

  • 「老子故裡」河南鹿邑向全球徵集老子文化典籍
    中新社鄭州3月24日電 (記者 劉鵬)「老子故裡」河南省鹿邑縣官方24日表示,即日起,將面向全球範圍徵集老子文化典籍,此舉意在把鹿邑打造成老子文化研究的世界中心。中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是世界歷史文化名人,他的哲學思想對中國2000多年來的思想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老子五千言傳世名作《道德經》內容博大精深,涵天覆地,挖掘了宇宙的形成、萬物的本源、國家的治理、生態的保護等一系列重大哲學、經濟和政治問題。
  • 河南鹿邑,老子故裡,道家思想的發源地
    河南周口鹿邑縣-老子故裡河南的歷史悠久,古代的許多帝王都喜歡在這裡開國建都,這是為什麼呢?河南屬中國腹地,九州大地之一,古代豫州指的便是這裡。道家鼻祖老子,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鹿邑縣)厲鄉曲仁裡人。漢族,李姓,名李耳,李姓的先祖,老子的生卒年月不詳,史料已經失載。傳說中,老子騎牛出了函谷關便不見了蹤跡,可能是飛升成仙了。老子在道家的身份形象便是眾所周知的太上老君。
  • 鹿邑——老子故裡
    老子是「 中國 古代著名思想家與哲學家,也是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姓老名聃,因其出生時雙耳垂大而得名。也有說老子姓李名耳的,那是因兒時得名「狸兒」,後傳為李耳的,因為老子的父親叫老佐,曾任宋國司馬,所以老應是本姓。老聃自幼聰慧好學,常將老師問倒,至母親家將也不能解時,就獨自望天冥思苦想至天明。
  • 豫東老子故裡鹿邑,老子學院向社會開放
    圖文:孫廣合 孫莉鄭州大學老子學院(研究院)位於鹿邑城區東,紫氣大道東段,明道宮景區與太清宮景區中間,規劃佔地面積1400畝,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分期進行建設。為了提高鹿邑旅遊配套設施學院注入標準化酒店老子博學國際酒店。
  • 讀懂《老子》丨老子政治思想的基本內容
    老子學說主要是一個社會的政治的學說,他創立的目的是為了回答天下為什有戰亂,以及如何消滅戰亂使天下恢復太平清靜的問題。天下為什麼有紛爭、有戰亂?老子認為是因為侯王治理天下都有為。如何才能使天下恢復到太平清靜狀態中?
  • 老子:答案在於頓悟人性
    我今天不是要來教授《道理經》的內容的,我是要來探討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像老子《道德經》這樣的體系能夠改變人生,而大多數其他學問,卻無法改變人生,特別是今天的很多所謂的培訓,幾乎都是在指著大海的浪花,教你如何浪花上下功夫,而實際上,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大海底下一萬米的暗流,是那股決定性的力量。
  • 生於亂世的老子如何做到榮辱不驚的?
    但是,大家對老子的評價那麼高,因此,他就登門拜訪老子。  當他來到老子的住處,一見老子,他就說道:「我經常聽人稱讚你是大智慧的聖人,所以,不畏路遠,迢迢地到此拜訪。但是,我見到的和聽到的卻不一樣,走進你的住處,我覺得好像進入老鼠洞一樣,滿地丟棄的蔬菜,一片雜亂,你不懂得調理生活環境,枉費我不遠千裡迢迢來此,而你竟然是這麼糟的人!」  老子聽了像木雞一樣,毫無反應。
  • 天下道源老子故裡,您的下一站景點
    渦陽是一座古城,因為這裡是道教鼻祖老子的故裡,西北方向距縣城中心五公裡,有一座天靜宮,是紀念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道家創始人老子(今安徽省渦陽縣人)而修建。天靜宮南臨渦河,北枕龍山之峰,天靜宮建於東漢,始稱老子廟。現在的天靜宮尚存有天靜宮、天齊廟、九龍井、老子娘墳等多處於老子有關的建築和遺蹟。
  •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經》是《郭店楚簡·老子》甲骨文版
    老子《道德經》現在可見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荊門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簡《郭店楚墓竹簡》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為原始、古樸,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內容、章節順序上與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帛書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與現在的通行本差別更大,可以斷定現在的通行本是經過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刪修改之後形成的版本,已經失去了原本含義,其實與老子已經沒有多大關係了
  • 老子《道德經》裡的和平主義思想
    在如此的背景的影響下,老子發展出迥異他家之學說,內心蟄伏一股強烈的探索精神,對當時社會展開連串的思考。如能將老子的學說與其生長背景作一參照,將可排除諸如消極、養生、權謀……等誤解的看法。或許,傳統的思想深受儒家的影響,對歷史和社會的建構詮釋,必須採取有步驟之積極作為,肇致形成「應該如何做」的正面態度。
  • 讀懂《老子》|老子的自述: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他也會為自己的思想不被理解,不能見用於世而感慨。在經文第七十章中,他向人們這樣訴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無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聖人被褐而懷玉。我所講的道理非常容易理解,我制定的法則也特別容易實施。
  • 莊子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
    老子《道德經》被先秦諸子共同景仰。像孔子、莊子,列子、墨子、韓非子、鬼谷子、孫子等都吸收了老子思想,並且給予一定的發展。下面就簡單介紹莊子是怎樣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的。一,莊子繼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即「不爭、尚柔」思想。
  • 為何說「儒道」思想皆源自《易經》?如何讀《老子》?不自是故彰
    其實,「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兩字意謂心地光明,飄散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正解、誤解是否也是一體兩面的衍生?詞有誤解,名言也有誤解。
  • 老子的道家思想具體有什麼用?網友們的回答亮了
    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始祖,思想的核心內容是「道」。在老子看來,「道」既是萬物的起源,又是萬物發展要遵循的規律。老子所說的「道」是一種使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和人與社會之間都能夠和諧相處的準則。老子作為道家學派的始祖,他的思想對當今社會發展仍然有著重要的借鑑價值。
  • 老子出關
    李耳,據司馬遷《史記》載,姓李,名耳,字聃,是楚國苦縣(現河南鹿邑縣)人,曾從任周王室藏書官。因其相傳天孕八十一載,生來就是白髮的老者,並有先天地生之說,故名老子。他「介然有知」,超時空演義著道,開天為三皇的天師,黃帝問道時名廣成子,春秋末稱李耳,始終不離中國這塊沃土,是中國道文化的創造人,是人類迄今為止能揭示宇宙萬物本體的唯一至尊聖哲,冠人類文化的聖頂。
  • 河南和安徽兩個縣都稱自己為老子故裡,而且離得很近
    目前有兩種老子故裡之說:一說「老子故裡在河南鹿邑」,此說獲得絕大部分機構支持;另一說「老子故裡在安徽渦陽」,此說系90年代新提之說,亦有人支持!現在這兩個地方都對外稱自己為「老子故裡」這就是河南省的鹿邑縣和安徽省的渦陽縣。而且這兩個地方離得很近,中間僅隔著亳州市譙城區,距離不到100公裡。
  • 孔子、老子與釋迦牟尼誰的境界更高?
    老子聞之曰:「失之,得之。何必人。」釋迦聞之曰:「何弓?何人?何得何失?」 —— 看罷此文,三聖默然。顏回問尹喜曰:「世人造謠,三聖云何不辯?」三問而三不答;復問尊者阿難,阿難曰:「假立名言,妄說諸有,何必辯?」
  • 《老子》四章《五石之瓠》探究導學案
    明確:老子和莊子二、走進老子和莊子要求:速讀材料,標畫人物和人物思想的關鍵點老莊其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與莊子並稱「老莊
  • 老子的「道」讓外國專家頭疼,研究得出結論:老子是世界哲學鼻祖
    老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創作的《道德經》對後世影響非常大,開創了我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先河。老子在《道德經》第三章裡,提出了他的主張思想「無為」,他主張「不尚賢」、「使民無知、無欲」,設想要人們回到一種無矛盾的「無為」境界,主張令事物順其自然的發展。
  • 淺談老子的治國之道(上)
    老子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光輝代表,是道德學說的最高權威。《老子》一書對大道學說作了高度概括和深刻闡述,內容博大精深。在老子之後,學道、行道者與日俱增,論道著作層出不窮,形成了龐大的理論體系。老子的思想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對中國的思想、文化、政治、軍事、文學、藝術等各個方面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歷史上眾多的傑出人才都從不同方面吸收老子的教益,其中突出的有國家治理、養生之道、美學思想和哲學等方面。下面談談我對老子的治國之道的粗淺認識,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與指導。道與德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和靈魂,這個思想貫徹全篇,也是其治國方略的總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