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2020-12-27 網易汽車

(原標題: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最快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圖片來源:企業官方微信)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國信 劉曉林 在汽車因為晶片缺少而停產的背景下,人工智慧晶片企業地平線近期受到的關注頗多。12月22日,地平線(北京地平線機器人技術研發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啟動總額預計超過7億美金的C輪融資。地平線目前已完成由五源資本(原晨興資本)、高瓴創投、今日資本聯合領投的C1輪1.5億美金融資,參與本輪融資的其他機構包括國泰君安國際、Neumann Advisors和KTB,後續將有更多戰略投資人和國際級機構加盟。

這一輪的融資將主要用於加速地平線車載人工智慧晶片和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研發和商業化進程,以及建設開放共贏的合作夥伴生態。地平線上一輪融資在2019年2月完成,獲6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升至30億美元(近200億人民幣)。地平線未透露其在C輪融資之後的估值數字。但在與經濟觀察網記者交流時,該公司高層確認,已經開始交付產品的地平線已經具備了造血能力,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該公司將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繼續擴張市場;其二是尋找機會,最快在2年內於科創板上市。

「科創板的政策很好,而美國資本市場的政策並不具備穩定性。」該公司一位高層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對地平線而言,尋求更穩定的資金來源,將是這家公司在競爭中突圍的關鍵。前不久,因為MCU晶片的供應不足而引發的汽車停產備受外界關注,但外界容易將各類晶片混為一談,地平線實際上生產的是車載AI晶片,這種車規級晶片技術要求更高。

地平線創始人餘凱向記者表示,地平線在國內屬於第一家實現車規級AI晶片前裝量產的企業。而從全球看,目前只有三家企業實現了車規級AI晶片的前裝量產,分別是英特爾Mobileye、英偉達和地平線。「車規級AI晶片是一個高門檻、要求嚴苛的領域,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持續的打磨。五年前我們創業的時候,可以說沒有或者很少有人會對這個行業產生興趣。」餘凱表示。

今年10月,地平線首款車規級AI晶片地平線徵程(參數丨圖片)2已經完成交付10萬套,該公司定下了在2021年完成100萬套交付的目標,而在2022年該公司希望完成300萬套交付。對於這種市場攻佔速度,一方面是因為目前市場正處於快速增長之中,汽車正在向智能網聯化前進,其中最大的改變是將在電子電氣架構上從分布式升級到域集中式,智能輔助駕駛能功能大面積搭載在汽車上,這將帶來大量的車規級AI晶片需要。

據東吳證券研究所測算,AI晶片單車價值將從2019年的100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1000+美元;國內汽車AI晶片市場規模也會從2019年的9億美元提升到2025年的91億美元。而根據地平線的預計,到2025年中國市場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裝配率可以達到70%。而在地平線看來,車載AI晶片將等同於智能汽車的「數字發動機」,成為缺一不可的核心部件。「後面要為汽車提供一整套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地平線副總裁張玉峰對記者表示。

目前,地平線已同理想汽車、奧迪等國內外知名主機廠及Tier1深度合作,成功籤下20餘個量產定點車型,該公司預計明年裝車量可達百萬臺,預定的目標似乎觸手可及。在這種背景下,地平線的目標是進入行業前兩名,在餘凱看來,這是地平線真正意義上獲得生存空間的標誌。

餘凱認為,今年是車規級晶片企業拿到競賽入場券的最後一年,相比於消費品的競爭,晶片這種產品的底層競爭會更早結束。這在個人電腦和智慧型手機上都展現的很明顯,而在智能汽車上,餘凱認為會出現相同的趨勢,這會出現兩個特點:其一、車規級晶片的競爭最後依然會集中在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上;第二,行業第一的份額會急劇擴大,而行業第三會基本沒有存在感,即便是它依然擁有一部分市場。

「到2023年決賽就會結束,不能進前二,企業未來肯定沒戲。第一和第二之間也會有很大的差距。我們在未來五年內,一定要拿下前二的位置。」餘凱表示。今年以來,地平線已經籤下來自各大汽車集團的十餘款定點車型,這被地平線高層認為該公司正處於市場爆發式增長前夜。

「實際上在汽車進入L2級自動駕駛的時候,我們的市場會出現暴增,這個時候對晶片的需求會很大。」張玉峰表示。從2020年開始,幾乎每一款上市的新車都開始搭載了L2級智能輔助駕駛系統,而僅在中國市場每年就有超過2000萬輛的需求。

地平線聯合創始人、算法副總裁兼研究院院長黃暢對記者表示,在產品上,地平線的主要優勢是其採用了不同的開發思路,這可以大幅提升性價比並降低功耗,還可以在穩定性上有更好的表現。地平線的開發策略是,面對未來重要場景的關鍵算法,與處理器的架構設計和晶片的SOC(系統級晶片)實現充分結合到一起,再經過妥協與優化,得到最佳的平衡。

「很多其他的處理器架構,似乎更多是從某一方面出發考慮,而我們的視角會更加綜合和超前,在算力上也是尋找一個場景應用下的平均算力,而不會使得算力閒置形成浪費。」黃暢說。

地平線成立於2015年7月,2017年地平線推出中國首款邊緣人工智慧晶片;2019年先後推出中國首款車規級AI晶片徵程2、新一代AIoT智能應用加速引擎旭日2;2020年,地平線又發布了全新一代AIoT邊緣AI晶片旭日3和新一代高效能車規級AI晶片徵程3。據介紹,地平線即將推出面向高等級自動駕駛的徵程5。

地平線聯合創始人徐健向記者介紹到,地平線從成立初期開始就不是將自動駕駛當做唯一聚焦領域,該公司的目標其實是成為一個AI 平臺公司,其未來業務包括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智慧商業。

不過,對於地平線來講,其競爭對手也在不斷增加,進入2020年,已經有多家國產車規級晶片問題,其中包括黑芝麻智能今年8月發布的華山系列車規級自動駕駛晶片A500;2019年12月,百度也發布了「鴻鵠」晶片,根據百度官方介紹,這也是一個車規級晶片;華為也在今年9月發布了兩款車規級晶片,分別是MDC210和MDC610,前者適用於L2+級自動駕駛,算力達48tops,將於明年Q2量產;後者適用於L3及L4級自動駕駛,算力達160tops,將於明年Q4量產。

另外,整車企業在晶片這個核心部件上也在加緊部署。除了早就以晶片成名的特斯拉,中國車企也有部署。此前,雲知聲與吉利集團旗下億咖通科技(ECARX)宣布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芯智科技,該公司對外表示已經下線了兩款車規級晶片;而新造車企業零跑在2019年底發布的凌芯01。可以想見,未來在車規級晶片競爭上,將呈現出熾熱的局面。

本文來源:經濟觀察網 責任編輯:鄭菁_NA1415

相關焦點

  • 地平線欲5年內成「行業前二」 最快2年內尋求科創板上市
    地平線上一輪融資在2019年2月完成,獲6億美元B輪融資,估值升至30億美元(近200億人民幣)。地平線未透露其在C輪融資之後的估值數字。但在與經濟觀察網記者交流時,該公司高層確認,已經開始交付產品的地平線已經具備了造血能力,在接下來的發展中,該公司將有兩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其一是繼續擴張市場;其二是尋找機會,最快在2年內於科創板上市。
  • 年內第11家科創板項目主動「撤單」 慧捷科技IPO折戟於何?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的慧捷科技曾是一家新三板公司,並於2018年選擇了摘牌尋求IPO,如今新三板也在進行精選層改革,這也讓一些關注慧捷科技的人感到惋惜。「如果當年沒有從新三板摘牌,其實就算科創板衝刺失敗,還是可以回頭來上精選層尋求小IPO和估值的提升。」一位接近慧捷科技的投行人士感嘆。
  • 年終策劃之A股首發募資:年內IPO募資逾4400億元,科創板佔比47%
    據Wind統計,目前366名2020級「新生」中,首發募集資金合計超過4400億元,遠超2019年全年水平。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科創板仍是「吸金」能力最強的板塊。經統計,今年已經上市的135隻科創板股,合計首發募集資金約2127.57億元,佔年內新股合計首發募集資金總額的比例在四成以上。就單只個股來看,中芯國際以532.3億元的募資數額位列2020級新股的第一。
  • 九號機器人上市科創板的514天
    一個核心技術團隊出自北航、成立兩年躍居平衡車領域榜首,之後默默成為小米生態鏈企業多年的九號機器人或許不會想到,就在其尋求科創板上市之際,卻因其中種種風波意外成為科創板「話題之王」。  CDR,又稱為「中國存託憑證」,可以說正是為這些在境外上市的中國企業重回A股上市的一種重要形式。當然,這一形式同樣適用於九號機器人這樣註冊地在境外、未上市的中國企業。  在科創板《上市規則》中,對於這一點也有明文規定:  允許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公司發行股票或存託憑證(即CDR)在科創板上市……何謂符合科創板定位的公司?
  • 松井股份今日科創板上市
    6月9日,隨著洪亮的一聲鐘響,湖南松井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簡稱:松井股份,股票代碼:688157)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首次發行股票1990萬股,發行價34.48元/股。據了解,松井股份是一家以3C行業中的高端消費類電子和乘用汽車等高端消費品領域為目標市場,通過「交互式」自主研發、「定製化柔性製造」的模式,為客戶提供塗料、特種油墨等多類別系統化解決方案的新型功能塗層材料製造商
  • 螞蟻集團宣布上市計劃,科創板終於等來了自己的「牌面」
    據悉,螞蟻集團欲尋求上市估值至少在2000億美金。按這個估值算,螞蟻集團也已經超過美團點評,成為中國第三大網際網路公司。其實,照目前這個行情看,說螞蟻集團在科創板市值2000億美元,那是看不起中國股民。事實上,作為超級獨角獸,螞蟻集團一直是上交所青睞的對象。
  • 科創板日報:科創50指數首日微跌0.21% 大地熊大漲38.50%
    來源:東方財富網今日科創板日報主要內容有:科創50指數實時行情正式發布,首日衝高回落微跌0.21%;科創板解禁後首單減持,光峰科技多名股東擬減持不超9%股權;科創板成為二年級生,普華永道預計年內將再迎50家科創企業;科創板一周年了,半導體產業唱大戲,未來拿什麼抗衡納斯達克?
  • 科創板日報:3隻新股今日上市!吉利汽車有望年底正式回A 擬融資超...
    經統計,剔除上市首日的3隻新股,截至收盤時,科創板其餘165隻個股平均跌幅為0.82%,平均換手率為0.51%,合計成交額為250.23億元,平均振幅為4.12%。解碼科創板:3隻新股上市 N萊伯大漲91.13%!
  • 福立旺: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意向書
    (四)商譽減值風險        2018年5月,公司收購強芯科技71.50%的股權形成商譽2,810.27萬元。截至2020年6月末,收購強芯科技形成的商譽帳面價值為2,586.94萬元,計提商譽減值金額為223.33萬元。        強芯科技主要從事金剛線母線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最終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行業。
  • PC營收佔比近八成,聯想集團闖科創板要打什麼牌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記者盧曉 北京報導二次上市很熱,大公司們都趨之若鶩。但相對從美股到港股這個更多選擇,已經在港股上市26年的聯想集團選擇回到A股。1月12日晚間,聯想集團(00992.HK)宣布,擬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中國存託憑證上市及買賣。
  • 小米生態鏈企業石頭科技科創板上市,股價一度衝高至538元
    集微網消息,2月21日,科創板發行價最高的公司石頭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開盤上漲逾73%,開盤後一度衝高至538元,隨後回落至450元左右。值得關注的是,石頭科技今日上市,股票代碼為688169,發行價格為271.12元,發行數量為1666.67萬股,發行市盈率為58.76倍。
  • 海銀財富市場觀察:年內IPO規模創十年新高 科創板創業板成主力
    一、市場熱點:年內IPO規模創十年新高 科創板創業板成主力 1.年內IPO規模創十年新高 在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落地之際,A股IPO融資金額再創新高。
  • 推想擬在科創板上市
    雷鋒網消息,據資本邦報導,推想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推想科技)擬首次公開發行A股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公司已於2020年12月18日與中信建投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建投證券」)籤訂上市輔導協議,並於近日將相關情況予以公示。
  • 年內轉板企業有望上破100家!超過去13年總和,精選層37家掛牌企業誰...
    其中,2007-2019年間上市的有98家,2020年內上市的已有96家,結合當前過會和發行情況,2020年全年數量料將超過以往13年總和,且極可能突破100家。2020年至今,八成以上的轉板企業奔赴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分別為39家和38家。從細分行業來看,機械設備行業以20家的數量位列第一,佔比超兩成;計算機、化工、電子、醫藥生物行業分列第二到四名。
  • 100元也能投科創板 首批科創50ETF上市 第二批也在路上 來看投資攻略
    11月16日,首批科創/科創板50ETF上市,標誌著二級市場科創板指數化投資大幕正式拉開。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四隻科創(科創板)50ETF上市首日,整體成交額超45億,科創50指數大幅高開5.8%,收盤漲幅0.7%。
  • 96家摘牌企業年內轉板上市
    今年以來,新三板繼續颳起IPO「旋風」,隨著確成股份7日登陸滬市,年內已有96家新三板摘牌企業成功轉板上市,其中四季度上市的企業就有協和電子、匯創達、金達萊、利揚晶片、日月明等。  截至10日,今年新三板掛牌家數8222家,已連續四年下降,年內減少721家。  從目前看,新三板公司已成為A股IPO隊伍強大的「後備軍」。
  • PC營收佔比近八成 聯想集團闖科創板要打什麼牌
    1月12日晚間,聯想集團(00992.HK)宣布,擬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並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申請中國存託憑證上市及買賣。  二次上市,無疑有利於提升聯想集團這個全球PC行業老大的股價與估值。聯想集團的價格在1月13日一度高達9.42港元。這個數字是它自2015年7月以來的股價最高點。
  • 科創板晚報|廣汽新能源據稱考慮在科創板上市 ASML:對向中國出口光...
    《科創板日報》(上海,何律衡)訊,今日科創板晚報主要內容有:廣汽新能源據稱考慮在科創板上市;荷蘭ASML中國總裁:對向中國出口光刻機保持開放態度;長陽科技: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公司不超21.46%股份;格科微獲科創板上市委會議通過。
  • 年內上市新股已達331家 4家漲幅超10倍6家破發
    摘要 【年內上市新股已達331家 4家漲幅超10倍6家破發】結構性行情下,股價創歷史新高及新低的公司都有不少,年內上市的新股表現也基本如此。
  • 年內最弱新股出現 上市兩日凱賽生物離破發僅差3.21%
    原標題:年內最弱新股出現,上市兩日,凱賽生物離破發僅差3.21%   年內最弱新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