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說完了馬德裡5月2日節,很多朋友都很感興趣, 希望筆者能夠介紹一下接下來的每年的5月15日馬德裡市的另一個重要節日-San Isidro節, 這個節日的由來請聽筆者道來, 如有不正確之處還請讀者朋友告知, 謝謝。
San Isidro(中文成「聖伊希德羅」)是一位真實存在的人物。 他1082年4月4日出生於馬德裡, 是位不折不扣的農民。 San Isidro之所以成名是因為世間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神奇的傳說。
聖伊希德羅街
在這些傳說中最著名的也是有實物「證明」的是「井中救子」的故事。 話說某一日Isidro正在田中勞作, 他的兒子不幸掉在一口深井中, 當Isidro趕到時, 只看到哭泣的妻子, 於是兩個人在井旁祈禱, 這時奇蹟發生了, 井水慢慢的漲了起來, 把兒子送出水面而得救了!
這口井就位於San Isidro博物館(Plaza San Andrés)中。
San Isidro博物館
描寫「井中救子」傳說的畫作
傳說中的那口井
第二個著名的傳說是「旱地湧泉」。 話說某一日天氣炎熱, Isidro在田中勞作, 他的僱主Iván de Vargas來到他身邊向Isidro討水喝, Isidro帶的水正好喝完了, 於是Isidro蹲下身子敲了敲地面, 一邊敲一邊說:如果上帝願意的話, 這裡就有水。 於是奇蹟發生了, 地上湧現出一股泉水, 傳說中這股泉水還有治病的功效。 1528年, 伊莎貝爾女王(不是伊莎貝爾二世女王)在此處修建了一處隱宮(Ermita)。
位於Carabanchel的隱宮
傳說中的泉眼
老照片中的聖泉
關於San Isidro的傳說還有在他做禱告時兩名天使幫助他在田中勞作; 在下雪的一天拿出穀物餵食找不到食物的鳥兒, 等鳥兒吃完了以後穀物又神奇的恢復了原狀; Isidro為有需要的人們提供食物,但是食物不夠, 於是Isidro向上帝祈禱, 食物神奇的出現了。。。
天使助耕塑像
不得不提的是Isidro的妻子, María Toribia, 她和她的丈夫Isidro一起在1622年被羅馬教廷冊封為聖人, 這也是唯一一對被封為聖人的夫妻。
Santa María de la Cabeza
今天, 馬德裡市區南部有一條著名的大街就是以她的名字命名的:Paseo Santa María de la Cabeza。
San Isidro以90歲高齡逝世於1172年11月30日, 下葬於San Andrés墓地。 1212年一場大雨將他的遺體暴露出來, 人們驚訝的發現40年後他的遺體竟然還沒有腐爛! 從那時起Isidro即成為馬德裡的守護神。
1619年, 羅馬教皇保羅五世頒布頌詞稱:每年的5月15日人民可以感受Isidro的恩典, 從那時起, 馬德裡人在每年的5月15日慶祝San Isidro節。
接下來我們來聊一聊馬德裡人怎麼慶祝這個節日。
首先人們會穿上馬德裡傳統服飾Chulapo / Chulapa。
馬德裡傳統服飾
男士的服裝稱為Chulapo, 女士的服裝稱為Chulapa, 這兩個詞的詞根都是"Chulo", Chulo這個詞原指馬德裡流行階層的人, 以得體的服裝和裝扮為代表。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詞又有了其他的定義, 包括一些貶義的意思, 所以Chulo為了避嫌又演變成為Chulapo和Chulapa。
女士們還會披上一個名叫「馬尼拉」的大圍巾。 這個圍巾之所以叫「馬尼拉」是因為19世紀西班牙大量進口來自東方特別是中國的絲織品供上流社會穿用,而這些物品都是通過各地集中到菲律賓的馬尼拉港再裝上遠洋貨輪, 所以人們就叫它們為「馬尼拉」。
在這一天人們會來到聖泉處, 飲一捧聖泉, 期望消除百病。
老照片中的人們前往享用聖泉
人們還會吃馬德裡獨特的糕點, 糕點分兩種, 一種是原味的, 另一種是裹了糖的, 它們有著很有意思的名字。 原味的叫「傻子」(Tontas), 裹了糖的叫「聰明」(Listas)。 據說「傻子」是正宗的糕點, 味道一般, 直到有一位來自Fuenlabrada的Javiera大媽發明了裹了糖的糕點, 立刻受到了民眾的歡迎, 所以人們便把它們成為「傻子」和「聰明」。
「傻子」(Tontas)
「聰明」(Listas)
如今的人們在引用聖泉後還會在街上抬著人偶遊街, 跳舞, 甚是熱鬧。
2018年的San Isidro節是從5月11號到5月15號, 馬德裡市政府會推出很多的節目, 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朋友們看完這篇文章是不是對這個節日有了更多的了解呢? 覺得好的話就給小編點個讚鼓勵一下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