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閆晶瀅
市場行情火熱的2020年即將步入尾聲,卻有券商一次性轉讓九成營業部,這是什麼情況?
11月16日,國開證券在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轉讓旗下9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按照淨資產評估價值的7295.77萬元平價轉讓。官網信息顯示,國開證券目前共有10家營業部,此次轉讓中僅保留了北京珠市口東大街營業部1家,其餘9家全部出清,這樣的「大甩賣」在證券行業並不多見。
按照「總資產超過400億元」、「3年A類評級」、「營業部不低於50家」等條件,券商中國記者篩選出二十餘家符合「接盤」條件的證券公司。在考慮到國企背景和資源互補後,備選名單還將大大縮短。
對於此次轉讓營業部的舉動,國開證券方面回復券商中國記者稱,根據國開行新定位,國開證券於2019年調整了戰略定位,零售業務轉型為其新定位具體舉措之一。在轉讓完成後,國開證券仍保留了經紀業務牌照,未來將立足於新的戰略定位,重點為機構客戶提供經紀業務服務。
國開證券9家營業部「大甩賣」
在各家券商財富管理轉型的不同階段,改革「陣痛期」中削減裁撤營業部的舉措並不鮮見。然而,一次性將旗下九成營業部出售,這樣的「大甩賣」在證券行業並不多見。
11月16日,國開證券在北京金交所掛牌轉讓旗下9家證券營業部資產及相關權益,轉讓價格為7295.77萬元,轉讓比例為100%,掛牌公告期為掛牌之日其20個工作日,項目截止日期為今年12月11日。
在標的情況方面,國開證券披露,相關營業部的經營範圍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投資諮詢;與證券交易、證券投資活動相關的財務顧問;證券承銷與保薦;融資融券;證券投資基金銷售;代銷金融產品。具體轉讓範圍為公司兩融業務及相關客戶,九家營業部除股票質押業務及開行集團協同客戶、自有貨幣資金、交易席位以外的全部資產負債和業務。
官網信息顯示,國開證券目前共有10家營業部。對比轉讓名單來看,國開證券此次只保留了珠市口東大街營業部。
在財務指標方面,國開證券披露信息顯示,2019年9家營業部共實現營業收入8732.99萬元,營業利潤2634.35萬元,淨利潤2031.43萬元;截止2019年底,營業部資產/負債為17.19億元,所有者權益為零。
此外,根據中企華資產評估的評估報告,9家營業部的淨資產為7295.77萬元。也即,此次國開證券轉讓9家營業部資產及權益,是按照評估價進行的平價轉讓。
誰將成為「接盤」方?
對於依靠牌照經營的經紀業務來說,營業部的轉讓自然只能發生在同行之間。那麼,想要一次性購置9家營業部,又需要什麼樣的條件?
具體來看,國開證券為受讓方列出了以下7條資格條件,包括國有背景、A類評級、資產水平等:
1.意向受讓方應當為根據中國法律設立併合法有效存續的境內國有、國有控股或國有實際控制的證券公司;
2.意向受讓方在證監會證券公司分類監管評價中須近三年均保持A級別及以上評價;
3.意向受讓方應為具有良好商業信用的機構,不接受聯合體作為意向受讓方聯合競買;
4.意向受讓方應符合證監會監管要求:
(1)治理結構健全,內部管理有效,現有分支機構管理狀況良好,能有效控制現有和擬設分支機構的風險;
(2)最近2年未因重大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或刑事處罰,最近1年未被採取重大監管措施,無因與分支機構相關的活動涉嫌重大違法違規正在被立案調查的情形;
(3)信息技術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最近1年未發生重大信息技術事故;
(4)最近1年各項風險控制指標持續符合規定,增加分支機構後,風險控制指標仍然符合規定;
(5)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收購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的條件;
5.意向受讓方亦應符合其相關所有監管機構等可能的資格條件要求;
6.意向受讓方最近一年末總資產不低於400億元,擁有證券營業部不低於50家;
7.意向受讓方應具有良好的財務狀況和支付能力,須運用自有合法資金支付本次交易全部價款,不得以委託資金或債務資金支付交易價款。
按照「總資產超過400億元」、「3年A類評級」、「營業部不低於50家」三個條件,券商中國記者篩選出以下符合條件的二十餘家證券公司。在考慮到國企背景和資源互補後,備選名單還將大大縮短。而按照業內情況,在金交所掛牌只是例行程序。
據券商中國記者獲悉,已有數家公司與國開證券就轉讓營業部事項進行溝通。
值得關注的是,在一次性購買之外,國開證券還要求,意向受讓方應當接收證券營業部的全部員工(明確不進行轉移的員工除外),並在與轉移員工建立勞動關係之日起兩年內保證轉移員工的穩定,可算是「良心東家」。
根據國開證券2019年年報,截至報告期末,國開證券共有正式員工693人,其中營業部175人,佔比25.25%。在金交所披露信息則顯示,轉讓標的的職工人數共有145人。
經紀業務聚焦機構客戶
大手筆出清旗下營業部,這是否是國開證券的轉型之舉?
在2019年的券業大年中,國開證券成為為數不多的虧損券商。2019年年報數據顯示,國開證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16.44億元,同比下降13.44%;實現淨虧損4.66億元,降幅177.70%,系其更名十年來首次發生虧損。
從虧損原因來看,主要是由於股票質押業務所導致。國開證券表示,其合併口徑淨利潤減少的主要原因為2019年部分股票質押業務風險進一步暴露,相應增提減值準備。截至報告期末,國開證券股票質押業務餘額為45.78億元,融資融券業務餘額5.83億元。
根據中證協下發的2020年上半年券商經營業績,國開證券當期實現營業收入8.73億元,同比增長44.06%;實現淨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118.98%。在具體業務方面,投行淨收入、投資諮詢業務淨收入、證券投資收益等指標排名相對較好。
而在經紀業務方面,2020年上半年國開證券經紀業務淨收入為3458萬元,其中代理買賣證券業務淨收入3389萬元,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淨收入78萬元,均處於行業尾部水平。對於以債券業務見長的國開證券來說,經紀業務的確略顯雞肋。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9月,原國開行總行巡視辦主任孫孝坤接任國開證券董事長兼總裁。此前,2017年8月-2019年9月曾在國開證券擔任監事長,對公司相當熟悉。而在新任董事長上任兩月後,國開證券即毅然轉讓旗下九成營業部,無疑透露出其業務轉型的新舉措。
對於此次轉讓營業部的舉動,國開證券方面回復券商中國記者稱,根據開行新定位,國開證券於2019年調整了戰略定位,零售業務轉型為其新定位具體舉措之一。在轉型過程中,國開證券將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積極爭取有利條件,確保營業部員工平穩過渡,最大化保證員工的利益。
國開證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轉讓符合財政部有關政策要求。在轉讓完成後,國開證券仍保留了經紀業務牌照,未來將立足於新的戰略定位,重點為機構客戶提供經紀業務服務。公司戰略定位體現了開行黨委深化子公司改革的重要決策部署要求,未來仍將繼續圍繞新定位布局各項業務,聚焦服務國家戰略、聚焦開發性金融、聚焦協同集團,專注於服務機構客戶,並穩妥完成戰略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