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正確回答「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樣的人,怎樣培養人」,是學校思政老師必須面對和承擔的時代命題。新時代,新要求,作為思政老師如何跟上步伐,不辱使命?有七個方面的素養需要我們關注和重視。
一是理論素養。思政老師不能滿足於教材上的書本知識,不能滿足於「照本宣科」,應該自覺全面深入學習新時代的新思想、新理論、新理念,以此來提升自己新的理論素養,引領思政課跟上時代節拍。理論素養深厚了,傳授思政課本知識才能更準確、更深刻,面對學生才能更自信、更從容,落實教學目標才能更加富有成效。與時俱進,應該是思政老師必須具備的品質之一。提高理論素養,既要讀原著,也要讀新的教育理論及方針政策,做到在實踐中讀,在研讀中學,在學習中悟。不進則退,這是思政課的個性特點。
二是歷史素養。俗話說,政史不分家。任何的政治思想理論都是以歷史為基礎的,都是在一定的歷史土壤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政老師要重視歷史學習,要堅持以黨史為為重點,以中國史和世界史為基礎,堅持用唯物史觀看待歷史、看待黨史,看待當代改革發展現實。用正確的世界觀、歷史觀、價值觀、人生觀,指導學生成長,破解學生困惑。讓思政課有歷史的味道,有辯證的光芒,是思政老師的責任,也應該有這個自覺和擔當。
三是時政素養。我們總是生活在特點的時代環境中,時代有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浩浩蕩蕩向前發展。時代的各類熱點事件,都是學生及家長高度關注的,都是思政課的重要養分,需要思政老師給予及時的、正確的點撥、講解,即「傳道」、「解惑」。時事政治的鮮活性、熱點性特點,極易激發學生學習思政課的興趣、熱情,極易激發學生用課本思政知識和理論來認識現實中的各類重大問題。這就需要思政老師平日注意積累,多看新聞聯播、黨報黨刊,多參加學習會、報告會,提高自己的思政素養。
四是專業素養。毫無疑問,我們的思政課教材是很嚴謹的,是針對不同學段的學生而編寫的。高中階段的思政課教材有很強的特點,不同於大學階段的教材,也不同於初中小學階段的教材。作為思政課老師就需要針對這個學生群體,將教材知識與高中生密切融合,讓學生喜歡學、能聽懂、能學會,才可以有效實現思政育人的目標。對專業知識的理解、把握、講解,既要緊扣課本,按部就班,系統連貫,又要抓住要點,破解難點,點面結合,幫助學生形成思政知識體系,並正確掌握運用。
五是教法素養。教學方法非常重要,生搬硬套不行,照本宣科不行。教學方法不得當,學生不愛學,學不進去,就會對思政課厭倦,育人目標就無從談起。這個問題不能忽視。雖然說教無定法,但是思政課一定有區別於其他學科的特殊性,也就必須有科學的方法來傳授,這個方法是有共性的,可以通過集體備課來實現;同時也是有個性的,不同老師、不同年級應該有不同的方法。思政課的教法應該特別注意深入淺出,語言通俗,做到理論聯繫實際,注重實效。同一內容,不同的教法,課堂教學效果很存在很大差異,這需要每個思政老師用心琢磨。
六是道德素養。作為老師這個職業,社會一直是要求很高的,這是有其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特性決定的。作為思政老師,因為直接講授很多政治概念、原理等,更需要注重自身道德素養。面對一群高中生,十七八歲的年齡,正是「三觀」形成的關鍵期,面對學生,哪些是必須講的,哪些是不能講的;哪些是必須糾正的,那些事是必須弘揚的。必須涇渭分明,模糊不得。這是思政老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也是初心和使命所在,很多的概念、觀念、理念,可能會事關孩子的一生。身正是範,思政老師尤其要帶頭做好,堅決防止信口開河。只有心口一致,言行一致,才能贏得學生信任。親其師信其道,為師者不可不慎!思政老師更要慎重。
七是心理素養。擁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是教育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方面。為此,老師要首先具備兩個重要素質,思政老師由於學科育人的特殊性,更要關注。工作、生活中,難免會有不如意、有挫折,有不良情緒很正常,但是面對學生,必須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態,特別是對社會上許多重大事件、熱點問題,更需要我們用理性的心態、健康的心理和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與講解。由於師生之間是面對面的開展教學活動,情緒、態度、心理、情感、思想、品質等都必然會在特定的「磁場」內,相互影響,相互轉化。良好的心理素養對老師自己、對學生都是雙贏的。
註:原創作品。歡迎關注。嚴禁抄襲。
(李維東:高級教師,思政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