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名「一陽生」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
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
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
測定出了冬至
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23日
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逐漸增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中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漢書》中說:「冬至陽氣起,君道長,故賀。」人們認為:過了冬至,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是一個節氣循環的開始,也是一個吉日,應該慶賀。《晉書》上記載有「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其儀亞於正旦。」說明古代對冬至日的重視。
人們還會把冬至作為一個節日來過。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糰、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漢傳佛教沿習冬至祭祖這一傳統,僧眾在冬至日這天以誦經、上供、掃塔等形式追思紀念祖師先德。冬至祭天源自於古人的原始信仰,古人因對許多自然現象無法解釋,於是就把它們歸於上天神靈的操控,認為春雨夏雨、大災洪荒等自然現象,全是上天神靈所為,因此特別重視祭天活動,從宗教的角度,冬至祭祀其實就是古人娛神祭天的一個盛大的宗教節日。
佛教認為百行孝為先,孝道分為世間及出世間兩種:
世間之孝,一者承歡侍彩,而甘旨以養其親,二者登科入仕,而爵祿以榮其親,三者修德勵行,而成聖成賢以顯其親,是三則世間之所謂孝也。
出世間之孝,則勸其親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願往生,永別四生,長辭六道,蓮胎託質,親覲彌陀,得不退轉。人子報親,於是為大。
——轉載自網絡
【永傑師父】私人微信已開通,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為您解答學佛疑難,有諸煩惱者添加師父微信,使您事事順心如意,共同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