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網訊(記者 李秋穎)12月18日至22日,絲路雲裳·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將在昆明新迎新城和公園1903同期舉行。昆明學院、雲南大學滇池學院、雲南藝術學院和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優秀作品,將在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盛大展出,展出服裝共計90套。新生代設計師們將以豐富創意、多元的風格、創新的材料、精湛的工藝,帶來一場精彩絕倫的視覺盛宴。
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一直致力於培育和扶持本土服裝學院及學生設計師,培養和孵化服裝設計人才,利用昆明民族時裝周這一平臺為院校年輕設計師們提供展露才華的機會。活動當天出席嘉賓除了有各大院校的領導、老師、學生代表以及媒體記者外,還有知名服裝設計師。
昆明學院:打破常規 追尋趣味
昆明學院美術與藝術設計學院創辦於1984年,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2014年起招生,注重以科研項目帶動教學內涵提升。以參賽參展鍛鍊師資團隊專業指導能力和學生實踐設計能力,多次舉辦或承辦國家級、省市級大賽及展演,在科研、教學、創作等方面均取得豐碩成果。
教學立足於將經典傳統服飾文化、優秀民族服飾資源與時尚設計、文化創意相結合培養應用型人才,結合雲南地緣優勢,將人才培養置於深厚的民族文化薰陶之中,啟迪學生學習、研究民族服飾中的經典元素和藝術特色,以規範的設計方法和學術思維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創新運用,助力雲南服裝產業發展。
此次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上,學院設計師嘗試藝術化的思考帶來的有趣、不一樣的衣服,挑戰穿著的界限和打破日常的規則。在面料與人體的關係中尋找流動的空間、在傳統與當代之間雲遊,將世界的新奇通過傳統工藝和當代視覺傳遞到穿著者的身體。
通過不同主題、設計方式來探索服裝的可能性和穿著的樂趣;並通過提出不同的問題來挑戰設計師和穿著者都有的日常生活中的可能性。紳士禮帽+融入民族服飾元素的吊肩款式+闊腿西裝褲,一種堅持自我的獨立之美撲面而來,也讓穿著者可以不斷突破自己的穿衣風格,嘗試更多有趣味的、未曾嘗試的東西。
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傳統工藝 前瞻視野
雲南大學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自2014年起招生,以社會經濟發展和區域企業對服飾文化人才需求為出發點,以「國際民族風時尚設計創新人才」為培養定位,將雲南少數民族服飾非物質文化遺產、雲南服飾行業優勢與國內、國際服飾的發展市場需求融合,培養具備國際時尚流行趨勢前瞻性視野、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創新能力、適應服裝藝術與科技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複合人才。
黃凌晰《原本》。供圖
在人才培養方面,學院以社會與服飾文化的相互關係、服裝與服飾設計的自身發展規律為知識基礎;以服裝立體成型的技術、設計創作及動手製作為能力依據;以掌握服裝企業、服裝市場的基本運作知識,把握時尚潮流及趨勢,形成較強的市場設計意識和市場競爭能力為素質要求。
本次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學院將以創新的思維,將民族元素運用到現代服飾設計中,以豐富的表現形式,詮釋服飾的時尚風採,展示民族博大的精神內涵和獨特的審美意韻。
《sliver》張旭鴻。供圖
服飾呈現了大量傳統手工藝產品,全方位展現了苗族兼容並蓄的知識與技術:涵蓋刺繡、花邊、打褶、編織和銀飾製作等技藝。通過與少數民族的對話,開啟嶄新視野,在時裝中融入苗族傳統手工藝元素,用當代視角透過世代相傳的經典傳統工藝對時裝製造進行解讀。
周沛霖《Industrial Scars》。供圖
靈感設計來源於國外攝影師J·Henry Fair攝影作品「工業傷疤」,內容是探索工人和人類消費如何破壞自然。靈感圖片是由洗煤後的廢水(水和化學品)和發電廠的廢物的照片為主,人類在探索工業後消費和破壞自然後呈現出的異樣美感,主旨是提倡人們關注自然、保護環境、減少「異樣美」的出現。
指導老師柳青:周沛霖《Industrial Scars》
指導老師唐俊:黃凌晰《原本》,張旭鴻《sliver》
雲南藝術學院:紮根本土 張揚個性
雲南藝術學院2002年正式成立藝術設計學院。被雲南省文化廳命名為「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在開展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建設過程中,「藝術設計專業」被評為「省級特色專業」。面向未來,設計學院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以人為本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堅持「學習民間,注重素質養成,服務社會,強化實踐創新」的辦學理念,推動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經濟文化共同發展。
在眾多的傳統文化中,雲南民族服飾更是匯集了雲南文化的精華,形成了獨具魅力的服飾文化。其中傳揚生活功能性的服飾材料、多彩又見亮麗的民族色彩,都給學院學生們帶來源源不斷的設計靈感。
將傳統民族文化與當下的流行時尚相結合,創造出全新的民族服飾。將神秘的圖騰,豔麗的色彩融合在現代的服裝材料上,使千百年積澱的服飾文化增添一筆屬於這個時代的民族氣息。
在服裝設計方面,更是多方面探討了雲南各民族服裝服飾極具裝飾性的視覺語言,挖掘民族文化符號,與圖形圖騰設計相結合,以服裝為載體是對民族文化服裝藝術工藝的傳承,也是對雲南民族服裝產業的發展盡一份力。
此款服裝設計風格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規則百褶連褲裙,裙擺在行走間的流動感也特別強。裙身擺動很大卻依然貼合身形遊走,趣味性很強,搭配率也是極高,讓穿著者舒展自己的穿衣理念,張揚自己的個性,穿出儀式感。
雲南藝術學院文華學院:集思廣益 兼收並蓄
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開設於2004年,依託地處雲南民族的優勢,根據服裝與服飾市場的應用性和多樣性,圍繞民族語言—時尚文化—藝術設計—人才市場進行專業打造,師生多次在國家級、省級服裝設計比賽中獲獎,注重實踐教學,著力培養學生實操和綜合能力。
專業立足於雲南特有少數民族服飾和文化,在研究民族服飾的過程中,根據服裝與服飾市場和社會的需要,培養具有現代化服裝與服飾產業需要的具有藝術修養和較紮實的服裝學科基礎理論。同時具有一定創新實踐能力,能獨立進行服裝與服飾設計創作和產品開發,能從事服裝與服飾設計、服裝與服飾產品策劃和開發、成衣設計、服裝製版、生產技術管理、服飾陳列設計、流行趨勢分析、服裝市場營銷、經營管理的高層次服裝與服飾專業人才。
在服裝作品的海洋中,文華學院帶來的作品讓人眼前一亮,在服裝設計的裝飾製作部分,有學生們集思廣益的貢獻,也有老師專業的引領。雲上昆明民族時裝周作為一個兼收並蓄綜合服務的平臺,為學院派設計師們提供了絕佳的展示機會。
在以白色和藍色為主導的作品中,以純熟的剪刻花紋,用於裝點服飾,歐根紗拼接抽褶半裙、一字領上衣,通過不同面積和體量的應用,既有華麗優雅整體戲劇感,亦可成為日常穿搭中的零星點綴傾心,打造出如夢似幻的華彩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