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元旦假期都打卡種草了不少美食,那麼其中有日本的小吃嗎?今天,在我們新開啟的快樂日語微課堂上,我們將為大家介紹日本特色料理。由於介紹的食物名稱均以「焼き」為綴,所以本期也名「你好,燒啊」!
焼き【ya ki】:煎、炒、燒、烤等。
たこ焼き「たこやき⓪」
羅馬字:ta ko ya ki
章魚燒,又名章魚小丸子,是日本民間一種流傳很久的風味小吃。
章魚燒的歷史要追溯到大正年代,因每顆章魚丸裡都有鮮章魚肉,其味鮮而香,營養成分十分豐富,素有皮酥肉嫩、味美價廉之特點,是日本家喻戶曉的國粹小吃。
後來,章魚小丸子在東南亞各地區流行起來,成為各地區的新興食品之一。
御好み焼き「おこのみやき⓪」
羅馬字:o ko no mi ya ki
大阪燒,是一種日式蔬菜煎餅,為日本關西的一種民間美食,也是大阪飲食文化的一部分,麵食文化的代表。
由於外觀的關係,也有人稱大阪燒為「日本式比薩餅」。相較於其他日本料理,大阪燒售價算是便宜的,所以大阪燒又稱為「一錢洋食」,就是一錢就可以吃到的洋味食品。
其實お好み焼き至今沒有一個較正式的中文譯名,詞典中將之翻譯為什錦攤餅、雜樣煎餅等。有些地區根據日文漢字的寫法,直接叫「御好燒」。
在日文中,お好み是「喜歡什麼就加什麼」的意思,焼き意指「煎」,お好み焼き意指「隨意燒出你喜歡的食物」。
鯛魚燒是一種源自日本東京的形狀像鯛魚的點心。鯛魚燒的經典餡料是紅豆餡,而為了迎合人們日益刁鑽的口味,鯛魚燒餡料的花樣也是越來越多,像奶油餡、抹茶餡、巧克力餡等。
為什麼是鯛魚而不是其他的什麼魚呢?這裡要說一說日本人對鯛魚的喜愛。江戶後期的《包丁裡山海見立角力》給當時的食用魚排名,前三甲分別為真鯛、海鰻、鰹魚。正應了那句「花中櫻為王,魚中鯛為尊」,鯛魚在當時的地位可見一斑。
要說到日本人對鯛魚情有獨鐘的另一大原因就不得不從「鯛魚」的日語發音入手了。「鯛」讀作「たい」,其音同意為「可喜可賀」的「めでたい」。
同時「鯛」一般沒有特指的話說的就是「真鯛(まだい)」,真鯛通體帶著赤紅,色彩豔麗,給人喜慶吉祥的感覺,由此被視為能夠招福的象徵也不足為怪了。
銅鑼焼き「どらやき⓪」
羅馬字:do ra ya ki
銅鑼燒是哆啦A夢的心頭好,三天不吃都受不了。銅鑼燒,又叫黃金餅。用兩片圓盤狀,類似蜂蜜蛋糕的餅皮包裹豆沙餡,因為形狀類似兩個合在一起的銅鑼而得名。
銅鑼燒餅皮散發濃鬱的蜂蜜香氣,口感鬆軟。細緻的外皮與香滑的內餡,交融出絕妙的好滋味。
很多因動漫而對銅鑼燒充滿憧憬的小夥伴在吃到銅鑼燒後可能有些夢碎,「能讓哆啦A夢為之癲狂的食物,應該是吃一口就幸福到流淚的啊」懷著這種朝聖的心情咬下一口,而事實卻是「再怎麼吃也只是普通紅豆餡蛋糕而已啊」有這種感覺。
銅鑼燒是哆啦A夢(ドラえもん)喜歡的食物的這個設定,或許是作者玩了個諧音梗吧。
鋤焼き「すきやき⓪」
羅馬字:su ki ya ki
壽喜燒這個名字,似乎讓人連想像也無從下手,其實它就是一種日式火鍋。
日文中壽喜燒寫作「鋤焼き」,此名源於一個關於飢餓的傳說——曾經,農人們在繁忙之餘,利用手邊的鐵製農具如鋤、犁的扁平部分於火上燒烤肉類和豆腐果腹,因此便將這一料理命稱為「鋤焼き」。
當然,今天的壽喜燒早已不是如此簡陋,而是將牛肉、豆腐、大蔥、萵苣、魔芋絲等放進由醬油、糖與味醂等混合的湯汁中煮製,並蘸生雞蛋食用。
以上便是本期的全部內容了,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