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新冠第一步:如何正確測量體溫?

2020-12-23 騰訊網

導讀

新冠疫情來襲,全民動員共同抗疫。發熱是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主要的臨床表現之一,也是診斷新冠肺炎的重要依據之一。現在進出小區、地鐵及醫院等公共場所都要測量體溫;體溫是重要的生命體徵,而臨床上對於嚴重感染,測體溫判斷有無發熱是診斷的必要條件之一。

作者丨李勇 蘇州市立醫院呼吸科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本文重點探討兩個問題:體溫多少算發熱?怎樣測才更準確?

體溫多少度算發熱?

人衛版《診斷學》第9版將口腔溫度≥37.3℃定義為發熱。

《臨床診斷學》第3版將發熱定義為:口溫≥37.3℃,腋溫≥37.1℃,肛溫≥37.8℃。

《哈裡森內科學》第19版:根據對18-40歲健康人群的研究,平均口腔溫度是36.8℃± 0.4℃,上午6時體溫較低,為37.2℃,下午2-4時體溫37.7℃,因此將上午>37.2℃、下午>37.7℃定義為發熱。

怎麼測更準確?

1.首先要考慮到人體正常的體溫變異

不同個體之間略有差異,常受內、外因素的影響稍有變動,一般上午體溫較低,下午較高,劇烈運動、進餐後體溫稍高,老年人體溫略低,女性月經前和妊娠期體溫稍高。

2.其次要考慮到體溫測量的方法。

人類的體溫調節機制可以維持內部體溫(核心體溫,core temperature, Tc)到體表溫度產生一個梯度,體表溫度並不能很好地反映核心體溫,核心體溫才是人體的實際體溫。

肺動脈內血液的溫度可以反映核心體溫,並以此作為金標準,但在臨床實踐中不可能常規開展肺動脈導管檢測,所以將食管內下1/3處的溫度視作核心體溫。

2019年Geneva II等有系統回顧,結論認為正常肛溫36.32–37.76 ℃,鼓膜溫度35.76–37.52, 膀胱內尿液溫度35.61–37.61℃,口溫35.73–37.41,腋溫35.01–36.93℃。

那麼臨床上那個部位測量體溫最準確方便呢?

其實這個問題的本質是哪個部位的外周體溫最能精確反映核心體溫,而臨床上通過肺動脈導管、食道、膀胱與直腸等測核心體溫不可能廣泛開展。

2015年Niven DJ等導入了75個研究(n=8682),核心體溫定義為肺動脈導管、食道、膀胱與直腸等處的體溫;外周體溫定義為鼓膜、股動脈、腋窩或口腔等處的體溫。

同時測量核心體溫與外周體溫並作比較,結果如下(詳見表1):

表1 估計成人/兒童匯總平均外周與核心體溫差異。

結果發現校正後的鼓膜溫度與口腔溫度相對準確,但與核心體溫相比,外周體溫的精確度比較差。

對於發熱患者,外周與肺動脈導管溫度相比,成人與兒童外周體溫分別有-1.44℃~1.46℃與–1.49℃~0.43℃的誤差,研究同時發現外周體溫可明確有無發熱(特異性96%,95%可信區間93%~97%,P但外周體溫判斷低熱時敏感性較差(敏感性64%,95%可信區間55%~72%,P

當感染徵象不典型時,低熱是潛在重要的體徵。儘管低熱不能等於嚴重感染,但如果測量體溫不當,不能早期發現體溫異常則可能影響臨床決策,延遲診斷與治療,最終很可能影響預後。

很多人認為水銀溫度比較準確,電子溫度計誤差較大,其實更推薦電子溫度計,所謂誤差大,主要原因有2個:產品不合格或沒有校正。而水銀有一定毒性,水銀溫度計意外破碎後可導致室內空氣汙染,幼兒使用很不安全,歐美很多國家已經淘汰水銀溫度計了。

紅外線額溫計準確性更差了,額頭通常直接裸露在室內外空氣之中,對外界環境的影響比較大,但優點是測溫迅速,更適用於用於機場、海關等大型公共場所的體溫篩查。

當體溫明顯異常時,外周體溫可有上下1~2℃的誤差,因此外周體溫是比較差的體溫篩查方式。而非血管通路的核心體溫(直腸、膀胱與食道)與金標準(肺動脈導管)相比較其一致性準確性較好(表2)。當臨床上診治需要精確測量體溫,測量肛溫適用於絕大多數患者,有導尿管的膀胱測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以上核心體溫無法測量操作時,經校正的電子口腔溫度計(成人)或鼓膜溫度計(兒童與成人)則是相對可靠的替代方案

表2 非血管性核心體溫與以肺動脈導管為金標準比較的匯總平均差

小結

1. 體溫是重要的生命體徵,分為外周體溫(口腔、腋窩、鼓膜、股動脈)與核心體溫(肺動脈、直腸、膀胱與直腸),核心體溫才是人體的真實體溫;

2. 通常可將發熱定義為:口溫≥37.3℃,腋溫≥37.1℃,肛溫≥37.8℃;

3. 肺動脈導管測溫屬於有創檢查,技術要求高,不可能廣泛開展,直腸溫度(肛溫)可以較好反映核心體溫;

4. 當臨床需要精確判斷時,推薦測肛溫,經校正的口溫與鼓膜溫度可作為替代性選擇。

參考文獻

1. 萬學紅. 診斷學(第9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 萬學紅. 臨床診斷學(第3版).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3.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19th.

4. Wilson J , Harrison T , Isselbacher K ,et a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J]. Practitioner, 2001,204(224):831-7.

5. Podsiad o P, Darocha T, et al. Body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in ambulance: achallenge of 21-st century? BMC Emerg Med. 2019 Aug 8;19(1):44.

6. Geneva II, Cuzzo B, et al. Normal BodyTemp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9 Apr9;6(4):ofz032.

7. Niven DJ, Gaudet JE, et al. Accuracy ofperipheral thermometers for estimating temperatur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meta-analysis. Ann Intern Med. 2015;163:768-77.

8. Weed HG. Review: Peripheral thermometersdo not have clinically acceptable accuracy for measuring core body temperature.Ann Intern Med. 2016 Mar 15;164(6):JC32.

9. Wise J. Rectal thermometer should beused for accurate temperature reading, analysis finds. BMJ. 2015 Nov16;351:h6125.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期間應知:體溫多少才正常?如何測體溫更準確?
    指導醫生: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院急診科張卉主治醫生體溫是顯示人體生命體徵最為重要的一個表徵,發熱也是新冠肺炎、SARS、禽流感、甲型H1N1型流感等傳染病的常見症狀,而體溫檢測更是診斷此類病例的首要環節。
  • 正確測量血壓、血糖、體溫 你需要這樣做
    高血壓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測量的血壓值來診斷的,標準為首診發現收縮壓≥140mmHg 和/或舒張壓≥90mmHg, 如果在4周內複查兩次,非同日3次測量均達到上述界值即可確診。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陳晞明表示,在家測量血壓,能及時知道自己的血壓情況。
  • 體溫超過37.2℃?別慌,可能是你的測量姿勢不太對!
    在抵禦病毒的日子裡,正常的體溫早已成為大家日常出行的「通行證」。無論是小區、超市、公司、地鐵站……都需要「嘀」一下。但即便是「身經百戰」,在測體溫時,心裡還是會不由得「咯噔」一下:「如果發燒怎麼辦?是不是感染新冠病毒?」「體溫忽高忽低,沒發燒怎麼會測出37度多?」
  • 體溫在多少度以上,屬於發熱?不同溫度計測量,為何有誤差
    今年一提到發燒就讓人莫名的恐懼,主要是受到新冠病情的影響,在疫情最嚴重大的那段時期內,聽到別人發燒簡直就是一種噩耗。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出公眾場合還是要不定時的測量體溫,體溫計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種儀器,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平時經常會感冒頭疼發燒,體溫計就起到了一個關鍵性作用。
  • 嬰兒體溫多少算正常?提醒:三個部位溫度不一樣,教你正確測量
    對於如何判斷寶寶體溫是否正常,怎麼給寶寶測體溫算是正確,新手爸媽有必要了解以下的內容了。一、嬰兒體溫多少算正常新生兒的體溫是不能和成人相提並論的,因為新生兒的體溫是會比成人高一點。另外,爸媽在測寶寶體溫時,要注意兩點。一是人的體溫會有周期性的波動,清晨、下午和傍晚所測的體溫都是不同的,其中清晨的體溫是最低,而傍晚是最高。另外,夏季與冬季時所測的體溫也會有所差異,其中夏季測的體溫會稍高些。
  • 孩子體溫超過37度是發熱?如何正確判斷?哪種體溫計好?
    其實,無論是使用哪種體溫計 ,當寶寶體溫為37.5到38攝氏度為低熱,38到39攝氏度為中度發熱,39.1到40.4攝氏度為高熱,大於40.5攝氏度為超高熱。以上我們了解了,給孩子測量體溫的3種方式,那麼有的家長可能會問了,給孩子測量體溫的體溫計該如何選擇呢,哪一種比較精準呢?
  • 告別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告別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體溫測得不準,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環境、測量部位、操作者測溫手法不正確等。今天就來說一說測量體溫有哪些講究。
  • 防疫| 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
    防疫 | 水銀體溫計!耳溫槍、電子體溫計……你知道如何正確使用嗎?體溫測得不準,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包括環境、測量部位、操作者測溫手法不正確等。今天就來說一說測量體溫有哪些講究。
  • 體溫一高就緊張,發熱背後的原因有哪些?
    新冠疫情發生至今,體溫測量已經成為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雖然現在絕大部分地區都恢復了正常,但我們進入商場、醫院、飛機場、火車站、客運站等場所,還是需要測量體溫。那發熱與新冠病毒之間究竟有何千絲萬縷的關聯,對於體溫和發熱,您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解釋一下。
  • 新冠肺炎和流感有何不同?如何鑑別、診斷和預防?
    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2月23日,鍾南山院士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提醒,美國現在流感大流行,中國也有流感與新冠肺炎混合感染的情況,鑑別流感和新冠肺炎是當務之急。眼下,流感與新冠病毒同時高發,如何鑑別和診斷二者,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是遏制感染進一步擴大的重要因素。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有何不同?季節性流感(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和新冠肺炎雖然都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但二者在疾病症狀、嚴重程度及病毒傳播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同。
  • 學生返校後測量體溫的時間節點如何?有幾個問題一定要注意
    發熱是新冠肺炎感染後的一個基本症狀,所以,測量體溫也就成為疫情防控的基本措施之一。2020年二、三月間,正值我國防控的關鍵時刻,全國各地陸續封村、封城,凡是一些關鍵的路口、小區和超市的入口,都要測量體溫。
  • 體溫計計量原理知多少?
    體溫計是作為醫院必不可少的診斷器具,以及家庭日常保健的必備物品,為大眾所熟知。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是最常見的兩種非接觸式體溫計,它們各自的工作原理是怎樣的呢?一、紅外耳溫計工作原理紅外耳溫計是利用耳道和鼓膜與探測器間的熱輻射交換測量人體溫度的測溫儀器。
  • 3步走正確處理,不怕中毒放心得很
    3步走正確處理,不怕中毒放心得很大家都知道傳統的體溫計裡面都是水銀,小孩子的話一般塞到肛門,而大人直接放在嘴裡或者腋下就行。但是有些人覺得嫌麻煩,因此會去買一些使用方便的耳溫槍,只要往耳朵裡塞一下就能測出體溫。
  • 世界計量日|體溫計計量原理知多少
    如何正確使用紅外耳溫計正確使用紅外耳溫計應注意以下幾點:1.嚴格按照紅外耳溫計的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2.具有多種模式的耳溫計,測量時應選擇耳溫測量模式。3.測量前保持耳道清潔,確保耳道裡沒有阻塞物或耳垢。4.測量時應對準耳道鼓膜中心位置。
  • 烏魯木齊:篩查新冠肺炎患者 每天3次體溫檢測很有必要
    烏魯木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文國新說,測量體溫是篩查新冠肺炎患者的基本手段之一。人體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後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持續發熱,並伴有咳嗽、胸悶、乏力等症狀。雖然發熱不是確定新冠肺炎的唯一標準,但是觀察體溫變化,仍然是發現新冠肺炎感染者最簡單直接的一種方式。所以對居民每天進行3次體溫檢測很有必要。
  • 跑完步測體溫會顯示「發燒」嗎?運動升溫讓抵抗力提升五倍!
    核心體溫代表了胸腔腹腔和中樞神經的溫度,手術中往往要監測核心體溫,防止麻醉藥物有可能引發體溫下降;腋窩溫度因測量方便衛生,是目前最常使用的測溫方法,其測量方法是將體溫計夾於腋窩,五分鐘後讀取數值,正常範圍為36.0~37.4℃。
  • 發熱、咳嗽先別慌,專家教你區分新冠肺炎、流感、普通感冒
    疫情期間,已經有不少新聞報導出兒童甚至是嬰幼兒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被感染的最小的孩子,僅僅出生30個小時。身為孩子們的守護天使,每一位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都應該讓孩子正確認識新冠病毒,教孩子做好個人防護,如果孩子出現疑似新冠肺炎症狀時,更要懂得如何處理。
  • 如何使用AI檢測和對抗新冠病毒
    作者:zc突如其來的新冠狀病毒,不但給中國帶來了不小的影響,而且還在全球範圍內的持續傳播,嚴重影響並擾亂了世界各地的工作生活秩序。全球經合組織警告稱,冠狀病毒可能會讓全球經濟增長持續下調。實際上,很多調研機構已經預測過新冠狀病毒帶來的影響,很多企業也發布報告稱第一季度的業績已經受到較大影響。
  • 狗狗三圍怎麼測量? 如何正確測量寵物狗狗的三圍?
    狗狗三圍怎麼測量? 如何正確測量寵物狗狗的三圍?時間:2016-06-14 09:23   來源:三聯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狗狗三圍怎麼測量? 如何正確測量寵物狗狗的三圍? 狗狗三圍怎麼測量?
  • 測溫槍為啥測不準體溫?精度易受外部環境影響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體溫超過37.3℃的須如實報告,並自駕車或聯繫120救護車到發熱門診就診。我們外出時面臨的這「溫柔一槍」,所得的這些紅外體溫檢測數值靠譜嗎?會不會存在誤差?如果誤差普遍偏大,會不會不利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那「一槍」對準哪裡,測得數據可能更準確?